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李白走了
作者:被她气死      更新:2021-03-11 11:46      字数:2677
  崔文昊这时候明白李白为什么掌握不了醉剑的精髓,他心里边一直藏着事,四十岁了,依然一事无成,尽管有人赏识李白,奈何他的名气依然没有起色,崔文昊笑笑说道:“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孟德的《龟虽寿》!”
  崔文昊说:“将来你就明白了。”
  “哈哈哈,难怪,崔兄总是能一语惊醒梦中人。”李白起身说道:“崔兄,明日我岳父递上回乡的奏折,我们就走了。”
  “你岳父老家是哪里的?”
  “东鲁!”
  “好。”
  ————————————————
  崔文昊回到家,一个人来到后花园,李白要走了,酒桌上的壮志难酬何其悲凉,他被感染得不想说话。
  郑灵馨远远看着他的样子,愣是不敢去打扰,只好让公孙颖送去热茶。
  这么些天,还没跟她说过话,崔文昊看她过来,淡淡笑道:“你在家里还习惯吧?”
  “习惯,姐姐们待我很好。”
  崔文昊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问道:“公孙这个姓氏应该很少吧?”
  “公子,这事我也不知道。”
  “你听过一个叫公孙大娘的没有?”
  “没有。”公孙颖摇头说道:“公子说的太笼统,至少也得有个名字吧?”
  “呵呵呵,我还真不知道名字,我只知道她剑舞的很好,昔日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看这种情形好像也是你们姬馆的事。”
  公孙颖还是摇头,说从未听过。
  崔文昊琢磨了一下,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现在应该连个名头都没有,那公孙氏应该还没成名,他说道:“你会练剑吗?”
  公孙颖摇头说:“我们姬馆从不教授剑术,只教习一些歌舞乐器,我想学也不知道该从哪里拜师。”
  “哈哈,那我教你吧,我告诉你等那公孙氏把剑舞传世后,你也能跟着沾光。”
  公孙颖动容磕头:“公子当真?”
  “当然了,你去拿剑来。”
  “是,公子。”
  公孙颖出了后花园,郑灵馨迎上问道:“公子好些了吗?”
  “回夫人,公子没事了,还要教我剑法。”
  “好。你快去吧。”郑灵馨说完找崔文昊去了。
  她轻声问道:“你刚才回来怎么不高兴?”
  “老李明天要走了,他几次相助我,有点舍不得。”
  “无妨的,你的酒那么好,总会把他吸引过来的。”
  “哈哈哈,这倒是。”
  “你要教公孙颖剑法?”
  “是,我看她身段不错,若是配上阳刚之气,肯定惊艳四方。”
  郑灵馨不解的问道:“那你怎么不教颜语窈?她多少有些底子。”
  “她不行,这么小的年纪,学了剑术,伤了人,心里怎么能承受的了?还是让她健康成长吧。”
  郑灵馨笑笑不说话,因为她是不可能了解崔文昊的,只能一点点的进行下去。
  崔文昊挑出几招轻灵的剑法传给了公孙颖,临了说道:“因为你是女孩,所以要自己琢磨一下适合自己的招式,怎么让剑法变得更好,更漂亮。”
  “谢谢公子。”公孙颖学了剑法,心里高兴坏了,忙弯腰施礼。
  “哦,对了,将来嫁了人,希望你的孩子千万不要是公孙大娘。”
  “咯咯咯。”郑灵馨捂嘴笑个不停。
  “咋了?你笑我?”
  “是啊。”郑灵馨笑道:“相公你真傻,即便是公孙颖嫁了人,她的孩子也只能随夫家姓,如何能再姓公孙。”
  “哈哈哈,对,你看我这脑子。行了,我去给老李准备点吃的。”
  “我帮你。”
  崔文昊微微一怔,随后点了下头。
  ————————————————
  巳时,长安东门外,崔文昊带着几人在等李白。
  看到几人坐在十里茶棚,李白下马就跑了过来。
  “崔兄,不是说了,不要相送吗?”
