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作者:潇湘易冷      更新:2021-03-29 19:56      字数:2148
  “快追,快追,别让他跑了。”说话间,又一队秦兵堵在余简鹏和司马后二人的面前。
  “当真是杀不尽的秦狗。”一言未毕,余简鹏左劈右砍,将迎面而来的两名秦兵杀掉,随后暂时松开了搀扶着司马后的手,从怀中套出一把粉末,向着面前的秦兵撒了过去。
  粉末沾身,秦兵登时感觉到一股奇痒传遍全身,整个人痛苦地蜷缩起来,试图用手抓挠身上的痒处。
  “哎呦。”司马后没了余简鹏的搀扶,登时摔在冰冷的地上,醉酒的他一下子清醒过来。
  司马后从地上爬起来,用手揉了揉摔伤的头,有些茫然的看着四周。
  “这是哪里啊。”语声未歇,一股冰冷的血液从旁飞溅而出,溅在司马后的脸上。
  “我去。”司马后匆忙的抹干了脸上的血,向着一旁看了过去。正巧看到余简鹏手上的刀在秦军的尸身上来回磨蹭。
  “你是?”余简鹏转过脸来,他的脸五彩斑斓。红的,黄的,紫的,瘀色的,像烦躁不安的画家,随意作出的一幅滑稽的画。
  “太白神,余简鹏。”他随意的报出自己的名号,露出了与自己的脸极不相衬的雪白的门牙。这独特的笑容让司马后瞬间就记住了此人。他并不知道,这是他能够见到的最后一个笑容。
  “这里是哪。”司马后环顾四周,瞬间就明白这里是什么地方,却还不死心的希望从余简鹏的口中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连城山后山的山脚下。”
  闻听此言,司马后登时明了,自己犯下了多大的过错。
  “那连城寨?”
  “已经失了。”余简鹏抹干自己的佩刀后,将佩刀还入刀鞘之中。
  这四个字仿若响鼓一般,震荡着司马后的心灵。犹如一滩烂泥一般,颓然无力的倒在地上。
  “驭。”一声清脆的声响从二人身旁响起。马上之人以高超的马术拉住缰绳,将战马停在二人身前。
  “你们两个是什么人。”说话间,那人翻身下马,轻巧的落在地上。身后的士兵们亦随之下马,整齐的站在他的身后。
  余简鹏并未答话,匆匆忙忙的点燃了火折子,待看清楚对方的盔甲后,顿时松了一口气。
  司马后的双眼赫然与此人的眼光接触。司马后第一次看清此人的眼神,冰冷无比。
  两人对峙凝望,司马后的后背登时被冷汗打湿,急切又狼狈的从地上爬起。
  “小人井陉关副将司马后,不知武安君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你在这里,就表示……”话音未落,不远处传来一声的一声巨响,应证了武安君的判断。
  一块巨大无比的石头,落在井陉关赵军的营帐上,无数箭矢,滚木尾随而至,赵军登时伤亡惨重,惨叫连连。
  “将军,我们快点救人吧。”
  “是啊将军,我们杀进关内和秦军决一死战。”
  与士兵们高昂的战意不同,此刻的李牧格外的冷静,冷静的就连他自己都有些不适应起来。
  “连城山在井陉关西边,得连城山者可掌握井陉关的虚实。如今连城山已失,井陉关已在秦军掌中也。”李牧冷静的分析得失,得出了一个结论。
  “救一人,而失千万人,不智。”说罢,李牧将目光转回到仍旧跪在地上的司马后。
  “至于你。”李牧抽出剑来,用着冰冷的不带一丝生气的眼神,看着司马后。在他的眼中,司马后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饶命啊,将军。将军,饶命啊。”此时的司马后头磕的就和捣蒜的没什么区别,只希望这不住地磕头,能够让李牧回心转意。
  有人说:“贪生怕生之人不是英雄。”
  亦有人说:“勾践卧薪尝胆,苟且偷生才是英雄。”
  这两者,如果让司马后选择,他一定会选择后者。因为司马后的勇气之大,超过了许多肤浅之徒,超越了许多爱惜羽毛的惜名之人。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生命的真谛。活着才是生命的真谛,活着才能做更多的事。
  他并不知晓,不久之后有一个叫韩信的人,面对他人的侮辱,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那人的胯下爬了过去。而后励精图治,终于成为一代名将,更成为齐王。
  越王卧薪尝苦胆,韩信胯下受人辱。
  一时荣辱不足畏,笑到最后才是王。
  “临阵退缩者,杀无赦。”无论司马后如何摇尾乞怜,李牧仍不为所动,剑光一闪,司马后终究难逃一死。他的人头,向后飞出,双眼仍旧不甘心的看着自己的身体。司马后,死不瞑目。
  处理好,司马后的事情后,李牧将视线转向一旁的余简鹏。
  “在下太白神,余简鹏,见过武安君。”余简鹏不卑不亢的,对着李牧行了一个礼。
  “观此人言语,似是江湖中人。如斯状况下,竟有如此态度,此人不简单啊。”李牧微微点头,眼神间流露出欣赏之意。
  “你是司马后的侍卫?”
  “回武安君的话,我是随八臂神猿周不疑,周老先生来此助拳的江湖人士。司马后将军给了我们一个将军的名号。”
  “那你以后,就跟着我吧。”
  身后不远处的“八臂神猿”周不疑话到嘴边,却还是将想要说的话咽了回去。
  “是。”余简鹏大喜不已,急忙应道。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武安君倒是好气魄,只可惜……”思忖间,余简鹏脸上露出了一抹冷笑。冷笑一闪而过,武安君并未察觉。
  这厢功夫,不远处的井陉关已是火海一片,李牧炯炯有神的望着已是一片火海的井陉关。
  “今日之辱,他日必然厚报。我李牧在此发誓,必将收复失地,将秦军逐出中原,还我等一片大好河山。”李牧昂首挺胸,朝着井陉关潇洒的伸出食指。
  闻听此言,身后的赵国将士们,军心大振,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吼声。
  豪气干云的李牧,并没想到,自今往后,他再也没有踏足此地一步。昔日的豪言壮语,竟化为满腔的愤懑。本应情同手足的兄弟们,最终同室操戈,他的生命亦随之烟消云散,终成为令人唏嘘不已的往事。
  经天纬地旷世才,一生不曾败一仗。
  孰料天地风云变,自相鱼肉抱憾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