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赵勾志
作者:蜗居逆流      更新:2021-05-19 13:39      字数:2387
  赵乾凉依旧像往常一样忙碌,他已经到了交班的年龄,却因为生逢乱世,不得已要多干些年头。
  从六岁开始,和普通碟子经历一样的生活,杀戮,黑暗,尔虞我诈,在经历百里挑一那个残酷而又必要的环节之后,碟子们中间有足够智慧和分析天赋的,将得到一个机会,他们被将加入蜂群。
  蜂群的任务很简单,简单而重要的事情便往往意味着枯燥。
  所有情报要由蜂群进行反馈梳理,分类,之后层层向上,最后将有疑点以及不可归类的的情报送给廊头。
  廊头做出批复再快速返还至最初任务点,每日庞大而驳杂的信息时刻煎熬着蜂巢每一个人的内心,但他们却必须习惯,以及准确无误的完成每一个任务项。
  而一旦出现错误,便意味着你告别了成为廊头的机会。
  如此十年,十八岁光景,依旧拥有资格的蜂谍会进入总巢,往往这时人数已经稀少到可怕的地步。
  然而进入总巢之后,他们还要和更早进来的蜂谍们竞争,无论是做事效率还是完成总量,唯有两者都达到某一标准的,在需要的时候,取其最优者,进入蜂巢暗室。
  在那里他们经历更加复杂的训练,或者说是修炼,然后其中功力最高,效率最高者便可成为一名影子。
  影子是廊头的影子,或许称之为秘书更准确一点,但大晋没有秘书这个称呼。
  影子们为廊头服务,耳濡目染也好,口口相传也罢,他们要在廊头的言传身教里学到足够多的东西,然后完成现任廊头的上一任留下的考试,由现任廊头阅卷,其中最优者接替现任廊头。
  而退下来的廊头则同样要出一份试题,留给他的继任者的继任者们考试。
  这是一种传承,一种凝结着前任智慧的传承,赵勾之所以独步天下,其运作方式的智慧是一代又一代赵勾碟子一点一点扣出来的,这不是简单的交替更迭,这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生命力的延续。
  每一任赵勾廊头都是传奇人物,他们没有出过任何错,他们总是准确而及时的能够下达每一个指令,他们具有神奇的推测与直觉,透过只言片语洞悉真相,他们的优秀,成为了他们地位的基石,赵勾廊头更是被知情人称为没有后宫的皇帝。
  然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们身上的担子,他们担负着一个时代的正常运转的兴衰。
  任何风吹草动,如果赵勾没有第一时间洞察和应对,那将会给大晋国祚带来天大的麻烦。
  但总有一些秩序,是哪怕赵勾也不能挑战的,譬如道藏,譬如民心,譬如皇权。
  早在启元皇帝登基之初,出于对司马昭一系势力的畏惧,赵勾便对其核心人物开始了清洗。
  确认其势力变成一摊散沙之后,启元皇帝才开始了宣布太子的归属,连同那些唐王党羽,赵勾在近年来杀掉的高官数目有些惊心动魄。
  但赵勾的能力也仅限于此,没有皇帝的允许,他们不可能杀掉与唐王一起被分封的燕王司马延。
  而皇帝一时的妇人之仁,便酿成了现在群雄并起的结果。
  这一点,即便是赵勾,也只能说声无能为力。
  因为不仅是皇帝,赵勾也明白,他们的敌人不是司马延,而是那个默默站在司马延身后的道藏。
  一个在数年前就坚定的选择现在被继续贯彻,这可能是赵乾凉这辈子唯一一个他明知没有把握的决定,但他还是这样做了,义无反顾。
  他选择了支持佛教。
  做出这个选择,赵乾凉知道迎接自己的,迎接大晋的将是什么,但他不后悔,因为赵勾必须那么选,无关道统,无关大义。
  因为那个人是圣僧,他来了,那么佛教的机会便来了!
  一切要从赵勾的历史说起。
  千年前大晋灭周,龙虎终南大兴,道教立国,而再更久远的时候,大周的前朝大梁,则是完完全全的佛教立国。
  有句诗现在还被人流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南朝说的是哪里,但赵勾不会忘,那是大梁,是赵勾最开始的地方。
  梁朝和赵勾的渊源交错,故事便要从三千年前说起。
  梁国最后一任国主被擒,而他的大儿子便自此遁入空门,隐姓埋名,成为一代佛教大能。
  他的小儿子改姓为赵,暗中联络了各路梁国死忠,准备伺机起事,杀掉周国皇帝,光复大梁。
  然而,现实给了他重重一击,梁国死忠聚集一处,却是有心人的安排,为的便是一举歼灭,向他的周朝新主子邀功。
  危难之际,一群黑衣人偷偷前来,将小皇子在内的百余名梁朝死忠救回。
  却是大皇子亲自率队。
  小皇子在大皇子开导下遁入空门避难,百余人被大皇子安插到了佛教各寺,分散开来,就此泥牛入海。
  但故事在这里才开始,这百余人在大皇子精心安排下,在禅宗高僧的倾囊相授里脱胎换骨,一百多部佛教法门便成为了赵勾最初的底蕴。
  为了不连累佛教,他们就此蓄发,销毁功法的名字,重新揉捏,于是赵勾最初的功法便有了雏形。
  连同大小皇子在内的一百余人自称赵勾,成为了一支强大而神秘的刺客组织,他们专接别人不敢接的单子,达官显贵,豪绅国戚,赵勾自那时起,便成为了周氏皇族的催命符。
  大皇子始终没有出手过,虽创了赵勾,却将一切交给了他的亲弟弟。
  待他圆寂时,忽而佛光普照,金光大盛,他留下些话,赵勾后人时刻铭记于心:“三千大世界,三千一轮回,吾于三千年后重来,重开大梁盛世。”
  然而,赵勾没有用三千年,他们在千年前大周南方生乱时开始了动作,在那一代赵勾主人赵飞燕的谋略与智慧下,他们辅助司马家成为了一股令天下难以忽视的强大势力。
  最终,司马家获得了在当时如日中天的道教龙虎,终南两派支持,开创了晋朝!
  只是当时的佛教已经落没,而道教势大,脱离禅宗已久的赵勾对于佛教也早已没有了什么感情,因此佛教虽然依旧得到赵勾的照顾,却始终没有等来那个令他重新辉煌的机会。
  直到那一天,世人只知有一道雷劈中了观星台,留下一句:人祖托世,乾坤新开,却不知同样在那一天,赵勾蜂巢金光大盛,画像上的赵勾始祖耀的人睁不开眼。
  再后来,一个金光闪闪的小和尚从画像中走出,他走过的地方,任凭谁都忘记了呼吸,他来到赵乾凉的面前,于是赵乾凉变得语塞,他没有介绍自己,但他说了八个字:“大梁,当兴!佛教,当兴!”
  于是赵乾凉知道了他是谁,于是后来司马仁也知道了他是谁,于是他们的心在战栗,他们倍感激动,因为他们找到了主心骨,他们第一次对自己将要做的一切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