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作者:金面佛      更新:2020-11-12 04:32      字数:4473
  何东胜结结巴巴:“就……就开着门说话吧。”
  要是叫人看见他跟小秋独处一室,对小秋的名声不好。
  余秋鼻孔里头喷气,白眼翻成两个字,矫情!
  “你想冻死我吗?”她毫不客气地一把抢过生产队长手上拎着的布包,“医生跟人谈话都是关着门,这叫保护病人隐私。”
  何东胜脸涨得通红,说话差点咬到舌头:“我……我又不是病人。”
  余秋靠近了一点,看着他笑:“真的吗?我还以为你害了相思呢。”
  这话简直就是炸弹,直接能够将可怜的生产队长炸得灰飞烟灭的那种。
  何东胜同志猛的从椅子上弹跳起来,因为过于慌张,他的腿还撞上了桌子,痛得弓下了腰。
  余秋大惊失色,生怕把人撞出个好歹来了。
  妈呀,至于吗?年轻人,姐姐真的没说什么呀。主要是姐姐这方面经验也匮乏,想要发挥,也没这个实力呀。
  护士推门而入,让余秋在病历上签字。
  余秋赶紧坐直身体,随口问道:“怎么了?哪床病人啊?有什么不舒服吗?”
  护士朝天花板翻了个白眼,似笑非笑:“穆教授不在综合症。”
  余秋扑哧笑出声,将病历递了过去:“你们也太有创造力了,怎么什么都想得起来呀?”
  所谓的穆教授不在综合症患者就是冲着穆教授才过来住院。
  其实她的情况谈不上严重,按照现在的普遍情况,压根达不到住院的标准。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入院时有点儿肚子痛,这病放在哪儿治疗原则都是一样的,没什么特别。
  但是病人有病人的想法,谁生病了都希望能找个厉害的医生看看,就算对方提供不了什么灵丹妙药,但最起码的心里头也能得到安慰。
  可惜的是,这段时间穆教授忙着会诊忙着管病人忙着在春节前将能够处理的手术都处理掉,压根没空到红星公社来。
  于是病人心里头就不舒服了,即使余秋早就跟她说可以出院带药回家,她也坚决不肯走,而且每天换着地方不舒服。可是再查体,却又一个阳性体征都没有。
  余秋真担心这人继续住下去会神经官能症,真觉得自己浑身不对劲。
  她笑着问护士:“这回她又哪儿不舒服了?”
  “没胃口,吃饭不香。”护士叹了口气,“我告诉她要下床活动活动,多晒晒太阳,多走走,肯定就能胃口大开。结果她说我态度不好,不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看她也就是公费医疗才能这么阔气,换个天天下地的农民试试。保准人家每天三大碗饭,吃的比谁都香。”
  余秋笑得不行,连连摇头:“你小心点儿吧。这种人咱们只能哄着,不然她不痛快了,咱们就更不痛快。”
  护士呲牙咧嘴:“让她直接上省工人医院去,她又不乐意,非要在咱们这儿裹精。”
  余秋笑着摇头:“没事,等余教授上完课过来看看她就好。”
  护士很不赞同:“你怎么也叫余教授啊?你应该喊爸爸的。”
  余秋笑容可掬:“这不是在医院里头嘛,叫爸爸不合适,感觉很不正式。”
  护士看见何东胜打开了饭盒,都顾不上说余秋了,只惊呼一声,“可以呀,何队长,我看你回回都是给小秋带硬菜。”
  看看这一大饭盒的红烧鱼,也不晓得他是怎么保温的,居然还热气腾腾,就冲着这香气,她都能干下一大碗米饭。
  余秋笑着邀请她:“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我们家胡奶奶的手艺那真是杠杠的没话说。”
  护士摇摇头,叹了口气:“可惜我没福气呀,我吃饱了,我提前吃的饭。”
  余秋作势要拉她:“再吃两口又没什么,甭客气啦,一块儿吃。”
  护士还是摇摇头,站起了身:“没关系,反正何队长过不了两天肯定还会再给你送好吃的。”
  何东胜的脸腾的一下子红了,两只耳朵简直能滴下血来。
  他常年在外头风吹日晒,面庞都快成了古铜色,这会儿一脸红,脸上可真是精彩。
  护士奇怪:“呀,何队长你觉得热吗?”
