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惩戒之战(一)
作者:凤鸣岐山      更新:2021-05-29 10:33      字数:3071
  第二百六十一章 惩戒之战(一)
  “启奏陛下,柴孝和、房玄龄、杜如晦联袂在宫门处求见。”
  尽管大婚将至,张君武却并未因此而放松自己,每日里照旧是起早贪黑地批阅着折子,今儿个自然也不例外,天都还没亮便起了,练了几趟拳脚兵器之后,又匆匆用过了早膳,便即赶到了两仪殿的御书房中,埋头于公文间,不时地挥笔速书着,正自忙乎不已间,却见赵登高匆匆从外而入,疾步行到了张君武的身旁,小心翼翼地禀报了一句道。
  “嗯,宣罢。”
  这一听三大宰辅联袂而来,张君武的眉头不自觉地便是一皱,隐隐间有着股不太妙的预感打心底里狂涌了起来,但却并未有甚旁的表示,仅仅只是声线平和地吩咐了一声。
  “诺!”
  听得张君武有所吩咐,赵登高自是一刻都不敢耽搁,恭谨地应了一声,匆匆便退了出去,不多会,便又陪着柴孝和等人从屏风处转了出来。
  “臣等叩见陛下。”
  三大宰辅明显有心思,脸色一律都是肃然得很,只是在礼数上,却是一无闪失。
  “都免了罢,卿等这是……”
  只一看三大宰辅的脸色,张君武心中不妙的预感顿时便更浓烈了几分,于叫起之际,紧着便探问出了半截子的话来。
  “启奏陛下,南阳军报已至,新野城破,张恒将军率所部兵马血战而亡,来不及逃难之百姓近万皆遭南梁军屠戮,现有邓州文刺史急报在此,还请陛下过目。”
  见得张君武有问,三大宰辅飞快地对视了一眼之后,由着柴孝和上前了一步,一抖手,从宽大的衣袖里取出了一份本章,双手捧着,高高地举过了头顶。
  “什么?快,递上来!”
  张恒自幼便跟着张君武,名为主仆,实则情同手足,这一听其真的战死在新野,张君武自不免便急了起来。
  “诺!”
  眼瞅着张君武神色不对,侍候在侧的赵登高赶忙恭谨地应了一声,三步并作两步地抢到了柴孝和的身前,伸手接过了本章,紧着便转呈到了张君武的面前。
  “萧铣老儿,朕与尔誓不两立!”
  一目十行地将折子过了一遍之后,张君武的双眼当即便是一红,泪水止不住地流淌了下来,愤然而起之际,猛拍了下龙案,悲愤已极地发出了一声咆哮。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张君武这等暴怒之状一出,三大宰辅可就都不免有些稳不住神了,赶忙齐齐出言劝慰不已。
  “朕、朕……哼!”
  尽管明知愤怒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制造麻烦,可这当口上,张君武却是怎么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悲与怒,背着手,在书房里便急速地来回踱着步。
  “陛下息怒,张恒将军虽是壮烈殉国,却为朝廷争取了三天的时间,若非如此,程大将军所部也来不及救援邓州,如今我大军已陆续赶至南阳,后续之战,我军应可大胜无疑。”
  怒气不但易伤身,更有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对此三大宰辅自是不敢坐视,彼此间再次交换了个眼神之后,便见杜如晦从旁闪了出来,紧着进言了一句道。
  “嗯……玄龄,拟诏,追封张恒为鲁国公,赠羽林军大将军,新野县令许绍封陈郡公,赠岐州刺史,所有死难将士抚恤加倍,另,封文和为魏城县公,邓州守备营校尉王重晋左武卫郎将,封子爵,赏钱千贯,其余有功将士皆按功行赏,邓州之战死难之青壮皆按将士阵亡条例抚恤。”
  张君武长长地出了口大气之后,总算是勉强将心中的悲怒压了下去,在书房里一边踱着步,一边字斟句酌地连下了数道旨意。
  “草诏在此,请陛下过目。”
  房玄龄乃是当世干才,张君武的话方才刚说完没多久,他便已按着张君武的意思拟好了诏书,紧着便将草诏呈现到了张君武的面前。
  “嗯,赵登高,用玺,即刻着人宣了去。”
  张君武只随意扫了几眼,见诏书诸般条文没错,也就没再去细看,一挥手,紧着便下了令。
  “老奴遵旨。”
  赵登高只几步便抢到了张君武的身旁,一躬身,伸出双手接过了那几份诏书,忙不迭地退到了一旁,自去用了玉玺,又紧着命人前去南阳传旨不提。
  “都议议看,这一仗该打到何等程度?”
