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作者:金面佛      更新:2020-11-12 04:23      字数:4708
  xy、芍 50瓶;路希 10瓶;一毛钱 2瓶;雨革月、3123495390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咸肉河蚌汤
  郑老太太要喊余秋坐着等中午饭吃。
  余秋哪里肯,她到现在都记得那碗辣炒泥鳅呢。
  “老太, 我还要去看旁边的水缸。回头忙罢了, 我来你家玩啊。”
  老太太板着脸:“你就嘴上讲的漂亮, 都不见你伸头影子。”
  余秋满脸笑:“您等着, 我把村里头人的健康状况摸了底, 天天上您家来玩。到时候看到您烦了为止。”
  “不烦, 哪天都不烦。”
  余秋人都走出院子门了, 老太还扯着嗓子喊, “中午来家吃饭啊,我跟你讲好定下来了啊。”
  “胡奶奶烧了我的饭了。”余秋头也不敢回, “老太,下回啊, 下回我到你家吃饭。”
  她急急忙忙往前跑, 追上拉完锯子的丁大夫,“老师, 你等等我。”
  他们还没开始给茅坑消毒,任务重的很。
  丁医生却催促余秋去看各家各户消毒水缸:“病从口入,把这个做好也很重要。茅坑那边我来就好。”
  余秋闹了个大红脸,估摸着自己逃避厕所消毒的行为叫丁医生看出了端倪。也是, 刚才丁医生在砍树的时候,她可是跑去院子里头压根就没看一眼茅坑。
  丁医生脸上全是和气的笑:“这没什么的。你们想着旱厕改水冲, 很好,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抬头看村落, 已经接近午时, 村里头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开始往外冒炊烟。
  老大夫跟自言自语一般,“咱们杨树湾,咱们红星公社可缺能吃苦的人?咱们社员个个都是样顶样的好。可是咱们红星公社穷啊。为啥穷?因为技术跟不上嘛。要是农业技术上来了,粮食产量肯定没得二话讲。”
  余秋心道,造成现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因可不仅仅是技术。毕竟,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不过实现农业现代化,倒的确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广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从田地里头解放出来。
  “你们好好搞,这个旱厕改水弄得好,我们全公社推广。”丁医生雄心勃勃,“到时候我写文章投给《赤脚医生》,让全国的赤脚医生都好好学习。”
  余秋本能地头皮发麻,觉得这动静是不是大了点儿。作为冒用他人身份的穿越人士,她还是低调做人比较好吧。
  老大夫笑容满面,跟自言自语一般:“《赤脚医生》好啊,牛棚也能看到《赤脚医生》的。”
  他嘴里头的牛棚,当然不是杨树湾大队的牛圈,而是关押“牛鬼蛇神”,限制他们人身自由,勒令他们进行改造的地方。
  比方说,赫赫有名的余教授就是关押在劳改农场里头的。
  当然,这些余秋并不清楚。其他事情她可以旁敲侧击找田雨跟胡杨问,她的这两位小伙伴都是热心人。但是关于余家的事情,没理由她这个“独生女儿”还要向旁人打听。
  余秋只能茫然地“噢”一声,保证自己一定会好好做杨树湾的旱厕改造工作。
  为了防止被郑老太太逮到去吃荷包蛋下面,丁医生跟余秋跑完九队,就赶紧从村子另一边绕出去。
  一路上,他们经过的人家都要留两人吃饭。
  丁大夫只好撒谎说要去大队吃,才得以脱身。
  然而大队书记人在圩埂上看汛情,大队会计人在田里头踩水车,哪有人管丁医生的午饭啊。
  余秋检查完桂枝下面的切口愈合情况,又给她发了高锰酸钾片叮嘱她坐浴之后,直接带丁大夫回知青点吃午饭。
  剩下的生产队,等先吃过饭再说。
  人还没进屋,余秋就闻到浓郁的饭菜香气,饱含着油水的芳香。
  这种浓郁的香气,在人均每年二斤菜籽油,炒菜只烧红了锅连猪皮都不抹一下直接下菜炒,名曰“红锅菜”的杨树湾,绝对是硬菜的代名词。
  余秋笑着进胡奶奶的门,伸长脖子好奇:“奶奶,你给我们烧什么好吃的了?”
