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程伯的绿豆饼之缘
作者:锁鱼      更新:2021-06-02 19:36      字数:1380
  踏上熟悉的路途,旧时的风景仍旧记忆犹新,破碎的记忆不愿拼凑,应该有十年了吧!有的东西就是那么顽固,不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抹去,反而如白蚁腐蚀一般,越久越深。
  走进程家街,没有回家的喜悦,更多的是脚步的沉重。
  “程伯”响亮的声音成功吸引了路人的目光,程伯年纪大了,有些许耳背,只能大声喊才能听见,一一不好意思地拉低了帽檐。
  “呀,是小一回来了,快,尝尝程伯刚出炉的绿豆饼,你小时候可最爱吃了。”程伯边说边用颤抖的双手拿起纸包着几个绿豆饼递了过来。
  接过程伯的绿豆饼,手心痒痒的,心上暖暖的,给一一冰冷的双手带来温度,很奇怪,家乡的味道总是能让返乡的人在第一刻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一低着头,嘴里的豆馅掺杂着丝丝咸味。
  “慢点吃,吃完了还有,记得你小时候呀看到绿豆饼馋的连别人贡台上的饼都被你拿了去,怕被发现,着急忙慌的糊了一嘴的豆馅,还有一次夫人怕你吃多上火,把饼挂到高处,哪知小小的你竟也懂得搬个椅子偷偷地掏了去,后来夫人还纳闷袋子怎么越来越轻。。。”程伯看着一一慈爱地笑道。
  “程伯这都多少年前的糗事了,您还记得,这些事您就和我说说,可别帮我传了出去”一一打趣道。
  有些事,有些人,就是记得你的各种糗事,哪怕老了他们就是记得,在他们眼里你永远都是小孩,他们就是愿意宠着你,惯着你,想要一直陪着你,哪怕分开很久,在此见到,就像从未离开过的熟悉。
  程伯已经60多岁了,程伯的绿豆饼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代代相传,到程伯已经是第五代了,也许在很多地方都有绿豆饼卖,可是像程伯的绿豆饼可称之为稀世珍品了,同样的绿豆饼,不同的人去做都是不同的味道,豆馅、饼皮、火候、时长及怎么摆放都是有讲究的。
  皮太厚,馅太多都会影响其味,满则亏,过则腻,而绿豆饼要做到的是薄而不腻,其中与其烘烤的时间和火候也大有关联,时间太长,火候太大则易焦,时间过短,火候过小则腻,油出不来,做人也是如此,凡事有度。
  制作完后还要将一个个饼摊放在大圆竹篮里,不能叠放,间距多少,程伯都是有数的。
  除了加工方法细致外,程伯对原材料的选择上也有一套,绿豆的新鲜度(含水量),水是出自程家老屋后的一口井,面是掺杂了少许老面后反复揉搓,捶打,哪怕所有工序材料都与之相同,做出来的口味也可能大相庭径,人不同,情不同,食物赋予的灵魂不同。
  我们的先辈很多的工艺大多是经验传承,过去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细装备来度量,何况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谁是先拿个称去量好了在做菜,过于繁琐复杂,浪费时间,每道菜多少的量都是从长辈先辈们的经验,大概多少,什么度是最合适,一次次尝试和总结得到的结论,随着新事物的产生又跟着改进,没有固定的量,哪怕是一代传一代也是极难复制,于是成了永久的味道。
  固然机械化能够增加食物的单产,但食物丧失的灵魂和做食物的人寄托的情感只会让它成为温饱的工具罢了,背后的故事谁去记得,统一的味道少了直击灵魂的冲击,可能忙碌的生活节奏也不会让人去在意过多的细节了吧!
  程伯是少有的传统全手工做绿豆饼的老店了,每天看着老街坊吃到自己做的豆饼开心的笑容,就是程伯最开心的事了,遗憾的是每天能做的绿豆饼只有那么多。
  程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将回乡了,但距离传承还有两年,这是老程家的规矩,程家子孙无论男女,终归要有人继承,五十之前可以在外拼搏,五十之后无论成就有无均要回家承业,这样的规矩还能延续多久,不知道。