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刀
作者:汉行      更新:2021-01-08 13:01      字数:4129
  只见观内银杏树下,一个熟悉挺拔的身形正站在躺在轮椅上的齐帝身侧,旁边是一棵银杏树。高瓶儿看到那个身影时,早已迫不及待大喊一声,“哥哥!”
  那挺拔身影回头,便看到一个女子朝着他奔来。
  纪行按着她的肩头,“陛下还在呢,太失仪了。”
  齐帝淡淡笑道,“无妨。”
  此时高岐佑赶紧跪下,“见过陛下!”
  齐帝摆摆手,“平身吧,现在不行大礼。”
  现在的齐帝真的是一点架子也没有,若是放在往日,即便他不摆架子,也会有一堆言官跳出来弹劾失仪之人。在那些言官眼里,帝王威仪大于天。
  高瓶儿抬头,眼神有些奇怪,“哥哥,你脸上怎么戴了一个面具啊?”
  纪行笑道,“那你脸上还戴着面纱呢?”
  高瓶儿几乎都快哭出来了,“我生了病,但是不知道什么病,脸上就长了这些东西......你回来了也不给我说一下,我在这里只有你最亲,你都不来看我,你为什么这么忙啊!”
  纪行道,“这些没有什么,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高瓶儿道,“怎么会这么简单,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那个怪病......”
  他摸了摸高瓶儿的脑袋,“你把我面具取下来。”
  高瓶儿哪里考虑这么多,伸手就把纪行的面具扯了下来,可是下一刻她几乎惊呼出声,“这!这是怎么回事?”
  纪行道,“现在咱们一样了。”
  高瓶儿摸了摸纪行的脸,“这些年你经历了什么?”
  纪行淡淡道,“可能这是变强大的代价。”
  他轻描淡写一句话,盖过了自己承受过的一切痛苦。他太年轻了,年轻得让所有人一时间无法将他与一位化境高手联系起来。任何一个武夫到了化境这个境界,基本都是一代宗师了。可是纪行才二十出头,给人的印象就像一把兵器一般冷厉而年轻。
  高岐佑没想到纪行的面具下藏了这么一张脸,也是手有点抖了起来,“何以,这段时间......”
  纪行平静地道,“全天下的九品高手至少有一半想要我的脑袋。这些人绑在一块儿怕是抵得上千军万马,何况是我一个凡夫俗子。这段时间我花了一些心思,吃了点儿苦头,但是结局还行。至少我站在这里,任何危局都不会是危局。”
  高岐佑叹一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高瓶儿低下头,“我不知道你......哥哥,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这个世界那么多坏人,又没有人能保护你......”
  纪行道,“瓶儿,当我们走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不能再想着找一个屋檐躲雨,我们自己也要变成别人的屋檐。父亲给我提过你的病,但是没有详说。你的怪病可能只有父亲有办法,所以我打算将你送回寒台。”
  高瓶儿摇头,“我不回去。你在这里,我要陪着你。”
  纪行道,“那你现在这里留一段时间,等我有时间了,我就会好好看看你的病,好不好?”
  高瓶儿点头,“好的。”
  高岐佑对齐帝道,“陛下召臣来商议登山之事?”
  齐帝点头,“是。”
  高岐佑道,“臣以为近几年万万不可登山封禅,还需另找时间!”
  齐帝淡然道,“朕知道你在担忧什么,但是方才朕已经与何以商议过了。登山之事,不可推辞。现在就是要你过来商量具体事宜。”
  高岐佑道,“臣这半年来也没有闲着,仔细分析了利弊。首先登山之时,不利于大军铺开,而且高山之上容易藏匿刺客。眼下这个时间,正是危机之秋,陛下安危最为重要!”
  齐帝道,“你的好侄子有万夫不敌之勇,就算来一万个刺客也不是他的对手。”
  高岐佑道,“但是凭借他一人之勇,又如何能定的下来民心呢?大军围山,数月不攻,陛下也要和他在山上待数月吗?”
