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作者:金面佛      更新:2020-11-12 04:45      字数:4682
  何东胜又坐回桌子边加了碗粥:“我们昨天讨论到底能生产什么衣服的问题。”
  胡二姐大大咧咧的,一点儿思想负担都没有:“能生产什么衣服?难道不是衣服都能生产,就看卖的出去卖不出去而已嘛。”
  说着她又笑了起来,兴冲冲地跟林斌强调,“你看着吧,到时候肯定是我说的衣服好卖。”
  林斌没吭声,胡母却变了脸色。她重重地拍了下女儿的肩膀,厉声呵斥:“吃你的饭吧,饭都塞不住你的嘴巴,一天到晚想些什么东西呢。”
  胡二姐猝不及防,叫她妈揍得差点儿吐出来。
  她委屈死了:“妈,你干嘛?我又没干什么坏事。”
  当着客人的面,胡母又气又急,又没办法说女儿,只能骂她吃饭都没个吃饭的样子。
  “看看你的吊儿郎当的样子,叫你爸看到了保准皮带抽你。”
  胡二姐怄死了,她饭碗一推:“我不吃了,我就知道你们嫌弃我,看我不顺眼,我不吃你们的饭。”
  胡母脸上挂不住,呵斥道:“耍什么小姐脾气?不吃饭正好不吃,饿死你。”
  胡二姐愈发委屈,立刻就要收拾东西。她不在这家里头待着了,她要回杨树湾去。
  余秋叹了口气:“好了,别闹了,大过年的你当然得在家过年了。对,你没有做错,你说的很对。生产什么样的衣服是厂商的自己决定的,只要能卖得出去就好,只要衣服质量没问题就行。”
  她苦笑起来,“二姐才是正常的,恐怕只有我们才会纠结什么衣服能穿,什么衣服能卖的问题。”
  就连这种小事都要求一个最高指示,那是不是一日三餐都得汇报啊?没错,对着画像早请示晚汇报,可惜画像不会回答问题。
  人没有说话的自由,没有穿衣服的自由,大概剩下来的只有吃的自由了。
  可惜的是吃也不自由,因为物质匮乏,不是想吃什么,你就能吃到什么。
  林斌抬起头,看了眼余秋,然后推开饭碗:“我吃饱了。”
  胡二姐也喝完了最后一口粥,立刻上楼:“你们等等我,我收拾完就跟你们一块走。”
  余秋要拉她:“行了,在家过年吧。”
  胡二姐却坚定地摇头:“我才不傻呢,留在家里头,我哪晓得什么时候又要讨骂啊。我还不如回杨树湾,反正胡杨今年也不回来。”
  小胡书记当上了大队书记后就很有意识。
  他觉得自己身为集体的领导,不可以过年的时候丢下大家伙儿,所以坚持留在杨树湾过年。
  胡将军大年三十从来都是在部队里头跟士兵们一块儿度过的,压根不存在回家的道理。
  家里头只剩下母女两个,过年也过得没滋没味。
  余秋倒是好奇,胡杨的哥哥呢,现在又不讲究过个格命的年。他这位哥哥下放已经满5年了,按道理说应该可以申请回父母身边了,怎么从来都见不到这号人?
  然而胡二姐没主动提,余秋便也不好问。
  最后胡母也叹口气,索性起身:“算了,我也不留在家里头了,怪没意思的,我跟你们一块儿去。”
  何东胜赶紧站起来打圆场:“对,一块儿过年,人多热闹。”
  说着他还伸手推林斌,“你不是想看野猪生下的崽儿是什么样子吗?现在还有花纹呢,长得可精神了。”
  这话可真是戳到了林斌的痒痒处,原本毫无精神的林大夫这会儿双眼放光:“真的呀,你要带我去看。”
  他运气不好,每回去杨树湾都阴差阳错,没有见到刚生下来的小野猪。
  胡二姐也在旁边凑热闹:“哎呀,我也要瞧。”
  林斌奇怪地看她:“你不是在杨树湾下放吗?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啊?”
