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情法两难全
作者:三个王爷      更新:2021-01-12 06:51      字数:3434
  第29章情法两难全
  “何人如此大胆,敢在世子面前喧哗。”
  “是小人所说,但小人并非喧哗,只是觉得世子所判不公。”郭天宁此时站起身,抬首挺胸的说道。
  “你好大的胆子,在世子面前竟敢不跪。”刚刚那侍卫继续喝道,一手握住刀柄,做拔刀之势,周围一群百姓见此状况赶紧退开,生怕殃及自己。而那对生父母见此状况又突然燃起了希望,停止了哭闹,虽不知郭天宁是何来历,却希望能为他们说几句话。而那养父母二人见本来已经定好的局面如今又突然改变,满脸疑惑之色,一脸茫然的看着郭天宁,不知是喜是怒。
  “你是何人?”
  “小人名叫郭天宁,并非金国人士,而是来自蒙古”
  “哦,蒙古人,你说本世子所判不公?刚刚本世子所判皆是根据汉人的宗法制及本朝买奴律例,那你倒是说说于法于理本世子是哪里不公了。若是能说出个所以然本世子倒也可以听听你的意见,但若不能,休怪本世子不客气。”
  “世子刚刚所判,与法与理,都并无不妥,世人也挑不出毛病,但在下说世子不公,是指与情而言。这生父母二人年事已高,家中子女尽亡,就只剩下这么一个孩子,倘若也不再管他们二老,那他们二人的结局必然是冻饿而死,试问世子于心何忍。而且世子仅仅依照礼法来判,却并未问过这孩子如何想法,岂非不近人情,正所谓血浓于水,母亲忍受生育之苦诞下孩子,孩子抚养父母也是应当…”郭天宁正在侃侃而谈其对此案的理解,虽不合理,却也引得一拨邻居点头称是,但却全然没注意到此时世子已满脸不悦。
  “住嘴,我当你能讲出什么大道理,没想到竟在这里满口胡说,以情压法,混淆视听。历朝历代统治者都要编写律法,原因何在?皆是要立规矩,让天下百姓依着律法规矩行事才不会出乱子,常人总说一诺千金,立下契约便要按契约行事,这夫妻二人当年因生活所迫不得已卖掉这孩子,便是定下了契约,自然要按契约行事,白纸黑字,岂能说话如同放屁。如今你觉得他二人生活困苦,便可以违背当年的诺言,看似有情有义,但若是传扬出去,今后任何人便来装穷装弱,是不是本世子朝廷官府都要容许他们违背诺言?自古情法两难全,若要主持公理就不能受情意所影响,否则律法有何公正可言,又如何让天下百姓信服。”郭天宁被这一番话问的哑口无言,支支吾吾,“再者,你刚刚所说血浓与水,本世子不否认亲情血脉的价值,也并不怀疑这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但即便他们之间亲情深似海,本世子也不能支持他们,你可知道这世上有多少人是领养他人的孩子,他们都是普通百姓,领养过程更是诸多不符合律法之处,若此案依你来判,你可知他们会怎么想。养父母一生辛苦劳累抚养孩子长大,一是为了膝下欢乐,二是为了老有所依,如今却因不合礼制而失去这个依靠,试想这天下又有谁会冒如此大的风险领养他人的孩子。就如同这几人一样,若不是当年养父母领养这个孩子,没有那笔钱救急,只怕当时要饿死就不止一个了。我大金国多有专门抚养孤儿的院所,中都城中亦有数家,每年都有无法生育的夫妻前来领养孤儿,他们之中自然也有超过三岁的,倘若他们的亲生父母可以前来将孩子要回,试问又有谁敢去领养孤儿,那些孤儿无人领养又会有何结局?难道你真以为那些孤儿院会养他们一辈子?”
