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立春号
作者:水行西杨      更新:2021-05-10 07:41      字数:2257
  当所有人准备完毕。
  在西城墙外举行过出发仪式后,庞大的立春号开始了她遥远的旅程。
  ……
  时间恍惚,坐在指挥舱内,韩起回想着当初驾驶第一代陆地机器的场景,那时候的“生命号”只有十九米长,像个大方盒子,狭窄拥挤。
  也正是那个由柴油发动机和齿轮组成的笨重家伙,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硬生生把1235人从石家庄带到了郑州。
  与现在的立春号相比,真是天差地别,方舟有九层,顶部还有露天区域,这里没有鼠皮密封的墙壁,没有直不起腰的隔间,也没有对不准的厕所,立春号内宽广整洁,设施齐全。
  韩起坐在和科克船长一样的指挥椅上,看着全智能化的指挥舱,全息投影随时出现在由“白色超瓷”材料装修的墙壁上,“全视野金刚石窗”通过光学技术改进使视野扩大到了270度,八名驾驶员在操控台前等待着韩起的命令。
  “立春,进行数据对接。”
  一个迷你版的方舟投影出现在韩起面前,他变形为一个虚拟的机器人,向韩起敬礼道:“报告船长,立春号为您服务。”
  “数据对接完成,进行陆地方舟全身检测,检测完成,状态100%。”
  “打开公共广播。”韩起下达道,“全体各就各位,起航。”
  八名驾驶员各司其事,庞大的方舟和陆地战舰缓缓悬浮起来,收起粗大的支撑架,鸣笛三声,在长安人民的注视下沿着关中盆地向西方驶去。
  ……
  从西安到兰州是已知的安全地带,方舟逐渐加快速度保持在120km/h。
  两艘百米长,有着鲸鱼一样头部,尾部装载着三个“热反应发动机”的陆地战舰,前后维护着方舟行驶。
  由于电磁通讯和更高级的引力波通讯技术在宇宙迷雾影响下全部失效,战舰与方舟之间有三种通讯方式,在环境允许下主要使用超声波和光感传输信号,在环境恶劣情况下再进行物理线路弹射以维持通讯。
  说白了,超声波通讯就是用超声波隔空喊话,简单粗暴的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正常环境下通讯在一千五百米内有效,好在扩散性强;光感通讯就是用灯光相互照,与海船上的通讯灯一个道理,不过把车大灯改成了集中激光束,编写了灯光语言,光感通讯传递范围要远很多,但是只能对指定的方向直线通讯。
  无论是超声波通讯还是光感通讯都是对原始通讯方式的现代利用,本质上不可能有很大的突破,限制条件极多,保密性差。
  而线路弹射,顾名思义,直接通过弹射炮弹在方舟战舰之间搭建电话线。
  ……
  天空的光线逐渐变暗,舰队正在驶离关中光明区,当到达宝鸡时,迷雾不再发光,方舟的速度逐渐降到50km/h,探照灯打开,舰队摸索着前进,一辆辆无人智能飞行器被派出搜寻幸存者。
  但人们却清楚的知道没有光明的地方同样是没有生机的,黑暗带来的只有寒冷。
  平静的穿过宝鸡,天水,方舟悬浮在布满陨石坑的残破大地上,机身上大大的五角星表示着他们的来意。
  四个月前兰州的天空还红的如火一般,而现在城市却被黑暗和风雪吞噬,不过这里的幸存者们已经迁移到长安,方舟没有停留,穿过冰封的黄河,继续向西驶去。
  “船长您看。”
  在方舟明亮的探照灯下,韩起看到地面上密密麻麻踉跄爬行的寄尸,这些寄尸残肢断骸,身上覆盖着白霜。
  它们感受到方舟强烈的光线,狰狞着伸手拘向天空。
  “没想到寄菌扩散的这么快,让护卫舰把寄尸烧干净。”
  寄菌虽然对活体生物无害,但寄生的寄尸却足以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
  为了防止寄菌污染,孔蓝一研制出了针对寄菌的药物,并且已经在长安城内建立起五座巨大的烟囱,烟囱冒着滚滚白烟,昼夜不停地在空气中散发白色的寄菌药剂。
  但这不过是杯水车薪,烟囱也只能保证长安城不被寄菌污染……
  火焰铺天盖地的从护卫舰上喷射而出,高温灼烧下地面的尸群化为焦尸灰烬。
  舰队一路走一路烧,到达西宁的时候情况并没有好转,这里同样沉陷在黑暗的严寒中,探照灯下的残破废墟里只有爬行的寄尸。
  “全体进入三级准备,泊舟。”
  庞大的方舟停止在城市上空,人们快速穿戴好“作战鳞衣”和“密封头盔”,鳞衣和密封头盔是第一代制式战服。
  不同与老式的黑色鳞甲,“盔甲一型”采用完全贴身的连体设计,由新型材料“合成强瓷”制成,鳞衣的结构更加符合人体运动的力学方式,它能够提高穿戴者20公斤的承重能力。
  盔甲一型的头盔装有照明、夜视、热成像、过滤和密封功能等多种功能,它能在水中过滤出氧气供战士呼吸,其内还储备着能维持24小时的紧急压缩氧气,整个盔甲一型只有五公斤的重量。
  战士装备的主要枪械为“兵1”式步枪,兵1式是第一代制式步枪,标准模式长350毫米,支持狙击模式和突击模式,重3.2公斤。
  兵1式在传统枪械的基础上,改进了内部机械系统,并在枪体材料上进行了新材料优化,弹药由最新的祝融1式火药制成,子弹的体积大大缩小,每个弹夹可装填四十发子弹,标准有效射程2000米,狙击模式可达到2800米。
  单兵除了主要装备外,还有背包、刺刀、水壶、多功能折叠铲、药包、备用弹夹、手表、压缩粮食等辅助装备。
  经过严格的训练,军队已经形成战斗力,袁过带领士兵们通过滑梯快速降到地表,列队清理周围的寄尸,随后搜寻队带领猎犬集结完毕,对周围十公里进行地毯式搜索。
  骑兵队驾驭着“帝湖马”在稍远范内进行搜索。
  随后韩起又指定两架战机留守,派出另外两架蜂王战机与六架武装直升机飞向四周,对整座城市进行探查。
  搜寻范围逐渐扩大,每个士兵都相当于一个超声波通讯基站,头盔上的“声光扫描仪”会把士兵们周围的环境传输到方舟内,方舟智能系统再把传来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建立三维沙盘成像。
  韩起坐在指挥舱内看着逐渐完善的三维沙盘,蓝色代表我方士兵,红色代表方舟战舰,黄色代表其他人,但是现在还没有一个黄点出现,全是密密麻麻代表寄尸的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