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征西(h)
作者:魏无忌      更新:2021-02-24 20:08      字数:8215
  (一)
  是年二月,皇帝武曌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英才云集神都洛阳,考生逾万人,连考数日,殿试之制自此始。
  同年十一月,昔日领兵与吐蕃战于青海大非川,兵败被俘、失踪数年的的唐将王孝杰被吐蕃赞普释放,免死归唐,因往昔克敌有功,又在敌营中刚正不屈,武曌特赦其罪,官升右鹰扬卫将军。
  王孝杰重归洛京之时,神都街巷为之一空。人人都想一睹这位军功卓着、屡克吐蕃,深入敌营数年不死,如今又风光归京的名将。
  李知容听说消息时,径直从卫署中跑出去,登上五凤楼,在重重看热闹的北衙禁军中挤出一条通路,终于在城头望见定鼎门大街上那一个熟悉身影。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李知容此时无比希望她阿娘还活着。她隐约觉得,这是她阿娘一直希冀能看到的画面。
  上阳宫中,皇帝下诏,命她与王将军一同觐见。
  大殿上,武曌笑得爽朗,赐予他锦缎无数,黄金万两,神都宅邸一处,并仆役千人。
  王将军不受。
  皇帝笑问他,你所求是何物,只要朕力所能及,就赏赐于你。
  他开口,求皇帝允许自己来日能带兵,再回一趟昆仑山。
  听见这句话时,她等在垂帘后。
  待朝会结束后,她飞奔出去,追上走远的王将军,行礼抬头时,千言万语却堵在心中,一时无话。
  阳光穿过楼阁宫殿,洒在游廊上。空气中飘荡着千年的旧尘灰。
  “阿容?”
  他竟认出了易容的她。
  “王将军?你怎知道我是阿容?”
  他银白盔甲反射着阳光,耀眼得让人难以直视。如同重回天台山下的茅屋,他伸出手拍拍她的头,语气欣慰:
  “不是你,还能是何人。长高了。”
  无尽的委屈霎时涌上心头。她在大内的游廊里捂脸蹲下,不争气地哭出声。
  “王将军,阿耶他过世了。”
  身高八尺的王孝杰此刻慌得像只笨拙狗熊,半跪下来,手忙脚乱地找绢布给她擦眼泪:
  “别,别哭了,阿容。我都知道。”
  她抬头,豆大的泪珠还挂在脸上:
  “王将军,告诉我,你与我阿娘,究竟有何过往?”
  王将军的手顿了一下,抬眼看她,神色复杂:
  “是圣人告诉你的么?”
  她摇头:“是皇嗣说的。”
  他将她扶起来,语气认真:
  “阿容,我此番请命重回昆仑山,亦是为此事。”
  “若你也想知道当年长生引一事的真相,就随我一道出京。”
  (二)
  次年元月,则天引见存抚使所举之人,不问贤与不肖,悉加录用,时人讥为;“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欋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
  然则天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挟刑赏之柄驾御天下,凡不称职者,寻即罢黜,或加刑戮,由此,当时英贤,竞为之用。
  同年九月,改元长寿。十月,西州刺史唐休璟请复取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安西四镇,因王孝杰熟知吐蕃事务,帝任其为武威道总管,与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西征,再讨吐蕃。
  李知容听闻新诏令时,洛阳的秋风乍凉,吹落满城黄叶。
  家家户户预备着用秋粮酿酒,橙黄橘绿,菊篱香满,人人都说,明年一定是个好年。
  安西四镇是大唐与武周的西北锁钥,一旦丢失,吐蕃就可直接兵临凉州城,自滇南与漠北直驱长安。
  垂拱二年,唐军败于吐蕃,安西四镇失陷,那之后西域诸藩镇与小国争相攻伐,祸乱不休。
  昆仑山是此番出征的必经之地。她若是答应了与王将军一同出征,或许是解开当年长生引谜局的唯一机会。
  只是牵机毒案尚未完全了结,让李崔巍一人在京中留守,她总觉得心中忐忑。
  不知不觉中,她走到城北大福先寺前,此观是神都最宏伟的庙宇之一,是昔日武则天为其母杨氏祈福所建,曾占尽一坊之地。牵机毒案中第一个死者即是死于此地。
  她信步走进寺内,上了几炷香。殿内叁面墙上画着佛经故事《弥陀净土变》,佛陀说法的须弥山四周围绕着重重地狱景象,以金线凹凸勾勒,高达二十余尺,画中人物似乎要跃出墙壁,令观者望而生畏。
  她心事重重,上香之后,转身无意间撞到一位老者。连声道歉之后她抬头,却惊觉此人颇为眼熟,似乎在何处见过。
  “尉迟先生?”
