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作者:时镜      更新:2020-11-14 11:03      字数:3119
  吕显则道:“宁二姑娘以为此人如何?”
  姜雪宁注视他半晌道:“吕老板此来自陈有事,又是志高才满之人,天下能得你仰而视之的人不多。我倒不知,谢先生身上原还有这一桩往事。 ”
  她果然猜出来了。
  吕显不由一声兴叹。
  姜雪宁却冷漠得很:“可这与我有什么干系呢?”
  吕显凝视着她,只回想起谢危这两年来殊为异常的表象,许久才道:“吕某旧年科举出身,进士及第,却甘愿效命谢居安麾下,姑娘可知为何?”
  姜雪宁道:“不是因为他也许不会一直赢,可无论如何不会输吗?”
  吕显先是愕然,后才笑出声来,道:“这也不错。”
  姜雪宁轻嗤。
  吕显却接着道:“可不仅仅如此。”
  姜雪宁道:“难不成还是敬重他人品?”
  吕显沉默了片刻,慢慢道:“说来您或恐不信,我之所以效命,非只慕其强,更如路遇溺水之人,想要拉上一把。”
  溺水之人,拉上一把?
  姓谢的何等狠辣手段,哪里需要旁人怜悯?
  姜雪宁觉得吕显脑袋有坑。
  吕显道:“在下此来,不过想,天地如烘炉,红尘如炼狱。谢居安挣扎其中,也不过是个可怜人罢了。这一路远赴边关,难料变故。若真出点什么意外,刀琴剑书虽在,可吕某却知未必有用。是以,特恳请宁二姑娘,菩萨心肠,拉他一把。”
  本是寻常一句托付,听来却颇觉沉重。
  姜雪宁未解深意:“能出什么意外?”
  吕显只愿近两年来那些蛛丝马迹是自己杞人忧天,可到底不好对姜雪宁言明,只道:“但愿是吕某多想吧。”
  说完却听外头车夫一声喊:“城门到了。”
  他整个人登时一惊,差点跳将起来撞到车顶,跌脚悔恨道:“坏了,坏了!”
  姜雪宁茫然极了:“什么坏了?”
  吕显二话不说掀了车帘就要往外头钻。
  然而此时马车已经停下。
  金陵城的城门便在眼前。
  谢危的马车静静等候在城墙下。
  他一身苍青道袍立在车旁,注视着从姜雪宁车内钻出来的吕显,瞳孔微微缩了一缩,又向车内的姜雪宁看一眼,原本面无表情的一张脸上扯出一抹笑,只向吕显淡淡道:“你似乎很闲?”
  吕显简直汗毛倒竖!
  人从车上下来,几乎条件反射似的,立刻道:“宁二姑娘请我上马车的!”
  姜雪宁:“……”
  不是,虽然是我请你上的车,可这有什么要紧吗?
  她还没反应过来,刚想说“是这样”,结果一扭头,正正对上谢危那双眼。
  也不知怎的,浑身激灵灵打个冷战。
  那一刻,对危险的直觉,让她下意识否认甩锅:“不,是吕老板说有事找我!”
  吕显:?????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他瞬间转头怒视姜雪宁——
  怎么能随便甩锅呢,这他娘会出人命官司的好不好!
  然而谢危的目光这时已经轻飘飘落回了他身上:“吕显?”
  吕显:“……”
  又不是人姑娘的谁,还他妈醋缸一个。求求你别喊了,再喊你爷爷我当场死给你看!
  第192章 滚出去
  正所谓是为兄弟两肋插刀者, 往往还要被兄弟和兄弟的心上人插上两刀,吕显觉得自己小命休矣。
  他心头憋闷,又不敢把锅甩回去。
  开玩笑, 姓谢的胳膊肘都拐出了天际, 能信他?他敢说姜雪宁一句,天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
  吕显绞尽脑汁,想为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
  岂料谢危看起来并无什么异常,反而轻若浮尘似的一笑, 续道:“既然不闲,那还不赶紧回去忙?”
  吕显顿时一愕:“诶?”
