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第五九〇章 千机图
作者:吟枫舞墨      更新:2021-10-13 19:52      字数:3144
  这一次被传送出来的位置是在一座石桥上。
  石桥不过丈许宽,圆拱形状,横卧于碧波之上,四下烟雨朦朦,看不真切。
  天空中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
  撑着伞立于石桥上,抬眼望去,两边都看不到尽头,分不清哪是来路,哪是去路。
  于是功聚双目,以灵眼去扫。
  忽的,杨硕收起了灵目,静静地注视着前方。
  雾霭朦胧中,一人举着雨伞朝这边走来。
  一袭白袍,腾龙黼黻,虎纹玉带,冲天华冠,加上那还算精致的五官,不得不说,这伍世勋也算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哥儿。
  可就是这样一个公子哥,在面朝杨硕的时候,却是一脸的深沉和冷酷,表情不善。
  他踏雾而来,眉含森冷,杀意弥漫。张扬的气场向四周扩散,丝毫不加以掩饰。
  两人错肩而过的那一瞬,每一秒、每一帧都是一幅静态画面。那极致的杀意,足以让人窒息。
  “下次再见,我必杀你!”
  额侧的一缕发丝随风一扬,伍世勋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斩钉截铁,冰冷无情,每一个字,每一个语调,都流露出他的极度自信。
  可以想象,若非此刻已到观道大会的关键时刻,他一定现在就会动手,绝不会让杨硕多活一刻。
  对于他的自负和骄狂,杨硕并没有什么表示,只是一笑而过。
  这样的人物,他早已见怪不怪,他伍世勋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无论什么人,什么事,都不会成为他问鼎天道的阻碍。只不过,在这段漫长的旅途中,总要多一点风景才不会显得太过寂寞。
  他步履从容,缓慢而坚定,渐渐也消失在了烟雨朦胧之中,只留下身后一座拱桥,静默地拱立在无波的湖水之上。
  观道大会进行到这个阶段,杨硕已经不那么在意通关速度了。
  只因这个小世界确有它的独到之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仿佛都流露着一种道的韵律。它们看似自然存在,没有人工干预,却又处处透着规则的痕迹。
  就如眼前这幅书法,挥斥方遒,苍劲有力。
  它只有一个字——道。
  笔锋飘逸,下笔有力,却无任何斧凿刀刻的痕迹。
  它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深深地刻进了山石里,古朴大气,充满了雄浑而厚重的气息。
  能够留下这样石刻的,绝非等闲之辈!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
  杨硕心中默念道。
  什么是道,又如何追寻自己心中的道,他不由得思索起这个问题。
  想着想着,便伸出手指,顺着前人留下的笔迹,慢慢的勾划起来。
  他写得很慢,如同在感受那位古之圣贤在刻画它时的心境。
  体内灵力游转,如江河奔涌,如龙游四方,流淌于体内,游绕于指间。
  待到这一字写完,心中顿有所感。于是盘膝坐下,面朝石刻,进入了观想之境。
  约摸一个时辰后,杨硕从观想中恢复过来。
  眼中精芒闪烁,神华湛湛,如同换了一个人一般。
  然而气息却更加的内敛,已近收放自如的境界。
  在这短短的一个时辰,他竟然又有所突破,从辟谷期第八层提升到了第九层!
  看了看眼前的碑刻,他微微一笑。
  观道大会,莫非观的便是它?
  固然,这道碑刻能够给修士带来感悟,但若没有赨祖留在体内的灵力,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突破也是不现实的。
  这便是所谓的机缘吧!
  再一次跨过传送门,杨硕出现在了一座孤山之上。
  之所以说是孤山,是因为四面皆是深不见底的山谷,往上看不到日头,往下看不到地面,只有白云游绕四周,茫茫一片。
  而在这座孤山之上还有一个以青石砌成的圆形祭台。
  此祭台有点奇怪。在它的八个角上放置有八座石雕,而在每一座石雕的正面都镶有一个精美的图案。
  手边处的石雕上,镶嵌的是一朵重瓣曼陀罗。喇叭形花朵,边缘呈锯齿状,紫色的花冠闪烁着森寒的光芒。
  其他几处分别是王冠,权杖、宝剑、古砚、大印、金锏和玉如意。
  王冠和权杖、玉如意都熠熠生辉,华美异常。宝剑与金锏则寒光闪闪,森冷而肃杀,古砚则透着一股笔墨书香之气,让人心境平和。
  八件宝贝全都精美异常,如同嵌进去的一般。如果这不是在观道大会现场,杨硕不介意将他们全部带走,慢慢研究。
  沿着祭台走了一圈,没有发现机关一类的东西。
  看来,还是要从这八件宝贝入手。
  八选一是吧?