  那日与李崔巍一同离开安僧达宅时,她曾回头看了一眼,恰好望见他伸出拐杖,拦住了要有所动作的安府君。
  “容姑娘,请随吾走一趟。有事相告。”
  老者带着她一路穿花拂柳,穿过重重寺院大殿,到达一处偏殿内,踏入殿门时,她惊了一惊。
  那壁上所画与正殿相同,只是原本应当画着佛陀的须弥座上,画着一只狐首人身的妖物。
  (叁)
  李知容从大福先寺出来,回到城北宅中时,李崔巍也刚进门,才沐浴完毕,披散着一头银发,仙气飘飘地坐在院中——剥豇豆。
  见她面如土色地回来,他似乎并不惊讶,只是拍了拍身旁的矮凳,招呼她坐下。
  她站在院中,满地落叶金黄,风吹过时,有红尘烟火香气。
  越是幸福宁静,越像幻境。
  像他与她这样的亡命徒,人生本就是激流险滩,暗礁密布。这不知从何处偷来的安稳日子,终究是到头了。
  “你早就知道。”
  她终于艰难开口。李崔巍的手停了停,抬头看她,眼神平静。
  “尉迟乙僧去找你了。”
  这句话,不是疑问,只是确认。
  她点点头。方才在大福先寺中,她已知晓了一切。狐族的血腥往事、长生引的来龙去脉、她阿娘惨死的缘由,以及王将军五年后将死在幽州硖石谷、李崔巍两年后死于洛阳某处地宫的预言。
  她从前不知道人族之外有狐族,而狐族之外,更有上下宇宙、天地浩瀚。人穷尽一生所探索的乾坤奥秘,或许只是沧海一粟。
  天地不仁。
  “你也见到了么,那幅《弥陀净土变》。”
  她像失去所有力气一般,没有点头,没有摇头,只是呆呆看着他。
  李崔巍像是已知晓了一切,一言不发,只是起身抱住她。豆类的清香弥漫周际,她闻到却觉得恍如隔世。
  方才在尉迟乙僧的幻境中,她所见的不是虚妄之象,而是过去与未来数年中,她所切实经历过之事。桩桩件件,细致入微。最后一个场景出现时,她看见李崔巍浑身鲜血淋漓,被困在一处地宫内,在她面前合眼断气。她大叫一声捂上眼,幻境随即消失。
  那景象太过真实,比回忆更让她战栗。
  “要如何、如何才能让他不死。”
  虽然知道是幻境,但是万一,万一它成了真。哪怕有一丝一毫的可能,她也无法承受。
  “人真是可笑可叹。明知终有一死,真正要死时,又不能直面。”
  尉迟墨绿色的眼睛在暗处闪光。
  “这个问题,李太史问过我,你的阿娘,当年也问过我。”
  “李太史,他已知晓了?”
  尉迟颔首,眼中有悲悯之色。他没有说出口的是,李崔巍所见到的,是她用匕首刺向心口,死在他面前的景象。
  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唯有关心之人不同,所见亦不同。
  她看着他,目光坚定:“他答应你的条件,我也能答应。”
  “容姑娘,汝此生最不能放弃的是何物。”
  她低头思索,片刻后抬头:
  “天下至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尉迟眯起眼看着她,轻叹一口气:
  “汝与李崔巍所答,一模一样。”
  半个时辰后,城北李宅中,李知容环抱李崔巍,轻声告诉他自己的答案。
  “尉迟说,若要救你不死,我需在你……离世当日,寻得长生引。早一天,晚一天,都不能算数。”
  这句话本身就自相矛盾,如同一句玩笑。
  李崔巍轻抚她背脊,语气平静。
  “他也是这般告诉我。”
  她擦干眼泪看着他:“你如何想。”
  他不假思索:“我不能让你涉险。你留在神都,其余事情,我来想办法。”
  说罢他更紧地揽住她,额角抵着她肩头,有几分耍赖的意思:“汤羹要凉了,先吃饭。”
  她笑:“好,先吃饭。”
  她自告奋勇去灶上拿汤,迁延了一会才出来,问即说,是往汤里加了些八角与胡椒。
  他的豆子已剥好,与粥同煮,暖香扑鼻。出房门时,却见她不知从何处捞出来一坛酒,破开泥封,已倒好了两杯等着他。
  他端起一杯,抬眼看她:
  “你不会在酒里下了药罢。”
  她怒:“我是那种人么!”
