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作者:金面佛      更新:2020-11-12 04:31      字数:5094
  开什么国际玩笑?你敢怂恿人家捐献遗体,人家就敢怀疑医院是看中了尸体,所以前头抢救才不积极,故意让病人死的。
  没看到刚谈起有没有器官捐赠的意向,病人跟家属就高度紧张,感觉医生会为了器官杀了自己。
  其实捐赠遗体的前期宣传工作应该早就进行了。
  任谁生了病,被医生逮着问,你死了要不要捐献遗体,谁都得崩溃呀。
  李伟民还是觉得尸体太渗人,主要是最近死的人实在太多了,已经超出了他的承受程度。
  而且好像每一个人都能跟李秀云扯上关系。这让年轻的赤脚医生不寒而栗。
  余秋瞪眼:“别胡思乱想。你也说,周国芳是大晚上的掉进水里头的。寒冬腊月深更半夜,李秀云家里头可没人帮她带孩子。”
  人真是不经念叨,说曹操曹操到。
  上完了培训课,余秋带着两个学生回卫生院的时候,三人迎头撞上李秀云从医院门口出来。
  见到余秋,她还点点头,主动打了声招呼:“小秋大夫,你忙啊。”
  余秋惊讶:“你哪儿不舒服吗?”
  李秀云摇摇头:“我挺好的,这不是天冷了嘛,我让粮管所做了点儿年糕,想让公社各个单位尝尝看。要是大家伙儿觉得味道好,可以去粮管所凭票购买。小秋大夫,你也尝尝啊,我们师傅的手艺不错呢。”
  余秋赶紧点头:“哎,托您的福,我好久没吃过年糕了。”
  李秀云笑着寒暄了两句,冲两人点点头,自己走了。
  李伟民眼睛直勾勾的,像是不敢看李秀云背影一样,小声嘟囔道:“你还说没人帮她看孩子呢。你瞧她现在就没带孩子。粮管所里头不知道有多少人忙着拍她马屁呢,别说一个孩子,十个孩子都有人抢着带。”
  余秋琢磨这两人话里头的意思:“你是说,现在粮管所的负责人是李秀云?”
  嘿, 她还挺有想法的啊,居然自制年糕了。这也算是扩大了粮管所的经营范围。
  “对呀。”李伟民点头,“李秀云的行政级别最高,郑大刚一死,自然就是她当负责人了。你还说郑大刚死了对她没好处呢。我看啊,她是巴不得西门庆跟潘金莲还有王婆一块儿死呢。”
  余秋翻白眼:“越是这样,她越没有必要动手。什么叫做生不如死?你想想看啊,周国芳要是活着,又没了公职,以后她是不是穿衣吃饭都艰难?她可不得求着李秀云。”
  陈敏赞同的点头:“死了才叫便宜她呢。那个痛快劲儿,可远胜过直接一刀把人给咔嚓掉了。猫捉到老鼠都不一口把老鼠吞下肚子呢,还要戏耍老鼠许久来愉悦自己。”
  李伟民只觉得脊背生寒,现在的女同志一个比一个可怕,听听她们一个个都在说什么。
  李伟民的耳边响起廖主任的声音。
  县革委会主任不知道怎么又转到卫生院来了,他正在批评刘主任工作不到位:“你们工作是怎么做的?照看孩子,是广大妇女同胞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绊脚石。为什么不搞育红班托儿所?我看就是你们工作不到位,思想不积极,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居然还让妇女抱着奶娃娃参加劳动。”
  余秋跟陈敏对视一眼,全都识相地拉着李伟民退到边上。
  瞧瞧这高调唱的,活像前头几年,红星公社不是在江县革委会的领导下一样。
  刘主任却态度诚恳:“您说的是,其实前头我们红星公社也搞过托儿所,最多的时候收了3000来个娃娃呢。
  这不是后来林飚搞破坏,非得说什么托儿所这一套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不让保育员教娃娃们念书也不许带着娃娃们玩,就连吃过饭擦擦嘴巴漱漱口,都要拉出去劈斗,这托儿所不就办不下去了嘛。”
  廖主任瞪眼:“别把责任都推到林飚反革命集团身上,现在是1972年了,反革命集团的余孽都被打倒了,你们的工作却还没有跟上。”