  齐帝沉吟半晌,“是个问题。”
  高岐佑道,“陛下要登山,自然会招来不少有心人的觊觎。万一......万一皇后在陛下登上山巅的这个时候下令烧山,转头向天下宣告陛下已遇不测,怕是会有不少无知百姓相信啊!”
  高岐佑不敢说自己一直在揣测齐帝要登山的心思,所以直接说了后果。
  齐帝道,“她怎么会有这样的手段和想法?”
  高岐佑道,“这个时候她怎么不敢这么做?陛下,现在朝中的风已经这么吹了过来,真是齐国社稷最危险的时候。陛下千万要保重龙体!”
  齐帝道,“你以为如何来做?”
  高岐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道,“替身!陛下一定要有一个替身!让这个人为陛下去登山!而陛下就可以坐镇青云观,任他在山上打成什么样,最后陛下都可以完美收官!”
  齐帝道,“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高岐佑道,“这个时候任何人陛下都不可以相信,不管是羽林军统领,还是三司六部!”
  齐帝道,“朕不信这些人,如何用兵?羽林军是朕最大的倚仗,羽林军统领都不能信?”
  高岐佑道,“陛下可以用一个人!”
  齐帝道,“谁?”
  高岐佑道,“常无极!此人勇猛过人,武功不输任何一方大将,统兵之能虽然说不上出神入化,却最能打这种必死之战!而且用此人,往往有奇效!”
  齐帝道,“还有什么人是朕能用的吗?”
  高岐佑道,“刑部尚书可以用,但是不能信!”
  齐帝点头,“你说的这些人,都是朕当年用过的人,陪朕打过最恶的仗的人。”
  高岐佑道,“只有这些人能用。其他人最怕临时反戈。”
  齐帝道,“来说说你这颗绝顶聪明的脑袋里边,是如何安排这次登山的吧。”
  高岐佑道,“登山吉日,必须要挑一个大雾天。那时入秋,已有雾起。只有大雾天,才能遮蔽替身面容,方便行事。而且这个时候也有利于刺客埋伏,想必会让他人掉以轻心。其次陛下上山的亲军一定要多,至少三千精卒。以示陛下看重此次登山。最后八万羽林暗中交与常无极,一旦大军围山烧山,羽林军便断其后路,之后便是一场恶战!”
  那些来“救驾”的人到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他们究竟在面对着什么,因此一个比一个冲得快。然而纪行就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将境界推到了散人中三境,现在人数于他而言几乎已经没有了意义。一旦他达到真元境,那就算这片天下所有人集火他一个人,也没有一点用。因为达到真元境之后,说明他融合自己当初的无暇体魄已经有了一点小成。
  凡人与散人境的巨大差距便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了。
  纪行戴上面具,走到齐帝身前,“钦天监提司,司命在此,陛下无恙,尔等速退!”
