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作者:余姗姗      更新:2020-11-12 07:20      字数:4187
  顾瑶翻开一看,说“只差了一个月。”
  徐烁的眉头皱了皱,又追问“那两个失踪的女同学呢,还有痴呆的男同学。”
  顾瑶说道“两个女同学都是五年前的失踪的,痴呆的那个也是五年前。”
  “五年前?同一年?”
  “是。”
  “相差多久。”
  “前后相差也是不到一个月。不过这两人失踪的中间隔了几天。”
  一阵沉默。
  徐烁仿佛想到什么“如果按照时间轴来推断,这三个人可以划分在同一组进行调查,而去年的两个案子可以合并在一起。”
  顾瑶问“去年两个案子?”
  徐烁“你刚才不是说方奇和邵晓风出事相差不到一个月吗?”
  顾瑶一怔“你的意思是,方奇不是死于急病?”
  “急病也许只是对外的说法,到底是什么病,怎么就忽然得了,这些都不知道。现在假设方奇的死和邵晓风的有内在联系,那么动手的人应该还是丰正辉。但方奇是个男人,丰正辉不可能用对付邵晓风的方式对付方奇。”
  顾瑶沉默了,徐烁的分析可以说是严丝合缝。
  徐烁继续道“还有五年前,两个失踪一个痴呆,三人先后出事也是巧合么?时间相差和去年一样,都是一个月,也就是说,丰正辉动手非常的快,一旦确定目标之后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他要做的事。但是五个人出事的时间先后出现了断层,三个是五年前,两个是去年,那么这四年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断开了?要不就是丰正辉这四年被什么事耽搁了,要不就是他失去了邵晓风和方奇的行踪,要不就是他五年前以为自己做完了这件事,却在去年发现原来还少了两个漏网之鱼。”
  顾瑶一边听着徐烁的分析,一边快速翻看资料,直到她对上这四年的时间点,快速说道“方奇出国了,一年前才回来。”
  徐烁笑了“b!那邵晓风呢?”
  顾瑶“邵晓风一直住在江城,每年离开也都是去旅游,没什么特别。”
  徐烁“也就是说,方奇是因为不在江城,而邵晓风就是被丰正辉突然发现的漏网之鱼。”
  顾瑶“可是,如果是漏网之鱼,为什么时隔四年才发现?陈玉敏出事是在一七一中学期间,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十年前的事却在去年发现漏掉一个?”
  这整件事真是扑朔迷离。
  顾瑶绞尽脑汁的想着,直到徐烁忽然打断她的思路“咱们还忘记一个人,陈玉敏。”
  顾瑶一怔“你是说,陈玉敏才是第一个失踪的。”
  徐烁“对,但失踪时间现在还不确定,要找到她的家人或认识她的人问清楚才行。”
  说话间,徐烁将车子驶向路边。
  顾瑶往外一看,丰正辉曾经住过的村镇到了。
  顾瑶下了车,向四周看了一圈,村镇里的人也都好奇地看着她和徐烁,显然这里并不是经常来外人。
  村镇的房子像是几十年的老房子,是砖土结构,但看上去很坚固,房子外面刚刚粉刷过,每一家都是一栋二层小楼,家家户户都有院墙隔开,挨的不算近。
  整个城镇的结构有一种清幽古朴的气质,人走的小路蜿蜒曲折,地上是一块块磨白了的石砖,大路也修的算平整,挨着一片湖,湖的另一头是农田。
  顾瑶一路找着丰正辉原来住的地址,说“这里环境倒是不错。”
  徐烁就跟在后面,一路拍照片存档,接茬儿道“哎,在这样环境里长大的丰正辉,怎么就变态了呢?”
  顾瑶回头横了他一眼。
  直到对上徐烁的笑容,那双漆黑的眸子略过她,向前面高出一扫,说“到了。”
  顾瑶又转回来,果然,正是他们要找的门牌号。
  大门紧锁,门锁有些锈了,顾瑶很快拿出钥匙尝试开锁,结果根本不匹配。
  顾瑶困惑的说“钥匙不对?可是地址没错啊。”
  徐烁看了一眼门锁,又看看钥匙,说“这不像是门钥匙,太小了。而且你记不记得,丰正辉说的是,这钥匙和他叫李云辉时住的房子有关,他并没有说这个就是开门的钥匙。”
  顾瑶将钥匙收起来,叹道“那现在怎么办?”
  徐烁就一个字“等。”
  随即他就率先往回走。
  顾瑶跟上“等?去哪里等,等到什么时候?”
  徐烁说“这是李家的宅子,你看那个锁,一定很多年没人来了,李家空了这么久,他们家的事只能问这里的老街坊。这个村镇很小,一共就几百口子,老人们基本上都是一辈子生活在这里的,所以家家户户都认识。在天黑之前,咱们干脆先利用这段时间去打听李家的事。”
  顾瑶瞬间明白了“你的意思是,等天黑了翻墙进去?”
  徐烁“不然呢,大白天的分分钟就被看到了。”
  顾瑶“……”
  两人很快来到一个岔路口,徐烁往路的两边各看了一眼,说“你选一个方向吧,一个这边,一个那边,保持联系。”
  顾瑶没应,直接往一条路里扎。
  徐烁立在原地笑了一下,脚下一转,走上另一条路。
  两人手里分别拿了一张丰正辉少年时代,也就是李云辉时期的照片。
  顾瑶一路问了好几个老人,都说没见过照片上的男孩,但这些老人要不就是记忆力衰退了,要不就是眼神不太好,还有不耐烦被人问来问去的。
  顾瑶不愿放弃,继续深入路的尽头,只要见到哪户人家门口坐着老人,就上前询问。
  直到拐进一个死胡同,仍是一无所获。
  顾瑶叹了口气,转过身,打算再找其他办法。
  这时,她就听到一个女人的声音“你……在找小辉?”