  谢危却是看都不再看他,径直转向姜雪宁道:“此行我回金陵, 乃是回乡祭祖。与你同路, 明面上只说机缘巧合遇到,本与姜侍郎姜大人有故旧, 便顺路捎你一程。所以这一路并不直奔边关,先按回京的路走,什么时候再改道向西, 路上再看。”
  姜雪宁也是错愕了一下, 才明白他的意思。
  原本她就疑惑,谢危这样的天子近臣,一朝离开京城, 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 倘若没个合适的理由,只怕不好。倒是忘了,这人明面上乃是金陵谢氏的子弟, 回金陵祭祖是个再充足不过的借口。
  而与她同行,也好解释。
  毕竟她离开京城已有两年, 姜伯游要接她回去也说得通。
  这人倒是,任何时候都思虑周全……
  拿自己当挡箭牌呢。
  姜雪宁心里嘀咕,面上却很快答应了一声:“好。”
  谢危便道:“这便启程吧。”
  姜雪宁本来就没下车,此刻又答应一声,便要钻回车里。
  不过临转身时,却没忍住瞅了吕显一眼。
  真是,看这人方才如临大敌的架势,搞得她以为是他们无意中犯了谢危什么忌讳,要出点什么大事,让她跟着紧张了一把。
  结果啥事儿没有。
  这人没毛病吧?
  这一眼虽然简单短暂,可吕显何等精明之人?一愣之后,立时回过味儿来,品出了其中的怀疑与不屑,一时真是心里有苦说不出,气得干瞪眼。
  也不知是不是觉着这场面有趣,谢危笑了一笑。
  吕显更觉闷得慌了。
  刀琴剑书都在,一人赶车,一人骑马。
  随行的还有先前在观澜楼下看见的那十数名身着劲装的护卫,个个高手,都跟在了两驾马车旁边。
  这会儿天天刚亮,城门口笼着一层薄雾。
  谢危也上了车去。
  一行人就这样大摇大摆地出了城。
  诚如谢危所言,倘若他们直奔边关,落入有心人眼中,难免露出端倪,只恐误了大事。所以此行并不朝西北方向的滁州而去,反而是上了去往扬州的官道。
  姜雪宁昨晚没睡好,马车上正好补觉。
  这两年她出行不少,所以车厢里打造得很是舒坦,倒也没什么颠簸的不惯。
  只是睡醒之后,便觉无聊。
  一开始还撩开车帘朝外头看看,可江南风光也无非是这样,天上既不会长出树,地上也不会飘着云,看多了便觉得没什么稀奇。
  这一路除了赶路,就是歇脚。
  人倒有大半时间都在车上。
  她只好看书。
  毕竟提前也料到了路途遥远,所以带了几本闲书路上看。
  可一则车上看书格外费眼睛,二则闲书也不怎么禁读,才过六七天就已经被她翻得差不多了。
  “唉,无聊……”
  躺在自己车厢里,姜雪宁把最后那本书扔到了角落里,盯着车厢顶上木质的纹理,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掀开车帘一看,外头是衰草遍地。
  这段时间他们一路往北,已经走了上千里路,江南的风景也渐渐改变,天气也越来越冷,远山的红叶上都凝了一层薄薄的寒霜。
  谢危的马车就在前面不远处。
  这一路他们除了在驿站或者客店停下来打尖歇脚,几乎都待在自己的车上,很难碰上面,倒跟不认识似的,话都很少说上一句。
  实在闲的时候,姜雪宁偶尔也会想到这个人,思考一下与这个人有关的问题。
  比如,她真的知道谢居安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毫无疑问,这人便像是那山上的大雾。
  难以琢磨,无法揣度。
  他行止有度,甚少轻慢,身上有着与生俱来似的矜贵。纵使她知道他上一世曾造了多少杀孽,又是何等心狠手辣,也很难否认,他的确配得上世人“圣人遗风”之称道。
  有时,她甚至会想,当时别馆里对着谢危,她到底是愤怒多一点,还是失望一点?
  以势压人,机心算计,一副冷酷心肠,为了保全大局才带着她去边关营救公主,固然让她有一种被人玩弄于鼓掌的愤怒。可往深了去想,未尝不是她对谢危存有希望。
  好像觉得他不该那样。
  尽管他绝不简单,可姜雪宁潜意识里仿佛认为,谢居安危险归危险,算计归算计,却有自己的底线与原则,绝不与那些真正的阴险小人同流。
  盯着前头那辆马车,姜雪宁出了会儿神,待得一股冷风吹到面上,才回过神来。
  她想这么多干什么?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