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宣宗的另一面
作者:一骑红尘      更新:2021-01-10 04:13      字数:2049
  大周的人大都知道,那个住在紫金宫最深处的男子是个极威严的人,平日里不管是文武百官还是后宫嫔妃,在她面前都不敢太过放肆。
  但是或许在这表面的威严下,还隐藏着另外一副面孔。
  林宋看着站在自己面前不远处,那个正在摆弄积木的男子,心中如是想到。
  积木在大周算是个新鲜玩意儿,乃是从西域传来。
  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小木块儿刷上各色油漆,再错落有致的堆叠,就能摆成各种不同的物件。
  花鸟鱼虫,亭台楼阁,样样俱全。
  “赵公公,你说朕要怎么才能将这积木给拼装成一棵树的模样?”
  尝试了许多次,但总有些不满意的地方,宣宗的表情显得有些郁闷。
  一旁的赵公公依旧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陛下恕罪,老奴对这类东西并不精通。”
  他的这副语气,可没有半点像是认罪的态度。
  但宣宗也并不介意,依旧这么将目光落在这一堆积木上,仿佛已经忘了自己刚刚才命人传林宋来见自己。
  林宋也不敢吱声,就这么静静的站在不远处,不知过了多久,才终于等到宣宗抬起头来,转头看向自己。
  “咳咳。”
  宣宗连忙咳嗽两声,打从前朝以来,不知是哪个文官开了个头,竟是养成了人人在朝堂上都热衷于批判皇帝这么一项事业。
  那些个言官每日上朝就没有别的目的,个个都盯着那个坐在金龙椅上的黄袍男子,只要他有半点差错,就会被人毫不犹豫的指出。
  宣宗上位的经历有些血腥,这也是直到如今,都没有多少人去指责他的主要原因。
  可如果让这件事就这么流传出去,谁知道之后又会引起些什么枝节。
  再加上刚才可是自己让林宋进来的,这就让他脸上的表情更加的窘迫。
  林宋自然也不敢戳穿,只是嘿嘿一笑:“陛下童心未泯,乃是我大周喜事一桩,这是好事呀。”
  “哦?”
  林宋这一番话让宣宗下意识的挑了挑眉,饶有兴趣的将目光落在林宋的身上:“是吗?别人都说皇帝玩物丧志,怎恶魔到你这里,反而成了童心未泯,好事一桩了呢?”
  宣宗的这个问题让林宋顿时一愣,他刚才只是为了缓解尴尬才这么说的,谁成想这皇上竟然还当真问了下去,这不禁让他感到有些尴尬。
  只不过,林宋在前世的时候可是见惯了各种心灵鸡汤,那些个营销鬼才个个嘴皮子都利索到了极点,虽然林宋功力不足他们一半,可是让他吹一通彩虹屁,自然不算苦难。
  想到这里,他也心下定神:“陛下,您就代表着这整个大周未来的命运,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陛下如此有青春活力,就好似那春天的树木,如今只是才抽枝芽就已初见峥嵘,那往后的日子,大周还不是更加欣欣向荣?”
  这么一番话,自然是引得宣宗哈哈大笑起来:“就你小子会说话。”
  “不过朕也只是见到这新鲜玩意儿,一时好奇才多摆弄了几下,倒是你小子昨天才去过文渊阁,怎么的今天又来了?”
  “怎的,这是惦记上朕的茶叶了?”
  宣宗显然心情大好,引着林宋进了乾清宫这么个大周开国以来便一直作为皇帝便殿的地方。
  这里只是一处小小院子,可依然处处彰显着皇家气派。
  院里种满了奇花异草,花坛边上的青砖上雕着种种祥云瑞兽,栩栩若生。
  不远处的小亭中,四处挂着黄布,桌上摆着一套汉白玉茶具,这会儿壶里的水蒸沸腾。
  林宋也不客气,就这么在亭子里坐下。
  宣宗正色,平日里和臣子们偶尔嬉笑,那是为君贤明,可总是没个正形,那这皇帝多半也当不长久。
  “陛下,臣此次前来乃是为了江淮河上漕运一事而来。”
  见到林宋沉默不语,林宋也知道他是在等着自己说话,自然也不再怠慢,而是直入正题:“今日我在户部衙门处理政务,才发现前些日子从京城出发运往江州省的一船官盐竟然在半路倾翻。”
  “微臣便觉得此种定有隐情,于是便查阅了户部这些年来运往外地的船只,发现在这三年里,运往江州省的四条盐船全部倾翻,除此之外,更有旁处其余船只,同样也有不少翻船的现象。”
  “因此,微臣便怀疑在这江淮一带的江河中,或许有什么东西,想要亲自前往打探一番。若是那江淮河里当真是有什么东西拦住了船只去路,臣也好设法将这些东西清楚干净,毕竟官盐可是事关一地民生,若是船只皆是如此,定然会引得百姓们生活不便。”
  林宋一边说着,一旁宣宗在俏然间便已皱起眉头。
  “若当真如你所说,那此事定然十分重要。这样吧,朕准你前往江淮,不过要叫上一名巡按御史与你一同。不如你就叫上苏咏一同吧,反正你们二人此前便已熟悉,这次合作起来,也不会太过陌生。”
  宣宗的话让林宋有些惊讶。
  他刚才的话只说了半句,若是那江淮河里当真有什么东西拦路,他自然是要清理掉的。
  可若是拦路的不是东西,他也同样不会手软。
  宣宗显然是听明白了,可他的反应却有些古怪,他非但没有半点惊讶的意思,反而就这么轻描淡写的接受了这么一件事情。
  不过,既然宣宗已经明白,那他自然就无需多言。
  一旁的赵公公心极为默契的送来纸笔,放在了宣宗的面前,待到宣宗写下一纸书信,又盖下大印后,才将书信递给了林宋。
  林宋自然是不敢怠慢,小心翼翼的将书信收进怀中,这才起身告辞。
  只是他并不知道的是,等到他离开之后,宣宗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嘴角竟是带起了一抹笑容:“赵公公,你说这一次,我们应该不会看错人了吧?”
  白玉茶壶里的茶水翻滚,赵公公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一语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