  “没送你,我给孩子送点吃的,你那些干粮一路上还不把孩子的牙给硌了?”
  “呵呵呵。崔兄,非要这么口是心非吗?”
  “我就这样。”
  有客相送,李白带家眷进了茶棚,双方见礼后,崔文昊拿出一包糕点打开让他的两个孩子尝尝。
  女儿李平阳,儿子李伯禽十一二岁的年纪,长得乖巧伶俐。郑灵馨和颜语窈把两个小孩拉到一边让他们说话。
  崔文昊拿出一个包袱说道:“老李,这是围猎的花红,你带上吧。”
  “不不不,崔兄能带我去参加围猎,我已经感激不尽,钱我万万不能收。”他把包袱按住说道:“崔兄,你听我说,你要做生意,没有本钱可不行,我盼着你能把生意做到东鲁,我不用出门也能喝上你酿的好酒。你若非要给我,这钱就当是入股了,你看如何。”
  崔文昊只好点头说道:“好吧,我一定会当一个巨富,不过那酒肯定不会卖到东鲁,醉太白以后不卖了。”
  李白听了热泪盈眶,他知道崔文昊此举是为了纪念他,他哽咽两下走到蓬前,长叹一声准备吟诗一首。
  崔文昊忙走到他的身后拍了一下说道:“嘿,不可写与我送别的诗,《送孟浩然》《赠汪伦》什么的已经让我头疼不已,你要是写诗纪念我,才是真完蛋了。”
  “哈哈哈,你说的我都不知道是什么。”
  李白肩头的手用力一捏,听到:“不管怎么样,人生总有起伏,再过几年,你终有出头之日。”
  “借崔兄吉言。”
  “相公,天不早了,让李兄赶路吧。”
  “好。”崔文昊倒出两碗酒,两人喝完,李白翻身上马。
  古人最讲情义,是现代人根本理解不了的。不到一月的相处,两人已是倾心相交。没有电话,书信来往又不便,崔文昊看着要走的李白说道:“听着!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来了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
  歌声洪亮,歌词令人心碎,李白听完,掩面挥手拍马而去。
  十里长亭,洒泪挥别,这种感觉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知道。微信,电话?呵呵,也许就是这些东西才把关系变得看着很亲密,其实就那么回事。
  ————————————————
  散朝后,郑元海居然被李明容拉着到他家去了。
  寒暄过后,郑元海算是把情况搞清楚了。吏部尚书卢怀珍年纪大了,有退隐之意,今天开朝已经向皇帝上了奏章,这事需要几个月来寻找合适的人选来办理交接。
  李明容明里暗里的意思是想把郑元海推上去,可是那条件自然就是让崔文昊离婚。李明容说着话,干脆就明说了,他是一个武将,遮遮掩掩的别扭。
  朝中官员晋升虽说是靠政绩和威望,但是少不了人推波助澜。郑元海属于李林甫一派,恰巧又是吏部侍郎,按道理提他上去很正常,可是这个位置管着官员晋升,是个超级大鸡腿,谁都想咬上一口。
  李明容跟刑部关系很熟,他们两个联手推一下,即便是李林甫也不好说什么,更何况他本就是李林甫这一派。跟李林甫这几年,关系不近不疏,总是尴尬。李林甫只是收他为党羽,可是看不上他书生做派。
  崔文昊现在就像是是一片可能会被拆迁的老房子;李明容提出的条件是立刻给你一套花园洋房外加很多现金。郑元海有些两难,他起身道:“李尚书,容我回去考虑考虑,毕竟是两个孩子的事。”
  “当然,还得看孩子们的感情是否牢固,我们可不能干这种棒打鸳鸯的事。郑侍郎,你回去好好调查一下他们两人的关系再做决断。”
  “好,那我先告辞了,我们改日再议。”
  “来人,送郑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