  胡二姐直接扭过头:“我以前不想看,现在想看了。”
  有这两人说话打岔,回乡的路倒是热闹了不少。
  胡母相当以身作则,虽然是将军夫人,却也没有让军车开道相送,而是直接到了渡口边,几人坐船回去。
  好在东西虽然多,旁边的都是大姑娘小伙子,一人拎两样也就差不多了。
  渡船上挤挤挨挨的全是人,大家伙儿都赶着回家过年。人人手上都拎着大包小包,个个喜气洋洋。那是他们置办的年货,拎回家里头就是年味儿。
  林斌突然间感慨了一句:“说不定能买皮夹克的人比我们想象中的多呢。”
  何东胜接了句嘴:“我看有可能。”
  说实在的,他也想给小秋买一件。他到现在拿的是杨树湾生产队的工分。杨树湾产值高,工分也值钱。一年下来他能分到七八百块,买两件皮夹克不是问题了。
  林斌突然间笑起来,开始一个劲儿地念叨:“那就好,我就怕皮夹克生产出来没人买。”
  胡二姐不以为然:“怎么就没人买了?廖副书记不就买得起嘛。他一年能买12件皮夹克呢。”
  现在的人没有房贷车贷这些压力,尤其是端公家饭碗的,看病还有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国家包了,每天伙食大头还是吃食堂。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用在穿衣穿鞋还有倒腾个人兴趣爱好上头的。这也是为什么照相机手表如此昂贵,但还是会有很多人攒钱买,就怕买不到。
  胡母又想拍女儿了。廖副书记是买得起,其实就自己家也买得起,可是买得起不代表能够穿出去呀。
  堂堂的领导干部穿这么件怪模怪样的衣服像什么话?到时候衣服挂出去卖,人家一看价格,乖乖个隆滴咚,果然是高档货。
  哎哟,到底是领导干部,穿的可真气派,都是老百姓买不起的东西。
  枪打出头鸟,生怕人家不盯着你看不成?
  余秋在心中叹气,虽然说要搞开放,但是矗立了小10年的墙,哪是能够轻而易举就被打破的。
  就好像装在套子里头的人,别里科夫死了,人们照样没办法从套子里头挣脱出来。因为别里科夫象征的是政治正确呀,在没有比政治正确更安全稳妥的事情了。
  林斌跟胡二姐却没有那么多感慨。船靠了岸,两人就催着何东胜带他们去养猪场,他们要看杂交的小野猪崽子。
  余秋对小野猪没多少兴趣。她急着回去睡一觉,不然吃年夜饭的时候估计她会扛不住,直接倒下。
  不能比呀,那些都是正儿八经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小伙子,扛得住。姐姐一个二字头挂尾的人,实在不能比。人的身体是最诚实的。
  胡奶奶家门没锁,厨房里头还暖和和的,锅里头不知道闷的是肉还是鸡。
  秀秀跟胡奶奶都不在,不晓得是去邻居家了还是在地里头摘菜。
  农家人基本上没有锁门的习惯,家家户户的门都是这么虚掩着。要是有人上了门,见不到主家,自己端个板凳坐着等,也没人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
  何东胜他们放下了东西,先带着胡母去大队部找胡杨。即使是大年三十,大队部也会忙得不可开交,要张罗过年的庆典。
  余秋同他们打了声招呼,直接往医疗站后面的窑洞走。
  结果她推开窑洞门就吓了一跳,妈呀,这算怎么回事?怎么窑洞里头全是人?
  胡奶奶跟秀秀既没有去串门也没有下地,而是正站在窑洞里。
  除了祖孙俩以外,屋里头还站着胡杨、田雨跟余教授。每个人都沉默不语,脸上毫无过年时的喜庆。
  余秋正惊讶发生了什么事,目光就落在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儿脸上。
  因为背光加上他坐着的位置,余秋进山洞的时候,压根就没有意识到他的存在。
  余教授坐在他的对面,那张饱经风霜的脸,现在愈发像是被刀斧凿过一样,每一条皱纹都是如此的深刻。
  他微微垂着头,整个人像被抽掉了筋骨,看上去颓丧又痛苦。
  对面的老头儿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山洞里头又来了人,头也不抬,只是态度冷淡地看着余教授:“我要带我女儿回家。我只是通知你一声而已,你没有资格说同意还是不同意。”
  余秋一时间怀疑这老头儿是夜校学生的家长,不愿意自家孩子过来上学。
  可是学校的事情都是吴校长在管,余教授对行政事务可以说毫无兴趣。怎么找到他们这儿来了?
