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作者:寒小期      更新:2020-11-12 12:21      字数:5858
  ——她,虽死犹荣!
  本来毓秀是只打算给李桂芳买礼物的,可眼下情况就不同了,为了避免家庭矛盾,她决定人手一份新年礼物。
  反正这钱啊,是哗啦啦的流出去了。
  还好,毓秀没打算给全家每个人都买衣服,也不是没打算买,而是她及时发现了钱不够。给李桂芳买的老年羊毛衫是最贵的,羊绒的嘛,这年头可没假货,实打实的羊绒制品,价格可想而知。其次就是苗飞跃的礼物,毓秀始终记得她奶说过的话,以后有出息了一定要拉拔弟弟,所以弟弟的地位必须是仅次于奶奶的。
  她爸也不能忘啊,毓秀接受了郝新明的建议,给她爸选了一顶质量相当好的毛帽子。
  幸好送给甄美的礼物已经有了,最后她又给盼娣买了一双手套。
  一圈下来……
  你听到了吗?
  那是钱包在哭泣。
  郝新明真的是一个罪孽深重的男人,毓秀每一次的破产都跟他脱不了关系。
  第134章
  这世界上, 不仅仅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事实上,富贵也一样能够限制人们的想象力。
  尽管在早些时候,郝新明就已经从甄卓凡那头了解到毓秀是个农村姑娘。可他长到那么大,其实一回农村都没去过, 哪怕在书本上、电视里看到过类似的画面, 那也根本就没办法代入进去。就算他心知毓秀家里的条件铁定不如他自己,可这个不如到底又是个怎样的情况呢?要知道, 郝家也是有穷亲戚的, 可就算再穷, 几百块钱还是难不倒那些穷亲戚们的。
  其实郝新明就是最典型的“何不食肉糜”, 偏生,毓秀对待金钱的态度又成功的把他带偏了。
  又或者说,这俩人是互相把对方带偏的。
  见她这般态度, 郝新明哪怕明知道毓秀是农村出身, 还道是乡下地头应该也是有穷有富的。这么说也没错, 毕竟就算都是京市本地人, 不也一样有郝新明这种家里有矿的,也有像张杨那样普通小市民出身的。
  郝新明很快就说服了自己, 心说毓秀既然想买,那就让她买呗, 千金难买心头好,她高兴就好。
  饶是出门一趟又花了不少钱, 毓秀面上还是高高兴兴的, 她满心满眼盘算着等照相馆那头把照片洗出来了, 就得赶紧把东西寄出去。邮局的速度她是领教过的,差不多一封信就要在路上晃悠半拉月的。还好,她家乡那边的冬天没那么冷,反正这些年下来,一次大雪封路的事情都没发生过。算算日子,包裹应该是能在年前送达的。
  至于兜里的钱又不多了,毓秀倒没太担心。因为不多了跟彻底清空是两码事,她算了一下,坚持到下学期开学是绝对没问题的。
  这也是因为她眼下不缺东西了。光吃饭的话,用钱真的不多。尤其毓秀既不挑食又不贪吃,假如再稍微苛刻一些,十块钱都能吃俩月了。
  就因为给家里人买礼物,毓秀跟郝新明一起逛了有小半天工夫。郝新明乘机请她吃饭,毓秀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人为啥非要纠结于吃饭这个事儿。思考了片刻后,毓秀还是拒绝了:“我要把东西拿回宿舍里,大包小包的太不方便了。”
  “那这样吧,回头等相片洗出来了,我帮你送过去?还是说,到时候咱们再索性一起出来,直接往邮局去?东西那么多,你拿着不方便。”
  已经被毓秀拒绝了太多次的郝新明,早就对再度被拒彻底免疫了,他很快就抛开了那点儿失落,提议下一次约会。
  他说得有理有据,毓秀还真就没法拒绝。
  只这般,俩人约好下周二见面,那天下午毓秀虽然也有课,不过四点就下课了,来得及。
  只这般,毓秀兴高采烈的回到了宿舍里。
  郝新明只把她送到了宿舍楼下,之后就目送她蹦跳着上楼去了。
  ——看得出来,毓秀确实很高兴。
  虽说买了不少东西,可其实份量并不重的。毓秀一口气跑回了宿舍里,把买来的东西一股脑的倒在了床铺上,然后一件件的整理好,再拿钥匙打开柜门,尽数放到了里头。
  还真别说,集体生活确实蛮能锻炼人的。回想一下毓秀刚开学时,她是真的两眼一抹黑,别说整理东西了,一进到宿舍里她就完全懵了,连从哪里下手都不知道。也亏得有郝新明在,帮她收拾了宿舍,还帮她大概的归置了行李。哪怕毓秀再怎么生活苦手,也总算勉强开始了集体生活。之后,一面自己摸索一面看舍友的,反正这小半年下来,她起码把生活顺下来了,再没了当初的束手无策。
  这不,给家里人买的东西都被她归置整齐了,眼下就只等着照相馆那边把照片洗出来了。
  而就在毓秀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张杨一直坐在斜对面的上铺,瞠目结舌的看着她。
  半晌,张杨才道:“你这是……你打算回家过年?”
