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夜谈
作者:饮尽乞峰雪      更新:2021-03-24 01:23      字数:3203
  一盏精致的油灯傲立案几之上。通体漆铜,三足鼎立,托起一掌大小的椭圆形灯盘。其中一条鼎足向上延伸出一道蜿蜒的握柄,其上纹饰着蛟龙姿态。龙沿柄身盘旋而上,翘首于柄尖,如遨游宇宙之间。龙首俯瞰之下,灯盘内盛着半满的灯油,中心插着一支管状灯柱,闪烁着明亮暖人的火光。
  正逢元月,豫州地面上仍旧披着一层薄薄的霜衣。忽而有寒风透过窗户缝隙挤入,扰得灯火摇曳不定,屋内半明半暗,来回交替。此时曹操脸上的表情,正如这灯光般阴晴不定。他右手抵在下巴上,缓缓搓着浅浅的胡须,左手拿着一卷书简,默然不语。荀彧、郭嘉二人皆坐在下首,静静等待。
  曹操已逾不惑,岁月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他虽没有出众的容貌,与强壮的体魄,然气概非凡。一脸鬓发须眉锐利如剑,尤其眉毛浓密粗犷,齐齐向脸两侧斩出,随着眉头皱起,更似一把欲出鞘的利剑。他眼睛细长,观书时有个习惯,喜欢微微收拢,偶有一抹深意从瞳中掠过。他只静坐在那里,便不由自主地散发出一股压迫之气。
  许是看完了,曹操随手将书简轻掷于案上,身子舒展开,靠着椅背上。见自己最倚重的两位谋士还在等待,嘴角带出一缕笑意,说道:“昔日我因平黄巾贼乱有功,方于洛阳任西园校尉。那时陈琳还在何进帐下担任主簿,文章才气惊艳天下,常常邀他会文,却总被推托。时逢董卓进京,倒行逆施,他便投奔了本初。没想到,阔别多年,又有机会欣赏到陈孔璋的才华,倒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说完,曹操又指了指桌上的书简,说道:“如此锦绣文章,数十年难得一见。文若如果喜欢,尽可以拿去誊抄,回家满满欣赏。”
  荀彧坐在下首右侧,是曹操的股肱之臣。他身材修长体态偏瘦,脸盘却较为圆润,长相秀气,文质彬彬,细眉无鬓。他平日里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却有一双会微笑的眼睛,让人平白生出许多好感来。他很少说话,凡出口必有深谋远见,令人信服,在曹操谋士团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荀彧追随曹操多年,深知他的城府,此时饱含笑容的外表下,想必深藏怒气,又夹着几分烦恼与忧虑。他不疾不徐,微微一作揖说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明公欲匡扶汉室,何不效仿先贤?”
  “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焉。”
  曹操轻声道。
  “明公所虑之人,乃是袁绍。然而绍并非明公真正的对手。”
  荀彧一语,出乎曹操意料。
  “文若有何高见,愿闻其详?”
  “去年刘备叛乱于下邳,袁绍起兵十万引以为援,时局危急,朝野震动。然而雷声大雨点小,一被青州臧霸、西凉马腾、河内魏种牵制,又忌惮渡河艰难,只派小股部队不断袭击黄河沿岸,遣说客拉拢河南士族,仍未有寸进。此为不勇。时至今日,绍大军尚未集结,粮草筹备不足,四周困扰不除,时节不易出兵,却早早发檄文逞口舌之利,让我们提前有了防备。此为不智。绍既无勇无智,又有何虑?”
  荀彧的声音舒缓轻润,谈及国家大事,如同拉着家长里短,却令人心神安定。
  对于荀彧,曹操是极其信赖的。不仅是荀彧跟随自己白手起家,在识人、政务、战略策划上都具备极高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荀彧和曹操拥有一样的志向——匡扶汉室。听了荀彧的分析,曹操心中稍定,但他与袁绍是多年的相识,深知袁绍能力,以及汝南袁世在天下士族中的号召力,内心深处的阴霾始终无法消除,遂问道:“文若言之有理,然而吾心实难安定。”
  荀彧依旧平静入水,慢悠悠地说道:“与袁绍之争,全在明公一念之间。汉室为何衰败至此?只因有无数像四世三公的袁氏这样的门阀家族,割据土地,罔顾私利,遂成仆强主弱之势。也包括我们颍川荀式。而州牧一出,更是加剧了天下动荡。袁绍本是英雄人物,为争权力,却自甘堕落,同流合污。他现在之所以强大,正是穿上了世家虚伪的外衣。要胜袁绍,便是要击败盘踞天下的士族门阀,自然艰险万分。然而天下苦士久矣,明公若决心坚定,旗帜高举,何愁无人可用?”
