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抉择
作者:饮尽乞峰雪      更新:2021-03-24 01:23      字数:3371
  昏暗狭窄的茶室内,一盏油灯晃动着薄光。几个身影围坐一圈,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为首之人,正是当朝国丈,拜车骑将军的董承。其余几位分别是种辑、吴硕、王服,此刻皆看向董承,神情凝重。
  “诸君皆乃忠于汉室之人,今天小会,是有一事相商。当今汉室微弱,天子受制于曹操,那皇宫就如同一个鸟笼子,没有半点自由。朝廷大小事务也都被曹操把持着,我等贵族大臣也皆被曹操监视,更不要谈什么尊严与权力。想当初,董卓方诛,李傕郭汜又生乱端,我好不容易护着陛下迁居洛阳,念着曹操忠义,才允许他进京进贡,进而才有这迁都许县之事。没成想,却是引狼入室。汉室落入如此地步,皆我董承之过。我愿一死,以谢天子与诸公!”
  董承呲牙咧嘴,捶胸捣足,讲到深情处,两眼不觉流露出泪光。
  长水校尉种辑这时挺身而出,大义凛然道:“国丈何错之有,该死的是曹操!曹操专横跋扈,我痛恨久矣,誓杀此贼,可惜无人相助。”
  越骑校尉王服见状,立刻应声:“我也早有此意,不除曹操,早晚又是一个董卓。我有部曲三百,可助一臂之力。”
  议郎吴硕有些担忧地问道:“这事甚大,不可儿戏。曹操如今势力遍布朝野,满朝文武多为他的耳目,而我们力量微小,又师出无名,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啊。”
  “此事无须忧虑,已有办法。”
  董承早已通过各种途径,探知这几位都是敌视曹操之人,才下定决心密会。此时见他们群情激奋,心下大喜,当即从袖中取出一条娟带,摊于桌上,容三人细看。
  “去岁,陛下召我入宫,一同回忆在长安的日子。说到董卓专权,陛下戛然泪下,向我痛斥起曹操的蛮横专权。朝中有传闻,徐璆去岁已从袁术那里搜得传国玺,交付曹操。没料时至今日,曹操仍私自藏匿,未曾献给陛下。说道伤心处,陛下竟割下一娟,以手指之血写成诏书,命我铲除此贼。”
  “我力薄位微,如何与曹操抗衡?长久以来,唯有忍辱负重,暗中联络各方有志之士,如今终于饶有成效。然而,欲成大事,还须诸公鼎力相助。我观朝野上下,还数诸公忠于汉室,必不负我,故拿出此诏。”
  董承将身子探进三人,小声说着,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三人脸上。
  “既有圣诏,那我等便是应天行事。诸公无虑,我有一策,可诛此贼。”种辑拿过圣诏仔细一看,正是天子笔迹,只是没有玉玺盖印,微微一皱,旋即说道:“河北袁绍,乃曹操心腹大患,此二人今年必有一战。曹操防备于外,必疏于内。我知曹操近日出征刘备在外,短期内都不在许都。我等可先暗中调派人手,混入宫中扮作侍卫,待曹操得胜归来时,伏兵于宫内,让陛下邀其入宫封赏,加官赐爵,以骄其心,然后...”
  说完,在脖子旁用力划了一道,文质彬彬的脸上显露出狰狞之色。
  董承看向吴硕、王服,见他们也都是赞同神色,当机立断道:“如此,我们就在这诏书上立下字据,赌上身家性命搏一搏。只是此事须万分谨慎,曹操狡诈,不会轻易放松警惕,左右又皆是虎狼之辈。我们不仅要调集得力心腹,还须征召厉害刺客,务求一击必中!”
  刚说完,门外突然传来“吱吖”一声,四人神情骤然一紧,齐齐向着门口望去。
  “是谁?!”
  董承猛地跳起身,三步并做两步,冲到门口,一把拉开移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人,正微笑地看着董承等人。
  “是你,吉太医有何事?”
  董承见到此人,稍稍安心。原来董承近日身体抱恙,献帝特意派了太医吉平前来给他问诊,正好是约在今日,只是董承心中藏着大事,一时间忘了。但他不敢大意,站在门口挡住视线,目不转睛地直盯着吉平双眼,又继续问道:“吉太医来了多久了,可曾听到什么动静?”
  哪知吉平好似没有注意到董承的动作,拎了拎手中药箱,简单一步就错开了董承身躯,走入屋内。这时其他三人终于看清来人模样,吉平一身素色道袍,慈眉善目,童颜鹤发,双耳垂肩,嘴角两侧边缘始终微微翘起,只站在那里就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受。然而,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却惊得茶室内一片寂静:“老朽此番,特为诸公开一剂良方——诛曹。就看各位大人有没有胆量服用了。”
  说话间,眼中闪过一阵莫名的光芒,但在这暗室内,没有一人察觉到。如果皇甫嵩还在世,此刻定然会喊出一个令人惊讶的名字——地公将军,张宝!
