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作者:时镜      更新:2020-11-14 11:04      字数:3653
  只似糊里糊涂地道:“谁让先生做得这一手好菜?实在太好,想记得也不能记得了。”
  谢危看了她这假笑就讨厌,把酒盏在手里转了一圈,挑眉:“哦?”
  姜雪宁握拳:“肯为先生赴汤蹈火。”
  谢危一声嗤:“怕不是为先生,只为这口吃的吧?”
  姜雪宁眼珠一转,却跟头小狐狸似的,眯着眼腼腆笑:“世间若只先生做得如此至味,那为先生还是为这口吃的,不都一样吗?”
  谢危久久看着她,没说话。
  姜雪宁却觉手心开始冒汗,纵然她警告自己要镇定,眼角眉梢眸光闪烁时,到底也还是泄露出了些许不安。
  谢危盯了她许久,才收回目光,瞧着自己手里的酒盏,却忽然道:“你说,你和张遮两情相悦,怎么没能在一起呢?”
  姜雪宁瞳孔骤然紧缩。
  与张遮的旧事乃是长在她身上的一道疤,谢危这话却是一柄刀,毫不留情将其挑开!
  他是故意的。
  甚至恶意的。
  目光都冷了下来,她道:“有情人并非总能在一起。世事难料,白瓷有隙难弥合,又与您有何干系?”
  谢危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见得她这浑身竖起尖刺的架势,心里反倒痛快不少,只是注视着她的目光,又不免多了三分嘲讽:“白瓷有隙?”
  姜雪宁攥紧了手。
  谢危只一声冷笑,随意把酒盏掷在桌上,砸地“咚”一声响:“也是。倘若你能想明白你跟他为何没能在一起,也就不叫姜雪宁,今时今日更不会坐在这儿了。”
  这怕疼怕苦自欺欺人的懦弱样。
  合该叫他摊上。
  他懒得再同这榆木疙瘩多说半句有用的话,拂了袖,起身就朝外头走,只道:“吃得越多,脑子越笨。吕显与尤芳吟已在城外,甭吃了,一道来吧。”
  第209章 吕显的敌意
  有些人说话, 处处体贴,叫人如沐春风;有些人说话,却是无一处不刻薄, 字字句句挑着人逆鳞, 偏生要人不舒服, 不痛快。
  往日的谢危是前者。
  毕竟朝堂内外谦谨有度、周密妥帖的古圣人之遗风,博得美名一片。然而当着她面, 相互知道根底, 面具一拆, 话却一句比一句狠,一句比一句刻薄, 浑然无遮无掩了。
  有那么一刻, 她的愤怒就要没顶将她掩埋, 让她有一种大声向他质问的冲动——
  你知道什么?
  你这样冷血狠毒的人知道什么?
  你什么也不知道。
  可方才谢危望着她时那近乎洞彻的眼神,又莫名消解了她这突然上涌的勇气。
  她竟然不敢。
  姜雪宁在桌前足足坐了有好半晌, 才起身来, 跟着走出去。
  谢危就立在外头屋檐下看天。
  边塞的大风从北面吹卷而来,将浮云阴霾驱散,澄澈碧空如水洗净, 蓝得令人心醉,竟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刀琴剑书先看见她。
  谢危随后转过头来,看出她眼眶似乎有些微红,可也并不说什么, 只是等她跟上来后,才顺着回廊, 走出府去。
  大街上早已是一片欢腾。
  远近驻地的兵士们都在城中往来,有的只着劲装, 有的身披轻铠,可面上神情都是一般无二的兴奋。
  若静下来仔细听听,便知谈的都是城外来的粮草辎重。
  路上还有许多城中的百姓与他们一般,都朝着东城门的方向去,俨然是都聚集过去看个热闹。
  直到这时候,姜雪宁才从这样的热烈里,感知到了一种战事在即的紧迫。
  道中甚至有些兵士停下来给谢危行礼。
  很显然这些日与燕临一道在屯兵的驻地巡查,他们是切切实实做了点事情的。
  燕临刚到忻州,便斩了原本执掌大军的将军,叫王成。
  要知道,这人可是萧氏的人。
  别管燕临是不是带着圣旨来的,萧氏树大根深,边关的人员变动更是牵涉着至关重要的兵权,调任不要紧,才调任来就直接把人砍了,若叫萧氏知道岂能饶过?
  多半吃不了兜着走。
  寻常将领当然是既不敢惹气势正盛的燕临,可也忌惮着原本执掌兵权的萧氏,哪边都吃罪不起。有些人是作壁上观,望望风,暂不掺和;有些人则是利益相关,只等着朝廷派的督军到了之后,给燕临好看。
  可谁能料到,来了个谢危?
  一场幻想顿时成空。
  人家非但是燕临往日的先生,到得忻州后,半点没有制衡的意思,光从前些日的议事与宴饮就能一窥端倪。有人在宴席上假作无意提起燕临到任便斩首王成将军的事,谢危也毫无反应,半点没有多追究、多过问的意思,没过两日还与燕临一道巡视军营,倒把全力支持燕临的架势摆了个足。
  暗地里等着看戏、等着燕临倒霉的那些人,全吃了个大瘪。
  正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谁要还看不清这形势,那就是瞎。
  所以虽然才过去没两日,军中风气简直焕然一新。
  收心的收心,练兵的练兵。
  更有甚者,已经有人悄悄猜测萧氏一族是否失势,连宫里那位宠妃娘娘都兜不住了,否则怎么偏派谢危前来督军?
