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还是同行?
作者:卓牧闲      更新:2021-02-20 17:08      字数:2873
  尽管之前没少发生过撞车的情况,但刚回到老家还遇到这样的事,尤其对方还受了伤,韩昕心里真有些不是滋味儿。
  本打算去跟高个子城管道个歉,可要配合特巡警大队的余警官工作,等做完笔录高个子城管已经被救护车拉走了,矮个子城管也跟着一起去了医院。
  二级警督刚目送走救护车,又要送特巡警大队的同行,直到该走的都走了,才回头道:
  “老陈,你们辛苦一下,帮着把老钱老胡的电动车骑回去。”
  辅警问:“骑到所里?”
  “深更半夜的,不骑到所里还能骑哪儿去?”
  二级警督反问了一句,回头道:“你叫韩昕是吧,我叫王伟,这位姓李,叫李亦军,我们是城南派出所的民警。外面这么冷,你又穿那么少,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麻烦你上我们的车,跟我们去一趟派出所。”
  有人受了伤,并且不知道伤的重不重,这件事最终得有一个说法。
  再想到外面这么冷,韩昕一口答应道:“行。”
  “小李,帮韩昕同志拿一下行李。”
  “是!”
  ……
  跟着来到派出所,走进一间会谈室。
  王警官和姓李的见习警员便坐到会议桌对面,掏出纸笔,打开执法记录仪,开始询问起来。
  “姓名?”
  “韩昕,韩非子的韩,日斤昕。”
  “年龄?”
  “26。”
  “身份证呢,麻烦你出示下身份证。”
  “对不起,我没带身份证,只有这个。”
  王伟接过一看,赫然发现是一张看着跟社保卡差不多的军人保障卡。
  卡正面有一块小芯片,有姓名、照片、保障号和条码,背面是发卡银行的信息和银联标志。
  照片上的五官很清晰,举起来进行比对,确实是同一个人。只是卡上的照片只拍到领口,只能看到领花,看不到军衔。
  王伟有些意外,低声问:“韩昕同志,你是武警?”
  “是。”
  “是军官还是战士?”
  “我是士官。”
  “这么说是老兵了,当了几年兵?”
  韩昕笑道:“八年。”
  当事人居然是当兵的,这件事有些麻烦,王伟暗叹口气,接着问:“在什么地方当兵的?”
  “南云。”
  “南云大着呢,在南云哪个市?”
  “南云新康。”
  普通老百姓可能没听说过新康,王伟对这个地名却早有耳闻,下意识问:“这么说你们部队驻地在中缅边境,离‘金三角’不远?”
  “是不太远。”
  听到“金三角”,李亦军立即想到了毒品,顿时心中一凛。
  王伟想了想,接着问:“韩昕同志,听口音你是本地人,你是回来过年的?”
  “是。”
  “你当那么多年兵,照理说应该有士官证,也应该办理军人身份证。你从那么远的地方回来,怎么既不带士官证,也不随身携带军人身份证?”
  “我是临时决定回来的,匆匆忙忙,没带士官证。至于军人身份证,我们部队倒是给我们拍过几次照片,采集过几次指纹,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没办下来。”
  “那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这么点?”
  “我是从南云回来的,南云没老家这么冷。”
  想到很可能就是因为穿的少被那两个城管给盯上的,韩昕又强调道:“刚才跟您说过,我这次回来的匆忙,什么都没来得及准备。”
  “别激动,我没别的意思,就是了解一下。”
  王伟笑了笑,随即话锋一转:“你既没带军人身份证,又没带士官证,回来的车票是怎么买的?”
  “车票是在火车站售票大厅窗口,用军人保障卡买的。王警官,您可能不太了解,军人保障卡一样是现役军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我还真不了解,那车票呢,能不能让我看看。”
  “扔了。”
  “扔了?”王伟微皱起眉头。
  韩昕意识到这次是真被怀疑上了,苦笑道:“真扔了,王警官,请相信我,我没必要跟您撒谎。”
  “为什么扔?”
  “又没人给报销,留着没用,一出站我就顺手扔了。”
  “可据我所知,军人都是有探亲假的,探亲的往返车票部队都给报销。你把车票扔了,回部队之后怎么报销?”
