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花生米200万部的定单
作者:不是十二      更新:2021-03-30 14:07      字数:2213
  天府城郊,一辆军绿色的越野车极速朝城外驶去,一闪而过中隐约看见两个红色字母。
  开车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小麦色的皮肤,线条坚硬的脸颊,显得精气十足。
  “你最后问他那句话,什么意思?”突然的询问打破了车内的安静。
  车的后排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不久前从星河科技离开的颜军和朱芸二人。
  颜军转头打量着朱芸,像是在观察着什么,而朱芸目不斜视,好似并未感觉的他的目光一样。
  沉默半晌,朱芸开口道:“为了观察的更具体而已。”
  “我的任务里没有这一条!”颜军的声音提高了几分,随后他又沉默片刻,声音再次恢复平静:
  “你这是擅自更改任务。”
  朱芸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我会如实上报的。”
  “请便。”
  …………
  下午,李阳到城里转了一圈,经过一番寻找,终于,他找到了想要购买的设备。
  高温熔炉,是制作“晶”需要的必须设备,可以进行前期材料的融合,以及经过8万吨锻压机后气化的工序。
  当然,气化工序对熔炉本身耐高温的要求极高,而一般市面上根本就购买不到,需要特别的定制。
  李阳也不是想要直接购买可以使用的成品,这些熔炉购买回去后还要经过工程师的改造才行。
  由于他现在只是计划制备“晶”的样品,所以他只是购买了两台小型熔炉而已,到后面需要大规模生产,建立生产线的时候,还是需要专门定制大型熔炉的。
  李阳回到厂区后不久,他购买的熔炉以及一些改造用的材料便送了过来。
  其实,除了这两个设备外,后面还需要一系列的设备,像是什么“晶”种子反应釜、“晶”圆切割设备、光刻机、蚀刻机等等。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先把前面需要的设备准备好,再想法处理后面的事,他现在可是连8万吨锻造机的事情都还没有搞定呐。
  况且,在这一系列生产设备中,最重要的设备现在也无法制造。
  这个设备就是光刻机,它需要一种特殊的新材料才能制造出来,这种材料要在制作“晶”种子的时候一起被制作出来。
  改造设备很快,总共也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改造,只需要等材料运过来就可以开工了。
  4月17日,星河科技。
  “花生米传来消息,他们的储热块生产线建设已经有了不错的进展,预计可以在27日左右完成5条产线的敷设,预计每条线2万块的产量,他们希望我们能尽快配合供货。”
  李阳办公室里面,沈欣正在向他汇报着工作。
  “这么快就建好?”李阳诧异道。
  他原本一以为,雷俊想要投产,至少也得一个半月以后,没想到,比他预计的要快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他们是将原有厂房改造的。”沈欣在一旁解释着:“另外,他们向我们下了一批电池订单,希望通过我们暂时代工电池,他们计划5月1日召开新品发布会,想要到时候能有足够多的库存。”
  李阳听后,点了点头,看来雷俊等不急了啊!也是,多等一天,也就会多一些不可估计的变数。
  “他们计划备多少货?”李阳一边计划着自己的产量,一边问这沈欣。
  他现在的设备已经增加为10台了,充电宝每天的产量已经达到14400个,天府本地基本上已经饱了,销量有所下降,现在正在往周边城市发展,线上线下同时销售。
  李阳估计,如果生产雷俊想要购买的手机电池,那么产量应该能翻个差不多一倍。
  因为手机电池最大的限制就是体积了,毕竟对手机来说,电池占的位置多了,就会没有地方放其他硬件,而电池小了,就会导致续航时间跟不上。
  所以发展到今天,手机的硬件与电池的关系,往往都处于硬件性能和电池容量相对平衡的状态。
  正是因为这样,李阳才能在雷俊还没有给他实际的电池数据的情况下,得出电池产量翻倍的结论。
  因为这手机的电池,必定不会再往大的方向发展了,只能向小的方向发展,以便腾出更多空间,用来安装更多零件。
  然而现在,从李阳开始售卖电池开始,满打满算也才不到一个月,更何况雷俊和李阳正式达成合作仅仅只有7天的时间。
  雷俊不可能提前布局,在还没有确定合作时,就更改了手机的硬件架构,来利用电池体积缩小带来的空间。
  况且现在他这样计划,明显就是乘着这个机会抢占市场,得趁着大容量这个这股东风才行。
  而既然电池体积不改变,那么相对应李阳这边的产品,一般就是12000毫安到20000毫安这个区间了。
  如果都按照20000毫安来计算的话,每分钟是可以生产出两块,而手机电池目前又不需要外包装,甚至连组装也都可以放到手机厂去组装。
  这样一来,他这边就少了一道制造外壳的工序,他可以用这个平台来生产热电转换器。
  那么就只差一道温控模块组装的工序产量就能翻倍了,只需要再用二台机器来完成这道工序就行了。
  这样一来每天就能生产23040套了,相比充电宝增加了60%的产量,也算是不错了。
  “目前他们准备备货200万部!计划发布会时宣布预售,5月11日正式发售。”沈欣回答道。
  200万,目前的产能10天只能生23万块,勉强刚过十分之一,而且以他们生产线落成后的产量,每天就能生产10万块的储热块。
  “通知他们正式签合同,价格你去和他们谈,最低价60,必须货到付款!”李阳想了一会,决定把这件事情交给沈欣去处理,正好锻炼一下她的能力。
  “我吗?”沈欣明显一楞,没有料到李阳会让她去做。
  李阳看了她一眼说到:“不是你还是我啊?”
  既然要跟上花生米的产量,就又需要购买设备了。
  实际上,上次花生米给的付的5个亿授权费用,李阳根本没有转到离岸公司里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钱既不能用来升级,又不能用来购买设备。
  系统说,这笔钱只是技术授权后得到的资金,并不是它的产品交易所产生的资金,它不能提取这部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