  “不回家。所以我才买了这些礼物打算过两天寄回家去。”毓秀很满意自己的整理成果,完事了把柜门关上又上了锁,临时想起一事,抬头问张杨,“我知道寄信是在校门口的大邮筒里,那寄包裹呢?”
  “邮局。”张杨继续保持着瞠目结舌的表情,不过还是下意识的回答了毓秀的话,“你今个儿上午是跟着你那个朋友……出去约会了?”
  “没有,只是出去买东西了,他是本地人,地头熟。”
  张杨心说,我也是本地人,我地头也熟啊!不过她到底没说这个话,因为她隐隐感觉到了,毓秀不喜欢跟她一起出门买东西,哪怕她推荐的地方,永远都是价廉物美的,毓秀还是不喜欢。
  大概唯一能接受的,就是学校里的小卖部了。
  其实吧,这世上哪有啥价廉物美的东西?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才是硬道理。张杨是小市民出身,打小就跟着她奶她妈,还有家里其他的女性长辈亲戚们到处钻各种旧货市场、批发市场、路摊夜市等等,不单清楚哪里有便宜货卖,还继承了她家长辈的讨价还价本领。可讲句实话,她去的那些地方确实有些上不了台面,跟郝新明推荐的地方,那真的是……
  毓秀本来就不喜欢人多嘈杂的地方,尤其那些个小摊贩还喜欢扯着嗓门大声吆喝,买家顾客们也是格外得爱嚷嚷。反正就听见一群人搁那儿互相大喊大叫,不消片刻,毓秀就开始头晕脑胀,恨不得立刻离开。
  她刚开学那会儿,跟张杨去过一回的,那次是去淘书。然而,单那一次经历就把毓秀唬得够呛,饶是她那么爱看书的人哟,愣是没敢再去第二回 。总觉得,这要是多往旧货市场跑几趟,她能减好多年的寿。
  这会儿,毓秀倒是没心思比较两人带她去的地方差距有多大,而是一个劲儿的在琢磨邮局在哪儿。幸好,没多久她就想起来了,上回她奶给她汇钱,不就是去邮局取的吗?那次是张杨陪她去的,后来她就再没去过,毕竟寄信不用特地往那头跑。可去过距离邮局不远的银行,所以肯定能找到地儿的。
  其实毓秀想太多了,因为郝新明掐着日子就过来找她了。
  还大包小包的,带来了一堆东西。
  回去以后,郝新明特地跑去问了甄卓凡,后者告诉他,毓秀家里就是很普通的农民,靠天吃饭的那种。唯一跟其他农民家里不同的是,毓秀有个烈士爷爷。
  郝家并非军人家庭出身的,可他姑姑倒是嫁给了军人,他就琢磨着等回头过年碰面了问一问,他实在是好奇毓秀所有的一切。而在此之前,他要做的就是搜罗家里的好东西,给毓秀带过去。
  他带了老京市的特产糕点、真空包装的烤鸭,还有其他饼干酱肉等等。反正他都想好了,就说是让毓秀寄回去给她奶尝尝鲜。哪怕还谈不上有多了解毓秀,郝新明也知道毓秀提到她奶时,连眼神都变了,所以这个理由大概率应该是会被接受的。要是万一毓秀最后还是拒绝了,实在不行他还可以拿宿舍里找兄弟们分担一下。
  果不其然,在提到是给奶奶尝尝鲜的,毓秀面上出现了很明显的迟疑表情。
  郝新明一看就知道有戏,毕竟早先毓秀拒绝时,都是毫不犹豫的开口,而且神色态度都十分的坚决。
  “收下吧,就一些吃的东西,不值当什么的。再说我也不是特地去买的,就家里现成有的。你是不知道,我那个妹妹有多挑食,这个不喜欢那个不爱吃,白搁在家里最后都过期浪费掉了。”郝新明习惯性的拉踩他妹,面对毓秀的态度却是分外真诚。
  毓秀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收下了。
