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游学至豫章郡
作者:珍禾      更新:2021-07-13 00:47      字数:2123
  第618章 游学至豫章郡
  这些贵夫人走向街头,处处能看到喜客来的招牌,喜客来专卖苏杭两地的布料,布料既新颖又轻薄,倒是极为适合他们保昌郡的天气,这已经入夏了,薄薄的新款布料上了架,开头没有什么人光顾,待到有人穿上了喜客来布料做的新衣出现在宴席上时,转头喜客来便出了名。
  先前梅岭县的喜客来便小有名气的,余城的贵夫人没少买,只是又过去了多年,若不提起都要忘记了。
  待这些贵夫人和贵女随着穿喜客来的布料越来越多,蒋夫人才发现,她已经无力阻止喜客来的崛起,她当真不甘心啊。
  苏宛平却开始大肆宣扬她们喜客来的绣品与成衣,在这儿精心定制的衣裳,不仅款式新颖,便是那刺绣的夫功也是独一无二的,一时也成了贵女们亲睐的地方。
  多是从喜客来买下布料送去刺绣制成成衣,过些日子,便会有绣娘将做好的成衣送至府上,便能穿上美美的衣裳了。
  余城码头也平息下来,自青帮解散后,街头没有了小痞子,也不会有人来收保护费了,余城的码头就太平多了,在这儿再没有谁敢随意的闹事,不仅受差兵打压,还有喜客来的镖师们,他们可是时常来往两地,这码头隔两日便有货运来,羡煞旁人。
  余城终于太平了,傅家的生意又走上了正轨,甚至比以前的生意还要更好,而那边游学的苏义,这一路上可不太平。
  季大儒本是前朝老臣,又是丞相位,虽说告老还乡了,影响不小。
  这一次季贤带着弟子出来游学,实则是他拜访各位,与他交好的自是愿意相见,尤其想看看他老年收了一个什么样的弟子,竟令他如此宝贝的紧。
  于是苏义每到一处,便有各路才子相拦,不仅考他文章,还考他的一些见解才识。
  今日师徒二人来到江南西路隆兴府豫章郡,此处有位前朝老太傅叫项聿,字无炎,早在二十年前便因政见不和,早早告老归乡,安享晚年。
  当初官至三司使,仅次于季贤,两人可是在官场上算得是前朝皇帝的左右手。
  这位老太傅却是有弟子无数,在整个隆兴府那可是出了名的大儒。
  这一次隆兴府的才子们听说季大儒带着弟子一同前来,那可是纷纷上前来打探,磨礲淬励,这是要与那季大儒的弟子比试一下的样子。
  老太傅也倒也不拦着,这些才子们马上要乡试,想来互相切磋一下也有好处,乡试只是入士的途径,于老太傅来讲,真正学到了知识,那才是重中之重的。
  季大儒的车驾才入城,城门处便有不少才子们夹道欢迎,便是项聿也亲自来迎接了。
  马车停下,季大儒带着弟子从马车内出来,那项聿虽说是古稀之年,却是精神抖数,他可是一个会功夫的人,年轻的时候还曾领兵打仗。
  项聿上前,拍了拍季贤的胳膊,说道:“润之,瞧着你身子不错,还能带着弟子游学,而今来了我豫章郡,可不能早早离去,且与我聚聚几日方能放能你走的。”
  季贤笑道:“无炎,瞧着时间也不多了,夏末便得归去,前头还有刘家李家未曾去呢。”
  刘李两家也是书香大世家,想来要带弟子前来游学,也是历练之处。
  项聿有些不高兴,指了指夹道两边的才子们,“我隆兴府的才子何其多,还不够润之你指使的,这一次咱们可不拦着,就让他们年轻人来。”
  “我就弟子一名,这是让我弟子一人应付这么多?无炎,这可不公平。”
  “那这样好了,你我各出一题,他们一同来辨,你我为评判,如此公平否?”
  “那是极好,且走。”
  于是马车接着往前行驶,直接往项府去了。
  项府不比季家奢华,但是在豫章郡却也算得上极好的,府邸占地极广,府中假山流水,楼亭阁榭,典型有着江南的风格。
  季贤夫妻带着弟子住在了侧院,隔着主院很近,项府下人很是恭敬,对季贤一行人更是服侍的很周到。
  季贤自从带着弟子来了豫章郡后,便有不少地方官员与富绅想前来拜访,耐何在项府,项府平素门庭高,也不是一般能进去的,想要拜见季大儒,那自是难了。
  项聿这人又向来不太与地方官员和富绅走近,开办了学院,教了不少学生,很受人尊重,项聿不待见的人,想来也接近不了季大儒的身。
  便是这诗会酒宴也被项聿给推掉了,为了多留住季贤几日,便给隆兴府的各位名士才子发了帖子,两日后他们可来豫章郡城中项府聚宴,到时由季贤与项聿一同出题考核这些才子们。
  正好有不少人想要见季大儒的,倒是可以乘着这个机会来,只是这帖子发出去的不多,若不是才子或者世家,一般人等入了不项府。
  不少家中有读书郎的,许是在府学或者在项家学院的,还能寻同窗好友一同前去,倒也能见识一下。
  可是各小县城的才子们却就难了,连府学都不能入,想来学识上,家世上都是差人一等的,若想参加这样的学识宴,恐怕是难了。
  然而各地知县总能带上几位托关系也要进入项府,想来到时来的各路才子是极多的。
  项府占地面积大,又有一座会诗楼,那会诗楼有三层,却是节节高升开放式的那种,倒是可以容下不少才子坐于底下,平素是项聿在此处讲公开课的时候用到。
  有了这么一处,所以项聿倒也没有明文制止他们不能带同窗好友,或者额外多带几个名额。
  而季贤带着弟子却是守在项府侧院里养精畜锐,到时苏义出列,也代表着整个岭南的才子学识,这一路上来,苏义大小诗会上十场,有赢有输,却整体上得到了不少好评,也让苏义长了见识。
  在岭南,他已经出类拔萃,到了外头,却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人擅赋,有人擅言,这样几场下来,他能学到不少,比在保昌郡时学到的要多,他很感激师父能带他出来游学,只是时间太短,不然正常情况下,一般游学出来多是两到三年,每到一处必定多呆几日,与当地的才子交流。
  他们倒是来去匆匆,不够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