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作者:时镜      更新:2020-11-14 11:01      字数:3537
  他像是挂着什么心事,前面众人说话的时候他便心不在焉,此刻也不过是登上了自己的车驾,倒没向别处看一眼。
  姜雪宁看见了,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自然不好上前打招呼。
  看见他这般模样,便想——
  是我昨夜留的东西吓着他,或叫他为难了?
  心里于是生出几分紧张,又多几许窃喜。
  萧定非却是用手里那柄香扇的扇柄蹭了蹭脑袋,看向自己那辆马车时,眸底异光一闪,笑起来却毫无破绽,只道:“本公子能活下来可不容易,哪儿能轻易便又被人害了性命去呢?”
  当下扇子一收,只向姜雪宁道:“到了京城可记得你说的话!”
  姜雪宁看向他。
  他潇洒地跳上了车去,道一声:“走了!”
  姜雪宁想了一下,才记起自己昨晚说过到了京城罩着他,于是也跟着一笑,倒不看其他人了,扶了旁边小宝搭过来的手也上了车。
  包袱就小小一个。
  里头装着两件衣裳,一沓没花完的银票,还有她那方印并一套刻刀。
  路上无聊,正好拿来刻印。
  这也是姜雪宁上辈子闲着无聊时跟沈玠学来的“爱好”之一,只是车在城里走的时候还好,不大晃悠,一出了城上了外头官道,手里那柄细朱文小刀就有点发抖。
  本来大半个时辰能刻完的东西,愣是抠了一路。
  末了把印泥翻出来蘸了盖上看了看效果,还不大好看。
  “真是为难人,若是在京城,找些奇珍异宝就送了当新年束脩,哪儿用得着这样麻烦?”姜雪宁看着盖在纸面上的印记,撇了撇嘴,嘀咕了一句,又忍不住安慰起自己,“礼轻情意重嘛,算了算了。”
  正好这时候已经走了半路,定国公萧远提议大家停下来暂作休憩。
  一匹快马这时从前面官道上来。
  众人先是警惕了一下,接着才听那匹马上的人挥舞着手朝他们喊:“京中来的信函与最新的邸报,奉命呈交谢先生!”
  原来是送信的。
  谢危倒没亲自下去,只由剑书出面将信函接了,返回车内呈递。
  没一会儿,他又出来,竟是一路走着到了姜雪宁车前,一弯身道:“二姑娘,先生那边得了京中的信函,请您过去说话。”
  姜雪宁有些惊讶。
  她倒也正琢磨着藏书印什么时候给谢危,没想到谢危那边先让人来请她,于是道:“稍待片刻。”
  匆匆把沾了印泥的印底一擦,便装进一只小巧的印囊里,往袖中一收,这才从车里钻了出去。
  剑书带她到了谢危车前。
  姜雪宁冲着车帘行礼:“学生拜见先生,谢先生有何吩咐?”
  谢危淡静的声音从里面传出,只道:“进来。”
  姜雪宁犹豫了一下,还是提了裙角,登上马车。
  剑书不敢去扶她,只替她拉开车帘。
  姜雪宁弯身进去,便看见谢危坐在里面,面前一张小小的四方几案,上头散放着厚厚一沓信函,有的已经拆了,有的却还没动。
  这驾马车是谢危自己的,里面竟都用柔软的绒毯铺了,几案边上还有只随意搁着的手炉。两边车窗垂下的帘子压实了也不透风。
  唯独他身后做了窗格用窗纸糊了,透进来一方亮光。
  恰好将他笼罩,也照亮他面前那方几案。
  姜雪宁一见之下有些犹豫。
  谢危低垂着眉眼正看着一封京中送来的信,淡淡一指左手边:“坐。”
  姜雪宁道了谢,便规规矩矩坐了。
  谢危将这封信递了过去,道:“姜大人那边来的信,你看看。”
  姜伯游?
  姜雪宁把信接了过来细看,却发现这封信并不是姜伯游写给自己的,而是写给谢危的。
  信中先谢过了谢危为此事一番周全的谋划,又说府里安排得甚是妥当,倒也没有走漏消息,唯望谢危路途上再费心照应。
  另一则却又说,兹事体大,到底没瞒过孟氏。
  孟氏乃是他发妻,又是姜雪宁生母,自来因旧事有些嫌隙,知道姜雪宁搅和进这些事里之后大怒,甚至险些大病了一场。近来临淄王殿下沈玠选妃的消息已经传出,礼部奉旨拟定人选,已勾了姜雪宁姐姐姜雪蕙的名字上去。若此时家中闹出丑事来,坏了家中姑娘的名声,也坏了这桩好事,孟氏怕要迁怒于宁丫头。
  是以厚颜请谢危,劝姜雪宁几分。
  待回了家中,万毋与母亲争吵,伏低做小一些忍点气,怕闹将起来一府上下不得安宁。
  内宅中的事情,向来是不好对外人讲的。
  姜伯游倒在给谢危的信上讲了,可见对他这位忘年交算得上是极为信任,中间当然也有一层谢危是姜雪宁先生的缘故,觉着姜雪宁入宫伴读后学好了不少,当是谢危的功劳。
  信中倒是颇为姜雪宁着想模样。
  然而她慢慢读完之后,却觉得心底原有的几分温度也都散了个干净,像是外头雪原旷野,冷冰冰的。
  谢危打量她神情:“要劝你几句吗?”
