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作者:金面佛      更新:2020-11-12 04:23      字数:3956
  农人没有停歇的时候。即使是盛夏时节,吃过午饭,农民就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去了。
  生产队倒是两点钟上工,不过大家得趁着中午这点儿功夫赶紧收拾自家的自留地。不然等到天黑下工,再想侍弄自留地也看不见了。
  陈桂枝家在九队,跟七队隔了三个水塘跟条能容纳两辆板车的小路。
  其实余秋也是第一次做产后访视。
  在她生活的时代,这项工作是由妇幼保健所的工作人员承担。具体怎么操作,余秋也搞不清楚。
  她只能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依葫芦画瓢。
  她们绕过水塘,抵达陈桂枝家里时,陈桂枝的丈夫正在水塘边上钓河虾。
  他手上没钓竿,直接拿淘米的淘箩浸到塘里头,一拎起来,就兜住了二三十只小河虾。
  那青虾块头极小,大约只有人的小指甲盖一半大,当地人称之为米虾。因为少油缺调料,一般人家也不拿它当个正经菜。
  陈桂枝的丈夫原本担心河虾凉性不能给妻子吃,直到余秋肯定地告诉他,河虾富含蛋白跟钙质,对产妇身体以及喂奶都好,他才趁着中午早晚跟中午歇工的时候捞河虾钓泥鳅。
  见到大夫跟接生员登门,三十来岁的男人赶紧放下手里头的箩筐,招呼自己母亲给客人盛饭。
  余秋赶紧摆手:“不要不要,我们刚吃过饭来的。”
  她俩跟着男人进院子时,母鸡正咯咯叫唤,小脑袋一格一格的,瞧着神气活现。
  陈桂枝的婆婆手里摸着两个蛋,笑道:“一看你们来,鸡都下蛋了。我泡炒米打蛋,给你们当下点心。”
  ※※※※※※※※※※※※※※※※※※※※
  首先,阿金向大家诚挚的道歉,没错,阿金又重写了一遍。
  重写的原因是阿金越写到后面越觉得结构有问题,开头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花费了太多笔墨,以至于重点被模糊了。前面十一章,基本上全部重写的有第一章、第二章以及第六章跟第七章、第八章,增加的情节有女主在2019年医院碰到的医疗事故(第一章),与知青的相遇(没错,提前将女主的小伙伴们放了出来),女主救了个小孩(第七章),女主等知青吃死猪肉拉肚子,打算改建旱厕。删掉的情节有尼姑庵以及女主住在宝珍家中。因为在原定大纲中,女主后来又搬回知青点居住,我反复思量之后觉得可以将这些情节删掉。
  都是我的错,没思考好就贸然发文,导致两次三番推倒改文。阿金保证后面不改了。
  另外,本周六阿金要考试,考完试之后争取先进入双更模式。下个月不忙的话,还是三更。
  顶锅盖逃走。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臭宝他胖妈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suger 13瓶;淇淇 8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当好贴心人
  所谓下点心类似于下午茶,一般是糖水泡炒米或者绿豆粥什么的。
  不过乡下人通常只有在夏天做重体力活的时候才吃下点心。
  一来夏天热,干活的人水分电解质能量消耗大,容易饿。二来夏天黑的迟,农民又遵循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动规律,等不到吃晚饭就饿了。
  余秋哪里肯吃这顿下点心,鸡蛋留着给产妇跟孩子补充营养才是真的。
  给余秋当过向导的小男孩大宝从屋里探出脑袋来,旁边跟着个走路还不太稳当的小小孩,焦急地踮着脚喊:“柿子。”
  郑老太给大宝的西红柿,小男孩没舍得吃,而是带回家跟弟弟一块儿分享。
  小弟弟馋西红柿,咬到了又猛的眯起眼睛,被酸的吃不消。他皱眉眯眼,笑模样就是个行走的表情包,有趣极了。
  大宝见到余秋,眼睛亮晶晶的,很有好奇心地跑过来扬起头,满怀期待:“婶婶生的是小弟弟还是小妹妹啊?”
  余秋摸了摸他的脑袋,下意识地想摸点儿什么吃的塞给他。
  伸手掏口袋的时候,余秋才反应过来自己不是在医院产科,随时都能摸到吃的。
  她只能笑:“是个小弟弟。”
  大宝老气横秋地点点头,居然语带安慰:“没关系,以后婶婶就能生小妹妹了。”
  宝珍乐得不行,逗弄他:“你又知道啦,你可以摆摊子去算卦咯。”
  桂枝家里头不比郑家,连着小院的只有一间泥巴屋。真正意义上的泥巴房,上头盖着草房顶。
  前晚风雨交加看不清楚,今儿余秋可以肯定,这屋子连一块砖石都没看到,也不晓得这房子究竟是怎么盖起来的。
  大雨没有泡垮了这栋泥巴屋也是奇迹。
  屋子里头只开了一扇窗,即使外头艳阳高照,人一走进去还是觉得天昏暗下来。好在窗户与门都开着,倒没有什么怪味道。
  桂枝刚给孩子喂完奶,正侧着身子轻轻拍小女儿的背。
  看到余秋跟宝珍,她立刻笑了起来:“还麻烦你们又跑过来。”
  她上午睡了一觉,脸上红扑扑的,看着比生孩子那会儿精神多了。
  余秋将手放在她肚子上,子宮已经更小了一些,宮底在脐下两横指的位置,恢复不错。
  “宝宝吃得怎么样啊?”余秋笑着问。
  因为这个孩子出生时重度窒息,所以她叮嘱桂枝等孩子生下来二十四小时后,看到解了大便再喂奶。
  “挺能吃的。”桂枝笑容满面,“小归小,精得很呢。”
  余秋又看了桂枝下面出血的情况,血性恶露,没有异味。
  可是余秋脸上的笑却停下了。
  越担心什么越来什么,桂枝下面的切口又红又肿,恢复的并不好。
  桂枝的丈夫回生产队上工去了。
  婆婆在边上忐忑不安:“都洗了,大夫,我们照你说的,解过手,下面就洗洗干净。”
  余秋点头,夸奖头发花白的妇人:“你可真是好婆婆,桂枝嫂嫂好福气哦。”
  桂枝婆婆不好意思起来:“哎哟,我又没做什么。”
  余秋笑容满面:“已经很多了,婶婶。麻烦你打盆水过来,我给嫂嫂再处理一下。”
  温水送进屋子后,余秋让陈桂枝还是跟生小孩时一样,两条腿张开呈m型,方便充分暴露下面。这在医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膀胱截石位。
  余秋戴上帽子口罩跟一次性手套,一边询问桂枝产后喂奶以及大便的情况,一边用温水清洗桂枝的下.身。
  待到清洗干净后,她又拿碘伏棉球给切口消毒,然后用95%酒精浸泡过的湿纱布贴在红肿的切口上。
  纱布放上去的瞬间,陈桂枝发出轻微的叹息声:“真舒服。”
  余秋疑惑:“你先前就不疼吗?”
