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离开前(一)
作者:余凫      更新:2022-04-29 18:36      字数:2422
  昨日昌文君之事,杨旭本来很生气,一是他不相信与对方那么恰到好处的相遇,这种群伺环绕的感觉,让他很没安全感,如芒刺背。
  二来,身为正常男人,被人讥讽为**,简直奇耻大辱。
  但等冷静下来,他的心难以自制的跳动起来,他终于觅到了逃出去的机会,而希望就在昌文君身上。
  之后两天,杨旭在庭院中,不停的盘桓,一连两日不语不食,在心中不断复盘,制定逃离计划,直到无一处遗漏。
  他的表现让内侍宫娥惶恐至极,以为他又回到了深夜放歌前浑浑噩噩的状态。
  啾娥禀告了宦者令,后者前来察看,但谁也不知杨旭究竟怎么了。
  直到第三日,杨旭恍惚回神,似乎梦醒。
  看到他安然无事,宦者令放心离去。
  杨旭却问道:“谁家工技最巧?”
  一直形影不离的啾娥回道:“非墨者莫属,与公输家齐名。”
  杨旭对啾娥说道:“去寻墨家之人来,造一方日晷,方圆两步。”
  指着庭院中央道:“放置在这里。”
  两步,也就是12尺,以后世的尺寸即直径两米八,近三米了,这可不是一般的大。
  这当然是故意的,如果是寻常的尺寸,杨旭相信这宫廷里可能就有,马上就能搬过来。只是如此一来,还如何接触墨家。
  所谓日晷,即计时工具。
  早起雏形乃圭表,立木为表,以察日影。
  不要小瞧这古老的工具。
  据说陶寺遗址之所以确认是尧都,正是发现了一只圭表,这可是王权的象征。当然,根本原因是对知识的垄断。
  上古蒙昧时期,能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并确定一天的具体时辰,这可是了不得的创举。
  再往前,黄帝创制服饰衣冠,车子,奠定了华夏民族之后几千年的服侍冠带形制;再再往前,伏羲氏固然以创八卦而成华夏文明肇基之始,但渔网的发明作用同样不可小觑,意味着从此可以用网捕鱼,食物的获取成倍的增加,使生产力获得了跳跃式的极大进步,也是圣举。
  伏羲之前,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先人从而得以从茹毛饮血进化为熟食,疾病减少,寿命得以提升,生殖繁育年限增加,人口有了爆发的基础;燧人氏之前,有巢氏营造树屋,夜晚可以避开野兽的侵害,部族不再局限于山洞,活动范围大大增加,获得的食物来源也越发广泛,部落间的交流开始频繁,文明的演化开始进入快车道。
  从以上可知,日晷的出现,象征意义不凡,是从圭表,进一步优化发展出的计时工具。直到近代,才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当然也有实际需求,自从来到这先秦后,对空间的梳离与时间的缺失模糊感让杨旭整个人都处于一种隐形的烦躁状态。
  他迫切的需要知道每时每刻的时间。
  命令已经被传达下去,不管是日晷还是墨者,要见到他们都需要时间。
  离开在即,杨旭望着这森严的秦宫,感慨万千,他想为这里做最后一点事,也算报答秦王嬴政一直以来的照顾吧。
  ......
  一连多日未曾见到杨旭,再见到时扶苏显得很高兴,看的出来是发自内心。
  “大兄,我们是去庖厨吗?”
  这个问题让杨旭很无语,他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打开了扶苏的什么开关,这家伙怎么有往吃货发展的趋势。
  杨旭带着扶苏径直来到后宫,王夫人的住处。
  王夫人,乃已故将军王齮的孙女,王齮一生经历三位秦王,战功赫赫,最重要的是王氏乃秦国本土将门。
  其孙女初入宫,十七岁的年龄品级已为夫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杨旭见到了王夫人,其走路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让人误以为其不是初显怀而是怀胎十月。
  王夫人让人小心翼翼的将杨旭跟扶苏请入殿内,礼仪无可挑剔,只是表现的太过小心谨慎了。
  或许是畏惧杨旭过往的恶名,唯恐他伤害自己腹中的胎儿。当然,最大的可能是王氏兴于王齮,自王齮卒后,王氏已然没落的原因。
  杨旭刚要说话,忽然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眉头不自觉的挑了挑。
  他目光追寻源头,缕缕烟雾从香炉中飘出。
  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从来如此,杨旭暗叹口气。
  他并未道明原因,只是淡淡说道:“熏香对胎儿无益。”
  一句话让王夫人花容失色,不论真假,她都不敢冒险,让人甚至将香炉都抬了出去。
  香味渐渐消失。
  杨旭不待对方询问,就主动说道:“我有一锻体术,于产妇与胎儿皆有益,更有助生产,助产后恢复身材,消除赘肉。今日教于你。”
  “仔细看,你且记牢。”
  然后也不赶走扶苏,就在所有人的吃惊中,杨旭练起了瑜伽。
  瑜伽不管最初起源为何,目的为何,但总是不无用处。
  尤其王夫人年龄不足十七岁,身材纤细,衣衫下的骨盆粗略估计也很小,于这先秦时代,难产几乎可以想见。
  杨旭其实很想告诉她少吃些,但又不忍心,万一胎儿发育不良流产就完了,对一个女人而言可能就失去了唯一的依靠,尤其在这竞争激烈的深宫中。再说本就瘦弱,要是再没体力,肯定生不下来。
  “另外,多走动,每日走够两千步。”
  最后杨旭教她呼吸法,即用鼻吸气,用嘴呼出。并配合着动作,即盘腿对脚坐,向下按压双腿,拉伸骨盆肌肉,可改善分娩时体位,增强下身血液循环。还有背靠墙站立,慢慢靠墙下滑,然后上滑,反复进行十次,此动作有助于打开骨盆口,同样利于分娩。
  教授完一切后,杨旭也不停留,带着扶苏就离去了。
  扶苏全程看在眼里,七岁的他全然不懂,只是觉得大兄的表情很严肃。
  杨旭当然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行流氓之举,教女人做些与房中术无异的动作,而是有助于他完成任务的又一举措罢了。
  如同之前一直教扶苏讨好嬴政,抢占原本历史中胡亥讨喜的角色,此举就是釜底抽薪挤压胡亥的生存空间与身份地位。
  想想看,胡亥之所以受宠,不正是其幼子的身份吗?
  说来也是奇了,宠爱幼子无论古今都是无解的难题。
  有名的如触龙说赵太后,嬴政于胡亥。
  嬴政共有十女,二十三子,其中胡亥是最小的幼子,虽然数量很可观,但结合先秦时的医疗条件,夭折的不可避免。
  那么,如果杨旭增强幼儿的存活率,嬴政还会是原本历史中的三十三个孩子吗?胡亥还会是嬴政最小的幼子吗?
  幼子如果是别人呢?是不是意味着胡亥的角色被原本不存在的人代替。
  前有扶苏,后有他人,那么还有胡亥什么事?
  没了胡亥,秦还会二世而亡吗?
  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了,但总算是做出了努力。
  最起码,他还了嬴政的情分。
  他离开也能离开的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