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作者:金面佛      更新:2020-11-12 04:38      字数:4621
  何东胜怕她欢喜疯了,赶紧拽住人。
  小秋这个老爱对小姑娘亲亲抱抱举高高的习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改。
  余秋笑着接田雨刚才说的话:“没错,清华北大都不招医学生,我还是在省城上大学最踏实。”
  郭主任有些惋惜,喃喃自语道:“要是协和医学院还招生就好了,你就有机会跟着林教授学习了。”
  余秋又是一阵心神荡漾,林教授啊,搞妇产科的就没有不佩服林教授的,那可真是万婴之母。
  协和呀,在国内学医的几乎没有不向往协和的,那是医者心中的一座圣殿。
  包括省人医处理不了的疑难杂症,他们对病人的最后建议就是让他们去协和看看。那是最后的希望。
  余秋赶紧摆手,认真地强调:“我考不上的。”
  真不是她妄自菲薄,协和走的是小而精的精英教育路线。就是后面大学普遍扩招,协和好像还保持着每年只招90位学生的风格。
  在这个年代的话恐怕更少。而且协和招生考试的题目以难到变态而著称。
  据说1949年协和的英文考试题目有道大题是让考生用英语写下《桃花源记》。
  余秋可以想象考生们在考场上的崩溃心情,妈呀,医学属于理科啊。
  就不说英语翻译的水平,你凭什么要求一个理科生会背《桃花源记》啊。
  虽然随着时代发展,到了2019年,协和已经不再这么具有神秘色彩,但对于余秋来说,那仍然是圣地。
  她好几次想过去进修,但因为工作实在繁忙,一直没能成行,最后只能就近去上海进修。
  当然上海的医院也很棒,可是谁心中还没道白月光呢。真可惜,协和居然停办了。
  龚大夫安慰郭主任道:“后面肯定还会恢复招生的。社会要发展,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就必须得有保障。老百姓既要看常见病多发病,同样的,疑难杂症也得有人会处理。”
  郭主任笑着点头:“也是,现在林教授已经出来工作了,说不定你将来还可以考宁教授的研究生呢。”
  余秋又开始心神荡漾。
  她在心中各种打滚,对不起了,师傅,不是您不好,要是您知道我有机会当林教授的研究生,估计你也会毫不犹豫地一脚将我踢过去。
  这可是亲密接触偶像的大好时机啊。
  要不是时候不早了,郭主任催促这群姑娘赶紧去坐船回家,余秋还不知道要沉湎在美梦中傻笑多久。
  她拽着何东胜的胳膊,一个劲儿的死命抠。
  妈呀,说不定她真的有机会可以当林教授的研究生呢,从现在开始算,等到5年大学结束之后,那就是1978年,改革开放了。
  协和应该差不多开始恢复招生了吧,到那个时候,自己再报考林教授的研究生。
  真是做梦都能笑醒了呢。
  先前那个在考场晕倒的姑娘细声细气地问余秋:“林教授是谁呀?她是不是特别厉害?”
