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高丽武士
作者:三个王爷      更新:2021-01-12 06:51      字数:2029
  第十三章高丽武士
  正在五人开动碗筷之时,突然从楼下传来一阵嘈杂之声,不一会儿一行十多人来到楼上,挑了一靠窗的桌子坐下。他们个个奇装异服,完全不是中原汉人,却也不是金人,更让人吃惊的是居然个个带有兵器,如此大摇大摆的在城中行走,巡城官兵竟也不阻拦,也不知这群人是何来头?
  他们沿窗坐下以后,并叫来小二点了诸多美食,竟也都是上等之物,寻常人家可吃不起,其汉语倒也流利,但仍能听出不是中原人士,不是汉人也非金人,不知到底是从何处而来。之后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小声讨论,由于语言不通又相隔甚远,五人也听不明白他们在讲些什么。
  “你们说他们都是什么人?怎么能携带兵刃?”三姐率先发问,
  “不是金人也不是宋人,莫非是大理西夏或者高丽的,能携带兵刃必是某国使团随行护卫。”
  “二哥,你这用列举法,也少算了一个,不是还有个交趾吗?他们这次好像也派使团前来。”四哥打趣道。
  “四哥说的是,我只是觉得这交趾离中都甚远,只怕赶不及了。”
  “这可不一定,大寿之事早先数年便已经通告天下,离得远的自然会提前启程,除非是根本不想来。”
  几人虽行走江湖多年,但中都只呆在嘉兴和蒙古,所见之人只有汉人或蒙古人,只知天下诸国林立,但对各国详情却不甚了解,此时此刻还真分不清这群人究竟来自哪一国。
  “可如果是哪一国的使团,不是应该住在专门的使馆当中,所吃所用都有专人伺候,怎会跑到这鱼龙混杂的地方。”五妹疑惑道。
  “许是出来见见中都风景,见识一下不同的风土人情。”三姐随口答道。“我看和我们一样,也是来此打探消息的,毕竟这福来客栈靠近中都最大的坊市,来往商旅极多,带来天下各地的消息,若要打探消息,客栈可是最好的地点。”想想有补充道补充道。
  “三妹说得有道理,他们毕竟是使团成员,可能会有朝廷的探子暗中探查,我们最好还是先行撤离,免得多生事端。”袁瞎子赶紧说道。众人觉得大哥所言有理,便结了帐匆匆离开。
  “大师兄,刚刚离开了五人似乎也是武林人士。”五人刚走,这群人中便有一人赶紧向为首之人说到,“脚步稳重,吐息有力,定然是武林中人,为首的那男子似乎是个瞎子,也不知他们是哪一方的势力。”
  “不用管他们,我们只是出来吸引金国探子的注意,给二师弟他们争取时间,大摇大摆吃吃喝喝便可以,无需去多惹是非,而且听说大理使团前些日子也来过此客栈,估计也是来扰乱视线的,并未曾听说他们发生过什么冲突,咱们也就不当这个出头鸟。”众人听此赶忙称是。
  这群人却乃高丽武士,他们来自高丽天刀门,皆是门中的核心弟子,此次奉门中命令保护使团前来,同时也是为了见识一下中原武林的实力。这天刀门乃是高丽数一数二的武林势力,门主鬼刀江贺彬一身刀法出神入化,堪比鬼神,是金国上任六极之一,也可以说是高丽武林在金国的代表,其地位受到金国皇帝和高丽大王的认可。
  高丽自古以来远离中原,位处长白山以南的一个半岛之上,受中原影响极大,向来以小中华自居,但由于位置偏远,一直未能被中原王朝纳入版图,但也慑于中原王朝的武力,经常放下尊严成为中原王朝的属国。高丽建国可以追寻到唐朝末年,唐初之时尚无高丽,当时那块土地上存在三个国家,新罗百济和高句丽,当时高句丽是东北强国,甚至开始威胁到唐朝的安全,唐太宗甚至亲征高句丽,却也未能将其征服,直至其子高宗继位,既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皇武则天的老公,趁高句丽内乱举兵伐之才大破高句丽,然而却未能占领其土地,最终高句丽领土被新罗所取,三国一统,最终成为现在的高丽,据说正因如此,小说三国演义在高丽极受欢迎。
  契丹崛起后建立辽国,雄踞关外,更占领幽云16州,建国初期辽国国力强盛,宋国统一后为夺回幽云16州,巩固防线与辽国连年征战,却败多胜少,最终被萧太后领兵至澶州城下签下澶渊之盟,从此宋辽结为兄弟之邦,谁的皇帝大便为兄,亦可知辽国国力如何。辽国曾多次攻打高丽,意图剿灭这莞尔小国,以后对宋争战便无后顾之忧,没想到战无不胜的辽国铁骑,面对小国高丽竟也无可奈何,最终只得接受高丽臣服而保持其独立性,从而可知这高丽也非弱国。后来辽国衰弱,金国崛起,由于高丽曾配合辽国攻打女真,女真建国之后亦多次派兵攻打高丽,竟也无可奈何。高丽建国至今已近300年,区区小国国运竟比宋辽金这等强国还要长久,真不知如何说道。
  而现今的情况如100年前一样,金国国力日渐衰落,新崛起的蒙古实力强悍,随时准备取而代之入主中原,在这场新的国家秩序的转移中,高丽如何站队只怕也是一个令高丽君臣头疼的问题。现在的国家秩序,高丽作为附属国虽然屈辱,但却可以保存国运,如若蒙古真的灭亡金国,甚至于南下再灭亡宋国一统天下,之后又会怎样对待高丽这等小国,是继续忍耐其存在,还是举兵伐之?
  如今蒙古西征,灭亡的国家不计其数,曾经高高在上的各国权贵及王族,如今却像猪猡一样被赶下神坛屠戮殆尽,这种事件几乎每隔一两年就会传来一件,如若蒙古军队西征归而金国无法抵挡,怎能不让高丽这等小国心惊胆战。所以此次金帝大寿便赶紧派遣使团,名为祝寿,实则打探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