  王伟用锐利的目光紧盯着他,观察着他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
  韩昕不卑不亢地说:“按规定现役军人探亲的往返路费是可以报销,但我现在不是现役军人。”
  “你刚才不是说你是武警吗,武警一样是军人。既然不是现役军人,那这张卡怎么回事?”
  “对不起,刚才没说清楚,我二十四天前是武警,但现在不是。”
  “退伍了?”
  看这架势如果不说清楚不行,韩昕只能解释道:“我是边防武警,也就是常说的公安现役。但中央不是要求‘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吗?
  我们部队前不久刚整建制退出现役,转为人民警察编制。所以说我二十四天前是现役武警,但现在不是。”
  王伟想起是有这回事,脸色再次露出了笑容:“那你现在是什么身份,是警还是民?”
  韩昕不假思索地说:“现在转为人民警察编制,当然是警察了。”
  居然是警察!
  王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李亦军更是愣住了,傻傻的看着韩昕,竟忘了做记录。
  见他俩似乎不太相信,韩昕干咳了一声,接着道:“确切地说现在是移民警察,新警种。用领导的话说,我们是老兵新警,要换装不换志,尽快完成从战场到职场、从橄榄绿到藏青蓝的角色转变。”
  王伟缓过神,将信将疑地问:“这么说我们是同行?”
  韩昕微笑着点点头。
  “既然是同行,那你应该有警察证。从那么远的地方回来,赶那么远的路,为什么不带警察证?”
  “我们部队刚转制,很多改革还在进行中,很多政策还没落实,我们的警察证暂时没办下来。”
  韩昕打了个哈欠,想想又说道:“其实我以前有警察证的,就因为这次转制被上级收回去了。”
  “以前有警察证?”
  “有问题吗?”
  不只是有问题,并且问题很大!
  王伟心想不但老胡受伤的事好解决了,甚至很可能还逮了条大鱼,按捺下心中的激动,装出一副并没有起疑心的样子说:
  “没警察证也没关系,别说你们刚转制,连我们都是干了好几年才领到证的。”
  有个人去了医院,韩昕不想跟他扯这些,急切地问:“王警官,能不能打个电话问问姓胡的那个城管到底怎么样,伤的重不重?”
  “老胡的事不着急,我们又不是医生,着急也没用。”
  王伟打了个哈哈,随即话锋一转:“小韩,你虽然暂时没领到警察证,但警号应该有吧。再说你们边防刚转制,刚换装。换装不可能只佩戴警衔、胸徽,不佩戴警号。”
  “警号……警号有,只是发下来没几天,没记住。”
  “以前的警号呢,你以前有警察证,有证就应该有警号。”
  刚才说漏嘴了,又不能解释,韩昕追悔莫及,只能硬着头皮道:“王警官,您别问了,因为需要遵守保密条例,有些事我不能告诉你。”
  说得有鼻子有眼,连保密条例都搬出来了,搞得跟真的似的。可惜自相矛盾、漏洞百出!
  王伟心里有底了,装出姑且相信的样子,不缓不慢地说:
  “小韩同志,既然警号需要保密,那我们换个问题。你们单位晚上应该有人值班吧,有没有你们单位的值班电话。”
  韩昕不假思索地说:“有,但一样不能告诉您。”
  “这也需要保密?”
  “需要。”
  “这就奇怪了,你说你们转制了,你现在是……是移民警察,移民警察一样是公安,又不是国安!一个单位的值班电话而已,这又不是什么秘密,有什么好保密的?”
  韩昕一肚子郁闷,心说早知道会遇上这乱七八糟的事,打死也不应该听领导的回来,可现在已经被人家当作了嫌疑人,只能苦笑道:
  “对不起,我不会再回答您关于警号和我老单位的问题。”
  李亦军总算明白了,原来眼前这位十有八九是在冒充警察。
  暗想你小子刚才不是编的挺溜吗,接着编啊,编不下去了吧,你小子再狡猾也斗不过我师傅……
  同时暗暗提高警惕,防止嫌疑人狗急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