  吃罢饭,他突然觉得浑身燥热,颇像是当初服食五石散后的症状。李知容见她面色有异,上前试他的额头,却被一把推开:
  “这汤,汤里有五石散。趁药性未发,你快回屋去。”
  李知容叹气,更近地贴上来。她的气息芬芳馥郁,如同蚀骨之毒。
  “怎能对狐狸没有防备之心呢。五石散是我下的,汤里下了一剂,酒里下了一剂。足够你睡到明日正午。”
  她坐到他身上,亲他的眉眼、鼻梁、嘴唇,解开他的衣扣,衣料早已被汗湿。
  “真能忍啊,李太史。”她感叹,用手细细抚过他胸膛,一路往下摸去,却在快要摸到那处时被抓住手腕。
  “阿容。”他眼睛里是藏不住的欲望。可是欲望深处,有更大的悲伤。
  她不再看他,自顾自低头吻下去。李崔巍忍不住发出低吟,伸手握住她脖颈。
  身下已湿透,她一点点地坐下去,扭腰款摆。他的阳根今天比往日还要硬挺,戳得她差点刚进去就泄了身。她深深呼吸,扶着他肩膀上下动作。
  起初,他只是放任她动作,渐渐握住她的腰,身下使力,深深撞击她。
  清脆声响在院里回荡。他对她的敏感点极为熟悉,在那几点上用力戳刺,激得她一哆嗦,先泄了身。
  他咬紧牙关,等待那让人头皮发麻的水浪冲流过去,又继续顶弄。
  五石散除了催人情欲,还会使人手脚虚麻。趁他无法反抗,她将平时羞于吐露的甜言蜜语都一一说给他听。
  “怀远,你慢一点呀。”
  “怀远,阿容从小就喜欢你,嗯……你身上哪一处我都喜欢。”
  “啊……怀远,待我回来,我们夜夜都在一起,好不好?”
  “你轻一点呀……受,受不住了……”
  极快活时,他咬着她耳垂,自言自语般终于开口:
  “我会活着,等你回来。”
  她心中一震。原来在他毫不在意地喝下酒时,即决定不违逆她的意愿,放她去寻那一线不存在的希望。
  “好。等我。”
  中了五石散的李崔巍比平时还要难对付,让她险些交代在床上。这场风月快结束时,她也累得身体酸软,费尽力气才爬起来梳洗沐浴。
  天光乍亮时,她已穿好戎装,在他榻前放了一张纸笺,告知他自己随王将军即日出征,不需送别。
  玄武门外营号吹起,她骑马列队,遥遥朝王将军示意。
  大军浩浩荡荡自城北向南,穿过尤在睡梦中的洛阳城,定鼎门大街上,晨光初霁。
  转眼,洛城定鼎门已在身后。前方千里之外,即是安西。
  与此同时,城中地下丰都市内,安府君亦是一身戎装,背后的波斯老者拄着拐杖,目送他出门。丰都市主街上,浩浩荡荡的驼队安静等待着,望不见尽头。
  “你终究是不信我能重振狐族,才会将长生引的事告与李崔巍。”安府君站在院门前,朝身后的人抛下一句话。
  老者想要拍拍他的肩,却收回了手。
  “尉迟先生,你于我有知遇之恩。我曾以为,你知我信我。既然不信,为何当年要将丰都市的权柄交于我手上。”
  身后人的表情难得有一丝悔意。
  “楚虽叁户,亡秦必楚。你是狐族的项羽,终有一天,会替狐族灭暴秦、复血仇。”
  老者长叹一声,身后黄叶摇落。
  “可我忘记了,狐族术法再强大,终究也是人。项羽会犯的错,你也会犯。可惜,我不如沛公。”
  安府君没有回头,抬脚出门上马,驼队开始缓缓移动,天光渐亮。
  然而尉迟的最后一句话依然萦绕在他心中,久未消散。
  “府君,汝此生最不能放弃的,究竟是何物。”
  他心中对于此问,竟不知如何作答。
  (四)
  安西四镇,自贞观初以来,即是唐西北的咽喉锁钥。
  贞观十四年八月,唐灭高昌,九月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东抚突厥,南抗吐蕃,贯通东西,为沿途商旅与僧人提供庇护。
  调露元年,唐安抚大使裴行俭在平定西突厥反叛后,以碎叶水旁的碎叶镇城代焉耆。于碎叶、龟兹、于阗、疏勒四镇修筑城池,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府兼领,都护府设于龟兹拨换城。
  垂拱叁年,唐军败于吐蕃,四镇被占。叁年前,吐蕃攻克焉耆,镇守碎叶城的安西副都护唐休璟便收集残军,坚守更靠近东境的西州,改任西州都督,直至今日。
