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惊人发现
作者:道貌岸然      更新:2021-05-09 21:08      字数:3480
  半晌之后,我只好无奈地猜测:“难道还是跟那个‘坎’字位有关系?因为这里不是正北八卦,所以才找不到墓室?”
  老孙头摇头道:“八卦一说,其实也是相对而言,就拿邓老汉家来说,他的屋子虽然处在村子的南头,但因为整个村子都靠近山谷盆地的东北角,所以也仍然是在‘艮’字位上,这老祖宗的陵墓,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一听到“邓老汉”的名字,顿时就愣住了,至于老孙头后面说的话,我根本就没有听进去。
  “对了!这石墩子的相貌,怎么跟邓珪这么像?”我突然明白了,其实这条石墩子的面目,长得跟邓老汉父子颇为相似,刚才之所以没能想到这一节,是因为邓老汉毕竟老了,脸上不仅多了许多皱纹,看上去也更为愁苦,而邓珪则已经是个死人,我却一时没能想到他身上,现在经过老孙头无意中这么一说,才终于想了起来。
  老孙头听了我的话也是一呆,又朝石墩子的脸上仔细看了又看,然后才点头喃喃自语道:“守陵村……守陵人……,原来是这么回事!”
  我看着这尊石墩子的脸,越看越觉得它像极了邓珪,或许也像极了年轻时候的邓老汉,看到后来,不知怎么回事,我突然脑子里一恍惚,觉得这石墩子仿佛变成了邓老汉本人,正直直地盯着我,似乎早已看穿了我盗墓贼的真正身份!
  我心跳加速,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老孙头说得没错,邓家湾既然是个守陵村,那邓老汉父子自然就是守陵人,他们的祖先当然也是,这条石墩子很可能就是他们祖先的化身,在这里世代守卫着老祖宗的陵墓;又或者,这石墩子雕刻的其实就是老祖宗本人,他人虽然死了,却化身为守卫者,永久地看守着自己的墓地。
  只是这位邓家湾的祖先,究竟为什么要化身为守卫者?守卫者在当时、对他的族人来说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这不免让我想起了得自矿场汉墓的那块守卫者凤玉佩,如果说老祖宗是活在先秦时代的人物,那么这条年代久远的石墩子,是否跟守卫者凤玉佩中的守卫者同出一源?莫生一直想苦心破解的守卫者凤呈祥所包含的风水学的意义,会不会在老祖宗的墓室中得到答案?
  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觉得周围的情形有些异样,转身一看,却不见了老孙头的踪影,怪了!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这老小子能上哪儿去?我举起手电来回照射,只见这空荡荡的溶洞之内,除了那些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和一条远古石墩子之外,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幸好,那条竹筏还静静地留在原处,这说明老孙头不可能走得太远。
  我急忙喊他:“老孙头!”
  周围传来一片或近或远的回声,唯独没有老孙头的回答,不过,在隔了大约有三、四秒钟之后,终于隐隐约约传来了人的呼唤声,听上去颇像是老孙头,只是极其微弱,,似乎离我极远。
  “老孙头!你在哪里?”我再次大声喊他。
  那人又应了一声,虽然略微响了一些,但仍然完全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我怀疑这声音可能是来自某个岔洞,问题是,老孙头和我刚才为了寻找墓室的入口,已经在这一侧的岩壁上寻找良久,莫说是能容纳得下一个人进出的岔洞,就是连伸得进拳头的小洞口都没能找到半个;要说这岔洞位于暗河的另一侧,又显然不太可能,因为没有竹筏的帮助,老孙头断然过不了岸。
  我怀着满脑子不可思议的想法慢慢踱步到石墩子背后,想要亲自去摸一摸那道看似毫无问题的石壁,突然间脚下一空,接着整个身子就失去了支撑,直直得往下掉了下去,身体快速陷落的同时,我终于明白了老孙头失踪的原因,原来这岔洞竟然就在我们的脚下!只不过洞口的位置比较隐蔽,以至于一直没有被灯光照到,老孙头肯定也是无意中走到了这里,才突然陷了下去。
  此时此刻,我虽惊不惧,因为至少老孙头还能发出声音,显然并未摔死。也就是一刹那的功夫,我就已经接触到了地面,只是先着地的并非我的双脚,而是背后的背包,背包缓解掉了大部分的冲击力,使我并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但是身体向下的趋势却仍然没有停止,因为这地洞就像是一个倾斜的滑梯,还在继续地不断往下延伸,直到十数秒钟之后,才终于滑到了尽头。
  然后我就看到了老孙头,正坐在地上对着我笑:“小子,你总算也下来了!”