  胡奶奶正在灶台边上贴玉米饼子,闻声回头,笑得有点儿无奈:“方英的男人,非要说船上的腊肉再不吃就哈了,要我一锅都煮了。”
  他吃的是水上饭,随手在大沟张张网,就摸了十来个大河蚌,一并收拾了跟咸肉下锅。
  胡奶奶又在汤里头加了自己腌的雪菜跟泡开的笋干还有莴笋块,呼呼啦啦烧了足有一大锅。
  得,这下盛汤的碗都不够用,老太太索性又和了玉米面饼子,直接贴在锅沿上炕熟了,让大家就着汤吃。
  方英男人盛了汤,端回女知青点给他老婆吃。看到余秋正在检查老婆跟孩子,他赶紧招呼:“余大夫,你先吃饭吧。我来就好。”
  “没事。”余秋放下小嘴直砸吧的小胖妞,又从医药箱里头拿出一盒子阿莫西林,分了半板放在床头柜上,“这个一天三顿,一顿一片,连着吃三天。”
  方英产后出血,得适当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躺在床上的产妇赶紧道谢:“大夫,要你费心了。这下我们回家也不怕了。”
  “回家?”余秋惊讶地挑高了眉毛,“你口子还没拆线啊。”
  现在用的又不是可吸收线,可以内缝不拆线的那种。方英下面的口子不小,她还想着看情况,到时候要不要延迟拆线。
  “哎哟,没得事。到时候让我们村里头的接生员帮忙拆吧。”产妇无奈,“家里头还有三个娃娃,她们爷爷要种地,奶奶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们吃过饭就走。”
  余秋只好点头,多子女家庭就是这样。当父母的总不能顾小不顾大。
  “那行,回去以后你要尤其注意卫生。肚子里头的那个球,没事就多揉揉。一旦下面出血多,赶紧喊接生员。”
  余秋想了想,又翻出纸笔,给方英写了张产时记录,“这个你拿着。到时候给接生员看,人家也好心里有数。”
  产妇的丈夫连连道谢,赶紧小心翼翼地收好这张纸,又将余秋送到门口,招呼她跟丁医生:“你们吃,费了胡奶奶好多柴火,烧的可有味道了。”
  “才收的麦草,马上又有稻草进仓,哪儿缺你这点烧锅柴?”胡奶奶喊余秋准备碗筷,又叮嘱那头发乱糟糟的渔民,“你也赶紧吃,吃完赶紧睡一觉再走是真的。昨晚上你没合眼睛吧。”
  “该的。”田雨背着她的黄挎包下班回来,闻声笑着揶揄方英男人,“给你生了那么个胖闺女,可不得你好好服侍她们母女。”
  她手里捏着信,询问胡奶奶,“奶奶,咱们杨树湾的信统一寄到哪儿去?”
  知青安顿下来后,田雨刚写了信,本来准备让郝红梅帮忙从公社邮局寄出去,结果昨晚上发洪水,她就把这事儿给忘了。今天早上兵荒马乱的,她更加想不起来。
  没想到,中午放学回来的路上,她倒是先碰到邮递员将信拿给了她。可偏偏她写好的信却还放在知青点。
  余秋笑着道:“你还不如直接让邮递员帮你带回去呢。咱们大队有卖邮票的地方没?你直接给人家邮费让人给你捎回去得了。”
  田雨一拍脑袋:“对啊,我都糊涂了。我赶紧去找人。”
  她拿了信,带着点儿小骄傲,朝余秋眨眼睛,“我爸妈不知道我在杨树湾插队哦。邮递员是听了广播才晓得我在这儿。”
  余秋反应过来,点着她的鼻子道,“恭喜你啊,现在全红星公社的人都认识你咯。”
  田雨嘿嘿地笑,显出了小女儿的娇俏:“我跟我爸妈保证了,一定会在杨树湾好好插队改造自己,争取成长为祖国最需要的人。”
  她握着拳头,跟在团旗下宣誓一样,看得余秋忍不住发笑。
  屋子外头传来自行车铃声,余秋抬眼过去看,只见个头发灰白的男人负责自行车下来,车后座挂着连个墨绿色的袋子,左边用红漆刷着“收”,右边则是“寄”。
  田雨喜上眉梢:“巧了,您怎么知道我有信要寄啊?我这儿没邮票,我拿钱给你成不?”