  余秋清清嗓子,认真地强调:“有什么事情还是好好说吧,我们毕竟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她如果不想走的话,那做长辈的也不好勉强。”
  胡奶奶这才像反应过来一样,赶紧抱住了余秋的胳膊,连声附和:“对对对,小秋在我们杨树湾挺好的。她是先进典型,我们主席总理都接见过她,她还作为代表去过联合国呢。小秋在这儿真的很好。”
  余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突然间又扯到她身上了?
  那头发花白的老人突然间站起身来,拄着拐杖走到余秋面前,抬起头的时候,眼睛里头含着泪。
  余秋一时间分辨不清老人的眼泪究竟从何而来。人年纪大了,很容易见风流泪。
  老人丢下了拐杖,伸开双手抓住她的胳膊,泪水就这么淌了下来,声音哽咽:“你妈害了你呀,我那愚蠢的女儿。走,你跟外公回家,外公带你回家,带着你妈的骨灰一块儿回家。”
  余秋傻眼了,完全没想到自己会突然间还冒出个外公来。
  胡奶奶在边上小心翼翼:“大兄弟,你别激动,先坐下来好好说。小秋在这儿真的挺好的,你看前头那个医院就是小秋的医院。”
  “好个屁!”老人暴怒起来,“你们那时候也说我女儿会很好,什么受领导表彰,什么代表国家出国参加比赛,什么优秀什么先进,你们杀了我女儿!我那愚蠢的女儿,这辈子做过最愚蠢的事情就是错信了你们,错信了你!”
  老人伸手指着余教授,怨恨而痛苦,“你杀了我女儿!”
  ※※※※※※※※※※※※※※※※※※※※
  感谢在2019-12-02 20:11:33~2019-12-03 07:25:2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大西北臊子面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外公带你回家
  余教授夫妻的故事, 简单点儿讲就是富家女看上了凤凰男,执意跟着他回去建设贫穷落后的家乡, 结果却被凤凰男家里头的那帮极品亲戚给活活磋磨死了。
  摸着良心说,换成余秋自己,如珠似宝养大的姑娘也绝对不能嫁给这种凤凰男。
  啊呸!你们家乡建设成什么样跟我有什么关系?你们整个家乡对我而言都没有我姑娘重要。
  别谈什么珉族感情, 建设家乡。我住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新加坡华人那么多, 可人家也没谁觉得自己是中帼人呀。
  再说你们自己对中帼人就坑的很,一坑坑死了这么多。凤凰男不能嫁,一嫁就是火坑,永远填不满也喂不饱。
  女儿坚持跟着女婿返回夫家之后,伤心欲绝的老父亲就断绝了跟女儿的联系。
  但心存愧疚的女儿仍然坚持逢年过节给父亲寄贺卡以及小家庭的全家福,想用这种办法消弥夫家与娘家的隔阂。
  双方的单箭头联系持续了十几年,然后突然间中断了。更可怕的是, 以前他还能从报纸的帼际新闻上看到女儿演出或者参加比赛的消息,现在这些都消失了。
  老父亲心急如焚, 想要通过自己的关系知道女儿的消息。这个时候,他才突然间发现,原来那片土地上已经燃烧起熊熊大火,火灾蔓延全帼。跟他有关系的老朋友要么是被□□要么就被投进了大牢, 还有人举家赴死, 用死亡来维护自己身而为人最后的尊严。
  当时老父亲就惊惶不安,担心女儿遭遇不幸。他往帼内写信, 想要女儿回家。然而信件石沉大海, 根本没有任何回应。
  老父亲数度想要孤身来寻找女儿, 他甚至已经去了香岗,希冀通过香岗的途径进入内地。
  可惜的是香岗当时格命热潮高涨,正好爆发□□,市珉与港府发生剧烈冲突,双方都有死伤,整个香岗乱成一团糟。原本寓居香岗的右哌人士都忙着想办法赶紧离开,哪里还帮得上他的忙。好不容易联系上大路的人脉,结果集体都靠边站了。即使侥幸有人没有遭受格命冲击,但权力也同样不再属于他们。
  这个时候,海外关系是最大的罪名,等同于敌特,等同于叛徒。谁也不愿意沾上海外关系的一点儿边。
  老父亲心急如焚,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他还有家业要打理,无法长期离开,所以只得又重新返回家中。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