  说完这句话,他也算对这些人仁至义尽了。一人持剑奔来,还没到纪行十步之内,只见从天而降一道白色丝线,他的天灵盖已经被洞穿,瞬间便瘫软在地上不断地发抖,出现了去大脑僵直状态。
  但是这一个人的后果并没有引起他人的注意,还有更多的人冲过来。只有齐帝轻轻抚掌,“难怪你说万人不敌你一人,有这样的功夫,真能抵得上千军万马。”
  纪行淡淡道,“陛下看好了,还有其他的。”
  此时已经有数十人围着纪行与齐帝,洪老太监在犹豫自己是不是该出手了,然而下一刻他就放心了。因为纪行两手一抬,而后翻出来一个印,数十道白色丝线飞了出去。几十个人就像突然之间失去了体力,全部瘫软在地上。因为那数十道白色丝线,全都精准无比地命中了他们的心脏。这些都是至少五品以上的高手,竟然在一个照面就全都倒下了。
  可是其他人还是没有意识这意味着什么。依然有人前仆后继地冲过来,结果都无一例外,个个都无力地瘫软倒地。地面上已经开始有了血迹,终于有人开始清醒过来,不知道谁大喊一声放箭。
  这回是连表面忠诚都不想做了,意在取齐帝的命。
  纪行抽出双刀,虽然身上的上品灵石还够用,还有一枚极品灵石,但是他也不是拿来瞎用的,该省还是得省。飞来的羽箭全都被他一一拨开,齐帝被他护得水泼不进。
  不到半刻钟的时间,死者已达上百。反观纪行依然游刃有余。这回算是把这些人给打怕了,个个不知道该继续上前还是就此退去。可是今天他们都已经露了相,往后齐帝追查起来他们一个都逃不了,而且如果这个他们萌生退意,只会连累自己妻儿老小。
  所以到这个时候,反倒没有一个人退缩了。一时间剩余百来人都一起冲了过来。但是在纪行眼里这些人连箭矢都不如,还不够他出刀的资格。如果他愿意,现在就可以来一招他许久不用的“犁地刀法”,只怕到那时这些人魂都要吓散。
  纪行很清楚,如果不动用攻城的车马,光靠这些人的刺杀于他而言已经没用了。只不过今天他不打算留活口,这些人是注定没办法活着回去报信的了。只是过去了半刻钟的时间,整整两百人,没有一个最后能站起来的。这些人当中不乏有八品甚至九品高手,但是结果都是一样,不到一个照面的功夫就没了。化境之下的武夫于他而言,和孩童几乎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一样的打。
  纪行淡漠地看着躺了一地的尸体,“来的人大概就这些了,应天府的人都出去了,还得劳烦洪公公传信叫他们来打扫打扫。道门清净地,弄成了这个样子,真是不该。”
  洪老太监道,“单论武功,小高大人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即便是应天府的龙卫全部加起来,也奈何不得小高大人了。”
  纪行听得出来洪老太监似乎是在有意无意地提醒齐帝,但是齐帝现在似乎一点儿也不想深究这些事。应天府那数百龙卫现在对他来说的确没有任何威慑力了。想要打败他,只有两种办法,一是派出一支万人大军,正儿八经摆开兵家阵势,当作一场大战来应对,以攻城利器来对付他。二是同样派出数万大军,围而不攻,不断骚扰与他。别人休息,他不能休息,别人睡得,他不能睡。如此十来天,他也就疲惫不堪,将会败下阵来。否则其他的手段已经没有任何用了。他现在不光有上品灵石,还有极品灵石,能够施展出来的手段几乎是个无底洞。
  照他刚刚应敌的那个速度来看,一刻钟能把两百人干趴下。一个时辰就是一千六百人,十个时辰就是一万六千人。倘若一支大军对他围而不攻,以他目前的状态,最多坚持十天就会累死。所以他现在还不能与齐帝为敌,倘若真的到了那般田地,就算是他也不好消受。
  好在现在他与齐帝之间达成了最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所以不必担心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而且即便到了那一天,他只要机灵点儿早点跑掉就行了,用不着和人硬干。
  皇宫之内现在正发生着的一切,就像是下了一场普普通通的雨,水到渠成,理所应当。没有人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妥,齐帝的手段向来如此,住在这宫里的人已经见怪不怪。
  在皇宫深处,一个身着华服的女子静立在一个凉亭下。数排男子坐在凉亭外伴随着她。女子看着约莫三十岁左右,皮肤光滑细腻白嫩,身材凹凸有致,风韵犹存。任谁也想不到这个女人已经四十多岁了。现在她暂时是这座皇宫里最有权势的女人,但是很快她就不是了。她自己也很明白。
  “应天府的人都撤了出来,羽林军又被他调了过去,眼下他身边只有一个老太监,还有一个高家小子,怎么就是这么久没有回信?”她淡淡道。无形当中的威严,压得众人不敢抬头。往日里这种威严只存在于齐帝的身上。众人心下惴惴,莫非我大齐要出一个女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