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不可知
作者:汉行      更新:2021-01-08 13:04      字数:4066
  一朵云,缓缓从天上飘过,又缓缓消散。横断山的景象几十年如一日,只是少了许多来朝圣的人。而那睥睨天下的石像,仍旧矗立在横断山最高的石柱之上。
  每年来为他朝圣的人,总会带来一些礼物给他。有些是一颗虔诚的心,有些则是一点点香火。今天来到横断山的一个人,显得有些鬼鬼祟祟,似乎很怕什么东西。他浑身泥垢,一身衣衫破烂,总是不自觉地仰起头,用鼻孔看人。
  与此同时,在梅生之前,从一片黑雾当中走出来一个撑着伞的男人。
  “我来兑现承诺。”纪行看着梅生。
  梅生一时半会儿没有反应。化身石像之后,他就被封闭了六识,只能用神识探查四周,但是他现在既看不到纪行,也听不到纪行,甚至连神识也察觉不到纪行的存在。因为那把伞。
  纪行将伞收起来。一瞬间整个横断山全是眼睛!一只只眼睛满布血丝,狰狞地看着纪行!纪行一点儿也不在乎这点儿注视。他对梅生道,“我找到一个办法,或许能替你解去这石像之身。”
  梅生道,“你又变强了。”
  纪行道,“有一个疯道人,叫方从义,我把他叫来了。不管他到底是不是真的疯,他有一手化石之术,或许能让你从石胎当中出来。”
  梅生道,“你被盯上了。”
  纪行没有管梅生说的事,“有关让人起死回生的事,或许你当初的法子是对的,至少我没有发现比你曾经用过的更好的办法。所以,你自己解脱之后再去做这件事。”
  他说完这句话之后,撑起伞便离开了这里。之所以在横断山他不用顾忌自己的行踪暴露,是因为他根本不认为梅生会被天外异魔弄死。梅生如今虽然不能动,不代表他就成了没牙的老虎。事实上就算是他现在对上梅生,也不会有点儿轻视。自大和傲慢是会付出很惨重的后果的。
  纪行撑着伞,渐渐消失在了横断山。他如今的行踪越发神秘,所做的一切,都有他内在的一套严密逻辑,否则天外异魔根本不用怎么对付他,他自己就会败下阵来。这就是低级智慧生命对上高级智慧生命的无奈。
  但是即便是高级智慧生命,甚至是作为仙神级别的生灵,他对于低级智慧生命有时候也有一些事是做不到的。前提是二者的差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就比如刚刚晋入真灵的高手,就不是那么容易能凭空将真元九境的武夫以真灵束缚在原地。甚至有些真元九境的强人,还有可能反杀真灵武夫。
  蚂蚁虽小还能把人咬疼呢。
  所以纪行认为,假如天外异魔强到了已经能够无视他威胁的地步,那么对付自己也就没有什么必要了。恰恰是一开始天外异魔劈了他差不多一年,让他认为他们之间的水准是有代差,但是自己绝对还有些微转圜的空间。否则何先生还有叶圣南不会这么放心他在这里“等死”。这些细节,他现在已经不敢遗漏半分。
  那么自己有理由相信,在这个世界,天外异魔总有不能将手伸过去的地方。
  在纪行即将离开中土的时候,他还抽空去了一趟北越。此时的北越,早已和一年多以前不再是同一个北越了。国师愈加得到越王信任,越王也不知为何,渐渐远离朝政,同国师一道修行去也。自然,国师的权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得极大。
  可就像是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一样,一切与国师作对的人,最后都会被一个神秘刺客组织刺杀。
  暗藏在北越深处的刀光剑影,犹如一只用兵刃拼成的巨轮,滚过北越这个庞大的帝国。圣明祠的守祠人变得越发疯狂,越来越多的北越武夫加入了守祠人的行列。可是北越朝廷的客卿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倘若北越还有一个头脑清明的人,他们就会发现,其实国师已经很快就要控制这个国家了。
  但是国师却尤为警惕这种变化,一切都太顺利,顺利到了让他觉得这种顺利就不应该发生的地步。但是当他察觉到的时候,一切都太晚。北越绝大多数武夫开始沦为国师身边的越王的信徒,一个天朝上国的梦想渐渐在北越人心中出现。可是巨大的诱惑背后,更有巨大的危机。这件事一旦拿捏不好,北越很可能改姓易主。
  只是国师实在没有心思谋权篡位,他只是需要在北越造出来一个崇拜对象而已。可是如今他发现似乎自己成了这崇拜对象。他明白自己现在在这个国家有着怎样的号召力,天下愚民太多,一个信仰一旦出现,且经过国家机器推动之后,就会像瘟疫一样爆发。
  其实他永远也想不到在这背后,一切都与秦淮有关。
  “上意”这个刺客组织,庞大而隐秘,居无定所,整体实力却不是很强。所以自从“上意”出现之后,只是在各个刺客组织当中有一些名声,然而在北越的江湖,或者庙堂之上,这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刺客组织而已。
  因为上意的真灵高手没有达到百人规模,其中最强的“付一生”,虽然无人知晓“上意”的首领是“付一生”,他也不过真灵七境而已。因此这个刺客组织还没有被国师注意到。国师始终认为是有一个强大的组织在做着这一切的操控,而且操控的方向实在与他想要的结果太过契合,只是这个速度实在让国师感到有些瞠目结舌。
  一种自己要做事,老天爷硬要帮你的无奈,近来始终萦绕在国师心头。让他如此淡定的人,也实在淡定不下来。他是一个极其出色的谋略家,却想不通帮助自己的这个手段强大的人究竟出于什么居心。
  国师觉得自己一定是在哪个地方遗漏了什么东西,所以才会显得有些被动。他原本才应该是操控大局的人,可转眼一变,自己却成了只要动一个念头就能在北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人物。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气魄,这么大的能量,替他完成这么多他曾经以为要经过很多年才能够完成的事?他想了很久,最后想起来了钦天监。
