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作者:时镜      更新:2020-11-14 11:05      字数:3433
  她几乎从未握过刀剑,那锋锐的长剑自鞘中抽离,仿佛将人性命的重量都压在剑锋之上,沉沉地坠着人的手腕,天光一照,寒光四射!
  周寅之要挣扎。
  但左右已有兵士上来将他死死摁住。
  姜雪宁持着剑,有些吃力。
  谢危便走上来,手掌覆盖在她的手掌之上,帮着她将剑紧握,只朝着周寅之脖颈递去,轻轻笑了一笑:“我教你。”
  那剑锋瞬间刺破了皮肤。
  周寅之一双眼已经赤红。
  死亡临近时,他只有一腔强烈的不甘,困兽犹斗似的大声嘶吼:“我便是杀了尤芳吟又怎样?这是皇命!你们举兵造反,权谋诡计,甚至刀下亡魂,哪样又输给我周寅之?!有什么资格杀我!”
  姜雪宁从未杀过人。
  她几乎是被谢危的手带着,将这柄剑递出。
  然而在对方这质问乍起的瞬间,一股戾气却陡然滋生出来!
  她原本有些颤抖的手指,竟然将剑握紧了,用力向他咽喉处一送!
  鲜血顿时迸溅,甚至从周寅之口中冒了出来。
  他张大了嘴想要说什么,可刺破的气管只能发出斯斯的模糊声响,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只能死死瞪着一双眼!
  姜雪宁猛地拔了剑,眼眶已然发红,一字一句冰冷地道:“我曾说过,若是行恶,莫让我知晓。天下权谋诡计者甚众,可你最不入流!没有一样手段上得台面,连个枭雄都算不上,只配作那蝼蚁不如的宵小!没有人想杀你,是你自寻死路。”
  周寅之终于记起,许多年前,她的确是说过这样一句话的……
  可已经晚了。
  鲜血淌得多了,身后摁住他的人将他放开,他便一下面朝地地倒下,眼底竟涌出泪来,竭力地向着姜雪宁伸出手去,张口要说些什么:“幺、幺……”
  姜雪宁听出他是要问幺娘。
  可是她的心里一点怜悯都没有,异常冷酷,不过居高临下地看他一眼,没有搭理,扔了剑,便从他旁边走过。
  对一个人来说,最痛苦的死法,便是直到他咽气,也不能知晓心系之人的安危!
  当日尤芳吟遭受了多少,她今日便叫他如数领受!
  第242章 亡魂归来
  大开的城门口, 周寅之渐渐停止了淌血的尸体,倒伏在道中,在掀起的漫天黄土烟瘴中, 隐隐然拉开了一道血腥的序幕。
  燕临一挥手, 大军入了城。
  姜雪宁从城门外走到城门内, 那些熟悉的街道再一次出现在她眼前,从前世到今生, 依稀还是那般模样。只是没有一家开着的店铺, 要么房门紧闭, 要么破败狼藉,哪里还有往昔一朝都城繁华地的盛景?
  很久以前, 就是在这条长街上, 燕临意气风发, 带着她纵马驰过灯会;尤芳吟笨手笨脚,想看个荷包, 却撞翻了人家的摊铺;沈芷衣去鞑靼和亲时, 那看似欢喜实则悲切的队伍,也曾蜿蜒自城中流淌过;谢居安也还在韬光养晦,为了一根琴弦, 几块好木,从自己的府邸背着手走去幽篁馆找吕显……
  一切从这里开始,也终将在这里结束。
  她以为杀了周寅之,报了仇, 当很痛快。
  可好像并没有。
  站在这条长街上,眼看着那一列一列向前行进的兵士, 姜雪宁心里生出的竟然是一种空茫,好像突然间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还要做什么, 又该往哪里去。
  谢危就立在她身边,陪她看着,却一句话也没有说。
  姜雪宁突然问他:“你呢?”
  谢危回首:“什么?”
  姜雪宁道:“等报完仇,你要干什么呢?”
  谢危望着她,久久没有回答。
  二十余年的厚重执念,身世颠覆的血海深仇,倘若一朝得报,他会感到快慰吗?
  又或者,与她那突如其来的感觉一般……
  姜雪宁实难揣度。
  深秋的落叶被风吹卷着铺满长街的角落,行军的脚步声一直延伸到街道的尽头,往前刺探消息的哨兵骑着快马,另一头吕显皱着眉正同燕临说着什么。而长街的那头却快步跑来了一名穿着蓝衣的年轻僧人,只不过被沿途的兵士拦下了,他费力地解释着什么,直到突然看见那头的谢危,于是伸手一指,眼睛都亮了……
  谢危忽然恍惚了一下。
  他向身旁刀琴道:“让他过来。”
  刀琴依言走过去,交代了那边的兵士,带着那名小僧走了过来。
  姜雪宁有些好奇地看着。
  那名小僧对谢危显然也有几分畏惧,但到得他面前时,还是十分有礼地先合十颔首,才道:“前些日有位姓孟的施主,满身是血来投,方丈问过后,说是要来知会谢施主一声。听闻忻州军已然入城,特着小僧来报。”
  谢危知道他说的是谁,只略略垂眼,道:“有劳了。”
  姜雪宁看着这僧人却很迷惑。
  谢危却忽然转向她问:“去过白塔寺吗?”