  世人皆传刘备皇亲国戚,乃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桩三百多年的案子早已无可考纪。况且刘胜在世时以好色闻名,生了一百多个孩子,如有一半没有半道夭折,到如今开枝散叶,也不知有多少族人了。反倒如今在这中山国里,无极甄家是愈发鼎盛。甄家祖上也曾是朝廷权贵,以儒闻名,是中山国的豪族望门,现在甄家小女又成了北方雄主袁绍的儿媳,自然更加水涨船高。
  甄宓此刻幽幽地望着眼前的男子,那动人心魂的眼眸中,流露出许多神情,有惊喜,有钦慕,有遗憾,也有一丝忿恨,转瞬即逝。她轻巧地迈着小碎步,走到袁买身旁,那柔荑紧紧挨到袁买壮实的臂膀,却又留出一道无法逾越的小小缝隙。她抬头望着袁买安静无比的侧颜,发出轻柔细腻的声音:“你终于愿回来见我了么?”
  袁买站在池边,凝视着毫无波澜的池水。正是冬天,池中廖无生机,只有几片浮萍,荡荡悠悠地漂在水面。袁买此时脑海中不禁闪过一些画面,到最后,都在甄宓从花轿中下来、揭开头巾的那一刻,化作粉碎。也许命运捉弄人,两个从小遇见的青梅竹马,却阴差阳错的成为嫂弟。没有什么抢亲的桥段,也没有怨天尤人,这是甄宓自己的选择。只是袁买在那天离了邺城,直奔黄河入海口,奋身扑入海里,与海中猛兽拼斗三天三夜,险些因精疲力竭而亡。
  想到这里,袁买神情恢复自如。他转过头,许久未见,佳人更胜从前。云髻峨峨,柔情绰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纵使袁买定力超人,也不免一阵心神悸动。甄宓的问话,让他有些不知如何回答。他并不知甄宓会留在邺城陪伴刘氏,但也不可能傻乎乎地实话实说。
  “今日刚回到邺城,便来望望你。”
  袁买话音刚出,立觉不妥,语意好似变了味道。
  “噗呲。”
  听到袁买回答,甄宓捂着嘴笑出了声,美目一挑,白了他一眼。
  “两年未见,你还学会哄人开心咯?明明并不知晓我在此,竟还瞎说。”
  这下就尴尬了,袁买只好默不作声。也许是受到前世的影响,这一世又专注武学修行,袁买并不像那些世家公子一样长袖善舞,更何况现在这个场景下。
  甄宓再次见到袁买,心中怨气已然消去大半,便不再捉弄他,问道:“这两年,还好么,都去了哪了?”
  “我的本事,你还不知道么?”也许是在佳人面前,袁买少有地显出了少年心气,谈及游历,心境豁然开朗,更是回味无穷:“偏居一隅,真不如四海为家。这两年的游历让我大开眼界,远去西域见识了传说中的大宛,出了塞外在草原上与匈奴竞马,攀登昆仑山脉寻找仙踪神影。所获甚多,不枉此行,改天再与你细细说来。唉,若有机会,真希望还能再行游一趟。”
  望着袁买滔滔不绝的模样,甄宓好生羡慕。她也多么渴望与他一同出游,见识大好山川,然而这一切只是遥不可及的奢望,只好暗自掩下失落,幽幽说道:“你终是与他人不一样的,连天地都无法拘束你,我又如何能耽误你。”
  终于还是触及了这根弦,袁买心中微微一痛。他无法否认,自己还未能忘却甄宓,或者说,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忘。修行一途,本就难于上天,他又没有老师,是非之间,全凭靠自己领悟。
  “能在这个乱世中求得生存,已经不易,又怎么还能要求更多。为了甄家,这是你选择走的道路,我又怎么会责怪于你。还记得小时候,我在一旁练武,你却总是拿书册与笔墨过来,教我学习经文,说只有读好书将来才能有出息,才能娶你。所以,怪只怪我没有好好听你的话。”
  袁买缓缓地叙述着,眼神渐渐如面前这潭池水一样,收起波澜,就像在说一件和自己没有半点关系的事。
  “从小除了习武,我没有别的志向。所幸有父亲的庇护,不用像天底下的大多数人一样坎坷度日。遇见你以后,我又多了一个目标,后来你嫁给二哥,我便又重新专心习武修习。这两年,我一边眺山望水,一边思考如何挣脱命运的枷锁,结果除了空涨了几分功力,没有任何收获,心中仍有许多放不下。至人无己,果为人乎?”
  甄宓静若处子,专注地聆听着袁买的自言自语,她知道这会儿只需要当个忠诚听众。她打小就认识袁买,知他洒脱不羁的外表下,有着不为人知的心思。她又想到了自己的公公袁绍,偶尔远远望到那个气魄非凡的身影,但隐约之中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恍惚不定。而后,她又想起自己,又何尝不是为了摇摇欲坠的甄家付出了许多。
  匆匆一世,身何由己?
  这时,袁买已从思绪中回过神来,心中下定决心,挽起了甄宓的双手,在她惊愕茫然的神情中,淡笑道:“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