  她琢磨着,回头也叫她奶给她寄一些家乡的土特产来。她奶说的呀,不能白白接受别人的礼物。
  见她收下了,郝新明顿时松了一口气。甭管他咋安慰自己,每当他想到自己带着毓秀把钱都祸祸了,这心里还是非常得过意不去,这不得补贴补贴?横竖就像他说的那样,东西是现成的,搁家里也是喂胖了他妹,还不如拿给毓秀呢。
  俩人一起出了校门,径直往邮局去了。
  相片是说好的由郝新明去取,只是毓秀不知道的是,郝新明确实取了照片,却偷偷的藏了一份下来。他老早就惦记上甄卓凡钱包里的照片了,可一来不知道用什么理由去要。再说了,甄卓凡那个照片是个合照,上面除了毓秀之外,还有个肥妞,而且她俩还是紧挨着拍照的,剪都不好剪。
  想起上衣兜里的单人照,郝新明心情非常好,他再也不用惦记甄卓凡那张照片了。
  学校离邮局不算远,起码在郝新明看来,实在是太近太近了。偏这会儿邮局这边还很空闲,一看到两个身着不凡的男女青年过来了,仔细一瞅,女青年衣服上还别着京大的校徽,邮局的工作人员就更热情了。
  热情的结果就是,不到五分钟,事情就办完了。
  毓秀很高兴:“那我先回学校了,正好还可以多复习一会儿。”
  郝新明能说什么呢?想起兜里的单人照,他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好歹今个儿没白跑一趟。
  ……
  半拉月后,李桂芳收到了一张包裹通知单,她一脸懵的上下左右摆弄着,最后还是让放学回家的飞跃帮着念了一下,得知是从京市来的,她顿时喜得眉开眼笑。
  次日一大清早,她就急匆匆的赶到了县城里的邮电局。在一番问答,以及检查包裹通知单后,县邮电局的工作人员从后头翻找出了一个大包裹,推给了李桂芳。
  李桂芳很想立刻拆开看看,可她瞅着这包得严严实实的大包裹,估摸着这玩意儿徒手还拆不开,再说了,回头拆得乱七八糟的还不好往家里搬。这么想着,她好歹忍住了,扛着包裹回了家。也幸亏如此啊,这要是她真的一时没憋住,搞不好就是一出惨案了。
  然而,她憋住了,她一直到回了家,而且还是在好些得到消息赶来看热闹的村里人注视下,才小心翼翼的拿了剪刀将包裹拆开。
  最上面的都是老京市特产,烤鸭腊肉酱肉、糕点饼干糖果,全都是老字号的,包装得还挺漂亮的,毕竟这些原本是人家特地给郝家送的年礼。底下就是毓秀买的礼物了,老年羊绒衫一件,加厚毛帽子一顶,绒线手套三副,还有一件棉外套,看大小颜色应该是给苗飞跃的。
  这其中,绒线手套里有一副是买羊绒衫赠送的,一副是毓秀自己挑的,还有一副却是她回到学校后,才突然想起来了。她呀,把大姐招娣给忘了。再跑一趟不大实际,所以她就在学校里的小卖部买了一副。反正都是手套,也没啥太大的差别。
  毓秀是这么想的,可显然甄美不是。
  甄美一把就抓到了那副看起来最好的手套,也就是毓秀精挑细选买的那一副:“我的!这肯定是我的!”生怕李桂芳抢走,她拿到手以后就飞快的跑了。在苗家待的这半年里,她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里别想讲公平,公平公正都是不存在的。所以,先抢一副,至于包裹里的其他东西,都得等她藏好手套以后再说。
  李桂芳都傻眼了,却不是因为甄美,而是这一大包裹的东西。事实上,她只在拆开包裹的那一瞬间,有那么一丝丝的高兴,之后就没了。
  她的心拔凉拔凉的。
  钱啊!直觉告诉她,才给毓秀汇过去的那二百块钱已经长着翅膀飞了啊!
