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工人的鬼魂
作者:海上之王      更新:2021-04-03 06:19      字数:2151
  我蹲在她的跟前,看着她的小腹嘿嘿的傻笑,伸手也去摸,她的小腹里明显有什么动了一下。
  这场景跟我进门之前,看到的白晓娟和李文学一模一样。
  我问那女子,刚才动的是不是孩子,那女子笑了,说是,是咱们的孩子。
  我心里高兴,又嘿嘿的傻笑。我问她啥时候能出生,她问我说,你着急要见你的孩子么?
  我说当然着急,她说那好,你等着。
  话音一落,她的肚子呼呼的便鼓了起来,好似吹了气的气球。肚子越来越大,肚皮上能清楚的看到小手小脚的印记。
  我心里高兴,就等着孩子出生,可门外却围拢了一群人,有高有矮,有胖有瘦,他们的脸上都光秃秃的,没有五官,好似肉疙瘩。
  他们都冲着我大声的呼喊,说不行,孩子不能生,今天是十月初八,孩子不能生……
  他们撞开了院门和院墙,呼呼啦啦的冲了进来,伸手去拉扯眼前整个女人,想要把她肚子里的孩子打死。我拼了命的保护,但他们人多势众。我被他们撞倒,那女人也被他们扑倒。
  我大声的呼喊,我的孩子啊,你们别碰我的孩子,别碰……
  可他们就是听不进去,他们撕开了那女人的肚皮,活生生的把孩子从里面掏了出来。
  他们兴奋极了,把这个血淋淋的孩子高高的举起,哈哈的狂笑。我急了,猛的扑了过去,想把孩子夺回来。
  可当我扑上去的时候,突然眼前呼的一下,冒起了一股烟,烟雾散去之后,那孩子变成了一个巴掌大小的黄纸剪成的纸片人……
  他摇摇晃晃的在我眼前飘忽,越飘越高……
  我大声的喊叫,我的孩子啊,你回来啊,你回来,就这样,我被急醒了。
  睁开眼睛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
  日有所思,也有所梦。肯定是因为我回来的时候,在院门前看到了李文学和白晓娟,才做了这样的梦。便没往心里去。惦记着我爹,胡乱的洗了一把脸,朝村部走去。
  路过李文利的小卖店,发现聚拢了不少的人,都在伸手干活。李文利也跟着前后的忙活。刘红香烧水沏茶。
  见我来了,李文利擦了擦手,凑过来。告诉我说,李文学和白晓娟的婚期就在眼前了,不能因为这把火耽误了正事。所以他花了大价钱雇了这么多人,要在婚期之前,把这里的废墟收拾出来,再搭上三件简易的房子。到时候,把后院他们住的房子腾出来,给李文学和小娟当新房。他们两口子现在简易房里凑合着,然后再着手翻盖。
  我听了心里颇为感动,李文利对他这个疯子兄弟,可真实仁至义尽。
  李文利四外张望了两眼,见跟前没人,压低声音对我说,今天下午之前,这废墟就能清理出来,然后直接打桩下柱子,明天就能上正梁。最近发生的这些事太蹊跷,他总感觉不太吉利,所以希望我给画一道符,直接压在正梁下,好驱邪避凶,保佑家宅平安。
  盖房子上梁的时候,在梁下放一张符,这是刘家镇的风俗。以前谁家需要,都是我奶奶亲自出手,看来现在必须得我来做了。我便没推辞,痛快的答应了。
  说话的功夫,身后的大路上,传来汽车的声音,是刘家镇通往县城的大客车来了。我无意间回头看去,正有人从车上走下来,是丁桂兰。
  前两天我爹去县城的时候,她跟刘耀宗吵架,负气出走,看来这是才回来。她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的女子,看年纪跟我不相上下。看她挽着丁桂兰的胳膊,我心里一惊,难道她是丁桂兰当年送人的闺女?
  我站直了身子,仔细的朝那边张望,就在她们俩走下车后,身后跟着下来了一群人……
  那是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穿着淡蓝色的工作服,他们面沉似水,毫无表情,都嘴巴紧闭,一声不吭……
  是县城北面厂房里的那些工人的鬼魂!
  我知道他们是鬼魂,但他们应该在县城,怎么会来到刘家镇。我大惊,扭过头瞪着眼睛张望,这一群人面无表情,下车之后便直接朝着大石碑走去。
  他的步履缓慢,摇摇晃晃,步子迈的轻轻飘飘,一个跟着一个,就这么直接走到了大石碑的跟前,嗖的一下,便消失不见了。
  不一会的功夫,他们都走进了大石碑。我环视四周,从大客车上下来的村民都已经各自回家了,没人能像我这样,看到那些鬼魂。
  回想起前阵子,我看到一大群鬼魂,排成队,去了东山的三塔沟,他们是百十年前冤死的黄老爷一家。现在这些工人的鬼魂也来了,难道,这一切都跟即将发生的涅槃之灾有关?可到底会是什么关联呢?
  “初七”
  正在胡思乱想的功夫,丁桂兰喊我,见我面色紧张,想必是在担心我。
  “桂兰姨,回来啦……”
  我顺口打招呼,不由自主的瞟了一眼她身旁的女子。
  小时候我还跟她一起玩过,不过一别十多年,现在她出落的亭亭玉立。
  闲聊了几句,丁桂兰便回家了。
  李文利的简易房,是第三天的中午就盖好了的。所谓简易房,也就是几根柱子,撑起个屋顶,四面用泥土和砖石简单搭起来的。好在现在天气暖和了,晚上也不算太冷,所以这里能凑合着住。只为了明天李文学的婚礼,能如期的举行。
  早有一些热心的村民帮忙做好了准备。白晓娟家什么彩礼都没要,屋子里的家具被褥,一多半都是白晓娟他爹陪嫁的。大家伙心里都知道,这两人的结合,虽然看起来不般配,但对两家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大清早的,几个年轻人就聚到了李文学家,刘红香帮他换上了新鲜的衣服,他一直咧着嘴巴嘿嘿的笑,大家伙也笑了,说这小子虽然是个疯子,但娶了媳妇也知道高兴。
  人们赶着马车,去了西村,接上了白晓娟,接来了几个送亲的娘家亲戚。一路上吹吹打打,十分的热闹。李文利家备下了几桌酒席,厨师是住在东村最东面的刘大勺。
  这外号果然没白取,他的大勺上下翻飞,锅里的菜次啦啦的着起火苗,油烟飘起,用了没多久,几桌菜就做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