  余秋槽多无口,感觉自她穿越以后,最倒霉的人就是林飚,妥妥的万能锅,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能往他头上扣。
  刘主任立刻回过头,大声呵斥公社革委会的人:“听到了没有?托儿所跟育红班搞起来,必须得解放广大妇女同胞,让她们投入到社会主义大生产中去。”
  他说得慷慨激昂,可惜社员同志思想觉悟不太高,居然有排队挂号的病人家属提出异议:“那也没几个娃娃,家里头都有人带着呢。主任,你还是想想怎么给咱们找活干吧。没得活计,家里头揭不开锅啊。你们做绒花也摊不上我。”
  眼看廖主任要吹胡子瞪眼,刘主任赶紧往回找话:“这托儿所跟育红班要办,你家娃娃不需要,人家娃娃要的呀。可这合作社也要办,多办几个,什么草帽厂、箩筐厂啊,厂子多了,自然就有活计做。”
  不想廖主任虽然存了跟人较劲的心,却极有原则性。
  他立刻板起脸来:“那可不行,以粮为纲,要分清主业跟副业,不能为了工副业耽误了农业生产。你们要有大局意识,可不能只看着眼前的蝇头小利。”
  先前问话的那妇女还想反驳,旁边人赶紧拉住她,朝她摇头,示意可千万不能得罪领导。
  廖主任还在苦口婆心:“你们不能忽略了根本问题。都跑去搞工副业了,哪个来从事农业生产?你们不能跟精神病人比,她们是原本就没事情做的人。人家想种地,也要有地给人家弄啊。”
  余秋已经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廖主任的逻辑了,就没见过比他更加拧巴的人。
  她不想搭理廖主,廖主任却没有放过她的意思。
  县格委会的当家人直接指着余秋:“你问问小秋大夫,看看人家杨树湾大队是怎么做的。没有土地,那就把菜跟粮食种在水里头。你们弄个大水缸,直接摆在房前屋后,也可以种菜嘛。”
  余秋扭过头去,彻底不想看廖主任。她努力让自己的话听上去不是那么的硬邦邦,不过估计效果渺茫:“不行,缸的面积太小,是死水,植物的根容易缺氧的。”
  廖主任还想说什么,已经有病人家属过来找余秋,硬是没给领导开口的机会。
  找过来的家属是位愁眉苦脸的母亲,她想给孩子办出院手续。
  余秋对她家孩子有印象,皱着眉毛提出反对意见:“你家娃娃可不是普通的感冒,这是川崎病,是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不积极治疗的话,后面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心脏出问题的。”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也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脏血管病变,甚至患儿死亡。
  这家的宝宝来的时候就抽搐不止,后来还陷入了昏迷,每天持续高热。
  余秋排除相关性疾病之后给孩子上了丙球,结果这孩子是丙球不敏感性川崎病,最终还是用了大剂量的甲强龙冲击,才把烧退下来。
  整个治疗过程中,余秋也始终悬着心。
  孩子母亲眼睛红红的:“大夫我晓得哎,你跟我讲过的。可是没办法啊,我们队里头报销不了。我跟娃娃爸爸在这儿照娃娃,又不能上工,今年我家已经倒挂了。”
  余秋只能默默地听她哭泣,看不起病的问题,在任何时代都存在。所以老话才说,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
  廖主任却发了好大的脾气:“不能报销,凭什么不能报销?你们这个合作医疗到底是怎么搞的?”
  他气势汹汹,直接扯着嗓子喊:“贫下中农,每个人都交了钱,完了还看不起病,这叫什么道理?”
  他恶狠狠地瞪刘主任,“我看你的工作实在是很不怎么样!”
