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杨门之后
作者:三个王爷      更新:2021-01-12 06:51      字数:2054
  第18章杨门之后
  “此次有一件喜事要告诉母亲,这趟我去山西公干,无意中竟找到当年杨家另一只余脉,杨家四郎的后人。”
  完颜钰桢本名杨幽然,其生父杨军各是宋国杨家将之后,杨氏一门,满门忠烈,先祖杨业连同七子为宋国立下累累战功,最终在金沙滩一战为辽军所败,七子去一子还,满门皆为国尽忠,只留六郎杨延昭一人,所以支撑起了杨氏一门,但因家中人才凋零,官职越做越低,逐渐就沦为普通地主,靖康之乱后又随朝廷南渡江南。然而当时还有另一子也活着,便是四郎杨延辉,传言他被辽军所浮,而事实上金沙滩一战之后,杨氏一门几乎全军覆没,他也心灰意冷,离开朝堂不知所踪。这次世子前往山西处理武林之事,却无意中发现杨四郎的后人,并对他们妥善安置。
  “哦,真的吗?他们现在过得如何?”
  “只是当地一户普通地主,并没有什么厉害人物,只能算是衣食不愁。我已对他们妥善安置,并带回其中几个有才干的年轻人加以培养。”
  完颜钰桢已经考虑妥当。
  “嗯这样也好,都是杨家后人,大家应该互相照顾。”包氏回应道。
  “其实这次将杨家后人带回,除了想帮衬一下他们还有一些别的原因。”
  包氏闻言疑惑的看了一下世子,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母亲应当知道,孩儿如今已改姓完颜,是六王爷的养子,杨家一脉至此便算是断绝,本来孩儿以正为此头疼,没想到这次外出竟有意外收获,找到杨氏另一支族人,这一下便解决了燃眉之急。”
  世子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
  “这次随我曾经的年轻人名叫杨旭,今年年不过20,已经娶妻,但还未生子,我的想法是等其生下孩子若是男孩便抱养过来续四房的香火,也不至于让杨家一脉就此断绝。”
  完颜钰桢说话之时平静如水,似是跟自己无关一般。
  包氏闻言面色微微一沉,却也只得叹了口气说到。
  “这也好,没想到你想的如此周全,先夫在天有灵若知此事也该瞑目了。”
  “母亲,这些年来,我盼了多批人前往当年的战场寻觅,也查阅了大量当年关于那一战的卷宗,但并未查到任何相关的信息,也许,他并未生死还尚在人世。”
  包氏听闻此言两眼一红,略带哭腔说道,“当年战事如此残酷,宋金不知死了多少人,他只是一普通士卒,又非将帅,哪会有人管他的生死,你如此有心倒也难为你了。”
  “当年那一战其实金军统帅便是父王,但母亲也应当知道,父王领兵乃是陛下的旨意,父王即受军令又怎能抗旨不尊,保家卫国本就是他的责任,所以此事断不能怪到父王头上,不过如你所说一切起因皆是那赵世珍,若有机会我必手刃此贼。我知母亲本为宋人,杨家又是忠烈之后,对宋国感情甚是深厚,不过这么多年来,你我母子二人食金之粟,居金之所,即受金国之恩惠,也必为国分忧。古有圣贤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绝食而亡,此等才是真正的忠臣义士。我生于金国,长于金国,更身为金国臣子,倘若有一天宋金再度开战,我必为金国而战,也希望那时母亲不要令我为难,但倘若母亲想置身事外,我也不会阻拦。”
  “这我都知道,王爷对你有养育之恩,对我亦有救命之恩,战场无情,又怎能怪他,我们也确实不能恩将仇报,你又是世子,自然要为大金尽忠报国,这些为娘都懂。”
  二人你一句我一句,从王府之事谈到在外公干,不一会儿竟已过去了小半日。
  “母亲,我还有其他要事就先走了,以后有时间再来看你。”
  “这么快就要走了吗?”包氏满脸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如今陛下大寿,事务繁忙,我必须回去协助。”
  包氏一路护送直至世子上了马车,车队渐行渐远,包氏却不曾离开,一直目送,直至车队消失在街角。
  回到院内,进入右手边的一间小屋,这里似乎是卧室,摆放着诸多杂物。包氏径直走向里面的墙边,这墙边立着一个木桌,桌上赫然摆放着一块灵位,一个香炉还有几盘供品,灵位上书写着亡夫杨军各之灵位,没想到包氏竟将亡夫灵位摆放在卧室之中,日夜陪伴,可见其夫妻二人感情之深。
  包氏落寞的走到灵位前。
  “军哥,今天终于然儿来了,一年多了,他终于又过来看咋们了。虽然他还是不太习惯,但我已经很满足了。其实我早就知道,当年我把他交给六王爷的时候,他就再也不是我们的康儿,可当时那种情况,我已经别无选择,要么我们娘俩一块死,要么一块儿活,我死不要紧,但然儿是杨家唯一的血脉,不能就此断绝,他若给六王爷当儿子,将来说不定更能继承大统,铁哥,你会原谅我吧?”
  包氏边说边哭,泪如雨下,也不知是真在求取亡夫的原谅,还是在自我安慰。
  这包氏多年来经常在王府附近徘徊,就是为了多看看自己的孩子,甚至如同那些妇人所言,希望其有朝一日君临大统,能够母子团聚。但这包氏也只是个妇道人家,哪里知道朝堂险恶,王府之中也处处陷阱,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如今的王府全由王妃打理,王妃又有自己的亲生孩子,处处打压世子,只期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可以取而代之,二人虽表面一团和气,母子相称,但其实内里已经斗了无数次,那王妃虽不是什么聪明盖世之人,但身边倒有几个机灵的家仆,又有娘家人撑腰,帮忙谋划,仗着王府主母的身份,倒也一直处在上风,这位世子的处境其实是越来越危险,不要说什么继承大统,稍有不慎,可能连小命都不保,若是包氏知道这些情况,也不知会作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