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作者:金面佛      更新:2020-11-12 04:39      字数:5228
  可惜他里里外外忙忙碌碌的半天,外国友人只在街上匆匆忙忙走了一圈。
  农民们种出来的无花果他们尝了,街上的手工编织品他们也看了,还有人掏钱买了当稀奇。可是他们的表现实在太克制,完全达不到流连忘返的地步,也一点儿也没表现出见了世面的惊奇,实在对不起广大社员同志们的心理预期。
  廖主任看着外国友人们转了一圈就要走,心里头也不痛快。
  他直接一挥手,招呼大家伙儿:“该干嘛干嘛,这可是我们自己的农交会,请人来看就是顺带着的,我们才是这儿的主人翁。”
  众人立刻欢呼起来,看见客人赶紧张罗着做生意,谁也没有尾随着外国人,要看他们去干嘛,有什么好稀奇,长毛子洋鬼子他们又不是没见过,瞧过西洋景就算了,自个儿还有一堆事情呢。
  别看现在街面上人不多,等到下一班船过来,那绝对脚尖打着脚后跟,客人挤得一塌糊涂,摊主忙得不可开交。
  其实这些外国友人倒不是真对中国农村的集市毫无兴趣。
  他们又不是傻子,当然明白中国官方的接待让他们看到的东西都是官方愿意承认,而且希望他们看到的,但是比起城市里头那些已经明显经过了成百上千次排练后的标准模式,乡村显得更热闹,而且也更真实些。
  当爹妈的训斥孩子,等到孩子被骂出了眼泪又随手抓把枣子塞给他们吃,堵住他们的嘴。大人自己忙着张罗招呼客人,瞧上去就是那么的野趣又活泼。
  只不过比起生机盎然的农村集市,显然是建立在山村里头的医疗器械厂更加能够吸引这些专业人士的眼睛。
  难以想象,动手术时的那些精密仪器居然是从他们自己组建的医疗器械厂里头生产出来的。那需要相当的工艺水平,而且需要经过严格的试验论证。
  他们还在船上议论的时候,目光扫到河流两岸的湖泊,就又都不由自主的闭上了嘴,眼睛全盯着湖泊上的大片金黄,目不转睛。
  哦,没错,他们看清楚了,那些稻谷是长在河面上的。风吹过去的时候,已经谷穗饱满弯下腰的稻子,还随着水波轻轻荡漾。
  廖主任自从挤上船来之后,就始终没有找到发挥的机会。
  这会儿看着洋鬼子盯着稻谷瞧个没完没了,他立刻得意起来,大声地宣布:“水面种植庄稼,蔬菜以及中草药,是我们整个江县的特色农业。我们不围湖造田,我们尊重大自然的规律,我们按照我们伟大领袖的教导,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河流资源,搞农村养殖与种植业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翻译将他的话再说了过去,那些金发碧眼的老外立刻高兴的不行,脸上全是笑,只可惜那叽里咕噜一大串的话,自己一句都听不懂。
  翻译也不晓得在跟他们说什么,迟迟不将洋鬼子的话翻译回头,廖主任急得够呛,一个劲儿的等于秋,是以赤脚医生赶紧说话呀,别装傻,他清楚的很,这小医生会说洋人的话,噼里啪啦说的可流利了。
  余秋满脸无辜,她会说英语,可是她不会说法语啊。人家不说英语了,她就只能干瞪眼。
  好在翻译总算想起了自己的职责,还是将国际友人的话翻译回头。
  他们是在夸奖劳动人民的智慧呢,假如全世界都这样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话,那么消灭饥饿指日可待。
  这就是中国劳动人民送给世界的一份大礼啊。
  余秋保持微笑,心到,消灭饥饿,还真是得依靠中国送给世界的大礼。
  毕竟我们有伟大的袁隆平爷爷啊,他的杂交水稻才是秘密武器,绝对能够帮助地球消灭饥饿。
  到时候应该担心的就不是饿肚子了,而是怕有的人吃的太饱,会没事找事。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老太 50瓶;水彩墨迹、琏笙浅浅 30瓶;三三两两 25瓶;巴音布鲁克的月光、萘音、3395640 20瓶;梦烟 10瓶;羽 9瓶;40278131、南山南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那可是为国争光
  还没下船, 众人就瞧见渡口边上忙忙碌碌的社员。
  禾真婶婶指挥村里头的大姑娘小嫂子跟几个做苦力的小伙子们, 将一筐筐货品搬上他们自己的船。
  何东胜脖子上挂着的照相机, 一个不停对着货物拍照。
  廖主任十足好奇宝宝的模样,大老远就热情地打招呼:“大嫂, 你们在忙什么呢?”
