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说书人
作者:大枸杞      更新:2021-05-19 05:10      字数:2363
  长安这个城市其实并不能算一个好的都城,因为在这个地方的国家从来不长治久安。汉曾经定都在长安,后来又迁了都;唐定都至今还没有几十年的功夫,广为人知的宫廷破事已经用无数人命去堵住了。然而今日,这座城迎来了一个特殊的人。
  白露,全名叫做王白露。作为阳明洞最特殊的存在,即使放大到全天下也是最特殊的一个。不修符,修命理的她,在很多大人物眼里看来,将来注定是影响天下兴盛的一位。
  三岁那年,白露第一次学算卦,摆得一副天下有悔的卦象;正好那一年是应天十五年。后来阳明先生连夜带她上书山,夫子虽然闭门不见,但是也让孟先生留了一句话——凤非梧桐不栖。意思就是,这一头凤凰啊,我夫子庙不是梧桐林,栖息不了。于是少女被送到了桐宫。
  桐宫是做什么的地方没人知道,守门的是一位头发苍白稀疏的老太婆,最广为人知的便是而今这天下,最显赫的几个女子都曾在里面住过。远的不说,仅唐的武皇后、宋的曹氏就足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
  这位特殊的人入了长安,而后在祭酒院里便住下了。一叶落而知秋,长安迎来了更多的特殊人物。
  董先生出世的消息足以震撼整个世界。多少好事者猜测,天下又该有如何风云。连酒楼上的少年都意气风发当年时,想着能有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
  只是波澜壮阔的人生哪有如此简单?少年的世界和他的心性一般,浅薄得令人敬佩。
  说书人老调重弹三国乱战的故事,最为精彩的是谈及三国乱战之前,汉灭七国而威慑天下。一个一个默默无闻的名字一再的被提起。听客听到兴起,又要重点一次。这些天被说得最多的,就是长安的守将程不识。说起他是如何和唐那位攻无不胜战无不克的军神的故事,说到兴头,又要转到应天十五年那一场妖魔作祟。
  故事由英雄人物起,再辅以神秘结局,更是男女老少都通吃的套路,博得喝彩又博得眼泪,往往能赚得不少的铜钱。
  长安城内的故事有长安城内的人说,长安城外的故事由长安人外的人写。
  山海的人许久不见小财神回来,都和气的与他打招呼,周庸也一一回敬。对于这一座自己从小长到大的城市,有着不一样的情愫;对于这些普通人,更是感同身受的贴己。
  路过旧屋子的时候,近乡情怯却没有忍下心来,敲了一下门。周老妈子打开门之后惊奇的喊了一声大少爷,热情的招待周庸。周庸推辞说这一趟有要紧事回来,路过的时候想来看看而已。
  两人说了几句不疼不痒的闲话,之后周庸留下来足以让周老妈子养老数年的银子,就离开了。不是不愿意留更多,只是周庸深知在而今世道上,怀璧其罪的道理。
  出了巷弄,便到了新广。毕姥爷坐在厅里还如往常的饮茶,一副风轻云淡的世外高人模样,配合着他的年岁,约摸着有一些像模像样。周庸一如往常的问礼,然后在毕老爷的惊奇下,告诉他自己能修炼了。
  毕老爷是笑得合不拢嘴,随后又有一抹担忧。自己虽然有儿有孙,但那都不在身边。周庸这孩子,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算得上半个孙子了。
  “周小子以后有本领了,可别忘了新广对你的帮助啊!”老人为新广操劳了一辈子,也希望每一个新广走出去的孩子能记得这个商行的好。
  絮絮叨叨了几句之后,周庸便直奔了主题:“长安新广那边的联系人,您熟吗?”
  毕老爷脸色急变,不作声的起了身,快步的走向内院,放大声调道:“你放我这边的银两,跟我来拿!”周庸听这话,觉得好笑,也不怕他害自己,三步并两步跟了上去。
  商行的内院,是给有头有脸人物休息的地方,毕老爷作为小主事之一,当然是有一个房间的。周庸以前也有一间屋,不过是和别人一起的。权当歇脚作用。
  入了内院,毕老爷先是敲敲自己两侧房门,见里面没人,带周庸进了房间。
  “你小子,本想就这样一别两宽,不相往来。我不想说,你却要问。你当别人说你攀上什么样的大人物,我就信?你小子是我看着长大的,我能不知道你?”毕老爷开场便是显示出自己的精明。能在山海数十年如一日饮茶,哪怕不是高人那也低不到哪里去。
  “厅里多少来往的眼线,你也不怕那大人物插了暗桩进来?”原来那番闲扯是为了避开眼线。
  “毕老爷,真没事。那一拨人真是我的远方亲戚,只不过小子心急,想要早日能修炼,也就没亲自来这边给您道别,原谅一下。”周庸笑着回应毕老爷,心里暖和。
  不论什么世道,总有一些好心的普通人,做着一些贴心的暖和事。
  毕老爷这才如释重负:“我先前以为你小子得罪了什么人。后来查了一下,青符门的张一那是天大的来头,想着你这屁打不出三个的混不吝是怎么得罪那般通天人物的。琢磨着怎么活动活动,把你小子救回来。后来真有人送来龙狐皮,上面也发了话让我不要深究。老头子虽然没本事,但也总想弄明白来龙去脉。再不济要一个死要见尸。没想到你小子福大命大,真有一个了不得的亲戚啊?”话糙却透漏出足够让人更温暖的信息。
  能为你做暖心事已经不容易了,更何况是猜测可能得罪大人物之后还能为非亲非故的周庸做到这些。
  周庸双眼一红,生怕自己落泪,混账的到:“小爷我福大命大得很,这一次去长安,指不定以后就能娶上几房姨太了!倒是姥爷您啊,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咯。免得享不了儿孙福。”
  毕老爷神色落寞:“博儿在门派大比的时候,不慎受伤,这辈子怕是没了希望!”
  周庸哪知情况如此?早些时候还说要冲击觉窍呢,正意气风发时候,怎么就落的如此下场?便开口道:“我那亲戚本领通天,有机会让他看看,看能不能救治好。”
  毕老爷也是豁达人,伤感仅持续了一会儿:“拉倒吧。哪有拖油瓶一带两的?有你小子福享不错了。”而后不急不慢的把长安的联系方式写在纸上,交给周庸:“长安人多,怕你小子记不住这些繁琐的人名,都给你写纸上了。”
  又闲扯了几句,毕老爷说一些不疼不痒的交代,传授自己为数不多的经验;周庸也乐于听着这位自己说自己故事的说书人。听他说长安如何,自己如何。
  普通人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老来能有人说一下当年,再饮一壶浊酒;虽然没那些说书人口中的精彩,但也没有那些勾刀光剑影。
  此去长安三千里,不知何时是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