  一个没崩住,李桂芳两眼一翻厥过去了。
  第135章
  李桂芳这么一晕, 苗家院子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万幸的是,隆冬时节任谁都穿了大棉裤二棉袄的,再说李桂芳拆包裹时,前后左右都聚拢了不少人, 除却甄美抢了一副手套后就撒丫子跑了之后,其他人都还等着继续往下看呢。结果,还没看过瘾呢,人老太太先晕了。
  “苗大娘怕是高兴坏了!”
  “对对,可不就是欢喜的?苗大娘你可得稳住,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换成我有个这么孝顺的孙女儿, 我比她更乐呵!”
  一群人七手八脚的将李桂芳扶起来,其实压根就没摔倒,晕到一半就有人撑住了她。这会儿, 也有人搬了椅子过来让李桂芳坐下,还有人径直去了灶屋里,拿了茶缸子倒了热水送了过来。
  没多久, 李桂芳就迷迷瞪瞪的醒转了过来。
  半晕半醒间,她倒是将众人的话听了个真切, 非但没高兴,嘴里反而苦得跟吃了黄连一般。
  村里人其实不太清楚毓秀上京市时到底拿了多少钱, 周萍是知情的。因为李桂芳当时在万般无奈之下,隐隐约约透露过一些, 大概的意思就是她确实没给太多钱, 但甄家给的那二百块钱她连一分钱都没昧下。至于第二次汇款, 李桂芳是一个人往县城里去的,村里人也仅仅知道她去汇了钱,但并不清楚具体的数额。
  主要是李桂芳不敢说啊!
  苗家老叔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哪怕他勉强同意了把宝押在毓秀身上这个事儿,可那也代表他会同意倾家荡产供毓秀读书。尤其是,他们村和隔壁村都出了大学生,两下一比较,只能衬得毓秀花钱没个准儿。关键是,苗家老叔不会怪孩子,他只会怨大人不着调。就好比毓秀不离开苗家,他骂的也是李桂芳,人小孩子不懂事不愿意走,你身为大人为啥不劝劝?她那么听你的话,你说了让她走,她还能不走?所以,千错万错就是李桂芳的错。
  同样的,假如毓秀大手大脚花钱这个事儿叫苗家老叔知道了,李桂芳决计逃不过一顿臭骂。理由明摆着啊,毓秀一个小孩子她懂个球!你是大人你为啥不好好教?跟她说了,家里赚钱不容易要紧着点儿花,你不说,你非说让她在外头啥都别操心,缺啥就买啥,那她大手大脚的花钱不就是你教的?
  李桂芳一点儿也不想跟苗家亲戚打交道。
  尤其是苗家老叔!
  仗着自己辈分高,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毓秀要真的是苗家的娃儿,咋样都无所谓,可问题她不是啊!那你再扣扣索索的不肯给钱,让她节约点儿,想着家里啥啥的,万一孩子回头跑了咋办?再说了,钱已经花了,要是挨顿骂钱就能回来,那李桂芳非常愿意。可事实上就在于,苗家亲戚是平常不吭声,出事就来个马后炮,除了能气死人外,没丁点儿屁用!
  “妈,你好点儿了不?”苗解放憨憨的声音,总算将李桂芳给唤回了魂。
  可李桂芳还是一脸的绝望,哪怕她想努力崩住表情,顺着村里人的意思表现出自己是因为太高兴了才晕倒的,但她是真的做不到啊!
  得亏她身子骨还算结实,略缓了缓后,她还是坚强的起来继续看包裹。
  包裹里,除了那些个东西外,还有一封信,摸着还挺厚实的,里头略有些硬,不知道装了啥。
  深呼吸一口气,李桂芳咬牙将信拆开了。
  这时,甄美也已经跑回来了,好奇的凑上来看:“我认识字!我帮你念!”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