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一年之后
作者:道貌岸然      更新:2021-05-09 21:03      字数:3093
  等了足足有两个钟头了,向成刚还没出来。
  一行人都很着急,坐立不安,眼睛都直直地盯着那个洞口。我也盯着那个洞口,那洞口现在看起来,也变得更加神秘和恐怖。
  可是除了等待之外,现在谁都想不出来更好的办法来,大家只能干坐着,等。
  偶尔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从对方的眼里看出点儿什么信息,但看到的却都是一筹莫展,徒增焦灼。
  李老头最先耐不住了,一边不时地看表,一边不时地看洞口,最后竟有些气急败坏地说,“到底还有没有指望了?没有指望咱们赶紧再想办法。”
  我白了他一眼,心想,你这是他妈说屁话,就算没指望,你又能想个屁的办法?我可没心情搭理你。
  不过说实话,我也很着急。可急归急,现在却不是轻举妄动的时候,否则不但帮不上忙,甚至相反,还会使情况变得更糟。那就坏了。
  “是啊,余小哥,”刘镇长也等得不耐烦了,把目光转向我说,“你看那向老弟都进去这么长时间了,咱是不是再想想别的办法?”
  “我知道,现在大家都很着急,”我扫了大家一眼,大家都把目光收回来,看着我,“但咱们现在只能等向成刚回来再做商议,要不——谁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吗?”
  “你这话可不对啊,”李老头站起来,“镇里面花钱请你们来这里免费吃喝游玩,现在出事了,解决不了,你让我们自己想办法?我们又不是大学生,哪里懂这些玩意,早知道你们大学生不行,不如我去找个和尚道士,也比你们管用”
  听了这话我气就不打一处来,这死老头子,之前我们刚来的时候就一副瞧不起人的模样,,小算盘打得噼哩叭啦的响,现在竟还敢拿这个来压我,真混帐。我们可是学校派出来公干的,谁知道能摊上你们这事情,再说花的是政府的钱又不是你老爷子的钱,我还就真不明白,怎么年纪都这么大了,还是一点道理都不懂。真是越老越没人情味儿了。
  想归想,有些话还是不能直接说出来的。
  西藏回来转眼已经过了一年,这一年里面倒是很平静,没什么大事发生,甚至连一两件小事都没有,我刚回来的时候,对自己身上的两块玉佩的来历还是不肯放弃,总想着搞明白,船夫孙子的玉佩还有导师留下的玉佩,如此相似,再加上灵灵姐的那块玉佩整整三块一模一样的玉佩。你要说三者没有联系,打死我也不相信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就是打死我我也找不到一点点关于这种玉佩的介绍,甚至这三块玉的玉籽都只是一般的玉籽,我拿给导师看过,三筒叔看过,甚至还回家带给范老爷子和我家里的几位长辈,所有人的态度和说法出了奇的一致,要么说不知道,要么说就是一块普通的玉,古人批量生产玉石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最后我翻篇了图书馆里面的书籍却也是一点头绪没有。
  没错灵王墓没地震埋了,小树林那块到现在还在修路没修好,张鲁汉也不知道是我做梦还是真实存在,鄱阳湖一次后再也没见过面,也就是西藏那帮喇嘛,听导师说经常让我过去做客。
  除此之外,一切如常,我也回去问过爷爷过去的事情,爷爷不愿意提,到底还是抵不过我软磨硬泡,原来爷爷年轻的时候也算是半个江湖上的场面人,见过世面,但是具体做的事,爷爷没肯多说,我也就没好意思继续问下去?
  玄云观我后来也上去过,不过里面的道长对我都很不友好,老子拼了命帮他们夺回来避尘珠,我原以为会对我感激涕零,结果恰恰相反,冷言以对。去了两次后我就在没去过。
  要不是我早早就信了马克思,我宁可改信佛教也不信道教了,不讲人情味啊。
  闲下来的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一年过去了,转眼我的大学生涯过了过一半了,平时也就是上上课,偶尔也会和几个室友出趟远门,小王那小子偶尔也会过来看我,不过我知道那小子的心思,八成是看上师姐了。年纪轻轻不学好。
  总之一切又回归正规,这一次作为第三方配合政府调查监督地方政府脱贫工作的进展。这确实是一分好差事,说好听点这就算是钦差,我们班我和向成刚分在一组来到这九阳镇调查。起初镇里面人对我们那叫一个客气。
  天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出入车接车送,我和刚哥也算是感受一波腐败的滋味。
  不过….
