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比武大会(三十五)
作者:土皮五哥      更新:2021-03-28 08:08      字数:2078
  四人也顾不了那么多,只得全神贯注,毕竟在剑法上如此高深莫测的,是少之又少。
  二弟子生栩看到四人屏气凝神的样子,他便对众人说起这四弟子和五弟子的剑法招式。
  原来此剑法是在华山剑法的基础之上,独创的素双剑法。这素双剑法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二人在招式上的结合,亦守亦攻。守中有攻,攻中有守。
  这素双剑法的守攻结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攻守兼备。这剑法的精妙之处,更讲究的是在招式之间的攻守转换,且做到二人在招式山的互补。
  这素双剑法共有十三招式,分别是:彩云追月,一叶障目,云起霞蔚、浅尝辄止、莲台佛影、云天之光、巨灵劈山、观棋烂柯、紫气东来、岛瘦郊寒、曙光破晓、有凤来仪,万鸟朝凤。
  经生栩道人的说明,云上飘和孟长老才知道,他们刚才用的招式是第一招-彩云追月。
  众人在听完生栩道人的说明后,无不惊叹华山派在剑法上的创新。
  为何这样说?
  且说彩云追月招式吧。这招式跟纯粹的华山剑法中的长虹贯日,颇有相像之处。其在起势,以及收势上大都雷同。
  但在招式中间,有了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看着彩云追月,似是不经意的一招,如果不是武林中的高手,是断然看不出这招式中留出来的伏笔。以为很轻易可以破了招式。
  一旦出招,就会发现,自己的弱点就完全暴露在这彩云追月的剑锋之下。就如一只小白鼠,被他人围观一样。
  幸运的是,这接招的是云上飘和孟长老。
  当然双方的第一招是看不出谁赢谁输,所以众人无不期盼接下来二人的招式。
  果不其然,这生熠和生塬大喝一声“云起霞蔚”,这二人就再次攻了过来。
  可人还没到跟前,就眼见从这华山的山峰背面之处,吹过来一缕缕的白雾,这白雾如少女的裙摆,飘零且漫长,一丝丝,一缕缕,从不掩饰这华山的俊朗。
  众人无不赞叹这华山的美,和这素双剑法的峻奇。
  其中有几丝白雾掠过二人的剑锋,却似找到归家的孩童一般,跟着二人的剑锋,就朝孟长老和云上飘这里袭来。
  众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剑法,富有灵性且飘飘然。
  云上飘和孟长老知道遇到了高手,所以他们二人不能再像第一招那样聚合在一起,而是各自分开。
  为何这样做,还不是让他们不能发挥这素双剑法的攻守兼备的特点。
  果然这二人似有些冒进,各自分开了。四弟子跟了云上飘,五弟子跟了孟长老。
  生栩道人见到此情此景,他颇为担心这二人就此败下阵来。可看到云上飘和孟长老节节败退的步伐,想必认为他们已经占了上风。
  殊不知,云上飘和孟长老都不约而同地这么做的目的,在于试探这招式的特点。
  真的如生栩道人所说,这二人的招式的确能够做到攻守兼备,可一旦分开了,在武学上来说露出很大的破绽。
  云上飘拿不准,这破绽是陷阱还是机会,所以他不敢冒进。云上飘连续几个退步后,凭借自身轻功高的优势,捷足先登,轻身到了光滑的峭壁上。
  四弟子生熠不明白云上飘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所以不假思索就跟了过去。
  好在这光滑的峭壁上,因为生锟和生栩道人的招式,留下来斑驳的痕迹。轻功也不是很弱的四弟子还是能够踏足其中。
  就此这二人便站在了峭壁上。
  更令人惊奇的是,那丝云却也随身而来。四弟子想一招致胜,所以就继续施展素双剑法中的云起霞蔚,可招式还没有完全施展开,就已经被云上飘的书法“横”斩断了剑路。
  生熠只得寻求变招。
  生熠突然将剑置于后手位,然后反手就是一掌。云上飘本以为生熠会用剑法,没想到却是掌法。
  不得已的云上飘赶紧纵身而上,那身形就像是飘然而至的羽毛,那么轻灵;又像是大雪过后,从树枝上不小心滚落的雪花一样,那么悠然。
  云上飘触地的声音,丝毫没有溅落起一丝尘埃。很多人是第一次看到云上飘的轻功,自然是不自觉的长大了嘴巴。
  生熠见一掌成空,所以在半空中,他用适才攻击云上飘的手掌,一拍那坚硬的岩石,便也跟了下来。
  只不过他和云上飘的轻功相比,虽说也是轻盈落地,但在转身,跳跃,提气,仍与云上飘有很大的差距。
  生熠知道在轻功上没有可比性,所以就立即投入了比试中。
  一招俯越冲顶的剑式,像是划过天际的云彩,没有丝毫多余的尾巴。
  早已经落地的云上飘见这俯越冲顶,他不敢马虎,一个“地”字的招式,“唰唰唰”就是几剑,封住了生熠可能的进攻线路。
  二人激战正酣,再看看生塬与孟长老的比试。
  生塬一招浅尝辄逝的剑招,似草原上跳跃的麋鹿。孟长老根本不知道他那一剑是实招,那一剑是虚招。
  可不尝试又怎么判断呢?
  眼看其中一剑即将到自己的喉咙,孟长老一个“化”字诀,便轻易在生塬道人的剑柄三寸处,点破了其中的招式。
  这真的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为何这么说。
  这要从剑身上谈起。每一柄剑重量都不一样,何况造剑者也会根据用剑之人的武功套路,制造出适合用剑之人的宝剑。
  除非是特别之处,一般宝剑都会将剑的重心做在手握的上面的交叉点处,顾名思义,也就是剑柄和剑身结合的地方。
  可孟长老在用剑触及生塬道人的剑身的时候,却感觉到他剑的重心,更加向前一些,大约也就在三寸之处。
  如果真的是这样,这剑的优点就在于运动灵活,在短距离的进攻上,更加得心应手。可缺点也就相当明显了,在长距离上难以发挥华山剑法的优势。
  孟长老为了试探生塬的剑法,就故意卖了个破绽,他连续使用了三个“之”字的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