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君子之仁
作者:小kakao      更新:2021-03-18 09:10      字数:3131
  这村口的大路上,铺着一些青石板,骡子走在上面,铿锵有声。
  没走几步,从旁边的小路上过来几个小孩子,七八岁上下,有男有女,领头的小孩,手里攥着一个草蚱蜢,男孩子脑袋剃得光光的,留个寿桃头,女孩子扎着小揪子,在路上一个追一个玩耍。
  孩子们看见师徒二人进来牵着骡子进来,一哄而上,喊叫着,“大马,骑大马!骑大马!”
  丹阳把两个小孩子抱上了马背牵着,道远不耐烦地驱赶着旁边的小孩子。
  二人被小孩子围着吵着,进了村里,村里人一看来了外人,都从四面围了过来。
  村庄不是镇上,一般来了外人,青壮年都是要来问问的,看看来此何干。
  丹阳看着这围着的百姓,一多半都是体态佝偻的老叟老妪,还有些吃手的孩童,年轻男人连一半都不到,看来童班头没有骗人。
  “道士,贩货吗?”一个老叟问。
  “不贩货,也不磨刀,会瞧病,会驱邪测字瞧瞧风水。老人家,给您号号脉?”
  丹阳对老人说道。
  “也好,好些日子没来生人了,请去村祠那里,有给走村的外人留的位置。你先去那边,一会儿就有人来了。”那老叟给他指了指祠堂的方向。
  “多谢老人家。”
  二人向村祠走去。村祠旁边有一排木桌,靠着墙放着,上面满是尘土。
  “老翁说的应该就是这儿。丹阳呀,去搬一张桌子,放在阴凉处,我去把骡马栓了。”
  丹阳看见祠堂口,有拴马的木桩,就过去把马栓上。
  道远挑了一会,这些桌子不是断腿就是烂面儿,最后找了一张还算完整的桌子,搬到了墙根,从布包里找了幡子打了出来,扛在肩上。
  “师父,摆好了。”
  “好,把这个拿着。”丹阳取出铃铛递给徒弟。
  “摇上,去村里叫几声,让大家想瞧病的,测字的,都来这儿。”
  “诶。”道远扛着幡子,就往村里去了。
  丹阳这会儿没事,就在祠堂边上转悠,这永安村,看来也是富足之处,村祠旁边一排砖房,深墙大院,看来像是本地有功名的大户住处。
  “老道,瞧病吗?”
  远处走来了一个老叟,拄着拐,一瘸一拐的,往过来走。
  “会瞧病,老人家是哪里有病痛?”
  “我这腿脚,”老人边说边拉起裤子,“腿脚酸痛,难以屈伸,走不了长路。”
  丹阳从墙边搬了条长凳,让老人坐下,自己蹲在一边,用手捏着老人干瘦的腿。
  “老人家,膝下几个儿女呀。行动不便,也不背您过来。”
  “老朽福薄呀,只有两个儿子,都去了很久了。”老人面色凝重。
  “哦。是遭何事啊。”
  “兵灾。兵灾。”老人眼里无神,连连点头。
  丹阳看老人神色凄凉,也就没有再问下去。
  “老人家,您是得了风湿症,明日我去林子里采些草药,煮给您吃。”丹阳站起来说。
  “多谢道长,只是....道长,你是去哪里采药?”
  “此处林木茂密,当然去林里采药。”丹阳回答。
  “道长,真要入林,就去村外,过了河才好。这村后的大林子,可进不得。有猛虎食人呀。”老人瞪着眼睛,做了一个骇人的表情。
  “竟有此事,多谢老人家嘱咐。”丹阳被老人家突然出现的恐怖表情吓了一愣。
  “切记,切记。”老人说着,从凳子上挪了下来,向丹阳拱手道,“那老朽明日再来。”
  “老人家慢走。”丹阳拱手道。
  这时,道远摇着铃铛过来了,身后跟着一堆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
  “师父,他们都是来瞧病的。”
  “请坐请坐,哪里有病痛,一一说来。”
  结果这一圈看下来,无论老少,除了两个青壮,剩下的人十有八九都是湿寒之症。丹阳从午后忙到傍晚,看了十几号人,还没看尽,这时天色已晚,他想着二人住处还没解决,就问村民,村里可有方便人家,讨几个大钱,吃顿饭,住一宿。
  “我家有,若不嫌弃,就请二位道长去我家吧。”
  一个大汉站起来说。
  “我家就在村口不远,有一院房子,我一家人住,一直空着一半,家中还有几斗米,正好招待二位。”