  我选大印。
  杨硕如此想,伸手便抓了过去。
  那方大印如同受到了感应,释放出一道朦朦胧胧的白光,紧接着光华一闪,杨硕整个人便跟着消失不见了。
  再次出现的地方,是在一个甬道之中。两旁墙壁上,火把整齐的排放,火光烨烨,照亮前方。
  此甬道宽可容十人同时通过,高逾两丈,上下左右全是厚重的大理石。将手按于其上,可以感觉到结界之力,显然,土遁术在此行不通。
  于是只好走走看。
  “谁?”
  杨硕驻足,出声喝问道。
  火光的尽头,一人缓缓走了过来。
  白衣素带,仙姿袅袅,螓首蛾眉,杏眼含笑。所谓兰心蕙质,娴静如诗,大概也不过如此。
  “公子。”
  来人可不正是柳倾涵么,轻轻的一声公子,让杨硕一阵神思恍惚,心驰神摇,以至于话也不利索了。
  “柳小姐。许久不见……”
  “许久?”
  柳倾涵微微一怔,随即掩唇一笑,那清亮的目光,如初夏的晨露,如午夜的星斗,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杨硕暗呼惭愧,于是询问如何从此间出去。
  “随我来。”
  跟随着柳倾涵在甬道中走了一会,便来到了一个巨大的厅中。
  该厅的正面,整面墙壁都是一幅巨画——或者说,又不是画。
  乍一看过去,它线条纷乱繁杂,没有章法,可若定睛凝神去瞧,又能清晰的看到一幅巨大的图画。
  一轮明月高挂当空,洒下万道光辉,照耀四方。
  那股清冷,那股萧索,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不可自拔。
  被一股莫名的精神力吸引,令杨硕没来由的浑身一震,立刻紧守灵台,神归本位,这才从刹那间的失神中恢复过来。
  “这是……”
  看到杨硕眼中的清明,柳倾涵微微有些惊讶。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恢复过来,这份定力,就绝非一般人可以比拟。
  “此乃千机图。传说,一千人见它,便能看到一千种图景。不知公子方才所见为何?”
  “是一幅圆月山河图。”
  “哦。传言果然不假。”柳倾涵道,低眉沉吟片刻,又道,“公子所见,与心中的所思不无关联。适才我所见者,乃竹林、小亭、幽径。这,大概便是心境的映照。”
  “但不知,这与通关有何关联?”
  “公子请看。”
  柳倾涵伸手指了指巨大墙壁的下方,在那里果然有一排不大不小的刻字。只是之前刚进来之时,心神被千机图牵引,这才没有留意到它的存在。
  它只有八个字:玄同彼我,与物冥合。
  杨硕微微皱了皱眉。
  这本是道修追求的玄冥意境,放在此处,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
  柳倾涵道:“圣人有云:‘心凝神释,万化冥合。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仁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欣合和畅,原无间隔。’说的都是同一件事。”
  杨硕点了点头。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也是一样的意思。看来,欲通此关,首先要做到‘忘我,物化,虚静’方可。至于‘玄同彼我’……”
  “难道……”
  说到这里,两人对视了一眼,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清亮的目光。
  心有灵犀一般,两人面壁而坐,一同进入了冥想。
  玄同彼我,与物冥合。正是要他们一起用心去感悟、去体会,从而达到心灵相照、气息相通、超然物外、天人合一的境界。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而千机奇景才刚刚开始。
  群峰壁立,平川如镜,一幅山河奇景缓缓在杨硕的识海中升起。
  当中一轮明月高挂当空,清辉普照。浩瀚之中又显得有些单调、乏味。
  与此同时,从柳倾涵的识海中则出现了另一幅图画——
  竹林幽径,小亭古琴,好一片清静而幽雅。然而,偏偏又显得有些清冷,孤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幅图画渐渐地交叠在一起,形成一幅更具活力的山水画卷。
  有山,有水,有凉亭修竹、美人古琴。
  相得益彰,辉映成趣。
  山河因竹林小亭不再寂寥,竹林小亭因山河有了依托,又有月光增辉,更添了几许生气。
  月亮悄悄爬上枝头,亭前树影婆娑。
  竹叶沙沙,琴音叮咚。
  少年单手负后,吟风咏月。
  两人好似走入了画中,浑然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