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寻找线索
作者:一骑红尘      更新:2021-01-10 04:12      字数:2066
  只是,要怎么调查下去却成了一个难题,这让苏咏和林宋两人都感到有些头疼。
  如果还是平常时候还好,只是现在,天明省那些个官员六成都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想找到他们何其容易?
  两人都在院子里皱着眉头踱着步子,就在这时,一旁的梅时雨却轻笑起来:“两位大人何必如此愁眉苦脸?想要找到证人还不简单?”
  她这话让原本还在冥思苦想的两人为之一惊,猛地抬起头来。
  梅时雨也不紧不慢的说到:“两位,你们可知道在吏部,每隔一段日子,各地官员就都要回信,以证明自己还在位上,并无擅离职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上一次各地官员述职的时间,就在不久之前,且是在洪灾之后,两位何不从这里下手呢?”
  这话反而让两人都皱起了眉头,林宋更是有些古怪的问道:“可是,这一次消失了那么多的官员,去与不去,又有什么区别?”
  他这话让梅时雨拍了拍额头:“大人,平日里你不是挺聪明的吗,怎么这一次脑子就卡住了?”
  她这话让林宋顿时一愣,有些古怪的看了她一眼,却看见梅时雨一脸无奈的解释道:“大人,那些消失的,不管有没有和晋王勾搭,那都不重要了,只要你找到那些还未曾离开官位,且出现在了罪己诏上的官员,并且确定他们的线索,不就一切顺利了吗?”
  这么一句话,让刚刚还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林宋与苏咏两人眼前一亮,林宋更是一拍大腿:“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他拽着苏咏便朝着门外奔去,吏部的人这会儿应该是刚到官位上,自己过去也正好。
  等到林宋离开小院之后,李二虎却有些古怪的看向了梅时雨:“梅姑娘,那封罪己诏不是你写的吗?为何不直接告诉大人,你是怎么发现线索的呢?”
  只是他这么一个问题,却让梅时雨不知为何,原本脸上的笑容突兀消失,显得有些黯然神伤起来。
  似乎也察觉到了自己这个问题问的有些不妥,李二虎这才连忙歉意说道:“抱歉,我无心一问,梅姑娘不要放在心上。”
  不过这时梅时雨倒是摆了摆手:“无妨,这事也怪不得你,只是有些事情只有我知道,如果说出来的话,恐怕就会将大人牵扯到另外一阵风波之中。”
  她的眼神有些落寞,也不知是想到了什么。
  而另外一边,林宋一行人已经来到了吏部门前。
  看门的守卫原本还想阻拦,却被苏咏一块令牌喝退。
  两人大摇大摆的进了吏部衙门,吏部侍郎曹文运这会儿正在自家院里喝茶,就听到手下差役前来汇报,说是按察御史苏咏与另外一人已经来到了衙门,这可把他给吓了一跳,连忙走向门外。
  今天早上的时候,苏咏和孙文守两人在朝堂上的一番争辩,他可是看的清清楚楚。
  自然也猜到了这两人来这里的目的。
  就在刚才出门之后,两人并非直奔吏部,而是先去了一趟大理寺,从章南的手中将罪己诏的原文给拿了过来。
  都察院与大理寺两者的工作内容相似,但是显然是大理寺的官员管的事情要更多一些。
  先前那个在林宋面前一副趾高气昂模样的章南这次见到林宋,也没了之前的嚣张。
  这可是为数不多的能让陛下在朝堂上大肆赞扬的人,虽然现在被冷落了,可谁知道哪一天就突然重新崛起了呢?
  章南虽然有些财迷心窍,可又不是傻子,当然不会给自己留下祸患。
  虽然是第一次来到吏部衙门,不过天底下的衙门结构大体都是相差不多,只是这些办事的衙门并未设有公堂,要有什么事情,就直接在内堂说完。
  两人这么大摇大摆的走进屋里,曹文运也已经从吏部里面走了出来,停在两人跟前:“苏御史,还有这位是...”
  他的目光这林宋身上扫了一圈,却又想不起这人究竟是谁。
  只是他能跟在苏咏的身旁,肯定并非常人,所以曹文运自然也不敢怠慢。
  “哈哈哈,曹侍郎,这位的名字你应该是听说过的,还记得之前天明省倭寇进犯时,唯一一个挡下了倭寇的太平县林知县吗?”
  听到苏咏这么一提,曹文运这才眼前一亮,立刻想了起来:“原来是林知县,此前只闻其名不见其声,林大人的事迹,可当真是我辈楷模啊。”
  曹文运说的这话,一般是出自真心实意,而另外一半自然也抱着林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飞黄腾达的心思。
  毕竟,林宋可是为数不多当朝能够得到宣宗夸奖的人,自己肯定不能轻易得罪。
  不过这倒也只是个小插曲,等到苏咏说清楚来意后,曹文运这才恍然大悟,但也并不奇怪。
  《罪己诏》一案,可谓是轰动朝野,有关于亲王的案子,曹文运不敢插手,但这会儿要他配合,他自然也不敢怠慢。
  不一会儿的功夫,他就找来几分卷宗:“苏御史,这是此前上个月天明省各地官员述职的公文,还请您过目。”
  苏咏也不客气,就这么结果了卷宗,和林宋两人开始翻阅起来。
  罪己诏上大大小小记载着十几位官员,其中官职最大的当是知府,官职最小的也是县里的主事,不过对两人来说,如果要找的话,自然是官职越大越好,毕竟从大官的身上能够得到的线索自然要更多一些,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些事情可不是什么小官都能插手进去的。
  只是在罪己诏上,知府一级的官员只有一个,那是位于天安府邻近的道明府,可是道明府就在天安府正东,而太平县又是天安府最东边的一座县城。
  也就是说,既然之前倭寇已经来到了太平县,那道明府自然不能免遭于难。
  果然,就如同两人心中所推测的一样,这道明府的知府在早些日子就已经消失不见,现在依旧音讯全无。
  这让两人一阵无奈,只好继续向下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