  余秋点头如捣蒜:“没错,她非常厉害,她就是传说中的存在。”
  她厉害的不仅是医学,还有那颗为医者的心,因为太过于高尚纯粹,所以到今天余秋也只能景仰而已。
  在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批判美国人的时候,她能够冒天下之大不韪说自己的医术就是美国人教的,所以她不能忘恩负义。
  在所有人都因为拥有宗教信仰而心惊胆战,拼命向党组织靠拢的时候,她却能够忠实于自己内心的选择,一辈子都是基督徒。
  余秋没有宗教信仰,可是她佩服所有能够尊重自己内心的人。因为有太多的人为了生存下去,阉割自己的心灵了。
  这是一位倍受磨难,却仍然能够对世人怀有怜悯慈悲之心的大医。也只有在他们身上,恐怕才可能真正实现德不近佛才不近仙不足以为医也。
  余秋虽然这辈子都没办法达到这样的境界,可是跟大神亲密接触那也足够美好了啊。
  她欢欢喜喜地下楼去,碰到徐医生他们的时候赶紧上前打招呼。
  大家也顾不上多说话,就简单寒暄几句,约定了到时候大学录取通知书下来,余秋一定得过来请老师们吃饭,也让他们好好沾沾喜气。
  余秋下了楼,又绕去急诊,想跟周大夫打声招呼。
  前头他上楼之前就瞧见周大夫忙得不可开交,王医生还被他抓着帮忙看病人,她就没去打扰。
  这会儿王医生已经从急诊出来了,可见里头的忙碌程度应该大幅度下降了吧。
  余秋伸长了脑袋朝里头看,周医生正在跟病人说话:“你目前的状况我判断应该是疟疾,就是俗称的打摆子病。我在你的血液标本里头看到的小虫子应该是虐原虫。”
  那家里人听说是打摆子病,吓得够呛,嘴里头一个劲儿地喊:“怎么会有这个病呢?我们一直好好的啊。”
  “这个病跟天气也有关,一般是蚊子传播的,他这个症状还是蛮严重的,我给你先开氯喹试试看。要是这个药吃了没效果的话,我们再换一种新药叫青蒿素试试。不过,我得跟你们说清楚了,青蒿素是刚提炼出来的药,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说着,周大夫文不加点直接开出了处方,让他家属去拿药。
  病人本人则要被隔离处理,现在他就是传染源,很容易将疾病传播给别人。
  护士带走了病人,余秋却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路小跑的进了诊疗室,双眼发光地看着周医生:“老师,你为什么不给他开双氢青蒿素呢,那个效果比青蒿素更好。”
  周医生满头雾水:“双氢青蒿素?那是什么东西?”
  就连青蒿素,他都是去年往南京开会的时候偶然听说的。据说现在疟疾对于氯奎的抗药性越来越严重了,他才想防范于未然。
  余秋心里头咯噔了一下,完蛋了,该不会屠呦呦大神还没有合成双氢青蒿素吧?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雾霾里的鱼 10瓶;听风就是雨、芃芃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总不能再剽窃吧?
  余秋上船以后就始终保持沉默。她端坐在船舱里头, 眼睛直勾勾看着窗户外, 其实水面上并没有灯光, 黑黢黢的什么都看不清,只有哗哗的流水声提醒着众人船正在往前行驶。
  何东胜坐在她的身旁, 每当有人想过来同余秋打声招呼或者讲两句话的时候,他都用微笑跟手势阻止了来人。
  虽然他不知道余秋在想什么,可是他能够感觉到, 她正在考虑一件对她来说很重要的事情。
  余秋的确正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中, 按照周大夫的说法,青蒿素是去年才提炼成功的, 起码他也是去年才第一次听说,现在并没有成品药物卖。
  这也跟余秋记忆当中70年代初期提炼青蒿素成功的记忆相吻合。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很可能双氢青蒿素现在并没有合成。因为最初好像是因为青蒿素治疗疟疾成本高,所以后来才合成双氢青蒿素用于抗疟治疗。
  没错, 双氢青蒿素是一种化学合成药品。
  正因为如此,后来屠大神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 有人就拿着这点做文章, 认为青蒿素跟中医药没有任何关系。
  国内中医药学为此欢呼,其实是自作多情, 自己将脸贴上去硬要舔着。
  余秋虽然是所谓的西医出身, 不过对这种说法她挺不以为然的。
  没有最早从青蒿中提炼而来的青蒿素, 哪儿有后面双氢青蒿素的发展?
  所有的科学进步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总不能后面站的高了, 就否认曾经踏过人家的肩膀。
  再说了, 现代医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西医,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西医在发展,难道中医药就不可以发展吗?