  “难道就没有两全之法吗?”郭天宁想了半天,也只憋出了这一句话。
  “两全之法,这世上哪有这么多两全之法,我自是明白你的意思,唯一的两全之法就是让这孩子同时抚养生父母与养父母四人,但你要知道,平常百姓生活艰辛,既要娶妻生子,又要赡养父母,哪里有如此多的口粮。今天若强制要求他同时赡养四个父母,如此巨大的负担,恐怕结果就是无法娶媳妇,先不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了,等到这孩子老去,又有谁来给他养老?你吗?”完颜钰桢说完又将一个巨大的难题抛给郭天宁,估计此时想答却又不知如何回答,也陷入了两难处境,于理这孩子自应归养父母,于情这生父母又太过可怜,到底该如何是好。
  “禀告世子,在下想出一套两全其美之法。”那郭天宁突然又跪下向完颜钰桢说到,在下在蒙古多年到有一些积蓄,愿将其拿出来帮助这几人助他们渡过难关。那两家人听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实在有点不可相信,完颜钰桢听到此话倒是诧异,“你如此做也非不可,但本世子也要劝你,可别一时冲动,这可不是一笔小钱,若是给了他们,你自己当如何是好。”
  “请世子放心,在下独自一人,并不需要多少钱财,等到事情结束,自要返回蒙古。”
  “如此说来便好,你刚刚说你是蒙古人,想必是蒙古使团的一员,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再多说,我们回去吧。”一众侍卫得到命令,护送着世子离开这所小院。
  郭天宁没想到这世子一眼便看出他的来历,着实吃了一惊。见其离开,也来到几人面前,从怀中掏出一个袋子,放到了这对生父母手中。“这些钱你们拿好,省着点花足够你们夫妇后半生之用,这孩子既然你们已卖给那夫妻二人,就不能再要回,事关律法,不可违背,明白吗?”那夫妻二人来此索要孩子本来也就是为了后半生有个依靠,如今有如此多的钱财自然后半生无忧,也不再提孩子之事,对郭天宁连声称谢,就差磕头谢恩了。
  “你二人住在哪里,我护送你们回去,也省得路上发生意外。”
  随着生父母的离去,这院中的人群也逐个离开,一切都渐渐安静下来,那养父母二人和孩子也搀扶着重新回到屋内,一切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
  郭天宁带着那夫妻二人来到院外走了没多久,正准备寻马车将他夫妻二人带回老家,一名侍卫装扮的人突然跑到其面前,正是先前世子的侍卫。
  那侍卫向郭天宁拱手道“郭大爷,我家世子让我带句话给您,路见不平可拔刀相助,但他处不平,郭大爷有何办法?”
  郭天宁被这一问先愣了一下,思索了片刻,回答道,“请回禀世子,能帮一人便是一人。”
  那侍卫得到此答案,对其作一鞠躬随即离开。郭天宁看那侍卫就此离开,正也准备继续护送夫妻二人,突然又传来一声,“靖儿。”这声音怎么如此耳熟?郭天宁心里想到,随即转头看向后方。
  “大师傅,还有其他几位师傅,你们怎么都在这儿?”
  “我们早就来了,刚刚在院外便一直暗中观察,只是那世子侍卫之中有些高手,我们也不敢靠近,而且他也发现我们,不过却不曾对我们出手。如今他们走远,我们方才出来,刚刚你在院中的表现我们都看到了,倒也符合我们侠义之举,不过血浓于水,我汉人最讲究的便是血脉亲情。你刚刚还是应当将钱财交于那对养父母,将那孩子赎回交还给生父母才对。”柯镇恶直截了当的说道,对郭天宁刚刚的举动有些不满。
  “大哥你也别这么说,刚刚那世子在院中所说有理有据,如今我们在大金的国土上,还是不宜与他对着干,与理与法都是大大的不妥。”七妹最是疼爱郭天宁,此时赶紧出来打圆场。
  “哼,这次就算了,以后还是要多加注重。”
  “那个靖儿,我们目前就住在东边的那所房子里,”七师傅指了指前面的一所房子,“等你将这夫妻二人送回就过来一趟,我们有话跟你说。”
  “静儿知道了,我这就先去了。”郭天宁听完,想来这确实是首要之事,并赶紧映衬下来。
  此时在郭天宁远去的另一个方向上,完颜钰桢一行人也正慢慢踱着步子,并不急着赶回去,“刚刚你觉得本世子的裁决如何?你墨家侠者与我官府行事多有不同,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属下认为世子所判于情与理于法皆无不妥,只是对那亲生父母二人可能略有些残忍。”
  “刚刚那名少年看其身形似乎也是习武之人,不知是不是墨家侠者,他的那套说辞,你也认可?”
  “属下虽同情那生父母二人,但并非为他们说话,那姓郭的蒙古人所做之事说得好听点儿是菩萨心肠,不过也只能在这街头巷尾助人为善,说的难听点就是在和稀泥,看似两全其美,其实什么事都没有解决。不过是仗着自己有些钱财,解决了那夫妇养老之事,掩盖了其中的矛盾,下一次再发生这种事情又当如何?这天下有多少穷苦之人,又有多少非亲生血脉,恐怕其数量不下十万计,倘若他们的父母都来寻找孩子,谁又能拿出那么多钱财?那姓郭的小子?还是各地官府?其实若依我墨家侠者的观点,其实从一开始那亲生父母卖掉孩子就已然不对,我侠义之道讲究人人平等,无论父母兄弟子女皆应当平等独立,贩卖他人为奴,即便是亲生子女也是万万不可。不过现今儒家当道,那户人家又因生活所迫无奈之举,此事便也只能揭过,不过既然当年已经收了他人钱财,还立下契约,便要守诺言,如今却又来所要孩子,虽然他们口口声声是想念孩子,但谁又看不出来他们只是想找一个养老送终之人,他们的确可怜,可那养父母夫妻二人多年来辛苦付出,抚养那孩子成人,若要他们将孩子还回,难道他们就不可怜。虽说血浓于水,但羔羊跪乳,乌鸟反哺,生恩哪有养恩大。”
  “好一句生恩哪有养恩大,说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