  我还没想玩,就被人从回忆着喊回神了。
  “你们到底行不行啊,不行就别逞强啊,浪费时间。”一边的李老师满脸的不屑,偏偏声音还大如牛叫,没把我吓一跳。
  我没好气的说:“是你请我来的不假,但现在情况特殊,大家都急不得。”
  “可你看向成刚都进去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不出来?”
  “那你的意思是让我进去找他?”
  “不不,我可没这意思,你再走了那我们就更没指望了。”李老头赶紧改口,这老狐狸就会见风使舵。
  我就知道没人敢让我进去。不过我转而一想,觉得还是尽量不要把大家都弄得太担心太紧张为好,毕竟现在情况不明,应以安定民心为重。
  于是我说,“大家着急,我也着急,但现在光着急也没用,所以不如耐心等等。”最后又加上一句,“向成刚这人还是值得信赖的。”
  刘镇长点点头。李老头却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这狗东西,我就不在理他。要不是看他岁数在那摆着,恨不得给他几脚。
  于是我再不说话,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那个洞口。
  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是这样。九阳镇后山的马大脚说是亲眼看见了鄄豢鸟鸟,我的乖乖,这可是国家级别的保护动物,要是能确定,上级政府肯定会投钱建设保护区,甚至开发旅游项目,这样对于九阳镇来说那可真是一次天大的发展机会。虞轼镇长亲自带队,带人上山找鸟。
  本来这事情与我也没有关系,结果一听说上山找鄄豢鸟,来劲了,立马说我们是徽州大学考古系的对于山里找东西特别在行,这镇长一听就来劲了,这刚刚好,要是有两个大学生一道,就算没拍好照片也有个人证。一举两得。
  结果理想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一帮人莫名其妙在山里被我俩带的迷了路走不出去了。
  说来也不能全怪我们,我俩毕竟是外来人对着九阳山自然不熟悉,不曾想这镇长带的人竟然也不认识路,最后落的个这般尴尬局面。
  不过我和向成刚也有责任的,毕竟进山洞是我们的注意,本来就是这鄄豢鸟喜阴一般就是喜欢把自己的鸟窝建在类似溶洞这种地方,也真因为这样鄄豢鸟也非常容易被地面上的天敌吃掉,这就造成了鄄豢鸟的稀有。
  一帮人在这底下溶洞里越走越远,终于迷了路进退两难。
  首先,这是我们试的第两个洞口,前面已经试过了两个,每个都是六十分钟不到向成刚便垂头丧气地回来,说已经走到头了,是条死路。虽然死路一说大家都觉得泄气,但我以为,这已经够运气的了。因为刚进来的时候一看到这些洞口我就知道,这肯定暗合八卦之数。
  不过这么说有点儿吹,因为——谁都看到了,一共就八个洞口。
  不过还是有一些不同。这八个洞口之中,只有两个洞口比较正——我的意思是说,只有这两个洞口之间的距离差不多相等,至少用肉眼来看差不多。所以我猜测,这两个洞口的位置,应该是正冲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某两个,不过我不能肯定。要是正好是剩余其他四个方向中的某两个呢?
  还有就是剩下的五个洞口了。这五个洞口则比较奇怪,其中的四个,每两个之间挨得很近,大概只有一米不到的样子,我甚至怀疑,进去之后两个洞会不会合成一个?
  而最后剩下的那个,也就是我们第一次试的那个,则与两边的洞口都保持了很大距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第一次就试了这个,但是遗憾的是,向成刚进去还不到六十分钟就出来了,沮丧地说,已经走到头了,是条死路。
  然后试第二个,第二个是第一个左面的那个,也就是距离适中的那两个洞中的最左面的一个,我以为是正北方向,但这是我的直觉。因为刚刚滑落到这个井穴的时候,我隐约好象看见过阳光在这个洞的上面照出了一抹光亮。但现在却不敢肯定了,越是去回想就越觉得不敢肯定,毕竟事关生死,而在这紧要关头,就更是大意不得。不过这可有点不像我,平常我虽说多少有点儿玩世不恭,对什么都不冷不热,但对于自己的直觉,我还是颇为自信的。而之所以这么自信,原因当然也很简单,那就是我的直觉一向很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