  李伟民看着刘主任一把年纪,居然被廖主任跟训孙子似的,当着大庭广众的面,就劈头盖脸地骂,顿时忍无可忍:“她又不是我们红星公社人。”
  现在他们红星公社卫生院,名称已经传出去了,十里八乡有个什么看不好的病,都是到红星公社来。
  再说了,这都到年底了,各个大队的医疗合作社基金基本上早就用光了。能来看病的,都得自己兜里头掏钱。
  作为领导,廖主任是绝对不可能承认自己怪错了下属,他很快找到了新的原因:“我们人民公社办的卫生院,怎么还这么贵?让社员同志们看不起病!人民的医院就要有为人民服务意识,不能光想着怎么挣钱。”
  这回连余秋都听不下去了,什么神逻辑呀!按照这个理论,公社医院看病不要钱,那是不是供销社卖东西也应该不要钱,商场柜台就应该敞开来,让人民群众去拿货,人民银行更加应该给老百姓发钱。
  要是做不到后面几点的话,那就不要单独把医院拎出来说事。
  搞的医院运营好像不需要成本,医生护士都是仙人,餐风露宿即可,不需要吃饭穿衣一样。
  余秋言简意赅:“看病用的药,打针用的注射器,挂水用的输液瓶,都是医院花钱买过来的,没人免费送给医院。”
  悲哀的是,她只能提这些,谈都不能谈医生护士付出的劳动力价值。难怪以药养医要持续几十年,因为劳动价值不被承认。
  廖主任这下子可算哑火了,主要是国营大药厂,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他没办法让人家免费给卫生院发药。
  他两只手上下挥舞着,开始画大饼:“那就等你们的医疗器械制造厂建起来以后,自己搞生产,就不能再收人家的钱。”
  余秋但笑不语:“主任,那也得需要时间,我们不可能什么东西都生产的出来呀。我们等得起,病人可等不起。我看不如这样,实在没钱可以考虑以工代酬。”
  她眼睛盯着廖主任,“您刚才说,不能主副颠倒,搞副业耽误了主业。你看这些陪同的家属,他们没办法回大队从事农业生产,他们需要从事手工副业来进行社会主义大生产。什么编草帽织箩筐,这些可以随手带在身边做的活,都可以开展起来。攒下的工分也能够抵消一部分医疗费用。”
  那愁眉苦脸的母亲顿时眼睛一亮,满怀希冀地看着县里头下来的大领导:“我能干活,干部,你给我活干。我会边箩筐,我还会做油蒌。”
  刘主任也在边上附和:“这个办法倒是不错,反正他们要在卫生院陪床,人也走不了,荒着的确可惜。”
  廖主任眉头皱得老高,隔了半天才勉为其难地点点头:“那也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把精力都放在搞副业挣钱上头。”
  刘主任连连点头:“您说的是,我们一定注意。保证只是满足他们补贴看病的需要。”
  病儿母亲点头如小鸡啄米:“等我娃娃好了,我一定好好下田干活。”
  廖主任不能忽视贫下中农的呼声,两只手上下一摆,这事儿就算是定下了。
  余秋暗自长吁口气,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下了。
  毁掉一个行业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强迫这个行业免费。政府都不投入资金,免费了,大家伙儿集体喝西北风去。等到医院都不存在了,那就更加不用谈什么看不看病的问题。
  廖主任连着拍板解决了好几双贫下中农的难题,心情倒是不错,下巴下的嫩肉都摇晃起来。
  他美滋滋的抬脚,准备视察自己的下一个基地时,迎头撞上戴着大盖帽的公安同志。
  他不由得皱起眉毛来:“你到卫生院有什么事?”
  那公安开门见山:“我是过来想问问看周国芳尸体被发现时的情况。说她自己掉进水里头的,有没有目击证人?”
  刘主任面色凝重起来:“公安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她不是掉进水里头淹死的?”
  公安的神色看着有些踌躇:“她应该是死了之后才掉进水里头的。”
  周国芳的尸体今天一大早,被运到城里之后,本来应该送去医学院处理尸体,然后等着给学生们当大体老师的。
  但是城里头的老法医带徒弟,需要新鲜的尸体进行解剖示范教学,于是被淹死的周国芳就成了示范教材。
  这一示范,法医就发现问题了。周国芳的情况不符合溺死的表现。她应该是窒息死亡之后,再被人丢进水里头的。
  或者简单点儿讲,很大的可能,她的死不是意外,而是桩谋杀。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秦艽、书荒了 5瓶;万年迷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久病床前无孝子
  捐赠的遗体尸检出问题, 法医当然不可能视而不见。
  于是公安很快下来调查, 不查还好,一查果然疑点重重。
  关于周国芳失足落水这件事, 还真没有任何人亲眼看到。
  还是病人家属听余秋说吃鱼可以补充蛋白质增加营养, 又怕白天大河上船来船往,吓着了鱼,所以选择晚上过去夜钓。结果没钓上大鱼,钩子先钩到了周国芳的衣服, 这才发现尸体,倒是免了她充当鱼饲料的命运。
  众人七手八脚把她送到医院里头, 这才有人提起, 先前天擦黑的时候,看到她上人家喝白事酒了。
  估计是酒美菜香, 她一不小心喝过了头, 想去河岸边吹吹风醒醒酒,结果失足跌了下去。
  公安又找到了老酒鬼家里头,想起询问周国芳临死前的行踪。
  那家老太太一口咬定,周国芳吃完饭喝了酒,只跟她说了几句节哀的话,就自己回家去了。
  大概是因为情绪苦闷, 当晚周国芳的确喝了不少酒。当时老太太虽然担心她, 但毕竟家里还在办白事, 自然不好留人。加上两家距离并不太远, 所以她只叮嘱周国芳路上慢点走。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