  他这笑容比哭还难看,我能理解他的感受,毕竟人年纪大了,骨头就硬,这一路滑下来,肯定有他受的。
  站定之后,我仔细观察了周围的状况,这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溶洞,位置比刚才暗河流经的大洞还低了至少有几十米,但地面上却没有一点积水,洞室的对角,有一个黑乎乎的口子,照明灯的强光直射进去,里边却依然是一片混沌。
  “那个口子能通到哪儿?”我问老孙头。
  老孙头却不回答,只是用手端着罗盘,意思是让我自己去看,我上前低头一看,只见那上边的指针正指向这个黑乎乎的洞口,与圆盘上的坎字位三点成一线,方向完全一致。
  我跟老孙头小心翼翼地走入了坎字位的洞口,洞内是一条幽深的通道,似乎深不见底,通道时宽时窄,宽的地方不下丈余,窄的地方就只能容得下两个人并排而行。
  照明灯把近处十几米范围内的一切事物照得雪亮,但我们却不敢走快,毕竟这已经进入到了老祖宗的陵墓重地,机关障碍可能会越来越多,而由于此处空间狭小,几乎没有任何腾挪躲闪的余地。
  石洞极深,但就只有一条路,中途没有任何岔道,不虞有走错的风险,有些路段不免有些弯曲,但是罗盘指针所指,基本上一直朝着正北方向,即便偶尔会有偏差,但总能立刻地纠正回来。
  大约走了几十米深之后,我们发觉洞里的地面在逐渐地向上抬升,又走了一段,向上倾斜的幅度就更大了,使得我们几乎就像是在爬坡一般,很有可能,这老祖宗的陵墓,其实是建在一个巨大的山腹之中,而并非深藏地底。
  再走了百十步路,通道终于到了尽头,远远望去,是一片暗褐色的岩壁,待到走近了一看,便发现这上边有一道宽大厚重的石门,而且原来应该是封闭着的,却不知何时被人硬生生地砸开了一个大洞,石块散落了一地。
  老孙头拿起照明灯往里一照,里面似乎仍然是一条通道,我们对望了几眼,然后就慢慢地从这个被砸开的洞口跨了进去,进去之后,就看到门后的一侧赫然躺着一具骷髅。
  “糟了,难道这又是一名盗墓者?”我顿时如受电击。
  在初进守卫者王庙下边的地道的时候,我们曾经看到多具死者的尸体,按照老孙头的说法,那些都是曾经试图进来盗墓的人,但没有一个能通过暗河,于是都死在了外边,后来,我还亲眼目睹了耗子他们以同样的方式死去的惨状,可是眼前的这具骷髅又是怎么回事?如果说他也是一名盗墓贼,难道他竟能神通广大至此,一路顺利地通过了暗河,然后来到了这里?若说他不是一名盗墓贼,那这道石门上的大洞又是谁砸出来的?
  怀着这个疑问,我果然发现这具骷髅的身旁还躺着一柄硕大的斧子,只是上边却长满了铜绿,其形状怪异,似乎是年代极为久远之物。
  “这是青铜器!”老孙头突然沉声道:“这家伙不是盗墓贼,而是一个殉葬者!”
  不错,这柄青铜铸就的开山巨斧,其实已经揭露了这具骷髅的真正身份!在古代的大墓中,殉葬本就是颇为寻常的现象,更不用说像老祖宗这样的大人物了。可他如果是一名殉葬者
  那为什么没有在墓道封闭之前被处死,以至于还有能力来砸破这道石门?还有,既然他已经砸破了石门,那为什么偏偏还留在这里,未曾逃离出去?
  在进一步检查了骷髅的全身上下之后,老孙头已经得出了答案,用手指着它头盖骨上一条寸许长的裂缝说:“这是他生前受过利器击伤的痕迹,或许当场昏死了过去,别人就以为他已经死了,可没想到后来又醒了过来,甚至还有力气来砸门,你看他的骨骼如此粗壮,便知此人生前必然勇猛,可惜的是,虽然门是给砸破了,可他也终于伤重力竭而死,实在是运气太差了些。”
  这么复杂而遥远的事情,老孙头却如亲眼所见似的,分析得头头是道,让我不由得不心生佩服。
  摸清了这里的状况,我们继续往前行进,走了百十步路之后,又在通道的一侧发现了另一具骷髅,看上去身形颇为高大,甚至还靠在墙上跪立着,脚边也摆着一柄斧子,形状跟刚才的那柄一模一样。
  “看来这里的殉葬者还不止一个。”我说:“但如果这家伙是一起参与砸门的,为什么不跟刚才那人死在一块儿?”
  话音刚落,便看到老孙头的灯光照到前方十来米远的地方,出现了又一道石门,石门上同样有一个被砸破的大洞。眼中所见,已经回答了我的疑问,原来这里的石门也不止一道,两名殉葬者一起砸门逃跑,只是这家伙受伤更重,于是先行死在了这里。
  可是我仍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一时又说不上来是为什么,走路的时候,脚步就不自觉地慢了下来,在跨入第二道石门的时候,我身子一侧,无意中回头看了一眼,眼睛的余光里突然发现后边似乎有一个人影,我立刻转身,但那个人影却跟幽灵似的,倏忽一下,一闪即没,之后便再也看不到了。
  我虽然满心疑惑,但又怀疑是自己看花了眼,只好暂时作罢,继续往前走的时候,我又突然有意识地回头,同时迅速地用手电往回照射,却再也没有任何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