  “那就多谢这位兄弟。”丹阳二人牵着骡马,跟着这位大汉一起到了他家,院子挺大,分成东西两边,两排房子,但只有一边房子里有灯火,大汉带着二人进了屋子,家里一个妻子两个儿女,一共四口人,丹阳师徒跟家眷行了礼,那女子便进去做饭,他们三人就坐下来闲谈。
  “二位打哪来啊。”大汉泡了茶,端在桌子上。
  “我二人是从济南府来,出门游历的。敢问小兄弟怎么称呼。”
  “在下刘安,祖辈就在这里居住,这就是我家祖屋。我们这永安村,地处偏僻,一般外人挺少,逢年过节都是我们这些精壮去镇上买卖换货。走村的人,这些年不多见了。”
  “贫道师徒也是机缘巧合,前几日路过义山,有驿丞说这里有一个村庄,我二人想着来看看买卖,挣两个盘缠。”
  “你二人,去了义山?”大汉眉头一紧。
  “未去未去,只是从山下路过而已。”道远察觉到了这大汉神色一变,马上抢着回答。
  “只是路过,路过。”丹阳也接着说。
  “义山,可是凶险去处,十几年前,那里发生过血案,一夜之间,全村被屠,没留一个活口。”这汉子做了一个砍头的手势。
  “后来就传,那里有冤魂杀人,十分凶险,附近村民也不敢靠近。”
  “此处常年闹匪患,我这一路也有所耳闻,乱世之时,生灵涂炭,古语说得好,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丹阳说道。
  这时,妇人做好了菜端上来。
  “二位请用吧,粗茶淡饭,请别嫌弃。”
  “哪里的话,出门之人,有一餐饱饭已经是不易了。”道远刚要把手伸向馒头,被师父一个眼神吓了回去,待刘安拿起了筷子,三人才一起吃了起来。
  师徒在大屋用完了饭,刘安带着他俩去西边的一排屋子安排住处,刘安一家住在东厢房,对面空着一大一小两间房子,刘安带二人进了大房子,这屋子家什齐备,只是久不住人,落了灰尘。
  “刘兄弟,为何一间大屋,又置办得如此齐整,却空放着不住?”丹阳问。
  “这屋子本是我和兄长的,后来我成了家,就搬到东房了。”
  “那你兄长现在何处。”
  “他....他过世许久了。”刘安脸色忽然一变。
  “哦,莫怪贫道多嘴,今天贫道摆摊问诊,一连问了几个老人,都是晚年丧子,问其原因,都云兵灾。不知你兄长也是因为此难吗。”丹阳问。
  “是,也是因为兵灾。时间久远了,也不想再提,道长请早些歇息吧。”刘安不想多言,便嘱咐二人休息,出了门去。
  “师父呀,您今天怎么了?老是问人痛处。”道远在一旁说。
  “你懂什么,为师这是在套话,我今天问了几位老叟为何丧子,有云兵灾的,有云饥荒的,有云瘟疫的,各执一词。”
  “这地方,大有蹊跷。”丹阳用袖子拂了拂尘土,坐在了凳子上。
  “兵灾,饥荒,瘟疫,无论哪种灾祸,都不会像他们说的这样,只死壮年,而且都是男人。每每问起此时,村中老少都神色凄凉,又吞吞吐吐,遮遮掩掩,肯定有难言之隐。”
  “今天我看了那么多病人,皆是湿寒之气入骨,现在并非雨水季节,这北方旱地何来湿寒?今天进村时,我已经感觉到这村子煞气逼人,空气凝重无风,村民眉心都有黑气。我猜,这种种怪异之间必有联系,很可能跟村里反常死掉的这些壮年男人有关。道远,打起精神来,今夜为师要查个水落石出。”
  “师父,不是说,不蹚浑水?这村子有苦处,咱们走了算了吧!”道远哀求。
  “徒儿,古语有云:君子远庖厨耳。何意?那庖厨里杀羊宰牛,惨不忍睹,君子见之而不忍,是为仁也。今天师父问诊一日,皆是老迈病苦之人,为师见了实在难忍,我等修道之人,无见死不救之理。”
  看丹阳目光坚定,道远知道师父这是动真格的了,但今天进村时候的那种寒意,还有这村庄散发出来的阴沉压抑,依然让道远脊背发麻,此刻的他仿佛还能感受得到。
  道远攥着拳头说:“师父放心,徒儿就是您的左膀右臂,需要我做什么您就吩咐。”
  “你先去给骡子喂些水草,进来的时候带一把嫩草叶进来,再问你刘大哥借一下捣药的罐子。”
  “诶。”道远听到师父的嘱咐就出去了。
  丹阳在屋子里也没闲着,打扫了一下铺盖,抖了抖灰尘,然后拿出来两间旧衣服铺上,他二人要待半夜方能做事,丹阳怕道远撑不到那个时候,到时候做起事来昏头昏脑,所以趁早准备好,让他一会进来可以小睡片刻。
  喜欢山海地仙请大家收藏:()山海地仙18书包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