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作者:促谈      更新:2021-03-18 08:59      字数:3224
  洛迪拉成功引天地之气入体,开始逐渐加大运动量,细细体悟身体在过度运动后自发的恢复,刻意引导这恢复力培养这所谓的天地之气。
  袁天不敢胡改书中的步骤,观察着洛迪拉培养气的过程和各种问题。
  洛迪拉每日按照袁天制定的计划训练,空闲时间就在一边荡秋千看着袁天单独训练力量。
  简陋的各种训练器材又多了几样,袁天不急,做不到引气入体是因为锻炼的力度还不够,身体发育不能强加过度的负荷,锻炼不是一天两天就见效果的,慢慢增加,逐渐成长,必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巴刊已经忙的自顾不暇,小家伙们自己照顾自己也让巴刊放心,多次的出诊和治愈率增强了自信心,早被磨灭的希望重新点燃。
  这次出诊收到一本据说是关于武者的书,巴刊高兴的带回来给了袁天。
  这也是兽皮制作,工艺要比随护哪里的来的基础篇简易的多。
  这是一本标准的武技书,记载了一门名为莽劲的武技。
  这可是袁天一直想得到的东西。
  袁天仔细研读后,惊异的发现这门武技需要开通的脉门和自己研究的穴位相对应。
  自己虽暂时练不了,但道理相通,对这世界所谓的武技有了直观的认识。
  这对袁天很重要。可以说打开了一扇门。
  就好比学习外语,一开始不得方法很难入门,但掌握了母音找到了窍门,就能逐渐学好。
  原来所谓的武技如此简单。
  气沉丹田后,运气打通身体特定的穴位,形成特殊的通道,需要释放武技时,丹田之气顺着这通道释放出去就形成武技。
  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肯定还有不少难点。但大体雏形应该如此,想通了道理,找到发力的根源,剩下就是不断练习了。
  书中详细描述了需要开通的穴位,穴位与穴位如何再相连,气行走的路线,气离体时需要避免或注意的事项,以及这气劲打入对方身体后的反应及破坏力。
  袁天很想马上让洛迪拉修炼,但还有一部分穴位怕拿捏不准,如若出错会对洛迪拉身体造成伤害。
  所以压抑住想法,想等自己能修炼了,修炼好了再教给洛迪拉。
  跑到腿发软,边调节呼吸,边细细感受身体自发的恢复,感受力量的再生过程。
  久违的引气入体终于被袁天感觉到,感受到。
  什么天地之气入体,说白了就是累到快虚脱时,按照一定的呼吸节奏在旧力用尽,新力再生时冲击丹田穴位,使新开的穴位感受到空气而已。
  丹田感受到空气后,等于找到了人体发力的明确根源。
  人体发力的根源原本就存在,丹田被刺激激活后,每一次呼吸进的空气都会在丹田转一圈再被吐出,由此增加人体力量。
  所谓武者,开启丹田后需长期刻意改变呼吸节奏,无时无刻都在培养、增强丹田之气。
  袁天在丹田开启这一刻明白了很多,这世上哪件事不是亲身经历才有体会,说的再多,比不过一次亲自操作。
  这气很微小,很脆弱。
  接下来袁天按照书中培养气的描述培养、孕育、加强丹田运气的进程。
  这都是大体的描述,模糊却直接,简单却粗糙。
  袁天知道了气的来源,明白了气的原理,怎么可能不运用自己的知识改变它,加快或巩固一些自己感觉出的需要。
  中华有气功。不是传说,真实存在。
  中华有古武。不是传说,真实存在。
  袁天很幸运,因为他重生了,穿越了。
  袁天很不幸,因为他出生的地方太贫瘠,出生的世界不注重科技,信息的传递太滞待,信息的散播太缓慢……
  想学习魔法,却苦于入不了门。想学习神奇的气功,却得不到相关的信息。
  浮布武者的认定,有严格的等级。每一级都有相对应的条件。
  练气期,分三等。
  引气。育气。吐气。
  引气,引气入体。
  育气,培育养气。
  吐气,气放体外。
  此为武者基本。会一种基础武技,能成功释放,骨龄不低于9年,不高于15年者,便为初级武者。
  分气期,分三等。
  纳气。行气。分气。
  纳气,使身体接纳更多气,积累气。
  行气,气行全身,形成循环。
  分气,在不破坏循环下,能接连使用高级武技三式者。
  此为高级武者。
  气海初成,气循生生不息为圣。受浮布供养,入圣殿,立名薄,受四海拜!