  姜雪宁心头陡地一颤。
  白塔寺之名,她是听过的,可从来不曾去过。
  话在喉间,涩住未能出口。
  谢危却拉起她的手,一笑道:“有位你也认识的故人在那边,我得去一趟。你与我同往,可好?”
  姜雪宁没能说出拒绝的话。
  谢危便拉着她上了马,径直将她圈在怀中,策马而去,穿过了几条街道,很快远远便看见了一座修得高高的白塔。
  荒芜的城池一地萧杀。
  地上原本是铺满了落叶,无人打扫。坊市中更看不见一个寻常百姓,纵然是有些人没有离城,这时候也都将家门紧闭起来,躲避祸事。
  然而前方那条道,竟是干干净净。
  陈旧的石板青苔上,留着扫帚划过的新鲜痕迹,一片落叶都没有。尽头处便是一座古老而偏僻的寺庙,寺中枫叶早已飘红,在这深秋时节,倒有几分云霞似的灿烂。
  谢危便在此处勒马。
  他又向姜雪宁递出手去,扶她下马。
  寺门前正有一名小僧端了水盆出来,往刚扫过的地面上洒水。他似乎没想到这时候竟还会有人来礼佛,刚看见他二人时,目中还露出几分奇怪。
  然而等他看见谢危,便瞬间睁大了眼睛。
  谢危知他是认出了自己,但也并不废话,只问:“忘尘方丈在哪里?”
  那小僧说话都结巴了,立了半晌后,赶紧把手里的水盆搁在了一旁的墙角,道:“方丈正在禅房里打坐,小僧这、这就去通传!”
  说完竟是飞快往里面跑去。
  谢危也没管他,只带着姜雪宁一道走入寺中。
  墙下栽着不少菩提树。
  方丈的禅房还在后面,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一小座。
  到得前面时,谢危便对她道:“在这儿等我片刻。”
  姜雪宁点了点头。
  谢危便径直朝里走去,身形眨眼被门扇挡了,禅房糊着发黄窗纸的窗内,传来了一声佛号,继而是平缓的交谈声。
  众所周知,谢危虽在朝堂,可既读道经,也晓佛法,是以既能与士林交好,也能与早先的国师圆机和尚旗鼓相当。
  只不过这还是她头回见他真与寺庙有什么交集。
  姓孟的施主,她还认识……
  是孟阳么?
  姜雪宁想想,发现自己对此似乎并不十分好奇,只抬眸向周遭打量,于是便看见了前方不远处的那座石亭。
  那一刻,她分明没有看见这座石亭的名字,可冥冥中,却有一种奇怪的感应,让她的心脏猛然跳动了一下,于是抬步,朝着它走去。
  待得近了,便看清了。
  果真是潮音亭。
  七级台阶将石亭垒高,亭内置着一张陈旧的木案,一只香炉搁在案上,似乎是早晨才燃过香,此刻虽没有香烟袅袅,却隐约能从虚空里嗅出已经淡了的沉香味道。
  在这座石亭旁边,便是一片广阔的碑林。
  每一块都是六尺高,一尺宽。
  上面镌刻着一个又一个名字。
  更往后一些连名字都没有。
  看得出它们已经在这里伫立了许久,每一块的边缘上都留有风雨侵蚀的痕迹,甚至落满尘灰。
  姜雪宁慢慢走到里面去看,赵钱孙李,什么姓氏都有;有的有名有姓,完完整整;有的却似乎还没起大名,只一个乳名刻在碑上;更后头那些没有名字的也不少……
  三百义童冢。
  前世她不曾看过,因为那似乎毕竟是与她没有什么关联的事情,若非后来在坤宁宫软禁时听尤芳吟提起,或恐还不知晓,自己前世命运最终的跌宕,实则都系在这二十余年前这一桩血色的旧事之上。
  今日总算看见。
  她看得并不快,每看到一个名字都要停下来片刻,似乎想要它们在自己的记忆中留下少许痕迹。
  只不过在走到东南方角落里时,姜雪宁忽然停了好久,也没有再继续往前。
  眼前同样是一座石碑。
  但它与周遭那些,格外不同。
  旁的石碑上,要么刻着清楚的名姓,要么空无一字。可这一块上,原本是刻有名姓的,但似乎没有刻完,就被人强行削去,只在上面留下几块斑驳的凹痕,几道杂乱的刻记。
  一道声音,忽然从她身后响起:“这是我。”
  姜雪宁回头。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