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7 章
作者:花开缓缓归      更新:2021-01-11 03:19      字数:3683
  自那日之后, 知晓沈煊心中已有打算,谢瑾瑜便不再提及此事。至于所谓“保命之物”,也成了二人心照不宣的隐秘所在。
  谢瑾瑜不会多问, 沈煊自也不会主动开口。
  翌日清晨, 外头天还黑蒙蒙一片,沈家却却已然灯火通明。
  今儿个可是沈家的大日子,哪怕天不亮就得早早起来忙活儿,众人心里头也是美滋滋的。主人家地位高了, 他们这些当下人的才有脸面不是吗?
  “夫人且先睡着吧,天儿还早的很呢!”沈煊半直起身来打了个哈欠, 又将准备起身的顾茹按了下去。
  这三更半夜的, 爬起来不是折腾人的吗?
  内里的顾茹本是不乐意的, 但沈煊一句“别把咱大宝给闹起来了!”成功的制止了对方的动作。大宝这家伙闹醒了旁人等闲难哄了去, 两岁多的人儿了, 平素里还是粘人的。
  瞧着躺在中间四仰八叉还打着小呼噜的自家儿子, 顾茹心里恨恨的想,明儿个说什么也得把儿子这“爬床”的臭毛病改了。
  而另一头儿沈煊已经以极快的速度拾掇好自个儿, 确人仪容形貌没什么问题后,这才坐上了早早候在门前的车马。
  遥遥晃晃的马车上,沈煊复又闭上了眼睛,小小的补个觉先。
  要说这升官儿还有一件极为糟心的后事, 那便是早朝了。本朝规定,官员品级至五品及以上及御史大夫等职能人员,非重大事故不可无故缺席。
  而官员需于卯时之前(凌晨五9点)便要位于排队侯于午门等待, 约莫辰时午门大开, 众臣子依次入列。
  凌晨五点意味着什么, 对于他们这种出身不高的小官儿而言, 便意味着需要半夜三更起身,然后穿越大半个京城,来到午门外等待。
  渍渍,他这这日后当真要起的比鸡早了。沈煊此时当真无比庆幸,他没倒霉崔的来到明清两朝,三更等候,五更上朝。那得是何等的鬼畜。
  反正哪怕是如今的时辰,都几乎要了他半条命了。
  初春的清早还冷的紧,沈煊即使里头套了数套厚厚的衣物,此时站在午门外被冻的瑟瑟发抖。
  沈煊一火力旺盛的年轻男子尚且如此,又何况那些个年老体衰的老臣们呢?
  就他前头那位仁兄,瘦削的身子都快抖的不成样子了。
  这种时候,可甭管你是什么当朝首辅还是一朝亲王,制度之下都得乖乖站在外头吹空气。这同满清的“奴才制度”何其相似,不过是封建皇权展示其威严的手段之一罢了。
  沈煊心里暗戳戳的想着,怪不得即便养尊处优,古代人均寿命依旧低的可怜。等他到了退休年纪,可得早早退了。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沈煊腿脚上传来一阵儿麻意,忍不住轻轻转动脚踝之时,午门外陆续有钟声响起,高大的宫门终于缓缓打开。
  众大臣们鱼贯而入。
  金銮殿上,众大臣按照品级次序列做两排,而沈煊这等微末小官自是坠于最末。稍作片刻,天成帝驾临,早朝才正式宣告开始。
  今日朝中主要针对的还是是否攻打倭国之事,自天成帝力排众议也要打造海军之时,众大臣心中便已经有了猜测。
  只是自古以来,汉族便不是一个富有侵略性的民族,尤其如今可以说国泰民安。俗话说,富贵安逸最易滋生惰性。更何况远洋外海,最是劳民伤财。因而此时远征,除了朝中那些个满口“仁义道德”“宽宏大量”的酸儒们,便是朝中一些颇为明理的大臣甚至天成帝心腹都持上了反对意见。
  此番境况之下,哪怕一朝帝王,都不好在一意孤行。一个弄不好还会在史书留下穷兵黩武的名头。
  不过此次朝会,神奇的是,居然有诸多武将勋贵,乃至皇室宗亲大力支持“讨伐贼寇”,“扬我国威”。
  一个个可以说群情激愤,活生生跟被挖了祖坟一般。还一个个的想要将自家子弟塞入军中。
  武将甲:“小小蛮夷,胆敢挑衅我□□上国,不可饶恕!”
  武将乙:“倭寇屡次来犯,倘若此次不论其罪,难免纵其猖狂。”
  众大臣“………”当真是义正言辞极了,说的跟前些日子反对的都不是这些人似的。
  皇亲丙:“蛮夷小贼,我大瑞尚不得讨回公道,岂不是让那些子北地蛮夷看了笑话。觉得我大瑞朝廷可欺?”
  众大臣“………”北方蛮子,不是前几年都被打成啥样了,这些年他们难道他们还不乖觉吗?人家北方蛮夷招谁惹谁了?
  别看众臣子说的信誓旦旦,朝中那些个大臣们可是不理会这套。这些人这么快变了卦,其中必然又不可告人的秘密。几位大臣对视一眼,有些眼明心亮之辈已经稍稍闭上了嘴巴。而那些知道内情的,更是不好再说什么。
  说到底,别看文人们整日“铜臭铜臭的”,然而铜就算是臭的,银子也是香的很。再说这时候,群情激愤的,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何必呢,想打就去打呗,反正有了好处,那些人还能完全独吞不成?几位大臣表示,他们的荷包也还干瘪的很呢?