  任何治疗手段只要有效都应当被承认。比方说针灸,余秋自己做过,对于某些疾病有效就是有效,不能因为没有办法完全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解释其中的机理,就否认效果的存在。
  轻易否定一种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的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种无知的傲慢。
  她的导师老太太就常常告诫她,人类对于疾病的认知其实浅薄到可笑,所以要心怀敬畏。
  毕竟现代医学研究了这么多年,他们常常自我调侃的一句话就是所有的内科疾病也就大叶性肺炎能够治愈,其他的都是缓解症状,不过大叶性肺炎就是不治疗很大概率也会自愈。
  所以没必要一味的否定一门学科,同样的,也没必要过于拔高神话。
  中医治疗方法有很多后来被证明是荒谬的。但西医这方面犯的历史错误同样不少。有本书叫做《荒谬医学史》,里头就详细记载了人类在疾病认知与治疗道路上犯过的无数让人哭笑不得的错误。
  通过放血疗法来治愈失血,利用水银蒸气浴治疗梅毒,用发烫的烙铁烧掉痔疮,“爆菊法”拯救溺水的人,镭辐射水包治百病,吃土让你药到病除,海罗因被发明出来用于治疗吗非上瘾,就问你惊不惊喜,刺不刺激?
  我们现在觉得可笑,但是也许再过百年后人看我们现在对于医学的认知以及治疗手段,说不定会不屑一顾,天呐,老祖宗可真够蠢的。
  所以老大别说老二,大家都是犯过错误,又在错误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不断前进的人。
  他们省人医所在的城市就有名老中医治疗不孕不育的,效果还相当不错。
  余秋的导师常常会建议过来想做试管婴儿的女性可以先去试试那位老医生,要是治疗不好的话,可以继续过来做试管婴儿。
  毕竟做一个试管婴儿费用不低,失败一次对于家里人来说打击也特别大。要是真调理好了自己怀上孕,那就是皆大欢喜的双赢结果。
  那位老中医采取的是最传统的子承父业模式,相关检查照样抽血化验拍片子做b超,而且理直气壮地承认不会搭脉看到底有没有怀孕?一泡尿就能解决的问题干嘛非要折腾大夫。
  要是不孕不育治疗不好怎么办?凉拌,没有一位医生可以保证自己的治疗方式肯定有效。个人选择医疗行为的时候就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大夫不是上帝,也不是菩萨。
  实在怀不上,不还可以去试着做试管婴儿吗?
  医家认可自己的治疗方式,同样也不否认别人被实践证明的确有效的治疗手段。
  唉,扯远了,继续说回双氢青蒿素。
  好药啊,便宜实用,实在是人类健康的福音,挽救了数百万人的性命。
  余秋心痒啊,她是真的很想现在就将双氢青蒿素合成出来。
  说个假大空的话,她不为名也不为利,她就是觉得这东西有用,能够帮到很多人。
  疟疾这个病有多可怕?曾经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在奎宁出现之前,很多人因此丧命。
  中国为什么在60年代末期给中医研究院下达了研究抗疟药的任务?据说是因为正在抗击美国越战的越南的委托。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越南疟疾高发,更要命的是,因为氯奎的大规模应用,耐药性恶性疟疾肆虐,造成的伤亡甚至超过了战争本身。作战三方北越南越以及美军都深受疟疾之苦。
  当时中越关系友好,中国为越南人民的反侵略行动提供了更多援助。
  可是她没记错的话,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向来错综复杂,大人只谈利益,不谈情谊。
  很快,就是对越反击自卫战。都到边界去打仗了,人家会得疟疾,中国解放军同样也会受到疟疾的折磨呀。
  疟疾对战争结果的影响有多大?二战历史上美军有过一次著名的投降,因为当时日军占领了奎宁原料的主要产地,美国的药品不够用了,巴丹半岛的美菲联军饱受虐疾之苦,加上弹尽粮绝,就向日军投降了。
  余秋当然知道自卫反击战的结果,没有双氢青蒿素,我们也取得了胜利。
  不过战争对于谁来说都是残酷的,如果能够尽可能减少伤亡,尽快结束战斗,那对所有人类来说都是福音。
  一种药品从被合成出来到大规模上市,需要经过复杂的动物学实验以及临床试验过程,这个时间可以长达十几二十年。
  如果她不早点儿动起来的话,那会不会意味着有很多人在这个时间差你头就丧了命啊。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