  “没事。没钱拿一个鸡蛋也行。”邮递员从袋子里头摸出封信,“胡杨也住这块儿吧。刚才我给忘了。”
  余秋接过信道谢,她扫了眼寄件人的地址,惊讶地挑了挑眉毛。原来胡杨是军区大院出来的孩子,难怪连洗衣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这个年代,能穿上绿军装吃军粮的可不是普通人。
  田雨凑过来看信封上的名字,直接下定论:“肯定是他爸妈。等胡杨回来,咱们跟他说说,看能不能让他爸妈多寄点儿农业技术书过来,最好是增产增收的那种。”
  她滔滔不绝了半天,突然间反应过来自己犯了个严重的错误。
  他们都有家人写信寄东西过来,余秋却什么都没有。
  田雨费了半天力气,吭哧吭哧地组织语言安慰自己的同伴:“你不要着急,我爸厂里头有位伯伯也是去劳改了几年,改好了就回来上班了。我走之前,我爸妈还带我去他家吃过饭的。你爸爸也是,肯定很快就能回医院了。到时候,他肯定天天给你写信。”
  余秋忍不住眼皮子噗噗跳,她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余教授现在连跟外界通信的自由都没有。
  她都忍不住好奇余教授到底犯了什么大罪,照理说,死刑犯也有权利和家人通信吧。
  估计是得罪人了,叫人逮着穿小鞋。
  难怪丁医生特地提了句牛棚里头也有《赤脚医生》。他其实是希望用这种婉转的方式让余教授看到女儿还好好活着,下放接受贫下中农改造的时候,也没忘记继承他的医疗卫生事业。
  余秋心里头像是吹过了阵清风,燥热的蝉鸣都都被绿荫给过滤了。
  她感受到了周遭人的善意,竭尽所能去照顾一个没有父母可以依靠的十五岁小姑娘。就好像当年她自己,跟奶奶相依为命的她,源源不断接受着老师同学跟朋友的善意。
  堵不如疏
  田雨小心翼翼地看着余秋,深恨自己嘴巴笨, 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余秋, 肯定的, 等等就好了。”
  余秋笑了起来, 随口找话题:“不是的, 我刚才琢磨事情来着。我跟公社讲了要在杨树湾建个医疗站的事情。”
  田雨欣喜地拍手:“好事啊, 刘主任同意了没?”
  “他让大队书记帮我们找个空屋子。”余秋犯难, “只不过我琢磨着咱们杨树湾好像没有现成的空屋子。”
  以前大队的赤脚医生是在自己家里头给人看病的。现在人走了, 总不能再占着人家的房子。
  “咱们也可以啊。”田雨双眼闪闪发亮,“我们眼下在奶奶家里头开伙, 那半边就能空出来摆张长桌子,就跟药店的大夫一样, 给人把脉看病开方子抓药。”
  余秋哑然失笑:“那不行, 生孩子的人躺哪儿?生孩子可没个准数。一夜天生不下来也是常有的事情。到时候你不睡觉不上课去了?”
  她叹了口气,“我前头倒是相中了后面的山洞, 但是光线太差了,里头根本看不清。”
  “山洞我们住啊!”田雨整张脸都在发光,“不就是个睡觉的地方吗?我们白天都在外头忙,天黑才上床睡觉。光线好不好都是一样的。”
  余秋一怔, 她还真没想到可以将知青点跟山洞反过来利用。
  老实讲,虽然山洞的光线跟通风条件不太好, 但后者不是不可以想办法改善。况且在没有电风扇更加不能有空调甚至连电都没通的杨树湾, 冬暖夏凉的山洞其实很适合作为休憩场所。
  田雨抓着她的手, 生怕她不同意:“我可以在知青点备课的, 这样咱们还能省一份灯油。”
  “省两份。我把男知青点也腾出来吧。我看过那山洞,里头挺大的,还分出来岔洞。我们一人一边就好。”胡杨满头大汗的出现在房门口,脸上笑嘻嘻,“到时候腾出来的两间房,一间给人生娃娃,一间给余秋坐诊,蛮好。”
  他也不等余秋他们给回应,只伸着头看饭桌,嘴里头嚷嚷,“哎哟,有汤有饼子,咱们要赶上共产主义生活咯。”
  胡奶奶赶紧打了锅炉里头的水兑上井水给他洗脸。
  胡杨嘴里头喊着:“奶奶,我自个儿来。”
  要不是有女同志在,他真想扒光了衣服,痛痛快快地冲洗一通。
  余秋帮他盛了碗汤,好奇地挑高眉毛:“你怎么没跟生产队的人一起吃?”
  今儿不是双抢却比双抢更忙。各个生产队为了尽快将稻田里头的水排出来,中午都不休息,直接组织老人做了饭菜跟汤送到田里头去。秀秀今儿都没回家吃饭。
  胡杨两条眉毛上下跳舞,语气中掩饰不住地骄傲:“我回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呢。”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