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这什么人呐?
作者:小僧沙弥      更新:2021-06-13 10:32      字数:2366
  长点心?
  李菊藕的心里是无奈的,自己的父亲想的什么,她大约可以猜的出来!但是,就这么撮合自己跟这个一头短毛的家伙,合适么?
  一看就知道从国外吃惯了面包和黄油的家伙,看看那发型,看看那衣服,还有那言行举止,怎么都不像自己的良配!
  自己好歹也是大家闺秀出来的,虽然说,随着跟着李鸿章帮办政务,让李菊藕的眼界都开阔的很,也知道了世界之大,但是这丝毫不能阻挡李菊藕一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传统的女子。
  嗯。
  蕙心兰质什么的,娴淑温良之类的,还是她李菊藕的本质。
  所以,她不认为这什么朱明就是自己的良配。
  既然如此,那父亲既要撮合自己,又要自己长得点心,这是啥意思呢?
  李菊藕没有搞明白,可对于自己父亲这般的“撮合”,也是觉得有些羞涩,毕竟,再怎么说,当着自己的面,父亲就说这种婚姻大事的暗示,太羞人了……
  红着脸,转身就走了。
  李鸿章望着李菊藕的身影,坐在那里,手指敲着桌子,慢慢的思索着朱明的事情……
  查,肯定是要查的。
  用,肯定是要用的。
  防,肯定是要防的。
  至于其他的,呵呵,再说吧——
  我李鸿章的女儿又哪里是这么好追的?
  先让我李鸿章看看你的本事吧……
  于是,就在这种阴错阳差下,朱明就这么被扔到了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机器制造局分为东西两局,朱明来的是东局,乃是在天津城东的贾家沽!
  这里倒是不算荒凉,有城镇,有人,当然比起热闹的天津城来说,的确是落后了一点,但是看到天上那阵阵的浓烟,还有一阵阵似有似无飘来的硝烟味道,阵阵试枪的枪响,让朱明不由的感到如鱼得水。
  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天津城嘛,
  这味道……
  对上了!
  站在天津机器制造局东局的门口,深深的吸一口气,感叹着,雾霾,我只吸北京的,相比冀霾的厚重,鲁霾的激烈,蒙霾的阴冷,我更喜欢京霾的醇厚、真实,和独一无二的乡土气息。脱硫脱硝的低温湿润煤烟,与秸秆焚烧的碳香充分混合,还有工业排放的芬芳,加上尾气的催化和低气压的衬托。最后,再加袅袅硫烟的勾兑,使得它经久而爽口、甘洌且绵长。吸入后,挂肺、沁心、入肺,让品味者肺腑欲烧,欲罢而不能。
  雾是帝都厚,霾是北京醇!!!
  当然,现在还称不上雾霾,可那灰蒙蒙的天空还是让朱明觉得,真好!
  没有这一片雾霾,哪里来的枪和炮,哪里来的中国人民站起来?
  嗯,从这一刻起——
  朱明不是一个人再战斗,他是四万万中华儿女的呐喊,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期盼!
  大大方方的走要走进去,却被门口两个穿着马褂,胸.前绣着兵字的人给拦住,朱明倒是没装逼,也犯不上,大大方方的拿出李鸿章的信,然后进去了……
  望着对方的那审核的眼光,朱明觉有点不太对劲!
  什么意思?
  “你就是朱明?”
  “嗯!”
  “来帮忙仿制九子毛瑟的?”
  那人斜着眼望着朱明,总感觉看得不顺眼,没有聪明正亮的大脑门,也没有后面的大辫子,更没有长袍马褂,短短的头发,非僧非道,让这主管怎么看怎么别扭,“你知道九子毛瑟么?”
  朱明有点无奈的看了一眼对方,反正知道对方而已看不到自己手里的手机,大大方方的点开搜索,然后照本宣科的念道——
  ““九子毛瑟”,即M1871/84式毛瑟连珠步枪,又叫“九子连”,“九响枪”“九子枪”,“九响毛瑟枪”。它可以装九发子弹(采用8发管状弹仓供弹,加上枪膛中1发,共九发),因此得名。
  它是毛瑟在M1871式单发步枪基础上改进设计而成的可以实施连续射击的步枪,又称“连珠枪”。这种枪的特点是在枪管下护木中有一管状弹仓,枪弹首尾相接,可以实施连续射击。1884年,普鲁士军队最高司令部决定采用毛瑟设计的连珠步枪装备普鲁士军队,并定型为M1871/84式,口径:11mm……”
  呃……
  行家啊!
  那主管虽然不知道这朱明说的一大堆什么什么的,但是能够这般朗朗上口的说出来,一些基本数据又都清楚,看来是个人才!
  当然重要的是,这是中堂大人推荐来的,他哪里敢怠慢?
  于是朱明就进入到了天津机器制造局,头衔是大清天津机器制造局东局枪炮特别顾问!领七品文官俸禄,补贴为每月60两纹银……
  拿着毛瑟M1871/84式的各种分解图,重新设计规划了生产流程之后,朱明大胆的采用了穿越人士必备的东西——流水线生产!
  紧抓生产质量关,这让天津机器制造局的人怨声载道。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
  呃,拿错剧本了!
  盼望着,盼望着,中堂大人来了,验收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会像原来的样子,该干嘛干嘛。
  九子毛瑟呢……
  仿制都一年多了,也没见成效,故障率极高,怎么可能一个半大小子来了,就能成功的?
  正所谓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一个月后,大清光绪十四年农历四月二十五,趁着贾家沽道善音法鼓大轿会的时候,李鸿章来了。
  其实李鸿章是带着闺女出来散心逛庙会的。
  但是既然来了都来了,那就看看呗……
  结果,李鸿章的眼睛是真的亮了,毛瑟M1871/84式步枪竟然仿制成功了,而且一天可以生产足足150只,而且每一只都是良品!
  甚至拿在手里,跟拿到的是德国原品差不多,放上子弹,那感觉,李鸿章觉得似乎自己的淮军要准备换装了……
  “这子弹不成啊!”
  朱明望着那子弹的良品率,很是没心没肺的说到,“才六成左右的成品率,太次了……”
  “还有这火药,这都什么火药啊,现在哪里还有人用黑火药啊,这特么都十九世纪了啊……”
  “还有那炮弹,啧啧啧。305mm的舰炮,就用这个玩意儿?这特么能用……”
  “……”
  看着那肆无忌惮吐槽的朱明,李菊藕发现自己老爹那脸色越来越难看,不由的就清咳了两声,“咳咳咳……”
  原本这就是给朱明一个暗示,结果,朱明却转过头,看向李菊藕,“菊藕小……李公子,你咳嗽什么啊,是不是嗓子不舒服啊?”
  “呃——”
  这什么人啊?
  没心没肺?
  还是装傻充愣?
  他难道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么?
  朱明却是很不在意的说到,“难道我说的不对么?咱们不能讳疾忌医啊,你看,我在国外游历这么多年……”
  “闭嘴!”李鸿章猛然训斥道,“你跟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