第27章
作者:莫晨欢      更新:2020-11-09 22:10      字数:3925
  姚大娘烧了一桌好菜,众人吃菜庆贺。姚三和林账房喝了两杯,林账房喝多了,说唐璜最近又背了三首诗。小姑娘一点不怕羞,非常骄傲地当场背起诗来。
  夜色深了,唐慎离开人群,悄悄开了门。
  只见刘号子站在门外,两人互视一眼。
  唐慎问道:“徐愚之要你查的消息,查出来了吗?”
  刘号子道:“小的查了很多消息,不知道他要的是哪个。但是徐大人没说不好,应当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你和他都说了什么,与我一一说清楚。”
  刘号子将今日探得的消息又对唐慎说了一遍。
  “……那花道士说是道士,却娶了三个媳妇,在同德巷也是有钱人家。他昨日回来的时候与他夫人提过一嘴,说想找个法子离开盛京,回姑苏府。因为半年前陨星坠地之夜,他的两个师兄正在宫里当差,那天晚上就没从宫里回来。”
  唐慎:“陨星坠地之夜……咦,是那天晚上?”
  刘号子:“小东家还有什么事吗?”
  “无事了。你回去吧,你且记得今日我让你做的事,你一个字也不可说出去。”
  “是。”
  关了门,唐慎想想还是不行,他叫来姚三:“你拿五十两银子给那刘号子,让他立刻动身离开姑苏府,从此以后不要回来了。”
  姚三猜测和昨晚上的事有关,他点头应是,拿着银子出门了。
  十日后,院考放榜。
  孙岳与唐慎一起来到书院门口,同时在场的还有紫阳书院的大半同窗。
  天还未亮,星子布空。唐慎有些困,他打了几个哈欠,孙岳却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书院大门。
  唐慎:“有把握考过院考?”
  孙岳:“没把握,但万一就撞上大运了呢。这次题目如此简单,很难写得出彩,但也写不出错。你看咱们书院的那些老秀才,他们虽说文采比我好,但写‘学而时习之’,他们未必就比我写得好。这东西,我也能写!”
  唐慎笑了,老神在在地说道:“祝你拿倒数第一。”
  孙岳也不气恼:“倒数第一好啊,倒数第一多好。倒数第一也是进榜,进了榜我可就是贡生了,可以去江南贡院报道,来年可以参加乡试了!”
  “你可就这点出息!”
  唐慎嘴上骂,心里却也希望孙岳能考上。孙胖看上去不靠谱,但是读书却是极认真的。每日他都认真完成先生布置的功课,从不打折扣。紫阳书院所有的富家子弟中,他是最用功的一个,唐慎都自愧不如——毕竟他还要管珍宝阁和唐氏物流的生意。
  院考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其实没什么差别,都是贡生,都能参加乡试。如果不是已经拿了两次案首,唐慎对这第三个案首也没什么兴趣。案首又不值钱,每年有三个呢!
  终于,寅时到,两个官差和一个学政拿着红榜,来到书院前。
  红榜缓缓张开,有人痛哭,有人狂喜。这般痴狂如梦的景象,在华夏大地出现了上千年,年年如此,从未间断。科举考试着实迂腐不堪,八股制艺扼杀学子们的思想,令他们被四书五经束缚。但这又何尝不是古人能做到的最大的公平!
  无论富贵贫寒,所有人皆在一个考场考试。
  这是最好的改变人生的途径,这是一条放在世人面前的康庄大道。哪怕垂垂老矣,也绝不放弃。
  很快,有人向唐慎报喜。
  “恭喜,唐小三元!”
  “唐慎恭喜恭喜!”
  “唐小三元,你可要去千秋楼请客。”
  唐慎笑着拱手:“多谢诸位同窗,明日中午,千秋楼见。”
  过了一会儿,唐慎发现孙胖不见了。他找了找,在人群中找到孙岳。
  “怎的,中了吗孙岳?”
  孙胖缓缓回过身,唐慎惊骇得发现,这胖子竟然哭了。孙岳激动不已,一把扑上来抱住唐慎,一身沉甸甸的肥肉差点把唐慎扑散架:“倒数第一,真的是倒数第一!唐慎,你真是金口玉言,你下次一定要说我能中举,我中倒数第一就好!诶对,你刚才说明天中午你要去千秋楼请客?不许!各位同窗,明天中午我孙岳在千秋楼请客,我来请客!”
  唐慎哭笑不得。
  院考放了榜,唐慎与书院的同窗们又聚了会儿,他回到家中,竟然见到了一个人。
  唐慎大惊,急忙过去:“先生怎的来了。”
  这还是梁诵第一次来他家。
  梁诵坐在院子中央的木椅上,笑道:“这是你妹妹?”
  唐慎看了唐璜一眼:“是,她叫唐璜,今年十岁。”
  “唐璜,是哪个璜?”
  小姑娘立刻道:“黄色的黄。”
  唐慎:“璜玉的璜。《周易·大宗伯》有言,以玄璜,礼北方。先生,是这个璜。”
  唐璜错愕地看着自家哥哥。
  梁诵将兄妹二人的反应看在眼里,颔首道:“璜,美玉也,是个好名字。”
  唐璜呆在原地,良久,她激动地跑去厨房,一边跑一边道:“姚大娘我有名字了,唐璜,不是黄色的黄,是璜玉的璜!梁大儒都说是个好名字……”
  唐慎捂住脸,不就有了个名字,这丫头怎么就不能矜持点,在先生面前丢份!