  张君武到底不是寻常之辈,尽管心中还有悲与怒,可很快便平静了下来,大步走回到了龙案之后,一撩龙袍的下摆,就此端坐了下来,双目如电般地环视了下三大宰辅,语调森然地发问了一句道。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当以剿灭入侵之南梁军为要,若要反击,似可到樊城为止,另,卢明达所部屡屡犯边,已成毒瘤,当先行破之,至于东都方面,微臣以为姑且不动,且先让王世充与李密分出个胜负,我帝国再行出兵破之也不为迟。”
  杜如晦主管兵部,张君武既是问起了战事,他自是义不容辞,紧着便给出了几条建议。
  “嗯,义明、玄龄,尔二人之意如何?”
  张君武其实也知晓己方眼下其实奈何不了南梁,没旁的,只因帝国水师实在是太过孱弱了些,守御都不足,更遑论出击江南,只是一想到张恒的死,又不甚情愿就这么轻饶了萧铣,正因为此,哪怕明知杜如晦所言乃是正理,张君武也自不曾加以置评,而是将问题丢给了柴、房二人。
  “陛下,微臣以为克明所言不无道理,我帝国连番征战下来,军力已疲,实不宜再大举出征,待到明年夏收之后,兵精粮足,方是对外用兵之时也,此微臣之浅见耳,还请陛下圣裁。”
  柴孝和乃是排名第一的宰辅,值此张君武有问之际,他自是须得先行表个态。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欲破南梁,须得先败其水师,今敌强我弱,实不宜正面而战,若能利用白河狭窄之势,设法以火攻破敌,或能得一场大胜。”
  战略大方向上的主张都已被两位同僚说完了,房玄龄又不愿拾人牙慧,这便沉吟着点出了大破南梁军的关键之所在。
  “火攻么?朕看可行,唔,朕倒有个构想,回头画好了,且就紧急送去南阳,着工匠营依图赶制,或可能用,罢了,此事姑且先不说,传朕旨意,着秦琼所部加紧赶赴南阳,在其大军未至前,就先守上一守好了。”
  张君武想了想,最终还是强行按捺住了将战事扩大的冲动,虽不曾明言,可实际上是同意了三大宰辅的提议。
  “陛下圣明!”
  三大宰辅之所以联袂而来,怕的便是张君武会因怒而兴兵,这一见张君武能从善如流,三人自是不会有甚异议,齐齐便称颂了一声。
  “朕的大婚姑且压后,待得此战过后再行也罢,三位爱卿且都先去忙好了。”
  张君武本来是准备八月初一大婚的,可被张恒的壮烈牺牲一搅,自是没了心情,加之大战正酣,身为帝王,他自不愿因此事影响到前线之战局。
  “陛下,微臣以为此事实不妥,帝王无后,臣民难安,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听张君武此言,柴孝和立马站了出来,高声便表明了反对的态度。
  “陛下,柴大人所言甚是,还请陛下早定后宫,以安民心!”
  “陛下,您之大婚事关社稷国本,岂可随意推辞,微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
  在张君武大婚一事上,三大宰辅的意见完全一致,不等张君武有所表示,房玄龄与杜如晦也先后站了出来附和了一番。
  “嗯……也罢,就由得诸位爱卿安排好了,朕有些乏了,卿等且自去罢。”
  见得三大宰辅都不同意自己推迟大婚,张君武也自没辙了,只能是从善如流了事……
  “晋王殿下到!”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不说张君武君臣是如何议定战略的,却说得知张绣大败之消息后,原本已率部向南阳进军的董景珍赶忙在施家庄安下了大营,并将派去攻掠各处的军队全都召了回来,以议定后续之战略。
  “末将等参见晋王殿下!”
  中军大帐中,张绣、文士弘、张镇州、王仁寿等诸多军中众将早已等候多时了,这一见董景珍从后帐里行了出来,自是都不敢稍有怠慢,纷纷抢上了前去,齐齐行礼不迭。
  “免了。”
  董景珍的气色明显不甚好,低着头走到了文案后头,一撩战袍的下摆,就此端坐了下来,而后方才面色阴沉地环视了下众将们,声线阴冷地叫了免。
  “谢殿下隆恩。”
  听得董景珍语气不善,诸将们心下里自不免都有些打鼓,尤其是打了败仗的张绣更是面色骤然一白,没旁的,概因其素来与董景珍不睦,自不免会担心其借机严惩自己,奈何人在屋檐下,纵使再担心也自没辙,张绣也只能是随大流地谢了恩,紧着便缩到一旁去了。
  “张绣何在?”
  正所谓越怕的越会来,这不,就在张绣提心吊胆之际,董景珍突然猛拍了下文案,厉声断喝了一嗓子,当即便令诸将们忍不住都打了个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