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助纣为虐的李家
作者:虎贲中郎      更新:2020-12-25 06:58      字数:2576
  黎明前的黑夜,寂幽无声,清冷袭人。
  病榻上。
  “李利”清醒地睁着一双大眼睛,毫无睡意,思绪纷飞。
  现在,他就是李利,也只能是李利。
  这是一道无选项的命题,别无选择。
  他只能延续已故“李利”的身躯,继续前行。
  只是李利这个人,据史料记载,却是不得善终。
  最终,他与弟弟李暹尽皆惨死在魏将许褚刀下,身首异处,暴尸荒野。
  并且,整个北地郡李氏一族都不得好死。
  建安三年,破虏中郎将段煨率众打败李傕,将李家满门二百余口全部活解至许都,被曹操下令斩首示众,悬于宫门之上,死无全尸,臭名远扬。
  而李傕的首级被送到许都之后,曹操将其首级传示许都周边百姓,以示他曹孟德之恩威。
  演义中,李傕是董卓麾下最强五名战将之一,排名第二位,仅次于董卓义子虎贲中郎将吕布。
  董卓雄霸朝野,所倚仗的三支战骑中,有两支战骑皆由李傕训练而成,分别是飞熊军和龙骧营。
  董卓死后,李傕曾协助献帝掌管天下四年有余,设立雍州,威震天下诸侯,威慑诸多蛮夷不敢踏入西都疆域半步。
  可谓是位极人臣,显赫一时,执天下之牛耳,号令四方。
  然而,这一切只是过眼荣华,仅存四年时间。
  随后,李傕与郭汜反目成仇,互相攻杀;而西凉军内部也是内讧不止,分崩离析。
  再加之李傕挟持天子,被人嫉恨,谩骂声一片,既而声名狼藉,天下诸侯更是羡慕嫉妒恨,人人喊打,欲除之而后快。
  至此,李氏一族的悲惨命运已然注定。最终,被曹魏一举歼灭,尽诛满门,夷三族。
  回顾史料中李家的悲惨结局,李利焦躁不已,心急如焚。
  可是他此时重伤在身,什么也做不了,更无力改变李家是权臣董卓帮凶的这一事实。
  助纣为虐的烙印无法抹去,祸根也已种下,悔之晚矣,徒呼奈何?
  更何况,李利虽然尽得身体原主人关于自身的过往记忆,却不知道眼下是何年月,也不知道董卓现在到底死了没有。
  不过,有一点李利倒是可以肯定,那便是董卓已经挟持少帝迁都长安。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壮举,已然远去。
  目前,洛阳已是一片废墟,各路诸侯也已各自散去。
  洛阳如今再次回到西凉军的掌控之中,否则,李傕大军就不可能驻扎在中牟县。
  ··················
  旭日初升,阳光和煦。
  中牟县后院。
  清晨,枯草萌发,柳条嫩绿。
  在阳光的照耀下,整个后院生机盎然,暖意融融。
  病榻前,李傕、李富和李暹等一众亲信悉数围在屋内。
  众人面露喜色,眉开眼笑。
  病榻边,李傕一脸关切地端着稀粥,小心翼翼地喂给李利。
  待稀粥喂罢后,李傕脸上的愁容尽去,开怀大笑道:“利儿,你的伤势好多了!这些天可是愁煞叔父了,先后将方圆百里的郎中全都请来,却不见你有所好转。
  现在,老天保佑,你终于熬过来了!哈哈哈!”
  李利看着“叔父”李傕情真意切的关怀之情,心中暖洋洋的。
  这一刻,他真正接受了现在的身份,也认可了眼前这个“助纣为虐”的叔父。
  不管世人如何看待李傕,也不管他做下多少惨绝人寰的罪孽。
  在李利眼里,李傕对自己的关心绝无虚假;在原来的记忆中,也是如此。
  可谓是关怀备至,视同己出。
  感受着叔父浓浓的关切之情,李利瞬间有了决定。
  不论叔父李傕如何罪恶滔天,但他对亲人却从无异念,关怀备至。
  就凭这一点,李利誓与叔父李傕共进退,并肩作战,荣辱与共,竭力改变李氏一族的悲惨命运。
  “叔父,利儿鲁莽,少不更事,害您受累,这全是我之过错。往后,我一定汲取教训,为叔父分忧。”
  “哈哈哈!”