  她抬眼看办公室角落里头砖头取暖器,点点头道,“难怪呢,小秋弄的这个东西的确实用。我回回进来都像上了我姥姥家的火炕。”
  她母亲是北方人,每回她跟着母亲回外家,都恨不得赖在火炕上不下来,嘴巴上火起大燎泡也不挪窝。
  余秋就是笑,伸手指何东胜:“哪里是我弄的,是他,我可没有这个脑袋瓜子跟这种手艺。”
  护士立刻竖起大拇指夸:“这个好,你在咱们产房跟妇检室里头都弄个呗。省得她们做检查生娃娃的时候,都冻得够呛。”
  妇科检查还好,毕竟时间短,冷也有限。
  生孩子才真是遭罪呢,冻得要死,孩子又不会三五分钟就出来,又痛的要命,简直活受罪。
  何东胜赶紧勉强镇定下来,清清嗓子道:“那行,我回头准备好材料就弄起来。这个不费事,就是要注意通风,小心一氧化碳中毒。”
  护士没有继续坐下来跟余秋聊天,直接推门回护士站。
  余秋看着何东胜笑,压低声音道:“我们何队长的社会形象很好啊。”
  可怜年轻的生产队长好不容易勉强恢复正常,一下子又烧成了火烧云,他赶紧将筷子并拢送到余秋手上:“吃饭吧,趁热赶紧吃。”
  余秋这才笑着放过了害羞的男青年。她觉得自己实在太有恶趣味了,因为她看着何东胜脸红的时候,居然很有成就感。
  妈呀,她现在算是了解,为什么恶霸都爱调戏良家妇女了,跟她恐怕是一个调调。
  余秋夹了一筷子鱼肉放进嘴里,然后催促何东胜:“你吃啊。”
  生产队长摇摇头:“我吃过了过来的。”
  “那也得陪我一块儿吃。”余秋从柜子里头翻出搪瓷缸子,从开水瓶中倒了热水涮洗干净,然后扒拉饭菜推给何东胜,“好歹也是你做的,你怎么也要尝尝自己的手艺呀。”
  何队长的脸又红了,期期艾艾道:“你怎么知道啊?”
  余秋冲他眨眼睛:“你的味道我吃得出来。”
  倒霉的何队长简直想要逃之夭夭了,他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小赤脚医生。
  余秋发出咯咯的笑声,直接掀开谜底:“胡奶奶烧鱼爱放野花椒,我不吃花椒,这个鱼里头放的是酸辣椒。”
  她戏弄完自己的小嫩草,原本在学校油墨工那儿碰壁产生的郁气一扫而空,终于安安生生吃起饭来。
  哎哟,该怎么夸奖自己的眼光呢?瞧瞧,她凭借自身魅力吸引来的年轻人多能干啊,上得厅堂,入得厨房。这红烧鱼烧的入味,一点儿腥气都无,吃进嘴里头的全是鲜香。
  余秋一口鱼肉一口饭然后再配一口酸辣椒,感觉这味道真是绝了。
  何东胜吃的比她斯文多了,还有空看她带回来的蜡纸:“这是要带到学校去吗?刚好我要过去给余教授扎针,我给你带吧。”
  “不用了。”余秋摆摆手,“快年底了,学校忙着要印考卷呢,顾不上。”
  她只好奇一件事,“余教授晚上回家呀,你干嘛这个时候要给他扎针灸?”