  梁诵站了起来,道:“唐小三元?”
  “啊,先生已经知道了。”
  “嗯,比你早知道一晚。走吧,唐小三元,咱们出去走走。”
  “是。”
  两人出了门,沿着街坊走了起来。
  唐慎租的这处宅子旁边就是一条小河,姑苏府处处可见小河,两人沿着河流走了会儿。
  梁诵道:“前几日愚之来找过你?”
  唐慎默了默,道:“是。”
  作者有话要说:  小唐郎:搞什么,王家还没破产啊?!
  王家的老老少少:喵喵喵???大少奶奶,您…………???
  隔壁·今天还是没出场·老王:内子败家,诸位见笑了。
  第23章
  徐慧的事, 唐慎不可能瞒着先生, 梁诵问起来, 他犹豫半晌就说了出来。
  唐慎道:“愚之说,他本不想来叨扰我,只是先生您当时身在金陵, 这事又要紧得很,他便只能来我这碰碰运气。”
  梁诵:“我确实不希望他来找你。”
  唐慎一愣,抬头看梁诵。
  梁诵:“慎儿, 既然他已经告诉你那个花道士是何人, 又告诉你为何要从花道士口中探听消息,你应当知道这背后牵扯的到底是何事。”
  唐慎在心里回答, 不就是二十多年前的宫廷政变么。他嘴上却没说话,一声不吭地低着头。可他不说, 梁诵也知道他心里清楚。
  梁诵长长地叹了口气。
  他这个学生,年岁不大, 却处事圆滑,待人接物颇有一些想法。徐慧将事情告诉唐慎,唐慎必然会悄悄查清事情真相, 查明他这个做先生的这几个月来在忙些什么。哪怕唐慎不说, 他也清楚,唐慎是知道的。
  梁诵语重心长道:“为师知道,你并不是很想做官。”
  唐慎:“也没有……”官场凶险,宦海浮沉,无论是谁都不敢保证自己能稳稳地渡船而过。唐慎的目标是考上举人, 从此以后当个富贵乡绅,就在这人杰地灵的江南水乡,每日吃好喝好,与自家妹妹过上过安稳的好日子。
  “行了,为师岂能不知你心里的那些想法。”
  “……先生懂我。”
  “你如此想,倒也无错。你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能有如此壮志,是好事,但为师从未要求你以此律己。如今的大宋看似平静,北方的辽人却一直虎视眈眈。你若能平安康乐地度过一生,这也是为师所愿。”
  两人走到巷头,梁诵停了步,正声道:“愚之请你去做的事,从今日起,与你无关,你莫要插手。”
  唐慎怔住。
  梁诵笑道:“唐小三元,回去吧,姑苏府案牍累累,为师得回去审阅了!”
  梁府管家已经在巷头等候多时,梁诵登上马车,还未走,唐慎快步上前,站在马车下,喊了一声:“先生!”梁诵拉开车帘,只见这俊俏的小儿郎站在杨柳下,模样认真地说道:“先生说,愿我一生康乐便好。这话我也想对先生说,我也愿先生一生康乐,颐养天年!”
  梁诵瞠然地看着唐慎,良久,道:“好!”
  唐慎在巷口目送梁诵离去。
  “唉,也不知先生听没听进去。”
  唐慎心里愁得很。他身为一个现代人,虽然熟读四书五经,熟背孔子那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他只是熟背,无法做到。前世的那个世界,南宋末年宰相陆秀夫抱着幼主跳海殉国,十万臣民慷慨赴死,崖山之后无中华的故事他听过,他佩服这些义士,却无法感同身受,也不会这么做。
  哪怕二十五年前的宫门政变,太子和钟大儒是被人陷害,并未真的想逼宫。可如今的大宋,却是国泰民安。当今圣上不是个好皇帝,但也算不上昏君。他沉迷修仙,可也没完全地任用奸佞,这个国家是有希望的。
  “先生到底想做什么啊!”唐慎仰天长叹。
  回到家中,唐慎正郁闷着,进门却发现院子里又多了个客人。
  唐慎没想着会在这里见到唐举人,而且这次来的不仅是唐举人,唐夫人、唐府管家,就连唐云都来了。
  这么大阵仗,不知是想做什么。
  唐慎上前道:“大伯父,大伯母,堂兄。”
  唐举人有些尴尬。
  去岁唐慎刚来姑苏府时,唐举人因为生唐秀才的气,故意给唐慎、唐璜脸色看。虽然唐慎府考中了案首后,唐举人特意为唐慎举办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宴庆贺,但他如今看到唐慎,还是觉得颇为尴尬。
  唐举人左右为难间,唐夫人先道:“慎儿,咱们是来祝贺你院考一举夺魁,拿了童试小三元!”
  就是这样?
  只是来祝贺他得了小三元而已,不该有这么大阵仗,定然还有其他事。唐慎心有疑虑却不说,他笑道:“谢谢大伯母。”
  唐举人找到机会开口:“慎儿,没想到你竟有如此才华,你可是咱们唐家第一个童试小三元。”
  “大伯父说笑了,只是童试而已,我还未参加乡试。”
  唐举人又不知该说什么好。
  唐夫人见状,叹气道:“慎儿,这般说话也不是个说法,我且与你交底了。今日我与你大伯父、堂兄来,是想带你回唐家祠堂祭祖。我知道你爹当初曾经说过,此生不回唐家。但我们终究是一家人。你得了小三元,这么大的喜事,唐家族人今早就得了消息,想为你庆贺。”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