  他那夸张的表情十成十的体现了演技的浮夸,余秋就不相信禾真婶婶的出现是个偶然。
  那一箱箱货物她再熟悉不过,那分明就是他们手工缝纫合作社出品的卫生巾、产妇护垫以及婴儿尿不湿。
  廖主任不认识才怪,前头谁替他家妞妞儿换尿不湿的?
  何东胜在旁边憋着笑, 伸手拉了把余秋的胳膊,提醒她可千万别穿帮。
  今天他们可是得把戏唱足了,绝对不能塌台子。
  禾真婶婶配合的极好,朝着众人笑容灿烂:“没啥稀奇的, 就是我们自己做的妇女婴儿卫生保健用品嘛。廖主任,你家小妞妞用的上,你要不要也带点儿回去呀?”
  廖主任笑容满面,一个劲儿的说好:“我正想着趁这次下乡买点儿,不然她妈忙不过来。”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如此热烈,翻译不得不主动给好奇的外国客人介绍究竟是怎么回事。只不过卫生巾、卫生护垫以及婴儿尿不湿对于她而言也是陌生的存在,她只能含含混混地解释说是妇幼保健用品。
  不想如此一来,那随行的两位白人女士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们好奇地问东问西, 翻译明显左支右绌, 难以回答她们的提问。
  能够在这种场合下充当翻译的人, 必然又红又专, 实在对付不了野路子。
  余秋向来见不得女同志为难, 立刻开口主动帮翻译解围,用英文介绍起他们杨树湾的产品。
  面对金发碧眼的女客人的疑问,为什么要重复使用时,赤脚医生在心里头翻白眼,那当然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棉花啊。
  可是当着外国人的面,她怎么也得把架子撑足了,不能自暴其短。
  她笑容可掬:“因为我们讲究天人合一,不给大自然制造太多的负担。一次性使用的卫生巾虽然方便,但是丢弃的垃圾却难以被大自然消耗,时间久了以后会成为难以处理的污染。使用可喜事的卫生巾,卫生护垫虽然麻烦了点儿,但是一来可以重复利用,降低能耗,二来也可以减轻妇女同志的经济负担。”
  再说用习惯了以后她也没觉得卫生巾多麻烦,周围的妇女也不觉得。因为传统的习惯当中,她们也使用月经带啊,反正都是要洗的。
  那两位外国女士都连连点头,认为他们的理念对于地球更温和。
  何东胜在旁边眉眼含笑,一直盯着余秋瞧,还动不动就给她拍张照片。
  赤脚医生心里头翻白眼,谁还不要个面子?穷得叮当响,出门也得换套新衣裳见客人。
  她趁机吹牛:“我们一直秉承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我们因地制宜,在农田中放养鱼虾跟鸭子以及青蛙,利用生态防治来降低农药的使用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我们使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在菜地里头放养蚯蚓,既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也避免了土壤板结。这是我们千百年生活积累的智慧,虽然古老却仍然有用。”
  这回她说的是中文,反正有翻译在。这话她其实是说给那位到现在她都没搞清楚身份中年领导听的,好歹要表明了自己无论如何都会为祖国吹足了彩虹屁的心。
  领导非常满意,感觉这小赤脚医生说话还是有点水平的,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虽然明面上不好讲,可他心里头还要说一声,这有没有念过书,有没有踏踏实实读进去书,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可惜啊,老虎屁股摸不得,今年的高考是触到有些人的逆鳞了,最后成了场闹剧。
  后面这教育工作要怎么抓,有的叫人头痛呢。
  日本鬼子搞侵略的时候,为什么都推行日语教学啊?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教育乱糟糟,无所适从,那人心就真的乱了。
  中年干部赶紧摇摇头,提醒自己千万不能继续发散性思维,先做好眼前的接待陪同工作才是真的。
  他伸手招呼何东胜:“同志,你也过来,多拍几张照片。”
  这回他们下来带了自己的宣传人员,不过领导对手下的工作不满意,总觉得他们没有深入过基层,拍起照片也拍不到点子上,太虚,抓不住实处。
  何东胜赶紧领命,又咔嚓嚓地抓拍了几张领导跟外国客人在一张画面上的照片。
  女客人对于杨树湾的卫生巾生产车间充满了兴趣,但是他们这一行人的主要目的是要观看医疗器械厂。所以她们只能饱含遗憾地每人买了一包可洗卫生巾,等参观完医疗器械厂之后再看行程。
  余秋在心中替她们竖大拇指,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不然万一她们的姨妈拜访的话,她们会发现自己在外头既买不到卫生巾也买不到卫生棉条。
  廖主任美滋滋,一个劲儿的冲禾真婶婶挤眉弄眼,很好,非常好。
  他们的卫生巾、尿不湿这些东西已经在洋鬼子面前过了明路,还得到人家赞不绝口的夸奖,这代表什么呀?代表的就是我们亮相了,叫人家竖了大拇指。
  谁以后再啰里啰嗦试试,你这是在质疑中央的决定吗?中央都觉得这些东西可以有,而且能够拿出来给人看,那为什么还要打压?
