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章 贝多芬的月光用公式奏响
作者:大米小麦0      更新:2021-09-23 06:12      字数:3090
  “音乐能用数学公式推演。”杨帆说的很平静,然而这话落在几位大师心里,不吝于一颗核弹爆炸。
  音乐是神圣的,经典音乐带着音乐家的理念,而现在他们听到了什么?
  公式,竟然是数学公式。
  不只是牛头不对马嘴,这是玷污,是对艺术的蔑视。
  艺术家与科学家不说完全对立,但是思想上的简直是天差地别。数学家绝对理性,音乐家是感性的。
  “年轻人,不懂不要乱说。”霍尔大师率先开启嘲讽,“可能其中有些关联,但是必然有个轻重关系,音乐家与数学家不能同时兼顾,而公式表达经典音乐,为什么历史中,从来没人想过。”
  “各位大师,我真不是乱说的。”在坐的都是音乐届人士,自然偏向艺术方面。
  杨帆对自己的理念深信不疑,老早就向和更多人分享了,他又道:“作曲家喜欢用转调,比如一首曲子,本来是A大调,中间转成了E大调直到结尾,如果两段的旋律相同,那作曲家和音乐家会听出这两段不一样,但一般人会觉得这两段就是在重复。”
  这段关于音乐的与作曲,几位听着就觉得顺耳多了,均是点点头认可。
  杨帆来劲了,思想需要和人分享才又意思,道:“我研究过《月光》第三乐章,听起来像是重复了3遍,前两次确实是全同的重复,但是第三次,它就已经不在同一个调上了。”
  法兰西艾伯特大师话比较少,年纪除去李云飞是最小的,因为资历问题,他自然不好随便搭话。
  听到说起贝多芬,他比较认同,他本身就是靠演奏贝多芬名曲成名的,点头道:“贝多芬大师用重复断很多,这里就能体现大师高超的手法,往往一点小技巧,却让人听了更加美妙。”
  “艾伯特先生说的好。”杨帆小小的拍了个马屁,“其实巧妙的曲子,旋律有点类似,音的间隔有微调如果两个旋律前后隔得够远,一般人也有可能听不出区别来,贝多芬先生就喜欢重复,比如的《悲怆》和《黎明》的第一乐章。”
  贝多芬的作曲技巧,杨帆说的很专业,见到他们几位都侧耳倾听,他眼睛一眯,转变口风:“其实这里相当于一个数列的大小关系不变,但是间距有变化,效果类似于大调转小调。”
  好好的艺术讨论,又被杨帆把话题转移到数学。
  别说早有想法西方人,就连李云飞都难以忍受,他暗中给杨帆打个眼色,帮忙打起了圆场:“杨先生还是年轻了些,性格还不够成熟,各位大师请见谅。”
  “不不不,李云飞先生,我这里说的是名曲与作曲的手法,和音乐届关系很大,不是乱说的。”
  年轻的杨帆还是没明白现场的难堪,痴长几岁的李云飞走近,给后者杯子里舔了一杯咖啡,道:“不要倔强,音乐没有这么简单。”
  “我不是倔,我是和大家说理想。”杨帆不认为自己做错,改革与改变,说是简单,其实就是挑战固化阶级的认知。
  如果有更好的方法让更多名曲出现,这是人类的进步,不能以小家小户打算,难道就因为音乐圈的保守就放弃吗。
  “不管是器乐还是声乐,都可以用数学式来表达和描述,而且证明了这些数学式是简单的周期正弦函数的和1.”