  是的,这是钦天监的手法,下棋从来不按常理出手,且落子点永远与他们想象的不一样。国师原本是方外中人,与钦天监斗智斗勇也有几百年的光阴。他深知一旦自己不能够控制局面的时候,不管局面是朝着他想要的结果还是他不想要的结果,最终一切都会变成钦天监想要的。
  国师开始推算起来,假如真是钦天监在背后推波助澜的话,似乎自己权倾朝野确实对大商有利。因为北越与大商原本就是敌对国,从长远来看,自己在控制住北越之后,似乎会为大商提供更多的变数。尤其是前几十年大商在北越的布局被自己连根拔起,大商现在似乎确实很需要这种变数。
  智慧超群的国师一想到这里,可就想岔了。秦淮要的可不仅仅是这么点儿。他现在只需要将国师一步一步推上风口浪尖,那这个国家蓄积已久的矛盾,最终总会爆发。而且这种矛盾的爆发是可以受他控制的,因为现在他的刺客组织上意的人数规模越来越大了,已久分成了很多支不同的刺客组织。只是那些底层刺客不知道他们的首领是他而已。
  秦淮如今隐于北越最黑暗的地方,似乎没有人能够发现得了他,不管是他的身份,还是他的存在。而当他抬头时,似乎隐隐约约看到了一双眼睛正在注视着自己。秦淮下意识地点头,随后夜空之上的一道黑暗渐渐消逝。
  他感觉纪行来看他了,只是他自己不确定。如果纪行真的来过,那纪行如今的实力,已经与他有天壤之别,再也不是他能够与之并肩作战的了。
  如今的大和,随着六道消失的时间变得越来越久,大和的局势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就在这个时候,大商像是掐准了时间,给大和递了一份国书。
  于是这封国书就像激起千层浪的巨石一般,彻底将大和的局势搅混了。
  且不管国书当中写了什么,单说这是来自中土,就已经让大和极其意外。因为在大和国眼中,大商的如今,就是他们想要的终极目标。若是在这个时候,像数十万年前一样派出遣唐使,或许会为大和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可是眼下大和权力交接似乎成了很大的问题,各大家族心怀鬼胎,都想在这个时候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于是这封国书应该以怎样的礼仪,又该以哪个家族为首来回应,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随后幕府发现国书之下还有一本剑谱,剑谱精美,显然不是凡品,当他们仔细看过之后,才知道是大手笔!
  青莲剑经。
  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才顾得上看那国书当中的内容,其中只有一句话:
  阁下何不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赠六道。
  这回幕府算是明白了这封国书的意思了,这是赠礼来了,而且赠与的还是六道仙人,与大和幕府似乎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好歹是交给大和,且交给的还是象征着大和的最高之人。于是这封国书就变得耐人寻味了起来。
  因为六道已经消失太久了,他们压根找不到六道到底在哪儿,所以幕府一时也犯起了难。这封信是交给六道的,理应是六道来回。所以最后这个消息只能由幕府转交给有光府,最后传到了服部小林那里。
  服部小林自矜身份,硬要摆出一副谁要是不来请三次他是不愿意出山的架势,所以幕府只能把国书转交给伊贺天正。服部小林就算是肺气炸了也无可奈何。
  但是伊贺天正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却不由得正视起来以为信中所言,以他如今所了解到的,似乎这封信意有所指。于是他找到了百地单波。
  百地单波已经过起了近乎于隐居的日子,一方面也是为了养伤。虽然六道对他所造成的伤势,他根本不用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养好,但是他似乎一直都在控制着伤势,防止自己的伤过快地养好。
  当伊贺天正找到他的时候,百地单波正跪坐在榻榻米上冥想。
  伊贺吐出草茎,“啊啊啊!快点儿醒过来!中土的人寄了一封信过来,我知道我自己看到根本没有什么用,你自己看看吧!”
  百地单波道,“你知道的,我看到了,也就等于老师看到了。”
  伊贺天正没心没肺地笑笑,“百地单波,你联合……联合长谷君伤了老师,现在依然还是能把老师这两个字叫出口,我真是十分的服气你。”
  百地单波道,“伊贺,有些事情,我必须去做。老师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但是老师也是必须要离开我们的。我们不能再像曾经老师的弟子那样等到了时间就去送死了。伊贺,你可以明白吗?”
  伊贺天正摆摆手,“你有你做事的道理,我只想知道老师到底去了哪里,不可能那么容易就死了吧?虽然他确实现在只是一个老头子。”
  随后伊贺天正将国书交给百地单波。百地单波睁眼,同时他也开了瞳术。他知道六道仙人只要不死,不管他在哪里都能看得到自己用瞳术看到的东西。因为这瞳术的力量本来就是六道交与他们的。
  在大和,其实也有一些不可知之地,只不过这些地方实在太少,少到了大和人都不知道的地步。在大和某个地方的一层空气当中,流转着另外一层空气,这两种气不太一样,一种是向外流,一种是向内流。于是就在这一层“膜”当中,形成了一个十分小的“不可知之地”。
  没有人能够发现这细微到近乎于自然的差别,因为这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当在百地单波看到那封信之后,这个小空间似乎出现了一丝微微的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