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想一个温情的主题
作者:张卿茹      更新:2021-04-30 13:19      字数:2100
  “还有那么长时间,李江你看错啦?”小秦青疑惑。
  “难道你们想一直呆着,能为她做什么?”李江反问。
  是呀,能做什么呢?大家陷入沉思。
  春天的旷野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满山遍野的野花已经开了。这是一幅大自然给人类绘出清丽立体的画:画的底色是黄色的土地,远山、村庄的房屋构成了大块主景,房前屋后盛开着桃花、梨花、李花点缀期间。行人如在画中走,偶尔和煦的春风包裹着阵阵花香扑面而来。看到这屋外的景致,回想起屋里的冰凉和霉气,四个人久久的沉默,机械的沿着村里的小路前进。
  “喂!同志,进来喝口水吧!”路的左边一个四十几岁的女人站在一栋房屋前向他们喊道,四个愣了一下,向周围看了看,没有其他人“就是喊你们呀”,那女人又强调了一遍。他们才朝那个女人走过去。
  “阿姨好!”贺珍问候着。那女人赶紧热情的把他们朝屋里让,贺珍迎上去,笑着说“我们就在这外面坐挺好”。
  “行!”凳子不够,女人进去搬出来。
  “阿姨,您请坐吧。”小秦青喊着。
  “同志,你们是计划生育的?”那女人坐下来,槎槎自己的手。
  “不是,我们是学生,出来采访”贺珍说,“你看我们像计划生育的吗?”
  “村里很少有外人进来,来的一般都是查计划生育”女人似乎有点失望。
  “阿姨,这村里房子很多,就是很少看见人”小秦青说,“很多房子的门都是锁着,是不是都下地干活了?”
  “有几个是,更多的人是出门打工了。”女人感叹着,“我要不是我家那小儿子还在读书,没有人管,我也出门了。”
  “那这些地谁种呀”小秦青指着前方。
  “有的人家里留下老人和娃儿,能做一点是一点,做不了就随它丢荒。光靠种地是不行。”
  “你是说村子里主要留下的是老人和儿童?”小鱼儿问。
  “嗯。”
  “你家几口人呀,阿姨?”李江问。
  “六个,我男人带着三个娃儿出门了,我和小儿子在屋头。”
  “你看着年轻呀,娃娃好大了?”
  “年轻?”女人开心的笑了,“我都四十二了,我家大呢二十,老二今年十八,好出门三年了,老三十六,今年才出门。”
  “阿姨,看你家日子过得很好”贺珍说,“肯定是出门的挣得不少吧”。
  女人爽朗的笑了,“我家的超生款都缴清了呢。”
  随后女人很详细的跟他们介绍了村里超生罚款缴纳现状。他们听出来,穷,生存条件不好,就想着多生孩子,多生孩子可以带到外面去打工,能有收入,就能致富。当然也有风险,比如艾老太太家,四个娃娃,罚款太重了,缴不出来,不敢回家。现在还不知道是死是活呢?像这样的人家村里有四五家。
  “村里不管他们吗?”
  “管?咋个管?他们自己家人都不管,哪个得空去管?邻居之间坐着(住着),想起来送点吃的,想不起来,忙不过来,也是没有办法。”
  “那他们不就没吃,饿死了?”小秦青说。
  “能动的时候还煮得吃,动不得就麻烦”女人也感伤起来。
  “你家日子过得好,咋不让娃娃多读点书?”小秦青问。
  “读不去。那家——”用手指对面,“儿子读书读得好,就是供不起,后来没得办法,回家来做活路,今年遇到个贵人,帮他出学费,又回学校去读。”
  “嚎嚎——”一阵猪叫声响起。
  “我的猪饿哦,我去喂猪”女人快速站起来,像一阵风刮走了。
  “阿姨,谢谢你!耽误你那么长时间,跟我们介绍那么多。我们也要回去了”
  “多耍哈,光顾着说话,忘了问你们吃饭没有?”
  “不用了”贺珍说,“我们走了。”
  “再见!”
  “阿姨再见!”
  离开有段距离,大家讨论着起来。
  “想不到这个社会里还有这样一群人。”小秦青感叹说,“她们太可怜了。”
  “哎,可怜也可恨。我们家虽然也是农村,但是也没有这么严重”小鱼儿说。
  “不过他们的想法太奇怪了,生孩子多就能致富?”李江说,“不知道因此给社会增加更多的负担,增收点社会抚养费很正常呀。但是看他们很抵触的样子”。
  “从个人角度考虑,肯定是不交钱的好呀,更何况根本没有钱。”小秦青说。
  “有些计划生育包组工作人员工作方式很简单粗暴的。我们村里的包组人员,白天你看不见他,晚上就来了,把你堵住,要钱。拿不出来,就拿实物抵押。也难怪他们看谁都怀疑是管计划生育的。”小鱼儿说。
  “肯定也是没办法,你说跟他们没法讲道理,讲了也不一定听得懂。只能用他们能懂的方式进行交流”贺珍说。
  “说起来,我还是觉得艾奶奶可怜,住在那么差的环境里,肯定得风湿,又不按时吃东西,能活到哪一天”小秦青伤感起来。
  大家的感伤又调动起来了。
  “我们今天定的题目是民风民俗,刚才这些内容行吗?”李江说。
  “民俗不太切题,民风应该可以的”小秦青说,“《诗经》中的“风”不也是一种生活状态吗?”
  “那我们的标题叫什么?”贺珍说,“不会叫《我与计划生育》”
  “我觉得用这个题目的话,我们的资料太少了。写出来的东西肯定空洞。”小秦青说,“不如我们把内容放在留守上面更温情一些。”
  “嗯,这个行,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他们的生活现状。不过我觉得资料还是不具有动态感。还需要动态资料延伸,更有价值。”贺珍反应快。
  “你有具体的想法了吗?”李江问。
  “我想我们可以做一个系列的关注”,贺珍说,“只是如何系列关注需要大家想办法。”
  “要不我们组织一个公益活动。向全校倡议,号召大家一起来关爱这类弱势群体。”小秦青的。
  “这个可以试试,具体我先去问问团委何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