  眼看朝中“主战派”终于呈压倒之势压下了“仁和派”,高台之上,天成帝嘴角微勾,深沉的眸子扫了一眼队伍最末的沈煊。
  而此时的沈煊飞快的低下头,无人看到的暗处,嘴巴同样勾了起来。
  他们的计策:成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古人诚不欺吾。
  数日前,御书房内。
  “一群子酸腐,还有那些个武将!当真是丁点血性都无!”
  噼里啪啦,伴随着天成帝的怒意,御案之前的奏折散了一地。
  沈煊随意瞥见了一个,上头果不其然是在反对出战之事。对于这个哪怕君臣二人早有预料,此时也不由气怒不已。
  尤其是沈煊,此次出征不仅代表着重创倭国,还要为日后的重开海禁打下基础才是。于他而言,此事断然不能有任何差错。想到前些日子查到的那些资料,沈煊定了定神,上前一步道:
  “陛下,臣早先于馆中查阅诸多史料,发现前朝时期,嘉明帝本就有出兵倭国之意。若非嘉明帝崩逝过早,说不得此时的倭国早已难成气候。”
  “微臣心中甚为疑惑,毕竟先前华朝海上兵力极盛,倭国等地等闲不敢放肆,更少有侵犯之举。然而又是什么能让嘉明帝如此一意孤行?”
  “哦?沈卿可是查到了缘由?”天成帝知晓,沈煊少有会做无把握之事,这时候说起这个,定然心中有所打算。心中不由重视了起来。
  “禀陛下,微臣心中着实好奇,于是便翻看了馆中自李唐以来所有与倭国相关文献。”
  “而后微臣发觉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是李唐还是华朝,根据往来贸易,还有来往贡礼。几经计算之后,臣怀疑………”
  “倭国之内银价颇为低廉。”
  此话一出,可以说是石破天惊。便是天成帝都不禁坐直了身子。
  “沈卿是说,倭国境内,很大可能藏有大量银矿?”
  “是,陛下。微臣斗胆作此猜想。”沈煊丝毫不意外陛下这般激动。毕竟上皇宽仁,又纵的江南一片乱象,其中伤的最深的可是朝廷的钱包。
  眼前这位,可谓是盼银子盼到眼绿的主儿,前些日子因着某位皇子奢侈太过,还被狠狠痛批了一波。
  见陛下明显动了心,沈煊这才接着道:“嘉明帝又为何对一小国这般在意,臣以为会不会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天成帝闻言不禁点了点头,有那么多银子,不动心简直不合常理。再说嘉明帝一届开国皇帝,没仇没怨的,跟那个弹丸小地硬磕着是怎么回事儿。
  反倒是沈卿这番猜测才是最为合理的。
  沈煊而后又将所查的资料,跟计算的明目一一奉上。
  看着眼前密密麻麻,错综复杂的计算公式,便是久居户部,素喜亲力亲为的天成帝也是眼晕了好大一会儿。细细折腾了小半天才算勉强折腾明白。
  之后在看底下立着的沈煊登时眼神儿不同了。“沈卿之算学,便是那些个明算出身的官员都有所不及。看来朕将你放入户部,当真是明智极了。”
  “陛下谬赞!臣不过一时兴趣罢了,跟那些个专注此道的大臣们还是差的远了。”
  沈煊面上谦道,心中却明白,既然当今这般讲,看来本时空的算学便是有嘉明帝普及在前,还是因着世林的打压落后了不少。
  何其可惜……没有人能比沈煊更加明白,算学或是数学所代表的意义。那是众自然科学的基础。
  沈煊很快心事重重的退下了,之后如何,当今比之于他更明白怎么操作。说白了,权谋之术,眼前这位才是王道。
  事实却是如此,有了手上这份资料,事情便好办多了,天成帝很快召集了几位皇室宗亲。
  按理说,皇室总归是不缺银子的,然而嘉明帝时期,吸取了某时空大明的教训。为了减轻宗室负担,比起历朝,宗室的待遇可谓是凄凉的紧。而本朝不巧的是,这方面同样沿袭前朝。
  偏偏历朝宗室还有一特点,贼能生。
  因而听到这个,众宗室哪有眼睛不放光的,虽然这些资料计算啥的,众人都看的两眼蚊香圈儿。但他们不懂,不还有能人儿嘛!
  宗室圈儿跟中勋贵之间联姻也是常见的紧,天成帝也未刻意封锁消息,因而不过数日,关于银矿的传说便在京里权贵圈儿流传开来。
  如果说宗室紧紧是缺钱,那么众勋贵有许多都已经在吃卯粮了,偏偏越是落败的家族越是执着于排场二字。可见其缺钱的程度。
  得到这番消息之后,更是眼睛都红了起来。
  前些时日还信誓旦旦劳民伤财的众权贵们登时一个赛一个的群情激愤。恨不得嗷嗷直叫,下一秒便提着大刀,直冲倭国大门。
  至于天成帝有意诱导,呵呵……有钱拿谁管那些有的没的?再则没好处,前朝皇帝那么拼干嘛?他们可不是傻子。
  热乎乎的银锭子都在冲他们招手了,难道还能拜拜错过不成?
  此次朝会在天成帝跟沈煊两君臣的心照不宣中圆满而过。
  散朝后,沈煊来到户部,听着眼前几位官员还在议论早朝之事。
  沈煊听此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
  感谢在2020-10-25 03:01:32~2020-10-26 21:30:0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树懒 10瓶;方圆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