  他们哪里知道,其实从头到尾压根儿就没什么让燕临接掌兵权的圣旨,甚至派谢居安来督军的本意也不是扶持燕临,而是防止哗变?
  只是这计谋太大胆了。
  大胆到让人连去怀疑圣旨是假的想法都没有,更何况还有一位当朝帝师亲至,加深了可信度?
  姜雪宁一路走一路看,说不佩服是假的。
  只是佩服之余,也不免心悸。
  眼见着要到城门外了,她才想起来问了一句:“原本不是说吕显先行开道,芳吟晚几日才到吗?可吕显前阵子没到,芳吟今日到也比原定的早了几日。”
  谢危道:“天教作乱,官道不好走,一应事宜都要打点,兴许是中间出了什么变故吧。”
  粮草到了就行。
  到底出了什么变故,他却不是很关心。
  城门处已经是人挨着人,人挤着人,围了个水泄不通。
  不过谢危带着姜雪宁到时,城门楼上便有兵士眼尖看见了,立时有一队兵士下来,为他们前面开道。
  走过城门洞,外头的景象便一清二楚。
  运送粮草的队伍从目之所及的官道尽头,一路绵延过来,一眼就看出来自不同的地方。
  姜雪宁甚至看见了山西大同一些商号的徽记。
  军中专门调拨了一批兵士来,等那头手里拿着账本一一点数核对的主簿点头之后,再将这些车都拉进城中专为军中屯粮的粮仓。
  尤芳吟与吕显都在那记账的主簿边上站着,一人手里拿了本账册,似乎正低着头说什么。
  那主簿已经上了年纪,被这样两个人盯着,握笔的手都在哆嗦。
  吕显几乎是冷眼瞅着。
  尤芳吟却是轻蹙着眉,手指飞速地从账册的字迹上一行行划过,神情里有种说不住的认真与严肃。
  姜雪宁远远看见她一袭孔雀蓝的百褶裙底下一圈已经溅满了泥水,走近了更发现她正翻查着账册的手指冻得通红,甚至有些伤痕。
  她皱眉唤了一声:“芳吟。”
  尤芳吟听见这熟悉的声音,一转头看见她,眉目一下舒展开了,连账本都没放就快步走了过去:“二姑娘!”
  姜雪宁拉了她的手看,又抬起头打量她面颊,只觉她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心里不知怎的就冒出一股火气来,有些不快:“在江南待得好好的,押送粮草这种事,叫任为志来就是了,你亲自凑什么热闹?”
  尤芳吟顿时讷讷。
  她期期艾艾地望着她,道:“同吕老板商议后,好些粮草辎重还是要在邻近州府调拨,光有印信我怕各家商号不肯卖这薄面,便想亲自跑一趟。前些日大同下了一场雨,道中湿滑不好走,来的路上才搞得这般狼狈,并没真遇上什么事情,您别担心。”
  真是惯来的一根筋,押送粮草便意味着危险,比她与谢危同路到边关来安全不了多少,也是手底下有那么大一笔生意的人了,怎么连这点都不为自己打算?
  姜雪宁生她气,可看她这样又说不出什么重话。
  末了只能埋头替她擦去手上的污迹,道:“不是说过几日才到吗,怎么今天就到了?”
  尤芳吟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长公主殿下被困鞑靼,只怕境况一日坏过一日,我知您心底担忧,若后方一应事宜能今早就绪,想必也能尽快开战,所以路上赶了些。而且听说您去边关道中遇袭,我也担心您,想早一日来看看。”
  姜雪宁笑她傻气,心底却暖融融的。
  只是那头站得不远的吕显将二人这一番话听在耳中,也不知戳中了哪根不对劲的筋,嗤地冷笑了一声。
  姜雪宁听见,这才看过去。
  往昔京中幽篁馆的奸商吕老板,如今瞧着竟也一身狼狈,长衫上泥水点点倒也罢了,还被不知哪里横斜出来的枝桠划破了几道口子。
  见了姜雪宁看过来,他也还是一张冷脸。
  甚至还翻了个白眼,原本拿在手里的账册朝那战战兢兢的主簿桌上一扔,转身就走了。
  姜雪宁竟不好形容那一刻的感觉,是……
  敌意?
  吕显对她有什么敌意?
  那头谢危却没走过来,只立在边上看着。
  吕显走近了就冷笑:“好心当做驴肝肺,为他人做一身嫁衣裳!”
  谢危瞅他。
  吕显越发不耐烦,骂道:“忻州管军中粮草辎重的账册根本对不上数,以前每一年都是坏账,原本那王成就是个搜刮民脂民膏的老王八,他留下来的人一个也不中用,手脚做了不知多少。我手底下带了不少人来,正好全抽掉,换个干净!”
  说完他好像更生气了,转身要往城里走。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