  袁天才引气成功,进入育气。但必定能成为初武,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不到六岁,已注定成初武。如果被浮布真正掌权之人获知,前途无可估量。
  育气也很简单。
  就是不停的加强锻炼,使身体产生新生之力,用这种力与气相合,壮大气。
  袁天在这里,发现了变化。
  人体经运动,消耗了体力,体力可根据时间、吃食物逐渐恢复。反复这个过程,体力会明显增强。也就是说,体力增长这个过程和结果,是个人就能做到。
  在这个过程里,新的力量怎么产生的?
  食物转变成营养,被身体吸收,这个说法是个人经过系统教育后,也能感觉到。
  吸收营养后,身体各器官怎样产生新的力量,现代各学科综合后也给出了答案。
  但是,这营养怎么被气吸收呢?这气只是呼吸的空气,空气怎么可能和营养结合?
  袁天细细体会这一过程,发现说只是这样说,实际这过程要复杂的多。
  身体自主的恢复原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绝对不是用一加一等于二就可以解释。
  这是一个庞大集生物、生理、细胞裂变、细胞再生等等各学科才能阐述的过程。
  不管过程多么复杂,其结果,也就感觉到又有力气了,会被清晰的感觉到。
  再生时各器官都在运动,心跳必定加速,加速血液循环。
  这时候使用带节奏的呼吸不但可加快恢复的过程,更能平复心脏剧烈运动带来的各种生理不适。
  这种新生的力量在快形成未形成时,经过已被开发的丹田,丹田内因被空气充斥、膨胀,自主吸收这种恢复力,逐渐适应这种膨胀的状态,产生袁天暂时不明白的一系列变化。
  这种变化的结果,就是在呼吸后,空气经过丹田不明的改造,像是被瞬间压缩、提炼并储存一小点。
  呼吸再平稳,也是非常快的过程。所以在锻炼后,抓住身体恢复的时机,始终保持带节奏的呼吸持续的使丹田变化,直到丹田变化完毕。
  这才是袁天理解的育气。
  几经尝试,效果确如科学理论般。这些过程有了科学依据,有了科学解释,不算什么。
  让袁天真正在意的,是这种再生的力量。
  袁天有过什么经历?是什么让袁天重生的?在那异度空间袁天经历过什么?只为了想看一眼,经过了多少磨难?多少痛苦?是什么,让袁天具备了一些能力?
  这是多么相像的过程?
  身在异度空间,在极度压抑中存活,在太多不确定下挣扎,根本没有心思考虑这些、发现这些、感受这些、研究这些……
  现在又经历身体再生的过程,真实的感受到这过程,怎么会没有想法,最起码要搞明白,这再生的力量,有什么作用?能干什么?
  身体的再生已消失,袁天细细体悟这完整的过程,准备分析、尝试、解析、掌握这力量。
  有了科学理论,明晰了目的,洛迪拉的苦日子又开始了。
  以前光是天不亮就开始锻炼,锻炼两小时左右就结束了。
  现在可好,吃过早饭休息一个小时,第二次训练开始,过程一样,吃中午饭时结束。这也罢了。
  中午休息完,第三次训练开始,过程一样,吃晚饭时结束。
  最可怕的是晚上还要训练一次。
  洛迪拉不可能一下就适应这强度,但又不愿意放弃。所以,洛迪拉只有咬牙坚持。
  跑不动了,就按照袁天所教调整呼吸,开始育气。恢复的差不多了,就继续跑……
  身体毕竟在成长阶段,过量的负荷不利于身体成长。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个地方,这个家庭,无力支撑这样的消耗。
  袁天撇撇嘴,在这样高强度训练的第六天,无奈的放弃!
  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的后果,非常具有不确定性。
  袁天意识到这点,放平心态,回归以往的生活。
  洛迪拉终于写出了领袁天稍稍满意的文章。一个成人看六岁小孩写的日记,只要有时间,有事件,有结果,我想绝大部分家长,是满意的。
  袁天开始教授洛迪拉数学。
  文字。古之传承。文明的延续。
  学习文字,使用文字。可塑造、培养一个人的观念,形成观察力、分辨力……
  数学。逻辑基础。科技的延续。
  学习数学,使用数学。可塑造、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形成真正的创造力,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强于坚守……
  浮布没有完整的数学体系,为什么没有?不是袁天需要了解的。袁天也没这精力去了解。甚至,袁天都不愿意去了解。
  洛迪拉不知道这些,如同六岁的儿童不明白为什么要从1默读到100?为什么要背会加、减、乘、除表?
  文字与数字的结合,开启了有明确目的、有明确目标、有明确追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