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万俟攻
作者:汉行      更新:2021-01-08 13:00      字数:4122
  李诵筠道,“所有的京城俊彦。”
  纪行听了,摇头笑道,“从来只听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到了你这儿怎么就成了书中自有京城俊彦了?”
  李诵筠笑而不语。纪行被她看得瘆得慌,便走近了,“拿来我看看。”
  李诵筠伸手将书递给他,“自己看吧,我可没胡说。”
  纪行接过来,翻了翻,发现书中的内容只有一种,还真就是京城俊彦。原来这是一本收录了如今京城中所有年满十六到三十二之间的男子的书。纪行表情古怪,“这个书你是哪儿来的?”
  他又翻了翻,“怎么来的这本书,你怎么会看这个?”
  李诵筠笑道,“瓶儿给我的。这书本来就是闺中女子最爱看的,我怎么就不能看了?”
  纪行皱着眉,死活想不通这样一个女人竟然也会拿着这种东西盯一上午,“按理来说我也算京城俊彦了吧?这上边儿怎么没我?”
  李诵筠遮住嘴,强忍笑意,“你往后翻翻。”
  纪行便听她的,一路往后翻,果然在倒数前三页翻到了自己,“哟!这后边儿的人还有画像啊?你仔细看看,这人画的像我吗?”
  李诵筠伸过脑袋来看,又看了看纪行,咬了咬舌头,笑道,“像啊,怎么不像?”
  纪行摇摇头,叹道,“差的太远,没有描出本公子万分之一的神貌。”
  李诵筠道,“还行啦。你看看后边儿,还有两个呢。人家顾沉鸢可是排名在你之上。”
  纪行皱着眉头想了想,“顾沉鸢?这名儿好像在哪听过。”
  而后他往后一翻,一看到那人的画像就想起来了,“哦!原来是他呀!这人不是当初那个状元吗?唉!可惜娘们唧唧,没有本公子半点阳刚之气!”
  李诵筠皱着眉头道,“这叫风韵!男生女相本来就好看,这是你可比不了的!不知多少女子做梦都想和他共游京城看花灯呢!”
  纪行气得直瞪眼,“我呸!真不明白你们这些女人心里想的是什么?脑子里装的豆豉吧?难不成照你说的,我这是排名在他后边儿了?在顾沉鸢这后边儿还有一人呢,岂不是说老子仅仅是天下第三?”
  李诵筠叹道,“你如今也是有身份的人了,怎么讲话还是这样。人家那些纨绔子弟至少也还懂得装模作样自称一声本公子,你倒好!”
  纪行才不管她说什么,反而犯倔似的,“老子怎么了?这可是一位有大学问的,雅得很!”
  随后他翻到最后一页,立马他就破口大骂,“谁他妈编的这本书?这也太鬼扯了吧?韩孤尧那小子当年是天天见,怎么他就成了第一?”
  李诵筠笑得两眼弯弯,安抚他道,“你知足吧,你一个三甲同进士最末能排到第三,已经是这十几年未有的大变数了。状元探花榜眼,那探花郎本来就要长得好看才行。这个探花郎可是陛下亲认的,人家要排第一,谁也没法抢。”
  纪行突然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道,“哟,这上边还记录了每个人的喜好性格。韩孤尧,性情淑均,才貌两全,少言,爱结交,沾酒辄醉。哈哈,到底是谁编的这个玩意儿,全说到点子上去了!”
  李诵筠用鼻子指了指捏在纪行手里的书,“你看看你自己的。”
  纪行也挺好奇自己被这人写成什么样,便翻到自己那一页,没想到这一看却把他那一张脸看得阴晴不定。李诵筠笑问纪行,“怎么了?不信?”
  纪行神情古怪,颓丧道,“难道在你们眼里我就是这个样子吗?”
  李诵筠想了想,点点头,“嗯,就是这个样子的。”
  纪行低头仔细看了看,一脑门的想不通,“高何以,习武,为人颇有城府,笑面刀,与其父相去远矣?李诵筠,你评评理,我真是这样?”