  “由一段三角函数图像出发,我们只要对它进行适当的分段,形成适当的小节,并在曲线上选取适当的点作为音符的位置所在,那么就可以作出一节节的乐曲……”
  说的越多,其他人脸色越黑,把艺术完全剥离,用赤裸裸的数学替代,这真是艺术届的耻辱。
  杨帆骨子里还是遵从数学,也把数学当成第一理想,显然忽略了在坐几位的立场。
  艺术家,特别是高贵的顶级艺术家,怎么能容忍心中的圣地被侮辱。
  明显到了忍耐的极限,正当有人要发作,李云飞暗叫不好,又一次先开口道:“杨帆,你先等下。这样,数学的事我们以后再谈。钢琴还是讲才华与演奏,要不就给大家来上一段。”
  杨帆眼里闪过一丝可惜,这么伟大的结合,数学与音乐的匹配,竟然对牛弹琴了。
  果然思维上还是有距离的,自己成不了艺术家,不可能与眼前的这帮人有多少共同语言。如果在坐的都是数学家,想必会拥护自己的理念。
  那么,就用其他方法,告诉世界,数学可以应用无数领域。
  他自嘲地一笑,道:“好吧,那我就弹一段刚才提到的贝多芬先生的《悲怆》和《月光》吧。”
  一共六人,放下手边咖啡,跟随霍尔大师来到一间小型演奏厅,一共就五十个位子。
  前方高台上,摆放着一架钢琴。一道圆形光柱笼罩钢琴,让钢琴越发神秘优雅。
  五人在第一排位子停下,走到正中央坐下。杨帆顺着侧边的楼梯登上舞台,摆好凳子,掀开琴盖坐下。
  从台下看去,刚好是能见到杨帆侧面。他虽然腰身挺地笔直,精神饱满,动作标准,然而还是让人看地硌得慌。
  “衣服啊。”
  李云飞捂着额头,一件短袖,一条宽松长裤,怎么看都觉得这个画面不协调。
  “他没有绅士服吗?”霍尔大师道。这个问题刚见面时就想问了,鳖到现在已经能证明大师气度不凡。
  “有,这位在华夏名气不小。”李云飞帮他吹牛,最强大脑表演钢琴,肯定有很多人听说过这位,不能说李云飞撒谎吧,“钢琴上的天赋受国人认可。只是这回是来参加奥数,没顾地上衣服。”
  李云飞曾经和几位大师说过,与杨帆关系非比寻常,从小就发现杨帆的才华,所以在李云飞的某次演出中,让杨帆上场。
  而杨帆就是在那回,完美的演奏创世纪。
  “衣服我已经叫人订做了,不会耽误演奏。”李云飞道。
  当边上霍尔大师还要说什么时,音乐奏响了,人人噤声。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流淌在静谧的演艺厅。
  在幽静的夜晚,一道月光穿过黑暗到天空,洒落大地,地面似披上一层银白,盈盈光芒,照亮人心。
  月光更加柔和,深林中,随着树枝抖动,一明一亮,河岸边,波光粼粼。
  这是是神秘的夜晚。
  就在人人闭目享受这片宁静与祥和中,月光突然带上一丝锐利,原本和谐的画面,突然大变。
  “不对,味道根本不对。”霍尔大师蹭一下站起,随即想到还在现场演奏,捂住嘴巴强制压下心情。
  都是有声望的钢琴家,自然都能听出那丝味道的变化。
  “竟然出现大学者,怎么会?”
  月光讲的是景色,阐述夜色中的安宁。然而现在他们解读到的,是一位孤独的英雄。
  他正对月长叹,手中拿着一本书,借着月光在阅读。模糊的身影与脸庞,却让他那双眼睛更加光彩夺目。
  他的眼中,是无尽深思。是在想着飞上星空?还是为人类原地踏步而悲悯。
  “难道你说他弹奏创世纪味道和普通人不一样,就连月光,也被改变的面目全非。”多愁善感的英伦弗列得大师叹息。
  那么面目全非是好是坏?若是在考级现场,这些大师绝对立马叫人离开,考级不过。
  现在他们这些专家,细细听来,指法与节奏无误,唯一的变化就是感情。
  音乐中,只要能携带演奏者的思绪,即为顶尖。
  五分钟,他们的解读的内容,还是那位学者,这不是月光,这是那位学者在月光中的孤独。
  从景色偏到人文,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理念区别。
  短暂休息十来秒,杨帆交叉戳动手指放松,继续下一首,贝多芬的《悲怆》第一乐章。
  c小调,宏伟的奏鸣曲式,表达对命运的激愤之情和身处绝境却刚毅不屈的气度。。
  原本正常的乐曲味道再次偏移。
  “英雄,这回是英雄。”
  英雄披甲整齐,左手盾牌右手长矛,英雄原地后退几步,助跑,人成弓字,手中如同霹雳闪电,射向无尽虚空,这是对命运不公的抗击。
  ……
  音乐停止了,味道与原来很不一样,大师们却听到了更多,更多。
  霍尔大师拍拍李云飞的肩膀,道:“李云飞,好好看着他,让他走的更远些,不要二十年,东方的钢琴届当由他承担。”
  霍尔大师对李云飞有半师之谊,向来称呼其名字。
  李云飞微微一愣,好像当年自己都不曾有这么高的评价,如此也好。他微笑的回应:“我会注意。”
  “不要以后,我看李先生要现在就盯着。”严谨又刻板的德意志克劳德大师认同霍尔,却不看好发展前景,道,“我看他年纪太轻,不知轻重缓急,竟然在数学这条邪路上越走越远,这是天赋的浪费。”
  数学是邪路吗?在坐几人心里,它就是,完全没用,艺术就是艺术,竟然要去匹配学术,这不就是走错了路。
  “对,数学可以看看,终点是把心思放在音乐上。”
  “数学学好,都是金融届呆着,满身金钱气息,这是艺术的玷污。”
  几人把数学一通贬低,就是要让杨帆专精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