  顾瑶动作一顿,转过身,就看到一个中年女人正端着一盆污水从门口出来。
  中年女人将污水倒掉,顾瑶连忙上前“你好,这位大姐,请问您是不是知道李云辉?”
  中年女人叹了口气“知道,知道,我怎么不知道?我那孩子小时候经常跑到他家里,让他看功课。”
  顾瑶心里一动,正准备继续问,中年女人却多瞧了她几眼,反问“你是小辉什么人呐?”
  顾瑶走了个心眼,这样说道“哦,我是他以前的同学,有点事情想找他帮忙,可我怎么都找不到他,就记得他给过我这里的地址,来碰碰运气。哦,我刚才去过李家老宅了,好像很久没人住了。”
  中年女人诧异道“原来你不知道那件事啊……”
  顾瑶“那件事?”
  中年女人左右看了一下,神情紧张,见附近没人,才将顾瑶请进门里。
  关上门板,两人就站在院子里说话。
  中年女人“小辉啊后来他妈妈改嫁了,就把他从这里带走了,这是他们爷爷奶奶留下的房子,他妈改嫁后连小辉的名字都改掉了,叫丰正辉。”
  “丰正辉、丰正辉……”顾瑶嘴里喃喃重复着这个名字,故意装作好像想起什么似的,随即说“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好像去年有个案子……”
  中年女人立刻说“对,就是那个案子,那个案子的凶犯就是丰正辉!”
  顾瑶故作诧异,瞪圆了眼睛看着中年女人。
  中年女人八成也是憋坏了,这个村镇八成也很久没有陌生人来打听事儿了,所以中年女人很快就抓住这个机会,给顾瑶科普。
  原来,李云辉当年住在这里时,爷爷奶奶还在世,父母也还没离婚,父亲是做协警,上班的地方离这里远,一、两个礼拜才回来一次,李云辉的母亲就在村镇里做点灵活贴补家用。
  李云辉从小就聪明,年年都是学校第一,全家人的光荣,整个村镇的孩子都找他看功课,有时候带几毛零花钱给李云辉,有时候是那些孩子的家长拿着蔬菜水果来感谢一下,李家的人气当时很旺。
  不过李云辉没什么深交的朋友,他是学霸,学霸本来就是孤独的,他的世界没人能懂,大人们只是经常看到他一个人站在农田里自言自语,走进一听才知道是在念叨英文。
  再后来,到了某一年暑假,村镇有一户姓陈的老两口,他们的外孙女利用暑假来这里陪两人小住。
  那小女孩和李云辉差不多年纪,是个生面孔,还是一直住在城市里的,看着不仅洋气,而且水灵。
  小女孩一开始不熟悉这里的情况,有一次被野狗追,还是李云辉刚好经过把野狗轰走。
  没几天,小女孩就被外婆带着来找李云辉补习了。
  不过据中年女人说,那小女孩是唯一一个补习之后还被李云辉的爷爷、奶奶留下来吃饭的,听说特别喜欢她,而且她和李云辉能谈得来,两人经常走在一起聊天。
  这事听起来真挺奇怪的,一个学霸,一个学习一般,能有什么共同语言?
  听到这里,顾瑶已经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她问“请问大姐,你说的那个姓陈的女孩,她的名字是不是叫陈玉敏?”
  中年女人一怔,拍着脑袋瓜子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后来干脆直接打电话叫附近的邻居过来。
  没几分钟,就一连来了三个年龄相仿的中年女人,四位大姐凑在一起都可以打麻将了,还把顾瑶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把自己知道的事秃噜出来。
  这村镇里八成已经很久没有震撼的消息出现,所有三姑六婆都要发霉长毛了,好不容易逮住一个啥都不知道的傻白甜,还不可劲儿的喷?
  其中一个中年女人很肯定的说,陈家的女儿就是叫小敏,但是大名不知道。
  就在这个时候,顾瑶的手机响了一下,是小川发来一封邮件,里面是他后续查到的资料,其中有一条就是陈玉敏的外公、外婆的老宅住址。
  因为陈玉敏的外公、外婆后来搬到城里了,这里的房子也卖掉了,所以先前一直没有调查到。
  顾瑶扫了一眼地址,问几位大姐说“请问,你们说的陈家是不是三十三号?”
  另一个中年女人立刻叫道“对对对!就是那家,不过那房子早就卖了,现在不是陈家在住了。”
  “那房子啊其实和李家离着不近,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小敏每天过来找小辉补习,都要穿过半个村子,开始的时候啊,还是她过来,后来小辉就站在中间那个小桥上等她,再后来两个孩子还会和其他孩子一起到农田那里念书、写生……”
  “对,我也记得!小敏那个孩子特别会画画,就跟真的似得,小辉还给她当过模特呢!”
  顾瑶一直安静的听着,默默将这些资讯都记录下来,显然这一趟没有白跑——丰正辉和陈玉敏最初的交集点终于找到了。
  第64章
  chater 64
  顾瑶从岔路里出来时, 刚好接到了李慧茹打来的电话。
  早上叫去帮她办理出院手续的助理扑了空,李慧茹还以为顾瑶自己出院后就回了家,谁知家里也空无一人,赶紧打个电话问问。
  顾瑶随便找了个理由,说“妈, 我没事,我还有点事情要做, 今天一天都会在外面。”
  李慧茹奇怪道“你那个工作不是暂时停了吗, 你在休假,怎么还有这么多事……一个女孩子不用这么拼,早晚都要……”
  顾瑶没等李慧茹说完,就将她打断“行了,这些话你说过很多次, 我都会背了, 再说……”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