  李诵筠看出来纪行脸上的落寞,不忍心让他这样,“其实换句话来说,不就是好事吗?你看看,你高何以,有勇有谋,行事谋定后动,熟谙军事,通人情世故。这样一说不是挺好吗?”
  纪行一脑袋的不乐意,“这个书只有你有吗?”
  李诵筠没想到纪行会问这个问题,老实答道,“不是啊,差不多全京城有点背景的闺中女子都有这个书。”
  纪行扶额叹息,“那岂不是说我在全京城的姑娘眼里都是像这本书里所说?”
  李诵筠笑道,“原来你是担心这个。你放心好啦,谁会整天盯着你看?编这本书的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想的,竟然会把你安排得这么靠前。”
  纪行顾盼自雄,“那当然是因为在下的无双英姿了!”
  李诵筠噗嗤一笑,“你有什么英姿?你这一页下边的小楷不是说得很清楚了吗?高何以暂排第三,只因此人一身虎胆,做事的好手段。”
  纪行叹一口气,“算了这本书你留着看吧。”随后他道,“不过你怎么会看这样的书?人家是闺中女子,你也是?”
  李诵筠道,“我虽然离家万里,却也整日待在你这金丝笼里,怎么就不算闺中女子了?”
  纪行被她这小女儿家家的语气给伤得不轻,“行,你是闺中女子。”
  就在这时,一阵奇异的鸟叫声响起。李诵筠立即按下手里的书,支棱起耳朵来听。过了一会儿,李诵筠道,“有人给你托了句话。”
  纪行皱眉,“给我托话,怎么找到你的?”
  李诵筠道,“京城有一些暗中势力,做一些收买情报的勾当。有人知道我和你的关系这不算什么秘密。只是给你捎句话却来找到我,说明那个人对你我的情况十分熟悉啊。”
  纪行点头,“托的什么话?”
  等高岐佑和他上去了之后,纪行才发现自己想多了,这哪儿是密室啊,这就是个隔间而已。不过这隔间之内有许多画,画的都是山山水水,或者花花草草,以及一些神话故事里的山精鬼魅。
  高岐佑对着这些画凝实良久,“你父亲说这些画不必再留着,要烧了。我给悄悄留了下来。”
  纪行问道,“这些画有什么特别吗?”
  高岐佑道,“这些画都是瓶儿的母亲画的,来,你凑近一点儿,仔细看看。”
  纪行便走上前仔细查看。
  高岐佑等了他一会儿,“你能从这些画当中看出来什么端倪吗?”
  纪行捧起一副山水画,他这些年跟着高寒士,即使自己画不出来个所以然,但是从品鉴画作上来说已经算是入门了。
  “我只能看出来这些画都不是描摹,线条很流畅,渲染用墨都很自然。很有灵气,说不出来走的是哪位大家的路子。而且这些画都很写实,想来是画的真山真水。只是奇怪的是,这些画也太小了,只有两只巴掌大,说实话,在大街上卖,最多十文钱一副。”纪行道。
  高岐佑见纪行在画作上有这样浅显认识,不禁暗自点头,“你说的没错,这些画是画的真山真水。本来这些画是要赠与你父亲的,因为他从年轻起就在写一本书,瓶儿的母亲便想把这些画给插入书中。”
  纪行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说这些画怎么这么小。”
  高岐佑顿了一下,又道,“你父亲编的那本书,暗含天地星象之理,里边包含了半本水经注,还有许多数术经理,经络血脉,是你父亲毕生所学。那本书他后来取了个名字,叫作《九狸》。”
  纪行心中隐隐触动,原来父亲送他那本书,是有这么个来头。
  高岐佑道,“你可看过《九狸》?”
  纪行点点头,“见过,基本能背下来了。”
  高岐佑叹口气,“他果然是将此书传给了你。但是你好好悄悄这些画,你觉得这些画里,和九狸当中内容相比,是不是多了些什么?”
