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作者:咸浮居士      更新:2021-03-30 13:54      字数:2073
  小程发球始终牢牢盯住对方的中路靠腋下的位置,这次是不转急球,阿伟只好侧身把球拉回对方中路,小程先吊正手,再吊反手,阿伟加强了防守,把球拉上台,小程再冲中路出界,3:7了,看来这局希望不大了。
  换发球阿伟发了个勾手上旋球到小程的中路,小程侧身要拉对方正手,结果要求太高了,没过网,阿伟已经8:3遥遥领先了。
  周帆知道这局小程大势已去了,静静地思考局间要跟他说啥,怎么可以把握好关键的第三局?
  阿伟发了个正手侧上旋到小程的中路,小程侧身正手进攻,吃住球的中上部,阿伟反拉小程的反手,球居然擦边而下,小程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9:3了。
  小程拍了拍脸颊,让自己兴奋点,虽然这局已经无法挽回,但需要为下一局打破对手寻找更好的途径,就从这两个宝贵的发球做起。
  小程高抛短侧下旋发球,阿伟拧拉过网,小程突然侧身用反手暴冲一板阿伟的中路,可惜球出了底线。
  10:3,阿伟面对局点。小程轻轻
  百灵鸟是鸟纲雀形目百灵属的总称。是草原的代表性鸟类,属于小型鸣禽,往往边飞边鸣,由于飞得很高,人们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踪。百灵鸟生活于干旱山地、荒漠、草地或岩石上,非繁殖期多结群生活,常作短距离低飞或奔跑,取食昆虫和草籽。由于叫声清脆,“小百灵”也成为声音甜美好听的代名词。颜色丰富多彩,有红色,蓝色等等。
  百灵鸟成年时体形较小,长190mm,重约30g。栗红色的额头是雄性百灵鸟的特点,它的头部和后颈也拥有和额头一样的颜色,眉毛和眼眶周围白而发棕的毛色更是好看。它的眉毛最有特点,眉纹一直长到了枕部。百灵鸟背部和腰部主要呈栗褐色,翅膀外侧的羽毛呈黑褐色,以栗褐色为主色的尾部边缘稍有发白。胸前有两个对称的黑斑条纹,正好和胸部以上的部分连接起来。额头部分和喉咙处都长有白色的羽毛,正好和身体以下棕白色的毛色衬托起来。
  百灵鸟雌性的体色和雄性的几乎一样,但是,雌鸟额头和颈部的栗红色毛发比雄鸟的要少,身体上的羽毛也偏近于淡淡的褐色,而胸前的那两条黑斑条纹没有雄百灵鸟那么明显。嘴部的颜色为土黄色,足部脚趾是肉粉色的,它的爪子和一般鸟类不同,尤其是后爪,要比普通鸟类的后爪大一些,而且还径直的伸向后方。爪子的颜色为褐色。
  百灵鸟头上具有漂亮的羽冠,嘴较细小而呈圆锥状,有些种类长而稍弯曲。鼻孔上常有悬羽掩盖。翅膀稍尖长,尾较翅为短,跗跖后缘较钝,具有盾状鳞,后爪又长又直。中国常见的种类有沙百灵、云雀、角百灵、小沙百灵、斑百灵、歌百灵和蒙古百灵等。
  百灵鸟自由飞翔时能够直冲云霄,一边飞一边鸣叫,优美的飞行姿态让其它鸟类羡慕,它的飞行可称之为“百鸟无一”之美。百灵鸟也喜欢在地面上行走。夏天,在烈日的照射下,地面上高于30摄氏度时,百灵鸟也能自由自在的生活。冬天,地表被漫天大雪覆盖后,百灵鸟为了能够找到食物填饱自己的肚子,它们也不得不做一下短暂的群体迁徙。但是,大部分时间,它们还是喜欢生活在荒凉的大草原上,穿梭在沙地与草棵之间。它们为了保持自己的体温而在沙地上蹭来蹭去,这样既能够防暑降温,又可以梳洗它的毛发,以保证体表的干净。
  百灵鸟在食物上要求不高,春天它们就吃一些幼嫩的小草芽和一些昆虫。在夏天和秋天时,它们就要捕捉一些昆虫吃。到了冬天,它们只吃一些草籽和谷类来填饱它们的肚子,有时还会意外地得到一些昆虫和虫卵。百灵鸟不会破坏农作物,在夏季刚刚来临时,它们还在抚育幼鸟的时期时,百灵鸟会捕捉大量的虫子来喂养小鸟,这样就为庄稼生长除了害,是生产区中不可缺少的益鸟
  百灵鸟和草原一起经过几百万年的共同演化,获得了适于开阔草原生存的各种特征。它们一般在三月末开始配偶成对,在地面上鸣叫,并选择巢区。百灵鸟的巢筑在地面草丛中、由草叶和细蒿秆等构成,巢呈杯状。百灵鸟繁殖期5~7月,营巢于草丛基部的地面上,每窝产卵4~5枚,卵浅褐色或近白色,上密缀褐色细斑。大约经过15天孵化,雏鸟破壳而出。刚出壳的雏鸟赤身裸体,只在一些部位长有绒羽,7天后才睁开双眼,审视它们美丽的家园。
  共6张
  百灵鸟
  草原上的各种草籽、嫩叶、浆果以及昆虫等为杂食性地面取食的百灵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食物。百灵鸟繁殖的季节,正是昆虫大量繁衍的时候,以高能量的昆虫饲喂雏鸟,雏鸟就能快速成长,有些种类的亲鸟便可以进行第二次繁殖。
  分布范围
  百灵鸟为中国西北地区留鸟、夏候鸟,迁延时北部地区数量较多。
  保护级别
  百灵鸟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物种分类
  二斑百灵
  二斑百灵(melanocoryphabimaculata)体长16.5厘米,上体色两翅暗褐,羽缘沙棕色,具宽的白色眉纹;尾黑褐,除中央一对尾羽外,尾端均具白色端斑;颏、喉和颈侧白色,上胸具宽阔黑色横带;下胸棕色,两胁淡棕色,下体余部白色。嘴较粗厚,上嘴褐色,下嘴角色沾绿,基部带黄色;跗蹠肉色或肉色带黄。体长约180mm。多在平原地带活动,有时也见于山地丘陵地带,以杂草种子为食。观赏鸟。在新疆4—5月繁殖,巢粗糙,以杂草茎筑成杯形,置于地面草丛下,偶见于小的灌木丛上,间或在农耕等环境营巢,每窝产卵3—4枚,卵斑多而粗犷,一般卵色淡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