  快马急行军自洛阳往西到长安,西出阳关、玉门关,过陇右道,至安西都护府治所时,已是十月末。
  大军抵达时,西州坚壁清野。武周的军旗在西州城头矗立,不远处的焉耆城上,却燃着吐蕃驻军的烽火。
  军队没有进入西州城,只驻扎在城北大营内,埋锅造饭,遥慑焉耆。
  立马西州,南望昆仑。
  然而她亦是大唐与武周的中郎将,当务之急是收复安西四镇。边地一日不宁,她就一日无法西入昆仑山。
  夜幕四垂之时,西州都督唐休璟亲自出城劳军,带了数车的牛羊肉、粮草与衣物,西北十月,说落雪就落雪,不是常驻关内的儿郎们能抗住的天气。
  然而分发粮草辎重时,李知容才发现,粮草多是搀了稗谷的劣粮,衣服中尽是破絮,牛羊肉也尽是风干的存粮,不知放了有多久,坚硬如铁。
  她将情况如实上报,王将军当即将各部将与唐都督召集至大帐中,询问西州守城实情。
  唐休璟起初吞吞吐吐,阿史那忠节与王孝杰却步步紧逼,追问月月派发至西州的粮草去向。因与吐蕃连年征战,朝廷意在收复,运往关外的辎重一直有增无减,十月又是稻麦收获时节,背靠凉州腹地,西州为何如此窘迫。
  对方这才屏退左右,待帐中只剩下几个将军与郎将时,唐休璟才将头上的军盔摘下,叩首告罪,说出实情。
  原来,早在月初吐蕃攻占焉耆、唐休璟率部退守西州时起,通往腹地凉州的商路上就盗匪四起,专门截运粮草。凉州民风粗犷,悍不畏死,盗匪屡剿屡生,官粮运送屡屡受阻,城中存粮又不多,如今已是强弩之末,城中百姓,多有饿死。
  言及此时,六十余岁的唐休璟掩不住凄怆之色,竟背过身去匆匆抹泪,座中一时寂静。
  听闻商路被截,李知容忽想起牵机毒案中丢失的商路图一事,那图上曾标着昆陵都护府,却是裴府旧藏。
  她曾看过几回那件证物,现在回想起来,图上所标西州城附近的几处废弃城址,倒很有可能是盗匪们的藏身之地。
  她起身行礼,自请带几个部下,去沙碛中查探盗匪。
  军机不待人。援军的粮草也只够月余,拖得越久,吐蕃胜算就越大。
  唐休璟大喜,当即表示愿派一众精锐跟随李中郎一同去,然而王将军却思虑良久,未曾点头。
  正僵持时,帐外忽有传信,言说有一沙陀商人,自请参见诸将领,说有要事相商。
  问及姓名,帐外信使响亮答道:
  此人自名朱邪辅国。
  (五)
  来者竟真的是安府君。
  她不知他为何要在此时扮作商人来西州,更不知他究竟是敌是友。
  难道,他也是为长生引而来?
  思及此,她突然打起精神,警惕观察帐外动静。
  军帐被掀开,一个衣着极尽奢华的男子信步走进来,苏合香的奢靡味道一时间飘满屋帐。
  他抬手朝外招了招,仆役即抬进几十个檀木大箱,箱盖打开,内里除上好的风干肉脯之外,另有羊毛衣料与取暖用的焦炭不知其数。
  “在下是沙陀行商,常年往返碎叶城与陇右做生意。如今碎叶城破,亏得唐都督庇佑,在下得以保全家财,今日特来报恩。”
  李知容此时已偷溜出帐,吩咐将士们仔细检查,若无问题,马上先行分发给老弱百姓与城中守备。
  “这位郎将,是担心某是奸细,特在粮草中藏毒么。”
  安府君暗金色的瞳孔瞟向帐外。李知容暗中咬牙,一来就看见她,果然来者不善。
  她回头行礼,假笑着回答:
  “在下只是例行搜查,并无不敬之意。”
  两人正要斗嘴,先前一直无话的王将军却开口:
  “朱邪辅国,汝可是瓜州朱邪部族长、墨离军讨击使朱邪金山之子?”
  李知容震惊回头,身边朱邪辅国也先是一怔,继而低头一笑:
  “已许久无人这样称呼我了。”
  帐中诸将领像是都知道朱邪金山的名字,气氛一时熟络起来,甚至招呼朱邪辅国进账吃酒,说着当初他阿耶年轻时跟着武卫将军薛仁贵讨伐铁勒时,是何等勇武,将军叁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又是何等的功勋卓着,说得大家抚今追昔,又是一番感叹。
  朱邪辅国却无甚感动,只是埋头吃酒。李知容只知他是沙陀人,却从不知他的这段过往,好奇之下,也听得入神,被安府君瞪了好几眼,才想起要问他所来究竟为何事。
  她端着酒叁两步蹭过去,横眉竖眼地问他:
  “安府君,战事正吃紧,汝为何此时来西州?”