  “知我者,文若也。”
  曹操闻言大喜。他因出身的缘故,一直游离在世家高门之外,现实情况让他不得不反抗门阀割据,但又不免心有畏惧。荀彧之言,让他豁然开朗。
  然而,与袁绍之战迫在眉睫,光思考政治大局还不够,需从实际出发,考虑如何在战场上击败对手。曹操忽见郭嘉老神在在的安坐,疑道:“奉孝平日多有活泼,怎今日如此安静?”
  郭嘉在曹操谋士团之中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本就年纪较小,生性放荡不羁,喜爱游乐不拘于身份地位,只在军中担任祭酒,但偏偏与曹操情投意合,又长于军略计策,深得曹操倚重。更重要的是他还有另一重身份。
  只见郭嘉脸庞削瘦,神容柔似水、乱如风,唯独一双眼睛厚重如山,岿然不动。此刻他衣衫不整,披头散发,眉宇间流露出一丝倦意。听得曹操询问,伸了个懒腰揉了揉脑袋,声音有些虚浮道:“去年秋末,主公赐我一坛御酒,嘉一直舍不得吃,本打算在过年宴上拿来与诸君品尝。不想昨日嘴馋没忍住,这酒劲道确实足,到现在竟还有些迷迷糊糊。”
  见郭嘉醉意还未散去,曹操也不介意,反而关心地说道:“不就一坛酒嘛,奉孝想喝,我叫人再送去几坛便是!奉孝身体不适,可先行回去休息,改日再谈。”
  听闻曹操此言,郭嘉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用力睁了睁眼皮,忽深深吐出一口气,凝如雾水。然后两袖挥洒如风,原地转了一圈,顿时精神抖擞了几分,昂然朗声说道:“主公可知,嘉贪杯乃是小过,绍贪时却是大错!袁绍本是谋定后动、极有耐心之人,如今却在四方不定,兵粮不备的错误时机,冒然发动战争,必有其不得不为之的理由。袁绍虽借四世三公之名,获得大量士族的支持,得以迅速在北方崛起,却也受制于此。南北士族相争久矣,如今献帝在我,北人一直希望迎回献帝,故而催促袁绍出兵。然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袁绍急于求成,反而给了我们可乘之机。”
  “哦?”郭嘉一席话,让曹操眼睛一亮,顿时神清气爽,他连忙快步走到郭嘉身旁,挽起手激动地说道:“奉孝有何良策?”
  郭嘉满含笑意地按了按曹操的双手,说道:“谈不上什么良策,且容嘉剖析其中厉害,主公便会明晓。袁绍坐拥四州之地,人口是我两倍之多,又有士族倾力相助。如按部就班,先稳固周边积蓄粮草,然后集中力量步步为营的,则敌我差距悬殊,单凭战争难以获胜。然而今年袁绍力量分散,十成兵力只能抽调三成,而我们则可以全力以赴。一旦袁军深入我地,战线拉长,最终决战之时,恐无优势可言。此其一也。”
  “主公奉天子以令不臣,袁绍出兵无名,上不合法理,下不应民心。况且袁绍的主要目标应是攻入许昌、迎走献帝,却妄图一战而定。如此,则战略主动在我而不在敌,一旦战事不利,袁军必然生变。此其二也。”
  “袁绍势力虽大,但其内部势力错综复杂,已显不和睦之势。早年我在袁绍军中呆过,知郭图、逢纪、审配等人性格相背,久必交斗。袁绍重视平衡却难制衡,沮授、崔琰、田丰虽有才,但为人过于刚直,遭人排挤,权力受限,即使提出了高明的策略,也未必得以有效执行。此其三也。“
  ”只须掌握好这三条,击败袁绍,指日可待。”
  “有奉孝这番话,我今晚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袁绍一直是曹操心头一块重石,荀彧与郭嘉的分析让曹操有如拨云见日。虽然具体还需要落到实处去执行,但有了明确的思路与方向,曹操不觉精神抖擞,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斗志。
  见曹操重新振作,郭嘉又继续说道:“故此战关键在于时间。先加强延津、白马等地的防御,使袁军不得突袭成功。同时迅速剿灭刘备,夺回下邳,使我后方安定无后顾之忧。则以袁绍的性格、沮授等人的谋略,必然选择重兵缓进,以图不断消耗我军兵粮,不战而胜。而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先以黄河防线拖延袁军进展,再以二三道防线削弱袁军兵力,为筹集粮草拖延时间。最后将袁军引至官渡,并四下袭扰粮道,使其进退两难。”
  说完,郭嘉看了眼一旁静静聆听的荀彧,欲言又止。荀彧知其意,会心一笑道:“此战我会帮主公稳定好后方,奉孝无毋须担心,”随后又侧身郑重向曹操说道,“奉孝的策略极好,但袁绍毕竟势大,此战艰苦可能会超出想象,明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