  何东胜言简意赅:“子午注流,针灸配合着时辰用,效果更好。”
  余秋决定保持沉默,她不懂中医,那就不对人家指手画脚。
  何东胜吃饭看上去虽然慢,但余秋放下筷子的时候,他也吃完了搪瓷缸里头的最后一口饭。
  生产队长倒是很愿意陪自己的小女朋友坐一坐,但是已经有病人过来问情况,他只得站起身告辞。
  临走的时候,何东胜还抓起了桌上的蜡纸:“我还是拿过去吧。我估计学校忙不到什么地步,这去年过年还有一个月呢。”
  余秋简单跟病人解释了情况,送走病人后就回头冲何东胜叹气:“我觉得,他就是不愿意让我印,嫌我浪费油墨。”
  其实长期在学校印刷教材,恐怕也不太现实。毕竟,她要印的东西不是一本两本,光是一整套的医学教材就能摞成小山高。这要是来个10套8套,学校一整年的油墨指标恐怕都要被她用完了。
  何东胜抓起了蜡纸,信誓旦旦地跟余秋保证:“就这点儿小事?你放心吧,要多少份?我保证今晚就给你印出来。”
  “50份。”余秋一点儿也不客气,直接下达任务,“何队长,我可要看你的表现哦。”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曳雾、林深不见鹿、呦呦呦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真宝藏男孩(捉虫)
  何东胜还真没说大话, 当天晚上余秋回杨树湾的时候, 他就捧出了50份讲义, 厚厚实实,每张纸都印的清清楚楚, 丁点儿点儿都不含糊。
  余秋惊讶了:“你这是在哪儿用的呀?你该不会把刘主任的油墨全花光了吧。”
  现在印刷东西最多的地方也就那几个办公地点。
  何东胜笑出了酒窝:“什么啊,我就在学校印的,公社中学。”
  余秋这回真是要跳脚了。凭什么呀?印刷师傅没理由这么欺负人的。大家好歹也抬头不见低头见,他这样埋汰她个外乡人算几个意思?
  何东胜忍不住伸出手, 揉了下余秋的额头,声音低沉:“傻瓜,你就不会换个说法吗?”
  他掌心全是厚厚的老茧,蹭着他的额头, 有一种痒痒的酥麻。他嗓音低沉醇厚,声浪钻入她的耳朵,似乎在她的胸腔也可以引起共鸣。
  余秋觉得自己绝对是手控加声控,因为她都忘记了吐槽,他一个高中生哪里来的勇气说一位正儿八经的博士傻。
  生产队长却沉浸在关爱小女友的柔情蜜意中:“你怎么不想想看,你去学校应讲义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为什么偏偏这次人家不让你印?”
  他当然没有指望余秋回答,因为他连停顿都不停顿就直接给出了答案, “因为你先前是印给李伟民和陈敏、宝珍他们用的, 不是学校里头的学生。现在学生上课都不认真, 要是再有什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老师就更加压不住他们了。”
  他蹭了会儿余秋的额头, 又就势帮余秋按摩脑袋。他的小赤脚医生,成天脑袋瓜子转个不停,可不得累坏了。
  余秋得承认,生产队长的艺医术水平如何?她不知道。不过他这手按摩的功夫却的确不赖,完全可以媲美开店的师傅了。
  热气透过他的指腹传入她的头皮,然后渗透下去,余秋舒服得简直要打哆嗦。
  她发出一声长长的喟叹,这才心满意足地开口说话:“其实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我觉得目前的状况最好的模式是实行5年制卫校,前两年上高中课程,后两年进行专科学习,毕业出来达到大专水平。”
  虽然那位领袖提出高小毕业后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达到看病救人的水平,但实际上余秋觉得这不现实。因为疾病本身就极为复杂,不是简单地背诵教材就能成长为合格的医生。
  很多时候,它考验的是医生的逻辑水平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这种根本就发不了文凭的培训班压根就不可能吸引来任何学生。
  然而这个时代不是情况特殊嘛。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就是上了高中,也不代表他们有出路。尤其农村生源的学生,没有高考,基本上也不要指望被推荐上大学。等待他们的命运几乎都是回乡务农。
  这个时候,能有学校接纳他们让他们继续学习,即使没办法提供任何文凭,照样可以吸引大量的学子。
  因为现在的人除了认文凭之外,也认你到底学了多少知识。
  在农村,大夫又一直是一个比较受人尊重的职业。
  “我想的是要对入学学生进行考核,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可以再经过一次筛选,达到一定的文化程度才能进入全天班学习。”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