  桂枝有些不好意思:“还好,生娃娃哪有不疼的道理。这回已经好很多了,怪舒服的。”
  余秋哭笑不得:“你疼就得说啊。不然有什么不好,我们都不晓得。”
  她一面跟桂枝闲聊,一面给小丫头做全身检查。
  原本刚生下来就要量孩子的身长跟头围的,不过她前天晚上实在太累了,手边又没有皮尺,就只称了体重。这回刚好一并测量了,做个完整的新生儿体检记录。
  测量完数据之后,余秋又脱了小丫的衣服,仔细观察她全身的情况。
  好在夏天热,不用担心孩子受凉感冒。
  刚生下来还不满四十个小时的小姑娘浑身红彤彤的,委实谈不上标致,胸部靠近脖子的位置还长着米粒大小的多形性红斑,上面冒着黄白色的脓头。
  当奶奶的人有点儿不安,试图解释:“天太热了,娃娃长痱子了。”
  女人夏天生孩子真不好,大人受罪,孩子也跟着作孽。
  余秋摇摇头:“没事,这叫新生儿病理性红斑,不用管,过个一两天就自己好了。”
  她请桂枝的婆婆又打了盆温水过来,给小丫头洗了个澡。
  “现在天热,每天都给孩子洗一洗。洗完之后也不要擦什么痱子粉,把孩子擦干了就好。平常早上傍晚太阳不烈的时候,多抱孩子出去走走。一个是适当的光刺激有利于孩子视力发育。另一个就是多晒太阳的孩子不容易得佝偻病。”
  余秋将洗干净的小丫头从盆里头捞出来。
  孩子舍不得离开水,两只小脚乱蹬,差点儿没踢翻水盆。
  偷偷趴在门口看妹妹的大宝发出惊呼:“妹妹以后能当长跑冠军,吃国家粮。”
  屋里头的大人都笑了起来。
  奶奶打趣大孙子:“妹妹当长跑冠军要长身体吃营养的,怎么办?”
  大宝皱着小脸,郑重其事地想了半天,终于下定决心:“以后我跟弟弟的鸡蛋就让给妹妹吃吧。我们是男子汉。”
  余秋乐不可支,忍不住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妹妹现在只能吃奶。鸡蛋还是你跟弟弟吃。”
  大宝摇摇头:“给妈妈吃,妈妈吃了有奶。”
  帮宝宝洗完澡再收拾齐整,差不多已经过了二十分钟。余秋取下敷在桂枝切口上的的酒精纱布,允诺明天还会过来,就带着宝珍离开了泥巴屋。
  临走的时候,桂枝婆婆把人送到院子门口,还不停地追问要怎样照应儿媳妇跟孙女儿才好。
  过了池塘,宝珍悄悄跟余秋咬耳朵。
  桂枝嫂嫂是从外地逃荒过来的,她丈夫高柱因为孤儿寡母家里穷,还住着泥巴茅草房,一直讨不到老婆。
  桂枝婶婶的婆婆收留了她,后来她就成了这家的媳妇。
  余秋笑了:“挺好的啊,我看他家蛮和气的,大人小孩都精神。”
  宝珍眨着眼睛,显出小姑娘的调皮劲儿:“大人都讲高妈妈是怕她跑了,所以对她特别好。”
  余秋拽了下小姑娘的小辫子,笑道:“不管为着什么,能和和气气就好。对了,你记住一点,咱们不管是接生还是产前产后访视,都要注意两头多说好话。”
  新生命的降临对于家庭而言,既是喜事也是挑战。家里头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
  在眼下的杨树湾,生孩子受影响最大的除了产妇本人之外,就是婆婆了。
  因为男人习惯性不插手,娘家母亲也要操持自家的活计,照应产妇跟新生儿的重担基本上都落在婆婆肩上。
  这哪里是轻省活计,要真容易的话,月嫂就不会高价难求了。
  况且现在的婆婆不仅要管产妇与新生儿,还要伺候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甚至还要下田挣工分。
  个中的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
  余秋在产科工作时就碰到过不少偷偷在外面抹眼泪的婆婆。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