  洋鬼子的确是笑面虎,谁都不晓得他们笑脸背后藏的是什么,可是关键时候,洋鬼子很管用。
  主席都说了要抓大放小,抓主要矛盾,既然洋鬼子能解决问题,那他们就欢迎。
  禾真婶婶也不多留,她指挥着大家伙儿把东西搬好了,就大大方方地冲这一行人挥挥手,一点儿也不留恋地撑着竹竿就走。
  他们要做买卖呢,这回的农交会也热闹得很,趁机多做几笔买卖。
  廖主任以他一贯浮夸的作风跟人家热情地挥手道别,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刚才看了多大的新鲜呢。
  小船要点竹蒿的时候,后头传来了喊声:“大姐,你捎上我,明儿我们生产队要大忙了。”
  农忙时节,所有人都得下田劳动,谁都不能例外。
  余秋回头看,瞧见兰花跟她丈夫正往渡口走。兰花带着小女儿走得慢,只能晃晃悠悠的相送,她丈夫紧赶了几步,很是不好意思的模样:“麻烦你了,大姐,路上耽误了点儿时间。”
  禾真婶婶好讲话的很,直接伸手招呼:“没事,你上来吧,兰花你不要送了,你这才刚开了大刀呢。”
  兰花笑容满面:“哎,大姐,麻烦你了。我就在这儿看着他走。”
  余秋侧过头,微微皱起眉毛问何东胜:“他走了,他家里头谁照应啊?”
  何东胜朝她轻轻摇头:“没事的,兰花恢复的挺好,现在能吃下饭,他家大姑娘也懂事,会照应妈妈跟妹妹的。”
  不懂事也没办法,兰花娘家远得很,指望家里头照应远嫁的姑娘实在不现实。
  至于她婆家这边,自从她被查出卵巢癌之后,公公婆婆的态度就很坚决,没有治疗的必要。与其倾家荡产治一个好不了的病,还不如留下钱准备讨第二个老婆。到现在她生了三个姑娘,也不见个小子,他们做公公婆婆的没嫌弃她,已经做得够可以了。
  因为这件事,兰花的丈夫跟父母大吵了一场,直接带着老婆孩子出来。否则,任凭谁家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会拖着小孩带大人出来看病啊。
  余秋恻然,轻轻地嘘了口气:“都不容易。”
  何东胜点点头:“我跟她男人谈过了,等到大忙过后,他要是愿意的话就带着老婆孩子在杨树湾养鸽子。他以前学过养鸽子,有些底子在。我这手上的事情一堆堆的,后面养鸽场实在没精力盯着。”
  养鸽子这件事情才起步,短期内未必能挣到钱,可以说是个苦差事。不过大队给补贴,学校也能接收他家三个妞妞儿读书,山洞也是现成的,收拾妥当了就能住人。算是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况且轻巧差事多的是人愿意干,也不容易轮到他这个外乡人啊。
  余秋高兴起来:“这倒是不错。兰花这个病例一定得追踪,我要看她的预后情况。”
  说话间的功夫,他们已经走到了兰花面前。
  比起半个月前,三位小姑娘母亲的气色又好了些,显然将养的不错。她牵着手的小女儿正睁着一双黑漆漆的大眼睛,满怀好奇地看着面前的大人们。
  瞧见那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时,她惊讶地伸出手,大声喊了起来:“哇!蓝眼睛!”
  她的表情是如此的生动,旁边人都被她逗笑了,大队书记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对,是蓝眼睛。三妞妞,走,大爹带你找姐姐们去,让你妈妈自己慢慢走回去。”
  兰花笑容满面:“哎,大爹,麻烦你了啊。”
  女儿活泼好动,虽然乖巧懂事,但毕竟年纪小,免不了玩心重,她真怕自己招架不住。
  廖主任已经等不及,积极主动地在前头带路,领着领导跟客人们往山里头去,嘴里头还一个劲儿的催促:“快点啊,等你们看完了医疗器械厂,还可以赶回公社去上夜市呢。我保准顶顶热闹,顶顶有意思。”
  余秋瞧着廖主任的上山路线就眼皮子直跳,快点儿个屁,装模作样,这家伙显然是在绕远路啊,还不晓得前头有什么等着他们呢。
  不待她多腹诽几句,前头已经传来热热闹闹的声响。
  胡奶奶指挥婆婆婶子们将山坡湖泊上长的稻子拖上岸来收割,然后直接撒了活了泥巴吹过芽的麦种,再重新推回水里头。
  那收割机咔嚓嚓的,一排排稻子就倒在地上,哦,不,准确点儿讲是倒在打稻机里头。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