  纪行便一篇一篇地看,看了没多久,自然看出来了,“这些画当中,有一半都是画的山精鬼魅。《九狸》里可没有一个字是写这些的。”
  高岐佑似乎回想起从前,眼神空洞,过了会儿,“真的就是你所说的所谓的山精鬼魅,志怪传说吗?你相信这世上有妖怪吗?”
  纪行当然相信,他何止是相信,他本人就见过,但是脑袋还是坚定地摇了起来。高岐佑说到这里,叹一口气,“算了,不说这些东西。”
  随后他又道,“瓶儿的母亲......是一个奇女子。的确是!”
  纪行好奇道,“怎么说?”
  高岐佑道,“她武功很高,非常高。你见过洪公公吧?”
  纪行惊讶道,“莫非她能和洪公公过招?”
  高岐佑摇摇头。
  纪行松一口气,笑道,“我说呢。洪公公这种宫中雪藏起来不出世的高手,怎么也得和剑圣这样的大高手站在同一处山巅才对。”
  高岐佑还是摇摇头,“你们都不相信,但是我们这些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却不得不信。她的武功,就连洪公公也比不过!”
  纪行惊得瞪大双眼,说实话,他是知道女子习武有多难的,比洪公公还厉害?这是什么水准?况且还是在二十年前!二十年前那时候,怕是他们不过都是一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吧?二十出头就将武功练到那个地步,恐怕也就只有他自己能做到了。
  “二叔可是说的真的?”纪行惊讶道。
  高岐佑沙哑着嗓子道,“那个年代,谁也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但是这就是事实。”
  随后他清了清嗓子又道,“那个时候,陛下与你父亲,还有季夏,实在是这世上最亲密的战友了。瓶儿的母亲有这么高的武功,也是你父亲能够在一次必死之局当中得以脱身的原因。”
  纪行点点头,“我知道这个事。父亲为了让陛下突围出去,自己深陷孤城,就在那次,还说了假如他们剩下的那些人能活着的话,就让瓶儿为他们尽孝。”
  高岐佑道,“我当时虽然知道大哥被困,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说,即便我擅自抽调陛下那一支隐秘军队,也不能在一个月只能将大军开到那里。那个时候,能将他救出来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去找他的妻子。”
  随后高岐佑笑道,“你知道我是怎么知道的她是个高手的吗?”
  纪行摇摇头,“二叔明说吧。”
  高岐佑突然神情凝重起来,“稍后我说的,你万万不可对任何人提起,就连你父亲也不可以!他是知道真相却不愿意相信真相。我粉饰太平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能让他心里好受点儿!你一定要保密!不光是为了你父亲,也是为了你自己!哪怕是稍稍泄露了一点儿,你我都得被杀头!”
  纪行也凝重道,“二叔你放心,我觉得不会给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这时高岐佑才愿意继续说,却也压低了声音,“二十五年前,两个皇子都死了,都是被一个人杀的。那时朝廷没有人用,只能用我来查这个案子。我查了许久,最后发现凶手竟然就是瓶儿的母亲。她是如何乔装易容孤身入宫,打伤打死那么多高手护卫的,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她的武功确确实实是独步天下。所谓万夫莫敌,用在她一个女子身上,却也再合适不过。”
  高岐佑神神秘秘,“就连洪公公也被她一掌打伤!”
  纪行十分想问他是怎么查出来的这事。这件事要是暴露出去,恐怕齐国的历史都要改一改!他对高岐佑的认识更深了三分。看来高家确实是人才辈出,不说自己父亲高寒士,只说二叔高岐佑,恐怕这个人是这个世界上知道秘密最多的人了!
  高岐佑没有给他发问的机会,“我知道这个事之后,才不到两年时间就发生了诸王叛乱。其实也是先帝知道自己两个儿子死了后,抑郁而终。大齐不可一日无主。那三位大将军,竟然同时入京勤王!之后的事便是连年大战。”
  高岐佑将当年这些历史缓缓讲出来,“且不提其他,就说我告知了瓶儿的母亲你父亲被围。她却很奇怪,她似乎一点儿不在意你父亲被围,只是说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