  李傕哈哈大笑道:“好啊,经此一劫,利儿终于长大了!它日九泉之下,我也可以对兄长有所交待了!”
  说完话后,李傕不禁眼角湿润,双眸中晶莹的泪珠上下滚动,却没有滑落下来。
  李利见李傕如此神情,心中大为感动。
  “叔父莫要伤感。我西凉男儿铮铮铁骨,流血不流泪。我和暹弟一直以您为荣,处处效仿,你现在这个样子却是让侄儿有些无可是从。呵呵呵!”
  开怀大笑之下,带动了李利下腹的伤口,痛得他嘴角连连抽动,直咧嘴。
  李傕看着李利的伤势已无大碍,只需安心静养,半月后就能恢复如初,心中极其舒畅。
  “哈哈哈!利儿,你如今身负重伤,还需安心养伤,切不可随性而为。像刚才的大笑,就不行!
  何况近期之内,我军也需休整一下。此前,我们连续征战月余,转战数百里,将士们也支撑不住了。所以呀,你就放心养伤,不用记挂军务。有叔父在呢,不会误事的!”
  在李傕说话之际,李利留意到叔父身后有一身高八尺有余的魁梧大汉。
  自从进屋之后,这个高大汉子就一味地站在旁边,看着自己傻呵呵地咧嘴傻笑。他看向自己的眼神极为亲切和善,目光中充满关切和浓浓的敬意。
  站在这间屋子里的人,都是李家的人。由此李利便猜出了这个高大“汉子”的身份,他就是自己的弟弟李暹。
  一念至此,李利惊愕不已。
  记忆中,李暹现年只有十四岁,应该还是个半大少年,却偏偏生得如此高大魁梧,如同成年人一般。
  只见李暹面貌粗犷,浓眉大眼、大鼻子大嘴,下颌一小撮青须,小小年纪便身高八尺有余,即1.80米左右;腰大九围,猿臂虎躯。
  怎堪一个“大”字了得!
  别看李暹平时一副傻啦吧唧的憨样儿,从记忆中得知,其实他并不是傻子,而是神经大条,不善言辞,心地憨厚而已。
  “叔父,您觉得让李暹也去军中历练一番如何?你看他的长得如此魁梧壮硕,虽然年龄不大,但天赋异禀,力大无穷。
  早点让他去军中历练历练,对他大有裨益,也省得他整天无所事事地满院子闲逛!”
  李傕微微惊愕了一下,随即呵呵笑道:“呵呵呵,行!反正这些年你们兄弟二人一直陪着我东征西讨的居无定所,与其住在后方大帐中无所事事,还不如到军中磨砺一番。
  暹儿,你愿不愿意去军中历练啊?”
  “嘿嘿嘿!”
  李暹嘿嘿傻笑着挠了挠蓬乱的头发,“大哥让我做什么,那我就去做!二叔,你就把我安排在大哥的帐下吧。这样呢,大哥养伤期间,我就替大哥操练士卒,省得他们松懈下来,下次还保护不好大哥!”
  别看李暹说出的话好似软绵绵的,很随意。可是他不经意间露出的一丝煞气,却足以让屋内的众人为之侧目。
  诚然,李暹年龄不大,还是个半大孩子,可这些只是表象。
  实际上,他天生神力,小小年纪就有千斤之力,战斗力比之李利丝毫不弱,甚至还要强上少许。
  只不过,李暹天生粗线条,武艺招式大开大阖,只知道一味地使用蛮力打斗。
  因此,他对付一般小将没有一点问题,如果遇到真正的战将,他的粗浅打法就不灵了。比如李傕和李利二人,就能灵巧地躲过他的蛮力,从而轻易将他打败。
  李利之所以提议李暹现在就进军营,目的就是为了早点磨练出他的厮杀技巧。
  不管他再怎么笨拙,耳濡目染之下,总能学会一些战斗技法。只要他稍微学会那么一点,战斗力必然上升一大步,成为真正的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