  姜雪宁笑:“先生怎么劝?”
  谢危想想,道:“父母亲情,得之不易。若不想舍,倒也不必针锋相对。有时候退一步天地阔,便能得己所欲得了。”
  退一步,天地阔。
  姜雪宁搭着眼帘,没有接话,只是将这两页信笺放下。
  谢危那张峨眉装在琴匣里,靠在角落。
  她不意看见,于是想起旧事。
  此情此景,竟与当年初见谢危有些像。
  只是那时候没有这样大、布置得也这样舒适的马车,只是那样简陋朴素的一驾,后头还跟着几个聒噪的仆妇;那时候谢危也还不是什么少师,不过是个白布衣青木簪、抱着琴的“远方亲戚”,生得一张好看的脸,看着却是短命相,病恹恹模样;那时候她当然还不是现在的姜雪宁,仅仅一个才目睹婉娘咽气不久,怀着满心不敢为人道的恐惧去往京城见亲生父母的小姑娘,生于乡野,把周身的尖刺都竖起来,用以藏匿那些仓皇难堪的自卑……
  如今又同谢危坐在马车里。
  还是去往京城的这条路。
  有时候,姜雪宁觉着自己活得就像个笑话。
  她想着也真的笑了起来。
  只抬眸望向谢危,便看见对方也正注视着自己,于是挑眉道:“先生劝完了?”
  谢危看出她现在似乎不大想搭理别人,便收回了目光,以免使自己显得过分冒犯,只把桌上那封信捡了,顺着原本的折痕叠回信封里,淡淡“嗯”了一声道:“劝完了。”
  姜雪宁便道:“那学生告辞了。”
  谢危没拦她。
  姜雪宁作势起身,只是待要掀了车帘出去时,才记起袖中之物,于是又停下来,将那装了印的印囊取出,两手捧了放在几案上,道:“昨夜途经时得闻先生休憩,未敢打扰相请。身无长物,只来得及刻了一方藏书印,聊表学生寸心,谢先生受业解惑之恩。只是,拙劣了些,难免见笑大方。”
  谢危倒怔了一下。
  只是姜雪宁情绪却不如何高的模样,说完便又又颔首道了一礼,从车内退了出去。
  那印囊就放在一沓信函上。
  外头看上去没什么格外别致之处。
  谢危捡起来将其解开,里头果然有一枚长有两寸半、宽仅寸许的小方印章 ,翻过底来一看,还沾着些许仓促间没有擦得十分干净的红色印泥,看上去很新。
  外头忽然传来一声惊急的冷喝:“小心,林中有人!”
  是剑书的声音。
  谢危抬眸从车帘的缝隙里看了一眼,便瞧见好像是几条身着劲装的黑影朝着萧定非所在之处奔袭而去,一刹间车外俱是刀剑相交的声音。
  他都懒得去看。
  收回目光来,只捏了这枚小印,往自己左手掌心里一盖,那沾在印底的印泥便在干净的掌心里留下寸许浅浅的红印。
  斫琴堂主人。
  谢危凝视掌心这几字片刻,陡地一笑,低低自语:“是丑了点……”
  第139章 刺杀
  竟然真有刺客!
  姜雪宁才回到自己的车里, 外头就乱糟糟地砍杀起来,实在叫她惊诧不已。只是先前上清观谢危围剿天教这等不留情的大场面都见过了,眼下这一队刺客来, 她竟不很害怕。
  更何况那些个刺客都向着前头萧定非去了。
  谁能想到旁边的树林里竟然有人呢?
  一行人颇有些应对不及。
  幸好剑书方才就守在附近的车外, 及时发现了端倪,拦在了萧定非车驾之前,长剑出鞘,挥舞起来竟是势极凌厉, 完全不只是谢危先才随口说的什么“武功粗浅,懂些刀剑”那般简单!
  “当啷当啷”,一片乱响!
  场中不时有惨叫之声。
  树林外头的泥地上不多一会儿便洒满了鲜血, 陆续有人倒下。
  这些个刺客的功夫, 竟是个顶个地好,下手又极其狠辣, 完全是不要命的打法。一发现剑书死守在萧定非车驾旁不离寸步后,便有三五人上来齐齐向他举刀,竟是将他团团围住, 使其脱身不得。
  另有两人却从侧翼抄过来。
  黑巾蒙面, 仅仅露出一双眼睛,寒光闪烁,叫人一见心惊。
  两人提刀便向马车内捅去!
  “嘶啦!”
  车帘顿时被划开了一条巨大的口子。
  萧定非被困在车内, 虽然是个草包, 可身上也是带着剑的,早在得知有刺客的时候便拔了握在手里,此刻刺客的刀进来, 他立时横剑来挡了一挡!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