  对方抬了抬眉毛,将碗里的浊酒一口饮完,朝桌对面亮了亮碗底,才偏过头对她道:
  “做生意么,战事愈是吃紧,生意愈是好做。”
  见此刻问不出什么有用的话,她转身便走,却被一把拉住,差点摔个趔趄。她正要抽刀,却听见他低声耳语道:
  “想要长生引的话,就跟我走。”
  继而他转身站起,朝唐都督庄重行礼之后,装作酒气上头的样子,大胆毛遂自荐:
  “在下来西州路上,大半货物都被盗匪抢走,幸而家臣多是行伍出身,才捡回一条命。在下今日来,是为自请出城,剿灭盗匪。若幸能得允,还望都督能派一郎将,与在下同行。”
  都督得了军需,已大为感动,此时更是连声称善,答应为他派一熟悉陇右地形的部将。
  安府君却醉眼斜睨李知容,将她一把拉起来:
  “不劳都督费心挑选,依我看,这位郎将就不错。”
  王将军在对面看着她:
  “李中郎,你愿与朱邪公子一同去么。”
  她本就要去,然而被朱邪这么一搅和,不禁觉得其中有诈。然而这一步走出了,就不能再退。
  “属下愿意。”
  (六)
  李知容带着安府君及数个向导出城,走了百余里后,才隐约觉得自己不是去捉贼,而是掉进了贼窝。
  自从走出西州城,她就发觉一直有人在暗中跟着他们,不前不后,步步紧随,却始终不与他们正面交锋。
  临行时,王将军特意嘱咐过她,西州战事吃紧,她只能先带兵孤军探敌,万不可贪功冒进。因此他们一路只是循着商路朝东行进,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她记忆中的商路图此刻在眼前渐渐清晰,河道湖泊、山川峡谷、沙碛荒城。十月是旱季,原本丰沛的雪山河道干涸后又被沙丘掩埋,此时要认路,比春夏时更难。
  “你当真认路?”
  原本在一旁看热闹的安府君逐渐发现她确是胸有成竹,一路向东,不禁诧然。
  “我告诉了你,你会告诉我长生引的下落么。”
  安府君突然情绪低落起来。
  “你果然已知道了。可是李崔巍告诉你的?你这么想要长生引,是为了他?”
  李知容没有回答,再抬头时,眼角竟有泪光。
  “府君,你能否告诉我,长生引究竟是何物。”
  安府君竟一时无话。两人骑马默默走在盐碱遍布的沙碛上,良久,安府君才开口:
  “若他真死了,你会怎样。”
  大漠孤烟,一轮血红落日挂在天尽头。
  “他若真死了,这九州阔大,也再无我能容身之处。”
  能安身立命之处,唯所爱之人身边而已。
  安府君没有再说话,只是扬鞭策马,奋力超那轮血红落日奔去。李知容咬牙也追上去,他却快如离弦之箭,眨眼就没了踪影。
  粮草辎重还跟在身后,她勒马不愿再追,安府君却在远方停下,被耀眼阳光包裹着,如同远古神祗。
  他孤零零地矗立在天地间,不知在想什么。
  待她赶上时,安府君拉过她,将她的手放在自己心口:
  “长生引,就是九尾狐的心头血。”
  “我曾与你说过。九尾狐后裔,成年之时,即与至亲生离之时。伤悲之极,当下化形。化形时,剖其心头血饮之,可长生不死。”
  “可惜你是个哑狐。豫王已试过一次,你身上,没有长生引。”
  那血一样的太阳瞬间落下山头,天地俱黑。
  见她失魂落魄的样子,安府君有些不忍,竟然劝起她来:
  “他若真时日无多,你又何必在此蹉跎。不如回洛阳去。人生如朝露,有时须尽欢。”
  她木木然望向远方,许久才开口,声音干涩:
  “府君,方才你说的长生引,世上真有此物么。”
  对方犹豫了一瞬,才淡淡回复道:
  “真有此物。当年我被逐出瓜州城,就是因为它。”
  身后传来向导的惊喜呼声,他们抬头,望见远处有一大片星星点点的光影,在虚空中如同海市蜃楼。细看时,是灯火人家。
  西州以东数百里,正是安西都护所辖的另一处重镇——瓜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