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天师
作者:大枸杞      更新:2021-05-19 05:10      字数:2300
  汉朝的人物,能活到现在的,又能叫得上名号的,大多数是了不得的人物,都是写进书里的人物。就说而今守长安的那位神将,有稳坐钓鱼台的美称,三国乱战之后,无可争议的高居守将第一,数百年来也就这么一号人而已。守了汉时的长安又守唐的长安是多大的本事?再说在夫子庙里持戒的墨衣老者,同样的汉时的大儒,教出了多少的状元郎,可称得上真正的桃李满天下,就是宋朝的皇帝,也得尊敬的喊一声老师。
  更不说汉朝以来,既姓董,又称得上大人物的,就这么一号。
  管事整了一下自己因为招待排队的人而乱的衣着,正襟之后又是正冠,神色恭敬道:“董先生请入内就座,小的马上禀告张天师。”
  大概是管事的正襟又正冠的举动让董先生有一些好感,周庸看他看向管事的脸色倒是有几分欣赏,有些愤懑不平,又恨于自己没有读过几本书,只能不疼不痒的腹诽一句。
  “读书人的破毛病。”
  醉梦居无愧是天门的胜地,入内雕栏玉砌用的是上好的檀木和水玉,走道上铺着的是千金难求的火山石,散发着阵阵暖意。过道两边,每一段都搀杂着不同的花种,仔细一看是春桃牡丹金菊腊梅,正应了不同时节,按理说三月出头,腊梅将谢桃花未开,然而这里盛放的却是桃花。
  正所谓人间四月桃花开,未到四月就开,就是因为这过道上的火山石的缘故。
  管事的引二人到大厅就坐,上了茶,赔笑了几句,自知身份地位不同,出了门叫张天师去了。
  周庸咂摸了几口,感叹到:“上好的碧螺春,起码得值一百两。”一百两,足以一个普通家庭过上三五年的好日子了,在这里却只是一泡茶的价格,一切只因这一杯,少说也得去了几千个茶芽,细嫩的茶芽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少有的名茶。山海那边有数的几个大人家,周庸曾打过交道的那两位,恰好有一位好茶,尤好此茶。
  更不说,这碧螺春在北地是没有的,仅产自富庶的江南,车马之遥,光是路费怕都值五十两了。
  董先生倒是没想到这小子也能品一些茶,颇为欣赏的看了他一眼,这一路过来,倒是有些丈母娘看女婿的味道,越看越是喜欢,不过也没有表露出来,只是似笑非笑的赞了一句:“你小子,倒是懂一些享受。”
  “不是因为你们,我估摸着做了这一个生意,就可以置上一间大屋子,等弟弟回来,修炼有成,到时候,山海内外谁不喊一声周爷?”周庸撇嘴,不屑于董先生一路上灌输的天理大道。贪图享乐才是人间正事,鞠躬尽瘁那是读了死书!
  哪有逼着人做英雄的?
  “有些东西由不得我,也由不得你。嗯,张小子还是懂得享受。”董先生喝上一口茶,回味无穷。这个还字让周庸也回味无穷。
  “那当然,也不看看人家是什么人物?那是阳明洞的大人物,你充其量就是丧家犬。”恶毒的语气并不能刺激到董先生,像他这般的读书人,修身养性早已经到了一个境界。
  读书人要是没点养气的功夫,顶多只能算书呆子而已。
  董先生也不反驳:“我与你说个趣事。张小子小时候受阳明先生管制太严,总想逃跑,有一日,阳明先生有事外出,他便逃了阳明洞。下山后那是一个欢天喜地,便道,江湖海阔天几高?我自从此任逍遥。下了山后,却有了难处。在一家客栈里和人吵了起来,原因竟然是区区十来文的银子。想他从前在山上,那是要风有风,一切伸手即可,现在到了山下,竟不知道吃别人东西要银子。便和店家理论了起来,说自己打小吃喝都不需要银子。”
  这等大人物的秘史,那是书里看不着的东西,周庸兴致盎然,追问到:“后来呢?”
  董先生喝了一口茶润了嗓子,又道:“后来见了官,张小子给关了十来天。还是阳明先生领了他回的家。此等趣事,能让人调笑到老。”
  “没了?”周庸又问。
  “没了。”董先生顿了一下,道:“世人只觉得自己生活在囚笼里,殊不知外面的世界,也许也不过是另一处囚笼而已。”末了又自嘲:“我们何尝不是生活在囚笼中。”
  周庸见他没头没尾的讲了一个不疼不痒自以为是趣事的故事,然后又说起了书生的大道理,没意思得很,起身打量着大厅的布置,正准备起身,一个雍容华贵的道人便进来了。
  衣服上的料子产自于山海外著名的一种树狐,树狐生性狡诈,又普遍有着二境的修为,能捕捉到实属不易,一向是达官显贵的心头肉。更不说通体青绿的树狐,那更是个中佼佼者,能到达二境巅峰。
  绿树上青绿的树狐,一年都难得见到一头,更不要说捕猎做一件完整的衣服。
  衣上丝线同样的珍贵无比的金丝,绣着一头金光灿灿的仙鹤,栩栩如生似要冲破束缚一般。
  手上拿着一把拂尘,周庸估摸着可能是百兵谱中所说的赤练,因为这一把拂尘,也是遍体金黄的。
  这便是据说喜好奢华的张天师。
  张天师进来后,用眼角的余光瞥视了一眼正要起身又坐了下去的周庸,径直的在主位上坐了下来,不说话也不喝茶,只做闭目养神状。董先生也不再出声,只喝茶。
  大厅里一时间只剩下杯口和杯盖相碰的声音。
  没多久,又来一人,这个人周庸是认识的,前些年在山海见过几次,就在新广里面,据说是要委托寻找可能存在的真正的龙马。
  天下三痴中,最好马的就是这一位吴道长了,人送外号马痴,据说常年居住在马厩里,和他那一匹浑体无暇,举世无双的白龙马同吃同住。所著《白马经》更是爱马人士的枕头书,其中一句“自以伯乐者世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更是被誉为千年来爱物第一句。
  马痴吴道长进来以后,对着董先生恭恭敬敬的道:“先生。”接着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一个叩首直接地面。
  周庸大吃一惊:“马痴竟然行如此大礼?”众所周知,男儿膝下有黄金,这种跪拜的大礼除了天地君亲之外,就只有师能承受了,除此之外,再尊敬的关系,没这些名分,都是不能行这种大礼的。
  董先生却是坦然,不去看马痴,任由他叩首跪拜,对着张天师讥讽道:“明明是个聪明人,为什么尽干一些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